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19|回复: 2

创业新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13 12: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的年轻人聚会,出现得比较频繁的一个话题就是创业。缘由可能很多,生活压力、贫富悬殊造成的精神压力、个人理想等,根据自身的条件,不一而足。这个时代,创业不仅是一种时髦,更是一种普遍的迫切需求。
  
    但创业路该怎么走,如何迈出第一步,各有各的说法。在我看来,要创业,应该首先明白以下几个问题:
  
    1、第一桶金的意义。
  
    第一桶金就是所谓的原始积累。一个普遍的看法就是第一笔大额的足以奠定未来事业基础的资金。有一个说法是“第一个十万最难赚,赚到了十万,一百万就容易了;第一个百万又是最难赚的,赚到了一百万,一千万就容易了……”以此类推,我们可以称之为财富的成长阶梯。不过,这样的说法似乎有些过时,因为我们亲眼见证了许多一夜暴富的故事。排除那些非法手段,我们仍能看到许多实践全新的商业理论而让财富呈几何级成长的案例。因而,我们对第一桶金的认识,不应该仅限于它的大额性,否则我们会对创业产生不必要的恐惧。将17173、迅龙包装后卖给搜狐和新浪的林嘉喜,初创国金投资顾问公司时,其资本不过区区十万元,而且还是借来的。相较于两案共计四亿的成交额,财富演绎的故事,不应该只用老眼光看待。
  
    商业新思维就是这样体现出来的。
  
    当然,这恐怕是一句虚话。财富的原始积累根据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规律。只是,我们与其整日面对比蜗牛还慢的原始积累哀叹,不如跳出常规思维,用更多的精力去发现一些新思维。就是说:有钱就走有钱的创业路,没钱就走没钱的创业路。只不过,没钱的路更难走罢了。
  
    2、资源的聚集。
  
    资源并非资金。为财富阶梯奠定成长基石的,应该包括创业人的知识、所处的环境、人脉等资源。否则,创业只是空中楼阁。
  
    所谓的知识资源是指对创业项目的认识。一般来说,应该与创业人以往从事的行业一致,或者相近。但这并非唯一的选择,我们在聚集创业项目的知识资源时,要以扎实的认识程度来确定,并与自己的创业目标挂钩。你对创业目标的期望值越大,就越要往利润丰厚的行业里钻。不要被“隔行如隔山”等一些老理论挡住了自己的视线,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同样,也不要把眼光只盯住一处地方。
  
    很多人抱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创业目标相去甚远,以为目前的环境难以学习到创业时所需的技能,这是没有必要的。专业的理论的知识很容易搞懂,各个行业也有一些互通的东西是很难掌握的。比如风险的控制、潜力的挖掘等。
  
    我们目前所从事的貌似不理想的工作,其实也蕴含了这样一些基本的经营技能。这个已经越来越标准化的世界,最难掌握的还是一些涉及人性的问题,知识资源的核心就是这些。你时常能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做电子的CEO会跑去当一家食品企业的总裁,他同样成功了,为何?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假如你能将一大把羊肉串中的每一串都烤得味美均匀并且熬得过漫长的深夜。你也一定能够学好各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出稳定的程序——只要你愿意用学烤羊肉串的态度去学编程。要知道,吴士宏最初在IBM只是一个上了年纪的清洁工!
  
    环境资源就是外部的商业环境。我们所规划的创业项目,需要适时对应处于时时变化的商业环境。如果已经发生了变化,你完全可以放弃原有的计划。比如在电器大卖场横行的城市,你想开一家电器商店,无疑会很吃力。
  
    变化中的环境资源会淘汰一些陈旧的为态,但势必会催生一些新的业态。因此,我们更应该以批判的眼光去寻找商业环境的突破口,并以迈此出创业的第一步。
  
    关于创业思维这一点很重要,对已经很成功的商业故事顶礼膜拜并执意效仿,是不明智的。玩别人已经制定好规则的游戏,并不容易。
  
    创业之前有很多工作要做,在你不断蓄积激情的同时,不要忘了练就一双敏锐的眼睛。
  
    人脉资源的聚集在中国来说,大多数时候往往起着关键作用,这是国情使然。
  
    创业人应该充分估算在你创业时会有多少人——特别是一些起着关键作用的人——能够切实地帮助你。
  
    在利用这些人脉资源时,你应该小心翼翼地本着互惠互利的态度。既然是创业,说明你还很弱小,舍不得利益与人共享,是很难笼络人心的,即使你认为可靠的人。围绕创业目标的实现,需要得到的帮助太多。诺言易得,人心难求。
  
