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578|回复: 3

鸭病毒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8 10: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鸭病毒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
2004年年底中国水禽类存栏中,鸭存栏7.3亿只,年屠宰量超过18亿只,占中国禽类总出栏量的22%左右,保持7%-8%增长幅度(高于肉鸡3%增幅),占全球2/3,世界第一位;2004年鸭业深加工企业增长迅速,大型企业扩大鸭产品加工年增长20%以上,商品鸭肉产量达到260万吨;全国建成各种种鸭生产基地达600家,种鸭存栏超过400万只。近几年,肉鸭业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养鸡业,远远超乎了人们的预期。
肉鸭业之所以有如此高速的发展,有赖于肉鸭品种的改良、饲料与营养科学的不断发展、疫病的综合防治以及肉鸭生产技术的改进等,也有赖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肉鸭养殖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飞速发展,由此形成的产业链无论从育种到肉鸭养殖还是从毛鸭屠宰销售到鸭绒等副产品的深加工,都给我们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在看到肉鸭业飞速发展的可喜形势的同时,也应对发展中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水禽专用生物制品的开发速度远跟不上产业的发展。水禽的营养、疾病及生理研究工作尚刚开始起步;育种技术、肉鸭生产技术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差距。2004年春节过后的那场几乎席卷全国的禽流感起,几乎所有的养殖户都在感叹鸭越来越难养,鸭的病毒性传染病越来越难防治,在鸭的病毒性传染病防治方面的用药成本越来越高。诚然,这里面有养殖环境的恶化的层面,但是最根本的问题是大家对鸭病毒性传染病的危害和认知程度不够。拿禽流感来说吧,原来大家都以为禽流感在鸭(水禽)上仅是带毒,并不引起发病,但从20035月份中国出口到日本的鸭产品查出强毒禽流感所致的贸易国对所有中国家禽出口企业的封关到2004年初广西丁当镇的肉鸭禽流感而引发的全国性禽流感恐慌,这些都给我们牢牢地上了一课。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和肉鸭养殖集约化、规模化程度的飞速提高,以及国外引种、南北方调苗等因素,鸭感染病毒性疾病的数量和受到的病毒性传染病的威胁也迅速上升,让我们来细数一下当前国内危害肉鸭和蛋鸭的病毒性传染病:
()鸭瘟
   
鸭瘟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的传染病,不同龄期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多见于育成鸭和成鸭,但近来10—15天龄的雏鸭亦时有发生,流行期比较长,可达15-30天,死亡率在90%以上。病鸭主要表现为高热,脚软,头颈部肿胀,眼睑肿胀充出血,流泪,分泌浆液或脓性粘液,鼻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垂翅瘫痪,排绿色或灰绿色稀粪,产蛋鸭产蛋下降等症状。剖检病变主要见病鸭呈全身急性败血症,颈部以至全身皮下组织及胸、腹腔的浆膜常见有淡黄色胶样浸润物;肝有不规则的、灰黄色坏死点,不少坏死点中间有小点出血,或其外围有环状出血带;脾稍肿,部分病例有灰黄色坏死病灶;小肠的内、外表面可见环状出血带;泄殖腔粘膜有充血、出血、水肿及坏死灶,内夹有较坚硬的物质;产蛋母鸭卵巢、卵泡充血和出血、变形,常见腹膜炎;成年公鸭的睾丸充血或出血。

