查看: 1677|回复: 0

吉林省洮南市奶牛业发展的启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8 14: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林省洮南市奶牛业发展的启示

养殖奶牛在洮南已有50多年的历史,但以往一直处于小生产式的自然发展状态。2003年,洮南市委、市政府作出科学决策,把加快发展奶牛业作为实现县域突破、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目前,全市奶牛存栏3.1万头,牛奶年产量5.6万吨。随着奶牛养殖规模的扩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提高,给全市城乡经济发展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洮南市奶牛产业发展异军突起,拉动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也给我省奶牛产业发展带来了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农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竞争,欠发达市县在无力建龙头企业的现实条件下,就应“攀高结贵,借势发展”,主动寻求和依托大企业集团。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培育一个产业,上马一个龙头项目,要有长远眼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洮南市在发展奶牛产业中就充分考虑了这一点。他们抓住蒙牛乳业急需奶源的有利时机,抢占了依托强大的龙头企业发展奶业的制高点。
  2003年,蒙牛乳业在位于距洮南市120公里的乌兰浩特市,规划建设日处理鲜奶1200吨的分公司。洮南市委主要领导得到这一重要信息后,迅速作出反应,与蒙牛乳业签订了联合建奶牛奶源基地的协议,10年内保底收购基地的牛奶,随行就市,优质优价。2005年,奶牛业产值达3亿元,纯收入9000万元,农民人均奶牛业收入380元。
  启示之二:农业产业化的链接过程和水平的提升过程,既需要市场的拉动,更需要外部的有效组织和推动,离开各级政府的引导和参与,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洮南市实行干部建奶站,群众养奶牛,利益捆绑,风险共担的模式。通过建奶牛养殖小区,实现了规模化、专业化饲养,现已建设39个奶牛专业小区,养殖奶牛10307头。通过建专业屯,解决农民分散饲养的问题,现已建设37个奶牛专业屯,有效地发挥了农民养殖奶牛的主体作用。通过建“托牛所”,解决了机关干部、下岗职工发展奶牛无基础设施投入能力、无闲置劳力、无养殖技术等问题,现已启动3个“托牛所”,入“托”奶牛500多头。全市共有200多名干部通过独资或入股等形式参与奶站建设,有200多名干部到小区建牛舍、养奶牛。
  大胆创新,实行协会与专业机构“双保险”。洮南市成立了37个奶牛产业协会,每年协会与奶牛户根据牛的体况、生产能力、年龄及当时的市场价格,对奶牛合理作价,奶牛户按作价的一定比例缴纳保险基金。同时,在全省首家开办了奶牛保险业务,由保险公司对奶牛进行保险,消除了奶牛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启示之三:乳业迅速发展的现实值得关注,我省应顺势而动,加快建设与其产品相配套的深加工企业,引领奶牛产业发展壮大。
  我省曾经是一个乳业发达的省份,由于各种原因,近几年发展相对滞后。以省会长春为例,这座城市每天消耗的150吨乳品中,地产品仅占40吨左右。面对这个正在加快成长的朝阳产业,我们应积极应对乳业资本大洗牌、大整合时代的到来。省里有关部门应拿出更有力度的助推措施,在乳业这个重要的农产品加工领域,对奶牛饲养户的用水、用电、用地、疫病防治、引种改良、奶源销售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培育出像“大成”、“皓月”、“德大”那样大的企业集团。
  洮南市奶牛产业发展过程中无疑面临着一些困扰,同时也折射出我省奶牛产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资金扶持必不可少。2003年以来,洮南市用于发展奶牛业的贷款资金达1.7亿元,其中农行投放8000万元,信用社投放9000万元。但2005年以来,农行取消了养牛专项贷款。农村信用社贷款虽有规模,但周期为一年,月利率为1.1%,这种短周期、高利率的贷款,用于发展养牛产业,农民承受不了。政府应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扩大规模,延长周期,给予贴息补助。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迫在眉睫。一是进一步加快养殖小区建设。以建设优质奶源基地为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布点,大力建设规范化养殖小区,引导和组织农民进入养殖小区。二是加强对奶农的培训,全面提高奶农的科学饲养水平。三是推广良种、良舍、良料、良养、防疫和环境控制等高产奶牛综合配套技术。四是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对机械挤奶站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牛奶质量。五是提倡清洁养殖、文明生产,探索解决奶牛养殖中凸现的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势在必行。洮南市在发展奶牛产业中,各奶牛产业协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只是刚刚上路。要使奶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起来,必须充分发挥协会在行业自律、信息交流、维权服务、协调各方利益等方面的作用,规范行业行为。财政应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支持奶业协会开展信息、技术、产品认证、会员培训等工作。要建立价格协商制度,研究制定鲜奶保护价和指导价,确保乳制品企业和奶农利益的合理分配。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1 18:4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