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60|回复: 4

日常管理注意事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9 22: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首先注意观察鸡群状况。 (1)精神行为状况:早晨进鸡舍先注意鸡群的神态,注意鸡群的活动、叫声、休息是否正常,对刺激的反应是否敏捷,分布是否均匀,有无扎堆、呆立、闭目无神、羽毛蓬乱、翅膀下垂、采食不积极的雏鸡。 (2)观察粪便状况:早晨喂料时在垫料上铺几张报纸,就可以清楚地检查粪便状况。正常粪便为成型的青灰色,表面有少量白色尿酸盐。绿色粪便多见于新城疫、马立克氏病、急性霍乱等,血便多为球虫病、出血性肠炎等,感染法氏囊病时为白色水样下痢。 (3)注意在夜间倾听鸡群内有无异常呼吸声,在个别鸡只出现呼吸道症状时,立即注意改善环境和投药,就可能避免过大的损失。 2、每天4-6次检查和调整鸡舍内环境。 每天必须根据鸡群状况、日龄和昼夜外环境的变化,多次检查和采取措施控制舍温,调整通风量,使舍内环境适宜于鸡群生长。 3、检查、记录鸡群的采食量和饮水量。 正常情况下,采食量和饮水量应随鸡日龄的增长而缓慢增加,如采食量和饮水量明显下降,常常是发病的先兆,应立即检查鸡群和饲养管理状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4、每天上午8时更换脚踏消毒盆的消毒液。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07-10-9 23: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要传染病集锦

: 鸡新城疫 病原 鸡新城疫的病原是血清I型禽副粘病毒。 常见鸡新城疫病毒毒株的致病力指数可分为缓发型、中发型、速发型三种: 毒株 致病性 ICPI IVPI MDT VG/GA 缓发型 0.37 0 >150 ULSTER 2C 缓发型 0 0 >150 B1 缓发型 0.2 0 120 V4 缓发型 0 0 >150 LASOTA 缓发型 0.4 0 103 MUKTESWAR 中发型 1.4 0 46 GB TEXAS 中发型 1.75 2.7 62 MILANO 速发型 1.9 2.8 48 ITALIEN 速发型 1.85 2.8 50 病毒毒力判断标准: ICPI: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 IVPI:6周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 MDT:鸡胚平均致死时间。 易感动物 鸡高度敏感,鸭和鹅也可感染,但很少或不表现临床症状,即使是对鸡致死性的毒株也是如此。一般情况下,鸡的日龄越小,发病越急。 传播途径 本病可通过被感染的活禽包括野生鸟类、观赏和外来鸟、猎鸟、赛鸽和其他动物及人员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设备、饲料、水、疫苗和禽产品等传播。 临床症状 1. 速发内脏型:任何日龄的鸡均可发生。病鸡精神沉郁,呼吸急促,最后衰竭而死。死前肌肉震颤,斜颈,腿、翅麻痹和角弓反张。眼及头部水肿。感染鸡有绿色下痢。 2. 速发神经型:任何日龄的鸡均可发生。鸡群突然发生严重的呼吸道病,1~2天后出现神经症状。产蛋急剧下降。但不下痢。发病率可以达到100%。但死亡率低。 3. 中发型:常发于5周龄以下雏鸡,以咳嗽为特征,有时也表现为神经症状。年龄较大的鸡很少死亡。 4. 缓发型:幼龄雏鸡表现出的轻度或不明显症状。死亡率低。但当有其他疾病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时,死亡率有明显升高。 剖检 1. 消化道:嗉囊内有较多液体,腺胃乳头充、出血,腺胃、肌胃交界处有出血斑或出血带。小肠粘膜出血或坏死,不同肠段有枣核样溃疡。盲肠扁桃体出血或坏死。 2. 呼吸道:口腔、气管内有大量粘液,气管环充、出血。气囊炎,气囊增厚,或有卡它渗出或干酪样物质。 3. 生殖系统:产蛋鸡可见腹腔内卵黄和卵泡软化变性,卵黄囊性腹膜炎。 诊断 1. 临床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可作出初步诊断。 