(
)鸭病毒性肝炎
     
本病是由小核糖核酸(RNA)病毒引起的各种雏鸭的一种高致死率的急性传染病,各品种的鸭均易感,尤以快大型肉鸭发病最多,危害最大,发病日龄主要为1—3周龄,尤以1-2周龄最为严重,目前达到4—5周龄的鸭群亦有发病。发病率为30—90%不等,致死率常在90%以上。病鸭主要表现为发病急,一般多在出现症状后24小时内死亡,濒死前出现角弓反张、脚爪后蹬等神经症状。眼观特征性病变是肝肿大,质脆易碎,樱桃红色,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点,肾脏充血、出血。从2003年下半年起引起鸭病毒性肝炎的I型病毒可能已发生变异,用传统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活苗和抗血清、卵黄抗体等防治效果不佳。
(三)鸭流感
鸭流感是由致病性的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各品种鸭的传染性疾病。患禽流感的鸭,无论是雏鸭、青年鸭均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蛋鸭主要以大幅度减蛋为表现特征。患鸭食欲减退或废绝,仅饮水,拉白色或带淡黄色水样稀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腿软无力,不能站立,伏卧地上,缩颈。部分患鸭出现呼吸道症状。死前喙呈紫色,部分患鸭死前有神经症状。患鸭迅速脱水、消瘦,病程短,鸭群感染发病后 2 3 天内出现大批死亡。产蛋鸭感染后数天内,产蛋量迅速下降,有的鸭群产蛋率由 90% 以上可降至 10% 以下或停止产蛋。发病期常产出仅为正常蛋的 1/4 1/2 重量的小型蛋、畸形蛋。虽然蛋黄小,但肉眼看不出蛋黄和蛋清的变化。眼观可见全身皮肤充血、出血,喙和头部充血、出血,蹼充血、出血,皮下特别是腹部皮下充血和脂肪有散在性出血点;肝脏肿大,质地较脆,呈淡土黄色,有出血斑;脾脏肿大出血,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点;胸腺多数萎缩、出血;心冠脂肪出血,心肌有灰白色条状或块状坏死灶;胰腺有出血点或灰白色坏死灶;部分病例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出血;肾脏肿大,呈花斑状出血;脑膜充血、出血;胸膜严重充血,并有淡黄色纤维素物附着;气管环出血;产蛋鸭主要病变在卵巢,比较大的卵泡膜严重充血、出血,有的卵泡萎缩,卵泡膜出血呈紫葡萄样;蛋白分泌处有凝固的蛋清;有的病例卵泡破裂于腹腔中。
(四)鸭副粘病毒病
  病原是鸭副粘病毒,以侵害消化道和呼吸道为特征的传染病。
  症状:病初病鸭食欲减少,羽毛松乱,饮水增加,缩颈,两腿无力,孤立一旁或瘫痪。羽毛缺乏油脂,易附着污物。开始排白色稀粪,中期粪便转红色,后期呈绿色或黑色。部分病鸭,呼吸困难,甩头,口中有粘液蓄积。有些病鸭出现转圈或向后仰等神经病状。

剖检可发现肝、脾肿大,表面和实质有大小不等的白色坏死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出血、坏死,结肠见豆状大小溃疡;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出血点;鸭口腔粘液较多,喉头出血,食道粘膜有芝麻大小灰白色或淡黄色结痂,易剥离。
()番鸭“花肝”病
   
本病是1998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发生的一种新的鸭病毒性传染病,它主要侵害1月龄内雏番鸭,7—8日龄即可发病,最多见于10—25日龄的雏番鸭,潜伏期为2-4天,发病率可高达100%,死亡率通常为20-30%,严重的可高达95%以上。本病发病急,传播快,几天内可波及全群,在出现死亡鸭后,1-2天内即达死亡高峰。病雏鸭表现精神沉郁,毛松震颤,两脚软弱无力,头颈下垂,有的可见喘气和下痢;有的表面健康,一旦出现症状即往往已是疾病的后期。剖检的特征性病变主要见于肝脏。肝稍肿大,色棕褐,散布许多针头大至粟米大的灰白色坏死小点,故暂称之为花肝病。此外,脾稍肿大,亦有如肝脏的类似病变;肾苍白,小点状出血;间见胰腺水肿发亮及小点状坏死,部分肺淤血、水肿。()番鸭细小病毒病(三周病)