    一个好汉三个帮,当你连好汉都还不是的情况下,你更应该持有一种谦卑的心态。因为创业意味着你的身份已经发生了变化。对员工、合作伙伴都要有负起责任的准备。
  
    3、创业目的的清醒认识。
  
    创业的目的在目前的中国,恐怕大多数还处于想要改变生存现状的阶段,俗一点说就是想发财。但发财又能怎样,住进一幢像猪圈一样的别墅,包个二奶,整天泡在酒吧里喝得醉熏熏的,又能怎样?
  
    创业的目的,不应止步于此。对财富的强烈渴望,或许来源于现实的压力,但在规划创业目标时,不应该过多地掺入对财富的幻想,这样会降低我们对环境的观察能力。当我们被丰厚利润吸引得过分强烈时,往往会忽略潜伏在四周的风险。这是相当可怕的,这并不是虚言,贪婪会扼杀很多理智。
  
    我并不是在刻意表达我对财富有什么高尚的观点,这是一种思维方式:当你被黑夜里远处的光亮所强烈吸引时,很容易被脚下的小石头绊倒。
  
    要实现创业目标,光靠被暴富吸引而引发的欲望是不够的。
  
    我觉得,“业”分为家业和事业两种。创业也分为创家业和创事业。家业是指自己可以支配的产业,由人的占有欲引发;事业是可以实现自己某些愿望的载体,由人的成功欲引发。创业的目的,也由这两种需求引发,不同的选择会出现不同的路,并产生不同的创业感受。
  
    4、创业风险的把握。
  
    创业是美妙的一跳,也是惊险的一跳,尤其是那些迫于现实压力而创业的人。史玉柱在第一次创业时,曾在珠海海边发出悲壮的呼声:不成功,只有跳海了!因为为着实现远大的抱负,他放弃了省级行政单位的铁饭碗,妻子又与他离了婚,还有很多不解和嘲讽在身后他只能背水一战!创业失败并不一定非有这样的后果,但不得不承认,大多数人将很难从创业失败的危机中快速挣脱出来。我们似乎看到了很多成功的案例,但其实失败案例的个数恐怕不止百倍于成功——你从身边就能看到许多。
  
    风险伴随着创业人的每一个脚步。
  
    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像史玉柱那样孤注一掷。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以为孤注一掷就一定会成功,那是一种肤浅的虚妄!
  
    成功的几率并非与风险系数成正比,而是与你的计划的周密性和准备的充足性息息相关。当然,这又是一句虚话。计划的周密性和准备的充足性谁能确保?任何自认为或者别人评价的周密计划和充足的准备都不一定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人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而环境的变化是无穷的。
  
    个体条件的不同,导致了个体之间实施行为的差别,也导致最终的结果参差不齐。就好比去吃火锅,别人天天吃都没事,有可能你吃一次就拉肚子。所有关于计划的周密性和准备的充足性的总结都是事后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不贻误时机的情况下,制定出相对周密的计划,做到相对充分的准备,并根据变化适时调整。
  
    即使你有充分的把握,也应该为自己留下可以从容进退的余地。找到可以从容进退的方法有很多,如果你认为你所规划的创业项目非要孤注一掷,那只能说明你对创业项目的认知还不深入,计划还不成熟。
    
    在我们熟知的一些商业故事中,很难找到一次性创业成功的例子,创业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各个阶段的创业项目不应该被简单地划分为一次次相互割裂的创业行为。每一次创业都是下一次创业成功的基础,即使上一个项目是一个惨痛的失败,但无疑,那也是一笔宝贵的经验财富。但如果你一点都不为自己留下余地,当下一次创业机会来临时你将束手无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并不是因为怯懦。
  
    风险应该积极地面对并聪明地想办法巧妙回避它、化解它。
  
    5、思维的转变。
  
    第一个需要转变的思维是创业的起始时间。以摆面摊创业为例,如果非要把支摊的第一天算作创业的起始时间,其实是不科学的。在学配调料,观察别人经营阶段,事实上创业行为已经开始。没有前期的充分准备,创业很难成功。由此,可以上溯至你产生支摊的想法时,创业行为可以说就已经开始了。
  