2. 实验室诊断: l 血清学诊断:可利用血凝实验(HA)和血凝抑制实验(HI)确定鸡群免疫是否成功和是否有野毒感染。 l 检测病原:利用免疫组织学方法检测组织或器官中的病毒。 l 病毒分离、鉴定:利用病料分离可疑病毒并进行进一步鉴定。 防治 1. 合理的饲养管理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是预防新城疫感染的最重要措施。 2. 根据当地的疾病流行特点和发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马立克氏病 病原 马立克氏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的恶性淋巴肿瘤疾病。 病鸡干燥羽毛中马立克病毒的感染性,室温中可保持8个月,4oC中可保持7年。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普通化学消毒剂在10分钟内就可将其灭活。存在于鸡舍内的羽囊,皮屑中的MDV及垫料,粪便,尘埃中的MDV,室温下可保持其感染力至少4-6个月。 所有的马立克氏病毒分离株可根据生物特性分为三个不同的血清型,即: 血清1型:包括所有的致病性或致瘤性MDV及相应的致弱株。 血清2型:包括所有自然感染的非致病性的MDV。 血清3型:包括从火鸡分离的非致病性疱疹病毒(HVT) 血清1型的分类:根据血清I型MDV诱发免疫鸡群MD病变的能力可将血清1型之MDV进一步分为: 温和马立克氏病病毒(mMDV),强毒马立克氏病病毒(VMDV),超强马立克氏病病毒(VVMDV),超超强马立克氏病病毒(VV+MDV) 易感动物 本病主要感染鸡,不同品种或品系的鸡均能感染,对发生马立克氏病的抵抗力差异很大。 传播途径 病鸡和带毒鸡为主要传染源,在毛囊上皮细胞中复制的传染性病毒,随羽毛、皮屑排出,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经空气源传播。成熟的MDV可随脱落的羽毛和皮屑而污染环境.这些病毒具有囊膜,具有感染性。无论是发病鸡还是带毒鸡,都可终生带毒与排毒(感染后长达76周还能从皮肤排毒)。 临床症状 潜伏期在三周以上。一般MDV感染可引起如下四种临床表现形式: 1、古典型或神经型:大部分病鸡表现出腿,翅和有时颈的瘫痪或麻痹。多发于2-12月龄。系因外周神经(坐骨神经、臂神经、迷走神经)受侵害所致. 2.急性型或内脏型: 感染鸡群表现高死亡率和内脏肿瘤,并可播及眼,神经和皮肤,引起相应肿瘤病变。发病可早至6周龄,一般3-6月龄。 3)一过性麻痹:少见。是MDV损伤脑部的结果。突发性麻痹或瘫痪,一般仅持续24-48小时,偶见死亡。一般5-18周龄。 4)急性死亡综合症:是最近才观察到的临症类型,感染鸡群死于肿瘤形成之前的溶细胞阶段,并表现出特征性的法氏囊和胸腺萎缩。 剖解病变 神经病变和淋巴肿瘤是鸡马立克氏病最常见的剖解病变。在鸡最常见。 大部分病鸡因外周神经(坐骨神经、臂神经、迷走神经)受侵害,表现出腿,翅和有时颈的瘫痪或麻痹。多发于2-12月龄。 淋巴肿瘤可在一种或多种器官中发生。淋巴瘤性病变可在性腺(尤其是卵巢)、肺、心、肠系膜、肾、肝、脾、法氏囊、胸腺、肾上腺、胰腺、肠、虹膜、骨骼肌和皮肤中见到,涉及所有器官。 防治 1日龄和胚胎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氏防治本病最有效的方法。同时卫生措施既防止孵化室和育雏期的早期感染至关重要。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解剖病变作出初诊,确诊需要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病毒分离鉴定。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 病原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属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该病毒具有单层衣壳,不具有囊膜,因此对于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 根据病毒的血清学特点,IBDV可分为两个血清型,其中血清2型对于禽类没有致病性,与血清1型之间也没有交叉保护。