     
本病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的传染病,主要侵害1—3周龄(尤多见于10—18日龄)的雏番鸭,而鹅和其他种类的鸭不发病。经接触传染,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以冬、春季节居多,其潜伏期为7天左右,病程6—7天,临诊症状出现3-4天后为死亡高峰,病愈番鸭大部分生长发育受阻,成为僵鸭,给番鸭养殖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是番鸭饲养中的主要疾病之一。病鸭精神萎顿,脚软伏地,减食,饮水增加,严重腹泻,排黄绿色水样粪便,混有大量气泡,有的还伴有喘鸣。剖检以肠道形成纤维素性炎,肠粘膜坏死、脱落为主要特征。
()雏番鸭小鹅瘟
     本病是由小鹅瘟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也是一种高发性和高死亡率的疾病。本病主要感染雏鹅,但近年来雏番鸭也有此病流行。2-5周龄的番鸭多发,病鸭精神沉郁,不食,腹泻,排含泡沫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眼流泪,鼻涕,呼吸困难,很快消瘦,最后抽搐死亡。该病从临诊上与三周病相似,且常可混合感染而加剧雏鸭死亡。
(八)减蛋综合症
  本病是由禽的一种腺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毒主要侵害生殖系统,经繁殖、喉头和排粪时排毒。主要发生于产蛋鸭群,其传染途径既可经蛋垂直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水平传播。症状:病鸭一般无特殊症状,主要表现突然发生产蛋明显下降,比发病前正常产蛋量下降50%左右。病鸭产软壳蛋、畸形蛋、小个蛋,有的蛋蛋清稀薄如水样。很少死亡,多数鸭吃食正常。剖检:发病鸭卵巢发育不良,输卵管萎缩,卵泡软化,子宫和输卵管粘膜水肿、出血、肥厚,输卵管内滞留干酪样物质或白色渗出物。
(九)鸭传染性脑脊髓炎
  本病主要是侵害雏鸭神经系统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以运动失调和头颈部震颤为主要特征。病原为禽脑脊髓炎病毒,主要侵害1-3周龄雏鸭,7-14日龄最易感。发病率为50%-60%,死亡率为20%-30%。本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染,种鸭感染后可经蛋垂直传播。症状:常出现在1-3周龄的雏鸭,开始精神不振,随之发生运动失调,前后摇晃,有的坐在地上,有的倒卧在一侧,以后症状更加明显,很少活动,如受惊扰,行走动作不能控制,足向外弯曲难以行动,两翅展开。头颈震颤,步态不稳,最后呈侧卧瘫痪状态。病初雏鸭有食欲,当病鸭完全麻痹后,则无法摄食和饮水,衰竭并相互踩踏死亡。剖检:可见大脑水肿,大脑后半部有液囊,脑膜充血,并有浅黄绿色深浊的坏死区。肌胃内层有较多细小点状白色病灶。脾脏稍肿,小肠轻度炎症。
(
)其他
   
