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093|回复: 3

我国奶牛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与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14 23: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奶牛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与分析


于孝东

李 玫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信息中心)




一、 我国奶牛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畜产品产品结构的调整,奶类产量由1996年的735万t,增加到2001年的1122万t,比1996年增加了387万t。
  在反刍动物的发展中,乳业发展最为迅速,乳和乳制品正在成为我国城市人民每天消费的生活必需品。消费的特点是乳类市场消费由奶粉消费向液态奶消费为主 的方向转变。1996年全国销售液态奶51.9万t,2000年达到159万t,4年增长了189%。主要因素是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各种安全、卫生、保 鲜、无污染的包装材料的广泛应用,使鲜奶的保质期由十几个小时到几个月,使液态奶从大城市进入中小城市,扩大了液态奶的消费群体。乳和乳制品的消费由婴 儿、老年消费转向普通市民的消费。乳和乳制品的花色品种增多,乳制品的质量也有较大改观。全国的整体消费数量不断攀升,加之政府的政策推动,启动了中小学 生饮奶计划,极大地促进了奶牛的引进和城郊农民养奶牛的积极性。
  政府的推动,市场的扩大,我国的乳业成为新的投资热点。越来越多的的企业和农民,看好乳业的发展前景,纷纷筹资兴建奶牛场、乳品加工以及奶牛饲料的开 发与生产。经过几年的发展,一批以乳品加工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已经形成,利用市场优势、资金优势、技术服务、综合管理及区域的资源优势,通 过“强强联合”、“以强带弱”,跨地区联营,以资金为纽带,不断增强企业的实力,扩大市场的份额。如光明、三鹿、伊利、三元、完达山等企业。其产品的质 量、包装、价格、服务等方面与跨国公司的产品及服务平分秋色。
  1.我国奶牛区域分布情况及产奶量
  有关统计表明,我国现有存栏奶牛500多万头,平均单产奶量(产奶量指一头奶牛在整个产奶期的总量)2.8~3t;从地域上分,上海奶牛平均单产 7t,北京奶牛平均单产6.5~7t,而国外奶牛平均单产则高达7t。根据我国计算,每头奶牛的单产6t,则年收入600元;单产7.5t,则年收入 1800元;单产9t,年收入则上升到3300元。
  (1)从全国奶牛分布来看,奶类消费热潮的兴起有力地刺激了生产的快速发展。各级农业部门、特别是一些农业企业纷纷涉足奶类生产,使奶牛存栏数不断增 加,单产水平逐步提高。据全国畜牧兽医总站不完全统计,2002年前三季度奶牛存栏头数达596万头,在第二季度的基础上增长了4.4%。

表1 2002年前三季度主要省(区、市)奶牛存栏头数(单位:万头、%)
省(区、市 )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黑龙江内蒙古 河北 青海 山东 陕西
2001       12.8  7.1 6.0  2.3 77.8 74.7 76.6  12  29.3 19.5
2002       14.2  7.0 6.02 2.3 92.9 90.4 86.13 61.43 31.51 22.0
增长       10.9 -1.4 0.3  0.0 19.4 21.0 12.4 411.9 7.5 12.8

