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曾经是一个为公众所熟悉的术语,现在,它似乎正在被“食品安全”所替代。《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去年完成的一项有关食品安全的调查显示,近期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82%的受访者表示,这些事件“肯定会”引发自己对周围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心。
在这次调查中,对于具体的食品安全问题,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达不到国家卫生标准的食品”最令他们感到担心。其次是“假冒知名品牌的食品”,选择这一项的人达到了21%。另外,还有16%的人最担心“过了保质期还在销售的食品”。
我们的动物源食品比起10年或者20年前着实丰富多了,特别是在超市里,不但可以买到各类你所需的丰富畜禽产品,还可以买到欢快游动的海鲜。那个凭票供应动物源食品的年代,仿佛已是很久远。
然而,很多人却在怀念过去那个时代,那个拥有安全、色香味俱全动物源食品的年代。也许只是个轮回,从质量到数量再到质量。然而轮回之前,面对琳琅满目的看上去正常,实则不知正常与否的动物源食品,怎么办?
树立新动物源食品安全观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今天看来大大有违食品卫生。然而,当多数人都为裹腹之食而四处奔波的时候,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不可能过高。用专家的话讲,这时食品的安全标准就是“吃了不倒”——只要吃下去当时不会病倒就算是合格的食品。不会考虑药物残留、疫病、高氮、高微量元素等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国人正从温饱走向全面小康,这意味着中国人正在结束“粗茶淡饭时代”,不仅要吃得饱,而且还要吃得精,吃得好。因此传统的以“吃不倒”为标准的动物源食品安全观已经严重不适应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它要求消费者必须树立起新的食品安全观,不仅要关注食品的“现时”危害,而且要关注食品的“长效”、“潜在”危害。
那么,什么样的标准才算“潜在”的危害无害?以猪肉为例,在国内,如果符合《无公害食品 猪肉》标准,就可以认为没有“潜在”的危害。但我们要知道,这仅仅是个基本的要求。因为在美欧日等国家的眼里,仅仅符合《无公害食品 猪肉》标准,还是有“长效”、“潜在”的危害。
也就是说,消费者要想免受动物源食品的“长效”、“潜在”危害,至少要以无公害食品系列标准为新的食品安全标准。
要树立新的动物源食品消费观念
一般认为,生活习惯问题、健康知识普及问题,以及收入的不同限制了消费者对动物源食品的选择。上面《中国青年报》的调查,“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被近9成半的消费者认为是选购食品时通常会关注的问题,关注“相关检验合格证明”的不足半数,而关注“食品的色泽和包装等外观因素”的,则略高于半数,为52%。由这项内容的调查可以看出,多数消费者的消费观亟待调整。
怎么调整?
有责任感
要认识到自己不只是消费者,还是市场的选择者。你的购买行为,将成为影响企业决策的因素。企业不会生产卖不出去的产品,所以,从根本上说,是消费者决定了企业生产什么样的动物源食品。
“认证”消费
消费时,要优先选择通过QS、HACCP、ISO 9001认证的企业进行消费,整体而言,这些企业产品的安全性大大高于没有获得认证的企业。
品牌消费
尽量不消费无品牌或杂品牌的产品,选择知名的品牌消费,比如双汇、正大、唐人神、草原兴发等。
要会算帐
有的消费者可能会说,我收入低,进行品牌消费要多开销会吃不消。可是如果会算帐,你会发现,还是划算。试想,如果消费没有安全保障的动物源食品,对身体健康造成了影响,那损失可就不是多开销的那点钱所能弥补的。有钱难买健康。
科学消费
肉和肉是不一样的,20年前是有的肉吃就不错,不存在吃哪一种肉的问题,因为没的选择。但在今天,能不能选择已不是问题,怎么选择才是问题。
动物源食品主要分为:猪肉类、禽肉类、禽蛋类、反刍肉类、牛奶类、水产品类等。
由于生活习惯的原因,猪肉一直是我国消费者的主要消费肉类,然而猪肉含有高含量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并不适合大量食用。
从营养学的角度看,消费者在消费动物源食品时,应该要多吃水产品、牛奶、反刍动物等,少吃猪肉和禽蛋。
韩国的“饺子”启示 要较真儿
去年的韩国“饺子”事件中,一家被证实制作劣质饺子的“景象食品公司”总经理,从汉城一座大桥上投江自杀,并写下遗书向国民谢罪。另据报道,韩国一些民众团体在食品医药安全厅门前举行了大规模的踩劣质饺子活动。
用我们的眼光来看,韩国人的行为有些“过激”。不就是一些企业的饺子陷有点问题吗,竟然闹到集体到政府门前“滋事”,也太会“小题大做”了吧?再说那名用投江自杀来谢罪的总经理,不就是生产的饺子所用的“馅料”不太卫生吗?又没有吃死人,也没见吃出“大头娃娃”之类的事。
然而,韩国人偏偏就这么较真儿就这么迂腐。这种容不得造假容不得欺诈的维权意识,实在令国内商家和消费者汗颜。如果国内的消费者也像韩国人一样较真,商家会肆无忌惮的生产、销售不安全的动物源食品吗?显然不会。从这个角度说,我国消费者维权意识低下的形为事实上纵容了商家生产、销售有安全问题的动物源食品。
《中国青年报》调查中对于“您认为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多选问题,大多数人选择了“不法食品生产企业和个人利欲熏心”,该选项的获选率达到87%。同时,相当多的受访公众认为“对失信企业和个人的惩戒力度不够”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有68%的人选择了这一项。但是没有人提到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应该负有什么责任,从这项调查内容的结果,结合韩国“饺子”事件,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维权意识低也是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的主要原因之一。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