    我强调起始时间的意思是指,我们有了创业的想法,就要以真正开始创业的态度认真地面对。如果你真要创业就要在准备阶段以严谨的态度去思考、去调研,很多半途夭折的计划并不是因为不具有可行性,而是在人们自我感觉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匆忙放弃,而不是持之以恒地加以关注和思考。
  
    大多数人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当看到别人创业成功后惊呼:他这种方法我也想过啊!是的,不单你想过,而且很有可能你想得比他还早,你的条件比他还好,但为什么你没成功他却成功了?这就是一个创业起始时间的问题,你总是在确认一定要做时才去深入考察,而别人却是一有了想法就立刻动手严肃调研。结果是你的疏忽让很有可行性的想法变成了灵光一闪,久而久之就衰弱了。而别人往往会因一些切实的调研使原本模糊的问题变得清晰,信心也逐渐坚定,后来居上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请不要放过你的任何一次灵光乍现!
  
    第二个要转变的思维就是克服自我感觉不专业的虚假的怯懦心理。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转变过程,在这之前,你首先要完成一次从消费者到商人的身份思维转变。
  
    普通人和成功商人的区别在于,普通人做自己喜欢的事,而成功商人做别人喜欢的事。
  
    事实上,商人每天周而复始要做的,就是想尽办法满足别人——顾客、员工、合作伙伴——的要求。
  
    会不会没有关系,只要你有这样的态度,很多东西都会在你设法满足别人要求的过程中被快速学会。
  
    随时让自己处于解决问题的困境中,你会发现你自己的学习能力是多么的惊人。
  
    所以,我说自我感觉不专业的思维是一种虚假、怯懦的心理。
  
    第三个要转变的思维是创业的时机。
  
    大部分人认为创业要赶早,但我觉得,适时才是最重要的。人们所说的赶早是一个环比概念,比别人早。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自己而言是早,正如前面提到的吃火锅,别人吃了不拉肚子是因为别人身体条件比你好。别人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先行一步,是能够成功的。你不顾自身条件贸然跟进,往往会栽跟头。
  
    持有“创业要赶早”心理的人,往往是觉得在以往获得了教训。这样,会让人有一种唯恐落后的心理,一旦这种恐慌心理达到可怕的程度时,就会做出不理智的创业举动。如果贸然创业失败,又会产生一种“原来我并不适合创业”的心理,久了,就丧失了创业的信心,从而对新的随时可能出现的创业机会麻木。
  
    永远不要担心变化的环境会丧失创业的机会,我们应该做的是随时保持一种对环境高度敏锐的观察,并适时更新完善自己的计划,在自有计划与环境变化相适应时(至少你自己应该有相当的信心)果断介入。
  
    实施创业计划并不一定要赶早,但创业准备一定要赶早,还是那句老话:机会只属于那些准备充分的人。
  
    龙飞上苍穹前,在深渊潜伏何止万年。
  
    以上几个问题如果有清晰的理解,想必创业只是一件厚积薄发的快乐的事情。而耐心将此文看完的朋友读到这里可能会很失望,因为我通篇都没有给大家推荐一个好的创业项目。不过,即使我信誓旦旦地向你推荐一个,你敢信吗?是的,如果有,我早就去做了。报刊、网站上多如牛毛的都宣称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暴利的投资项目,你敢信吗?创业是一件美妙而又严肃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此保持清醒的头脑。
  
    送大家一句话:创业仍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与各位共勉。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superfisherliu + 1 【通过审核】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8-2-20 11: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很好的文章,年轻人尤其要多看看,我收藏了,让我儿子看看.
发表于 2008-2-20 11: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而耐心将此文看完的朋友读到这里可能会很失望,因为我通篇都没有给大家推荐一个好的创业项目。”
呵呵,我看完了,并不失望。是的,我走过一些地方的时候也经常会有一些念头,一闪而过,但是过了不久,我就发现,我的想法被被人实现了。^_^,我不觉得可惜,我为自己的眼光而高兴,只是我现在的积累还不充分。加油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18 02:3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