  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山东、青海和陕西都保持了较高的水平,其中黑龙江、内蒙古、河北、青海、新疆五省区,2002年前三季度奶牛存栏头数都超过了50万头,山东、陕西的存栏数也超过了20万头。北京市的奶牛存栏数在大中城市中最高,为14.2万头。
  根据我国牛奶生产特点及区域分布状况,北京、上海、天津等大中城市及北方七省奶牛存栏数占全国的比重在70%以上。从对广西和福建调查的结果看,奶牛饲养分布在北方原因有三个:
  一是南方各省由于气候炎热、多雨,奶牛发病率高,成母牛产奶量一般仅为每头3000kg,远低于北方各省,如北京为6800kg多,上海为7000kg多。
  二是南方饲养奶牛所需精饲料和优质牧草主要从北方购入,饲养成本过高,从而导致南方饲养黑白花奶牛的鲜奶成本过高,如福建厦门的收奶价格达3.65元/kg,远高于同期北京1.98元/kg的价格。
  三是由于加工业生产技术进步,超高温灭菌奶的出现,实现了奶的长期保鲜和远距离运输,以北方为基地的牛奶加工企业,完全可以实现在全国范围内的全年均衡销售,奶牛生产向南转移的必要性自然也日益减小。
  此外,南方水奶牛的发展也会使我们所说的奶牛(黑白花)分布南移的趋势受到遏制。据调查,中国水牛存栏2280万头,南方七省占77%,奶用水牛存栏 数占全国水牛总数的0.5%左右,约1.1万头,广东奶用水牛占全国的70%。国家已进行了多年的水牛改良工作,应进一步提高水牛的饲养管理及组织化程 度,使南方奶牛业尽快实现以水奶牛为主的格局。
  (2) 从产奶量来看,我国本地奶牛产奶量较小,无法承担大规模产业化生产牛奶的重任。引进国外优良奶牛品种并进行杂交改良是理想的发展模式。如新疆呼图壁种牛场 246头成年母牛创平均年单产牛奶9505kg的我国最高纪录。这是我国目前最能产奶的奶牛群,每头牛平均每天泌乳达30kg多,奶牛的泌乳期每年为 305天。所产牛奶的乳脂肪含量达到3.68%,且牛奶质量并未因产量提高而下降。专家建议在此建成“中国高产荷尔斯坦奶牛繁育基地”。 这里饲养的奶牛产奶量高,与饲料成分中苜蓿占很大比重有密切关系,苜蓿有“牧草皇后”之称。
  优质的奶牛品种也是牛奶产量高的主要原因,种牛场主要饲养的是世界最著名的奶牛品种:荷尔斯坦牛和西门塔尔牛,种牛从世界各地精选而得。 这个种牛场计划用三年时间将奶牛群扩大到5000头,成为我国举足轻重的牛奶生产基地。目前新疆的牛奶产量名列我国第四位,占全国总产量的1/10。 新西兰奶牛胚胎繁殖技术在苏州市取得突破性进展,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由国内胚胎专家郭志勤教授领衔的专家组成功地“生产”出新西兰奶牛胚胎79枚,其中 有效胚胎借助中国“牛妈妈”之腹,将会诞生国内首批新西兰胚胎奶牛。
  目前我国奶牛平均年产奶量不超过3t,而新西兰奶牛产奶量却在8t以上,引进一头品质中等的新西兰奶牛需要3万元人民币,因此通过大规模直接引进新西 兰奶牛加速国内奶业发展,所需成本极高。而采用胚胎繁殖技术,生产一枚顶级的新西兰奶牛胚胎所需费用只有800元。国内奶牛场购买胚胎,利用国产奶牛甚至 水牛、黄牛“借腹生子”, 获得一头纯种新西兰奶牛整个成本不过4000元人民币。据悉,包括南京奶业集团在内,国内已有多家奶业企业向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订购新西兰奶牛胚胎,其中 仅南京奶业集团就订购了200枚。
  广州市风行牛奶股份有限公司与澳大利亚RAB育种有限公司引进奶牛胚胎移植技术合作项目近日在广州签署协议,双方合作兴建中澳奶牛育种中心。RAB是 澳大利亚最大的畜牧胚胎移植科研公司,拥有国际先进奶牛胚胎移植技术。首批将引进100~200头高产优质奶牛胚胎。这是实施华南地区成年母牛年单产达 6000kg的“六吨奶工程”,为加工无公害绿色食品提供更多优质奶源的重大举措。
  2.目前我国奶牛市场价格
  小母牛(育成牛)3~8月龄,2000~2500元;母牛8~18月龄,2500~3500元;二、三胎大母牛(带胎3~8个月、带奶), 5500~6500元左右;5~10月小奶牛1000~1500元;10~16月小奶牛,约2000余元;初胎牛(包括有胎有奶期)和3~7岁成年乳牛视 牛龄、体型、膘情、花色、产奶量而定,参考价格约分为三个档次:低档牛在3500~4500元,中档牛在4500~5500元,高档牛在 5500~6500元。
  3.养殖规模
  据国内外的经验,农户养殖规模以50头左右为宜,如日本为50头,欧洲为70头。我国目前养殖规模过小的原因有二:一是农户投资能力有限。按2001 年的产奶牛价格,平均每头达7000多元计,购买3头即要支付2万多元,农户饲养10头以上是很困难的;二是家庭饲养场地限制。一般地区农户饲养主要利用 庭院,按各省政府规定,庭院面积为2.2分/户(146m2),去掉生活面积,可用于养牛的空间很小。