所有的具有致病性的毒株及疫苗都是血清1型。80年代以来在美国又发现了与经典的血清1型毒株在致病性和抗原性都有较大差异的变异株,变异株能够突破标准血清1型母源抗体的保护导致鸡群发病。欧洲则出现了抗原性与经典株基本相同,但致病性却高得多的超强毒株(VVIBDV)。已经证实,我国不仅存在类似于欧洲的超强毒株,也存在类似于美国的变异株。这使得我们在该病的防治上必须选择与变异株有着较高的交叉保护率的毒株。 易感动物 3-6周龄的鸡对本病最易感。3周龄以下的易感雏鸡感染后常常不表现出临床症状,但却能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 感染途径 本病为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在发病鸡群和易感健康鸡群之间迅速传播,被污染的饲料,垫料,饮水以流动的人员车辆均可成为传播该病的媒介。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很短,感染24小时内可在法氏囊监测到组织学变化,2-3天内可出现临床症状。 发病鸡群常常首先表现出啄肛及排白色或黄白色水样粪便,随之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羽毛逆立,常因极度衰竭而死亡。 该病发生的显著特点为突然发病,高发病率,集中死亡和迅速恢复,死亡曲线呈典型的尖峰庄,死亡率20-30%,高者可达50%。病程一般为5-7天。由于本病可以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造成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提高,有时会继发大肠杆菌病,新城疫等其他疾病,以致病程连延不绝,给鸡群带来严重的危害。 剖检病变 典型的传染性法氏囊病,解剖可见严重的脱水,胸腹部和大腿部肌肉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有时还可见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有出血带或出血斑。肾脏可见肿胀,有尿酸盐沉积;法氏囊的变化最明显,外观肿大或紫葡萄样,浆膜下水肿明显,剪开后可见粘膜水肿或出血,内有渗出物。变异株感染后不引起法氏囊肿大,而引起萎缩。超强毒株感染后可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死亡率达50-100%,法氏囊、胸腺、脾脏、骨髓等均受到严重的损伤。 2-3周以内的鸡只感染后往往并不表现出明显临床症状,但会导致免疫器官的永久性损伤,由此造成的不可逆转的免疫抑制。但近年来,在某些本病的高发地区,某些母源抗体较低的鸡群(如以蛋鸡为母本,块大型肉种公鸡为父本的肉杂鸡)在10日龄之前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已不鲜见。 诊断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急性临床爆发,可以根据临诊特点,典型的尖峰状死亡曲线以及剖检所见的典型病变作出诊断。亚临床感染(特别是幼雏和母源抗体的鸡)的诊断需要综合病理剖检,法氏囊的组织学检查,血清学以及病毒分离。 防治 对于本病的预防和控制,除了通过消毒和隔离等常规的安全措施降低鸡群接触病原的机会,通过免疫使鸡群获得对于该病的特异性抵抗力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传染性支气管炎 Infectious Bronchitis(IB) 病原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是一种高度传染性、有多种抗原型和不同致病力的冠状病毒。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鸡呼吸道渗出物中;大多数病毒对呼吸系统有亲和力(即呼吸型),但一些毒株对肾脏有亲和力(即肾型);病毒对普通消毒几乎均敏感。 易感动物 本病仅感染于鸡。各种日龄的鸡均易感,但雏鸡发病最为严重。 感染途径 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病鸡从呼吸道排出病毒,经空气飞沫传染给易感鸡;也可通过饲料、饮水等经消化道传染。