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上班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豆粕又涨了”。
近些年来,豆粕的价格跌宕起伏、变化莫测!像雾里看花,又如水中望月!
怎么办?出路在何方?是继续使用,打掉牙往肚里咽?还是喜新厌旧,狠狠抛弃然后再觅新欢?如果抛弃,那又拿什么替代?
以下是个人观点,如有不当,请指教。
美国的玉米-豆粕型日粮结构根本就不适合中国的国情,美国是全球玉米和豆粕的主产国,美国本土的产量波动以及许多其他层面上的阴谋往往对中国的饲料原料造成剧烈的波动。如此照搬美国玉米-豆粕型日粮配方模型只能是自寻窄路。近年来,全球蛋白原料产量一直呈下滑趋势,出现严重的缺口。也许你很有钱,现在你还买得起豆粕,但是将来有一天,你可能拿钱都买不到。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饲料配方模式早就是该做的事情了。中国的杂粕资源以及其他一些加工副产物比较丰富,通过加工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部分取代豆粕。现在所探寻的,正是如何通过合理的处理方法来解决杂粕的应用瓶颈问题。
饲料业的同行们,你们在做什么?有没有好的点子可以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有没有新的一些蛋白原料可供我们开发利用?还有就是市场上的发酵杂粕原料少量替代豆粕您怎么看?
[ 本帖最后由 wangguanbao 于 2008-6-7 14:12 编辑 ]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