近些年来,发现并见报道的鸭病毒病还有鸭的传染性发氏囊炎、鸭冠状病毒感染等病毒性传染病,这些鸭病毒病虽较少发生,但亦要引起足够的注意。

鸭感染病毒性疾病的数量在迅速上升,病毒在不断发生变异,不同品种鸭之间疾病互传的可能性在增大,肉鸡、蛋鸡养殖过程中的病毒性传染病也日益威胁着肉鸭和蛋鸭生产,肉鸭和蛋鸭业所面对的发展压力在不断加大。而目前国内对水禽的疾病尤其是病毒性传染病及生理研究工作尚刚开始起步,水禽专用生物制品的开发速度也远跟不上产业的发展,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借鉴国内外肉鸡和蛋鸡生产和疾病防控方面的成熟技术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大家知道疫苗免疫是防控病毒性传染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但目前鸭用生物制品的开发速度和现状不尽如人意,有些病毒性的传染病现在根本没有疫苗来预防,而病毒性肝炎等病毒变异株的出现也大大降低了传统疫苗和血清、抗体的防治效果,因此只能寻找其他的有效途径了。
干扰素(interferon,IFN)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Isaacs和Lindemann于1957年发现的。他们在研究病毒干扰现象时,将56℃加热1h灭活的流感病毒加入到鸡胚绒毛尿囊膜碎片中,孵育后发现此膜能抵抗活流感病毒的感染,并向外周释放具有干扰活性的因子,离心后吸取的上清液能使别的鸡胚绒毛尿囊膜碎片获得对病毒的抗性,他们将该物质称为干扰素。近半个世纪来关于IFN的本质、功能、作用机制及其基因工程的研究一直是分子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病毒学和生物工程学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研究表明,干扰素是一类具有多功能的分泌蛋白,涉及抗病毒 、细胞生长调节和免疫激活根据其氨基酸、抗原性和细胞来源,可将其分为三类为IFN-α、IFN-β和IFN-γ。IFN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表现在病毒增殖量减少、传播速度减慢以及感染细胞损伤程度降低。现在已经清楚干扰素可诱导细胞表达多种蛋白来抑制病毒增殖的多个环节。如:双股RNA依赖的蛋白激酶RPKR)可使病毒感染细胞的真核翻译启始因子eIF2a亚单位发生磷酸化,阻碍翻译启始因子的循环作用,从而抑制一些病毒的蛋白合成;2`-5`寡腺苷合成酶(OAS)可激活内核酶LRNase L),活化的RNase L可催化对病毒单股RNA的切割;Mx蛋白可通过抑制核蛋白的转运或抑制病毒聚合酶和转录酶活性来干扰病毒的复制;干扰素可以傍分泌和自分泌的方式作用于病毒感染的局部细胞和组织,也可通过血液循环诱导全身的抗病毒反应。
IFN的抗病毒活性具有相对的种属特异性,比较而言,IFN-γ的种属特异性较高,IFNαβ的种属特异性相对较低。一般情况下,在同种属动物细胞上的活性大于异种细胞,如鸡的IFN只在鸡细胞上发挥作用,但在某些不同种属动物间也存在着交叉活性。如人、牛和猪之间,鸭和其他水禽等之间均存在程度不同的交叉活性。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信得科技集团公司对动保行业有着深刻的理解与把握。从1999年至今,历经八载,信得人勤勤恳恳,厚积薄发,始终以“服务行业,集中优势资源,解决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关爱农民,致力于改进农民的生产方式,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为己任,引领着行业健康发展。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从龙头企业到个体养殖户,信得的产品和服务无不深入人心。兽用生物制品转移因子——新必妥的研制成功和产品化上市更是为中国畜牧养殖业中病毒性疾病的控制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再接再厉,信得药业青岛研发中心乔彦良博士和马凤龙博士经过2年时间的呕心沥血,又研制成功了控制病毒性疾病的专用药物——吉康,其主要成份干扰素,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生产工艺先进,有效成份含量高:通过基因克隆和基因改造,构建了能够高效表达的工程化菌株,建立了发酵、纯化和复性工艺,并通过梯密度超浓缩技术,使每毫升含量在1000万单位,是同类产品的10倍,用量小,成本低;
2.纯度高,广谱抗病毒,作用更迅速:由于本产品采用独特的复性工艺,制备的产品纯度高,抗病毒活性强,对鸭瘟、鸭病毒性肝炎、鸭流感、鸭副粘病毒番鸭细小病毒等抗病毒活性比同类产品高5-10倍;吉康进入体内5-6小时达到体液浓度高峰,当正常细胞遇到吉康后,5分钟就能使细胞建立抗病毒状态,在治疗病毒性疾病时,比使用化学药物进行治疗和疫苗进行紧急预防具有更好更快的效果、成本更低;
3.产品稳定,保存时间长:先进的真空冻干技术,特殊耐热保护剂,有效降低效价损失,进口包装材料,运输、贮存更有保障。
综观肉鸭业的发展,成绩是卓著的,但存在问题不少;虽然目前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但挑战也同样严峻。系统解决好鸭病毒性传染病的控制问题,就可以把握住机遇,从容面对未来挑战,迎接肉鸭业发展的辉煌明天。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7-11-8 10: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学习中︿︿︿︿!
发表于 2007-12-24 22: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楼主 的帖子

:huahua: :huahua: :huahua:
发表于 2008-1-31 16: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学习学习!感谢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9 07:2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