本病无季节性,但在寒冷季节及气候多变时多发,传播迅速,很快播及整个易感鸡群。 临床症状 本病的特征性症状是喘息、咳嗽、打喷嚏、气管罗音和流鼻涕,眼睛湿润。病鸡群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本病发病率很高,但症状的严重程度变化很大。受感染的产蛋鸡除呼吸道症状外,主要表现为产蛋下降,蛋的品质下降,畸形蛋、薄壳蛋等次品蛋增多。肾型毒株感染的鸡群,除可能出现呼吸道症状,还常表现持续性白色水样下痢,迅速消瘦,饮水量增加。 剖检病变 病鸡的气管、鼻道和窦中有浆液性、卡他性或干酪样的渗出物,气囊混浊或有干酪样渗出物。肾性病变主要表为肾脏苍白、肿大,肾小管和输尿管尿酸盐沉积,即"花斑肾"。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可作出初诊,但确诊必须进行病毒分离、鉴定。本病与新城疫(ND)、喉气管炎(LT)、传染性鼻炎(IC)及产蛋下降综合症(EDS)鉴别诊断:新城疫常可见到神经症状;喉气管炎传播速度比本病慢,但其呼吸道症状更严重;传染性鼻炎常见面部肿胀;产蛋下降综合症所致产蛋下降及蛋壳质量下降与本病相似,但并不影响鸡蛋内部质量。 防治 防制本病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IB疫苗;改善饲养管理并应用合适的抗菌素可防治细菌的继发感染。 产蛋下降综合征(EDS'-76) Egg Drop Syndrome 病原 一种能凝集鸡、火鸡、鹅、鸽和孔雀等鸟类 的红细胞,但不能凝集哺乳动物红细胞的腺病毒。此病毒对氯仿和PH3-10的处理表现稳定,但0.5%甲醛或0.5%戊二醛能杀灭此病毒。 易感动物 仅感染鸡引起发病;鸭与鹅是自然宿主,但不引起这些水禽发病。 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胚胎垂直传播;水平传播是通过病鸡的粪便在鸡只之间传播;家养或野生的鸭、鹅等禽类可通过粪便、污染、饮水而将病毒传给母鸡。 临床症状 产蛋量下降,蛋壳色素消失,出现薄壳、软壳或无壳蛋,薄壳蛋壳质粗糙,像砂纸样,或是蛋一端壳上有粗颗粒。蛋壳正常的蛋其内部质量不影响,受精率与孵化率亦没影响。 剖检病变 发病鸡的主要病变是卵巢静止不发育和输卵管萎缩;其他内脏无明显病变。 诊断 根据鸡群病史,产蛋率下降曲线,蛋壳外部质量变化及剖检病变可做出初步诊断;通过血清学或病毒分离和鉴定可予以确诊。 防治 防止从感染鸡群引种;严格隔离感染和非感染鸡群;对14-18周龄的后备鸡进行EDS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可有效预防EDS'-76的发生。 传染性喉气管炎(LARYNGOTRACHEITIS) 病原 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属疱疹病毒科的α-疱疹病毒亚科,是由162个壳粒组成的立方形20面体衣壳,病毒核酸为双股DNA。完整的病毒粒子直径为195~250nm,有囊膜,囊膜表面有纤突。 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鸡的气管组织及其渗出物中。本病毒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热以及各种消毒剂均敏感。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 易感动物 鸡是LTV的主要自然宿主。 在自然条件下,各种年龄及品种的鸡均可感染,最早发病可见20-40日龄,但以成年鸡症状最为典型,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秋冬寒冷季节多发。本病严重流行时能引起90%~100%的发病率,死亡率一般在10%~20%或以上,最急性型死亡率可达50%~70%。 感染途径 喉气管炎病毒的自然侵入门户是上呼吸道和眼,亦可经消化道感染。由呼吸器官及鼻分泌物污染的垫草、饲料、饮水及用具能引起机械性传播。病鸡、康复后的带毒鸡和无症状的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来源。 