二、我国奶牛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近年来,我国奶牛养殖得到了迅猛发展,有不少养殖户通过饲养奶牛脱了贫、致了富。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一大部分养殖户对奶牛养殖的认识存在误区, 技术很不成熟,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去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不加强技术培训去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奶牛业的健康发展。
  1.认识误区
  (1)奶牛养殖收入高。为了提高本地区的奶牛养殖规模,一些部门往往进行一些不切实际的宣传,说农户每饲养一头奶牛,年可纯收入5000元、6000 元甚至7000元。到底能否收入这么多呢?这得看这个帐怎么算。饲养一头高产母牛,年产奶7.5t以上,再生一头小母牛,收入6000元是可能的;但在我 国,年产奶7.5t以上的奶牛并不多,比较好的牛种,加上高水平的饲养管理,年产奶量也就7t左右。如果把人工费、水电费、饲料费、折旧费都实事求是地摊 销进去,每头奶牛年纯收入也就3000~4000元左右。有的养殖户听说养奶牛收入高,不考虑客观实际,盲目购进奶牛饲养,往往事与愿违。
  (2)鲜奶有货不愁销。有的地区为了确保辖区内牛奶能及时收贮,建立了鲜奶收购站,养殖户就认为鲜奶有了销路而大量饲养;其实,收奶站只是个中转机 构,收购与否、价格高低要看加工单位,最终要根据消费水平来决定。现在有的地方已经出现了区域性的结构性奶过剩,有的地方奶价开始下降,农民养奶牛本来是 想增加收入,奶价下降了,就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
  (3)上规模不怕价位高。搞养殖,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很多养殖户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在目前我国奶牛价格相对较高的情况下,也不惜代价地追 求规模效益。由于近年我国的奶牛业发展太快,奶牛的繁殖能力有限,各地用于出售的奶牛数量不多,奶牛价格被越炒越高,有的地方奶牛价格竟然达到每头2万元 左右,使奶牛业在发展上出现了新的不平衡。养殖户饲养这些高价奶牛,往往很难达到预期收益。
  当然,这并不是说奶牛不能养,我国奶牛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学生奶计划”的启动,鲜奶需求量相当大。在此只是提醒养殖户不要盲目跟风,要认清形势,正确分析我国奶牛业的现状,把握机会,以便取得最佳效益。
  2.技术缺陷
  (1)防疫消毒卫生意识淡薄。不少养奶牛户认为牛抗病力强,因而不注意加强防疫、消毒,结果往往导致奶牛发病死亡,造成损失。奶牛代谢十分旺盛,对环 境敏感,极易遭受病原微生物侵袭,因此,搞好防疫、卫生、消毒是至关重要的。冬春季节每周都要对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夏秋季节每周至少要消毒两次。生产中一 是要注意经常刷拭牛体,因为当奶牛皮毛被粪便、灰尘等粘附时,易招致蚊虫叮咬,奶牛常表现不安,以舌舔、蹭墙、甩尾、蹄踢等方式解痒,造成食欲降低、产奶 量下降。生产中每天可用刷子或梳子刷拭牛体,以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增加皮肤的血液循环,充分发挥奶牛的生产性能。二是每次挤奶前对乳房进行严格的清洗消 毒,对环境、场地、用具进行经常性的、程序化的消毒,同时注意饲料、饮水卫生,控制与外界人员、用具的接触,做好防病治病工作。
  (2)初配年龄体重不达标准。奶牛初配年龄应为18~20个月,体重350~400kg,以便使奶牛达到体成熟和性成熟。但有些养殖户在犊牛出生未足 18月龄就开始配种,还有的养殖户不注重育成期饲养管理,18月龄时体重只有250~300kg,认为月龄已到,便开始配种,常常造成头胎难产,结果不得 不进行助产,造成产道损伤,阴户破裂,继发子宫内膜炎,影响本身的生长发育、产奶性能和下一胎的正常繁殖。产下的胎儿初生体重小、体质弱。因此,生产中应 加强犊牛和育成牛的培育,配种时两项指标应综合考虑,任何一项不达标都不能配种。
  (参考文献略)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7-12-27 21: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的很好
发表于 2008-1-8 21: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奶业发展问题重重,短期策略和长期策略都要兼顾。
发表于 2009-5-10 19: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吧,两年前的帖子你还翻出来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4 03:4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