症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6一12天,人工或气管接种后2~4天鸡只即可发病。潜伏期的长短与病毒株的毒力有关。 喉气管炎病毒可引起鸡急性呼吸道症状。典型症状为流泪和湿性啰音,随后出现咳嗽和喘气。严重病例,高度呼吸困难,痉挛咳嗽,可咳出带血的粘液。 病程随病变的严重程度而不同。最急性病例可于24h左右死亡,多数5~10天或更长,不死者多经10~14天恢复。在有些毒力较弱的毒株引起发病时,流行比较缓和,发病率低,症状较轻,只是生长缓慢,产蛋减少,有时有结膜炎、眶下窦炎、鼻炎及气管炎。这时病程较长,长的可达1个月,死亡率一般较低(2%)。 剖解病变 本病主要典型病变在气管和喉部组织,病初粘膜充血、肿胀,高度潮红,有粘液,进而粘膜发生变性、出血和坏死。气管中有含血粘液或血凝块,气管管腔变窄,病程2~3天后有黄白色纤维素性干酪样假膜。严重时,炎症也可波及到支气管、肺和气囊等部,甚至上行至鼻腔和眶下窦。肺一般正常或有肺充血及小区域的炎症变化。 诊断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某些呼吸道传染病,如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有些相似,所以LT的确诊需要借助实验室诊断。但本病也有一些特征性表现,如本病常突然发生,成年鸡发病率较高,临诊症状较为典型:张口呼吸、喘气、有罗音,咳嗽时可咳出带血的粘液。有头向前向上吸气姿势。剖检死鸡时,主要表现为气管粘膜出血性炎症病变,气管内有时还可见到数量不等的血凝块。 最终确诊有赖于实验室的诊断。现已报道的的各种检测LITV的实验室诊断技术有病毒分离(VI)、核内包涵体检查、琼脂凝胶免疫沉淀试验、直接荧光抗体技术、DNA探针杂交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等等。 防治 疫苗的免疫接种能有效预防传染性喉气管炎的发生。 所使用均为减毒活疫苗,均可能激发一定程度的免疫副反应。 病毒性关节炎(传染性腱鞘炎) VIRAL ARTHRITIS (INFECTIOUS TENOSYNOVITIS) 病原 病原为禽呼肠孤病毒(Reov),有不同的致病型。呼肠孤病毒对热有抵抗力,对PH3、室温下过氧化氢作用1小时、2%来苏尔、3%福尔马林有抵抗力。0.5%有机碘液和碱溶剂是有效的消毒剂。 易感动物 呼肠孤病毒可感染鸡、火鸡和其它鸟类,日龄小的鸡易感性强,肉用鸡易感染发病,4-7周龄白鸡发病最多,20周龄或更大的蛋种鸡与肉用种鸡也有发生。受感染的鸡很长时间可持续带毒。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粪便在鸡与鸡之间水平传播,还可通过种鸡垂直传播。 临床症状 急性感染时,鸡表现跛行,部分鸡生长受阻。慢性感染鸡的跛行更加明显,少数病跗关节不能运动。种鸡产蛋率、孵化率下降;苗鸡品质降低,饲养成绩下降,发病率高但死亡率较低。 剖检病变 跗关节肿胀,关节内有草黄色或血样或脓性渗出物;腱鞘、肌腱发炎、出血、坏死或断裂;心外膜炎、心肌炎、肝炎、肠炎等病变。 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症状、肌腱病变可能做出初诊,确诊需进行病毒分离鉴定与血清学试验,如琼脂扩散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和试验、间接荧光抗体方法等。 防治 通过对种鸡的免疫使后代获得母源抗体是控制本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种鸡必须应用致弱疫苗及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使其后代免受早期感染,并可预防临床发病。 鸡痘 病原 鸡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家禽和鸟类的一种缓慢扩散的传染病。 鸡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属,成熟的病毒粒子呈砖形,直径为250-354nm。病毒对外界环境有高度抵抗力,在上皮细胞屑中的病毒,完全干燥和阳光照射数周后仍能保存活力。但游离的病毒在1%~2%氢氧化钠或钾、10%醋酸或0.1%汞中很快被灭活。在腐败环境中病毒迅速死亡。而冷冻干燥可使病毒长期保持活力,达几年之久。 易感动物 任何年龄、性别和品种的鸡、火鸡易感性都很高,以雏鸡和青年鸡最常发病,雏鸡可引起大批死亡,鸭、鹅及许多鸟类均可感染发病。在鸡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均可感染,但以雏鸡最常发病,常引起大批死亡。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和蚊子活跃的季节多发。拥挤、通风不良、阴暗潮湿、维生素缺乏和饲养管理恶劣,可使病情加重。鸡和火鸡发病率不定,死亡率较低,但发病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传播途径 鸡痘多通过健禽与病禽接触,经受损伤的皮肤和粘膜而感染。蚊子(如库蚊、伊蚊)等双翅目昆虫及体表寄生虫如鸡皮刺螨可传播病毒。蚊子的带毒时间可达10~30天。人工授精也可传播病毒。 临床症状与剖解病变 鸡、火鸡和鸽自然感染的潜伏期约为4~10天,多表现皮肤型或白喉型,或两者同时发生的混合型。 通常在临床上可分为皮肤型和粘膜型两种类型。皮肤型以在不同部位的裸露皮肤(尤指头部)上发生结节性痘疹病理变化为特征,粘膜型引起口腔、咽喉和上呼吸道粘膜的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常形成假膜,故又名鸡白喉。 皮肤型表现为身体的各个部位如冠、肉髯、喙角、眼眶周围、两翅内侧皮肤、胸腹部和泄殖腔皮肤可见结节,有的为散在性小结节,有的为小结节融合成大块结节,结节起初表现湿润,后变为干燥,外观呈圆形或不规则型,颜色为浅黄褐色到深褐色不等。结节干燥前切开可见切面出血、湿润。结节结痂后易脱落,出现瘢痕。但温和型仅在冠和肉髯上出现局灶性小结节。 白喉型表现在口腔、食道或气管粘膜表面形成微隆起、白色不透明结节,以后迅速增大并常融合而成黄色、奶酪样坏死的伪白喉或白喉样膜,将其剥去可见出血糜烂。炎症蔓延可引起眶下窦肿胀和食道炎症。 若为混合型,皮肤和粘膜均被侵害,病情较为严重,病死率也较高。 病鸡表现的一般症状常见增重受阻、精神萎顿、食欲减退、衰弱,蛋鸡发病时表现暂时性产蛋下降。病程一般为3~4周,混合感染时则病程较长。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特征性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尚需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 防治 对鸡痘病毒感染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环境不良因素的应激,防止发生外伤是防止鸡痘发生的最重要的工作。 紧急接种:在紧急情况下,考虑到鸡痘感染的传播范围有限,将已感染鸡群隔离开来,并对健康鸡群进行免疫接种会得到良好的效果。 预防接种:为预防痘病的发生,应在可能发病的日龄以前对易感鸡群进行免疫接种。 接种方法主要是翼翅刺种法 禽脑脊髓炎(AE) 病原 禽脑脊髓炎又称流行性震颤,是由AE病毒引起的一种侵害雏鸡的中枢神经,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头部肌肉震颤为特征的流行性疾病。该病原被认为属于小RNA病毒科,肠病毒属。AEV可分为两种病理型,一类为嗜肠型,以自然野毒株为代表,可经口途径感染,并在粪便中传播一般不致病,易感雏鸡垂直感染或早期水平感染可引起神经症状。另一类是胚适应株,口服一般不引起感染,脑内接种(发病率稳定)或非肠道途径如肌肉和皮下接种(发病率不稳定)可引起严重的神经症状。 易感动物 3周龄以下的雏鸡易感,症状典型,3周龄以上的鸡感染后症状不典型。但产蛋鸡感染后会导致产蛋率一过性下降,并可导致3周内种蛋带毒,孵化出的雏鸡出现AE的临诊症状。 传播途径 在自然条件下,AE基本上是肠道感染。通过呼吸道也可感染,但与消化道感染相比是次要的。通过粪便可排毒,但排毒时间与日龄有关,非常小的雏鸡排毒时间在2周以上,而3 周龄雏鸡感染排毒时间仅为5天。垂直传播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传播方式。 该病经胚传播而感染的雏鸡潜伏期为1-7天,水平传播感染的雏鸡潜伏期至少11天。 临床症状 在自然爆发中,本病常到1-2周时才表现出症状。病鸡首先表现眼睛反应迟钝,强迫运动时看到渐进性共济失调。头颈部轻微震颤,在受到骚扰时更加明显。病鸡进一步发展为瘫痪,最后营养不良,衰竭而死。 产蛋鸡群感染时可引起一过性的产蛋下降(5%-10%),孵化率下降4-6%,但没有神经症状。 剖解病变 剖检没有明显的病变,唯一大体病变是在胃壁肌层出现白色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所致),但这一病变在临床上有时很难辨认的。 病理组织学有特征性的变化,非化脓性脑脊髓炎,以及背根神经节的神经炎。另一个特征性病变是在脑干核内大型神经细胞中所能见到的中心性虎斑溶解(轴索反应)。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的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组织学变化可作出诊断。如3周龄雏鸡突然出现头颈部震颤和共济失调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并且死亡率较高,解剖没有明显的病理变化;追朔其上代种鸡未接种过AE疫苗,或曾出现过一过性的产蛋下降,而蛋的质量外观变化不大,可以作出基本的判定。再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可作出确诊。 防治 雏鸡急性爆发AE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淘汰发病鸡只。产蛋鸡群只表现为一过性的产蛋下降,可不治自愈。 雏鸡主要靠母源抗体获得保护,来源于免疫母体的幼禽直到8-10周龄仍对口服接种不完全敏感,因此后备母鸡的免疫往往放在10 周以后。但产蛋期免疫活疫苗可能造成产蛋下降,至少应在开产前4周进行免疫。 种鸡群经过有效免疫,其后代一般不会发病。 肿头综合征 SWOLLEN HEAD SYNDROME OF CHICKENS 病原 本病的病原是家禽肺病毒;从不同地区所分离到的病毒,其抗原差异性较大. 易感动物 火鸡和鸡. 传播途径 本病可通过与病火鸡和病鸡接触传播,也可通过其他途径如污染的饮水和设备等传播. 临床症状 小火鸡的症状包括罗音,打喷嚏,流鼻液,泡沫性结膜炎,眶下窦肿胀和颌下水肿;在产蛋期可见产蛋下降并伴有轻度呼吸道症状;发病率很高(达100%),但死亡率差异较大,小火鸡的死亡率最高. 鸡肿头综合症的症状表现为眶下窦与眶周围肿胀,斜颈,脑定向失调及精神沉郁;产蛋鸡产蛋明显下降;肉鸡的症状比成年种鸡的症状严重. 剖检病变 泪腺和眼眶周围组织肿胀,颌下腺水肿;鼻炎,鼻窦炎及气管炎.大肠杆菌继发感染常可见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肺炎. 诊断 以临床症状为基础,并在发病早期取病禽的气管,肺脏,鼻分泌物和鼻窦组织刮取物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可诊断此病. 防治 防治此病最有效的措施是进行疫苗接种;选用抗菌素控制继发感染可减轻损失. 传染性鼻炎 病原 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其造成的损失是育成鸡的生长不良和产蛋鸡的明显产蛋下降。鸡副嗜血杆菌是革兰氏阴性、无运动性的杆菌。 易感动物 鸡是副嗜血杆菌的自然宿主,任何年龄的鸡都可感染,但成年鸡较幼鸡更易感。 传播途径 慢性病鸡和隐性带菌鸡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可通过飞沫或尘埃经呼吸道传染,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经消化道传染。该病常发生于秋冬季节。 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1-3天。人工接种病料或培养物24-48小时内可发病。同居感染2-3天也能发病。病鸡鼻腔有浆液性分泌物、面部水肿、鸡冠和肉垂也可能肿胀。眼可能有分泌物,眼眶周围肿胀,严重的会失明。单纯感染病程约2-3周,冬季发病较严重。与其它并混合感染可造成高死亡率。 剖解病变 鼻道和鼻窦粘膜的急性卡他性炎症。经常出现卡他性结膜炎和面部及肉垂的皮下水肿。气囊炎的淘汰率高达69.8%。 诊断 病原分离:血清琼脂平板培养,分离鸡副嗜血杆菌。 血清学方法: 常用的血清学试验包括平板或试管凝集、AGP和HI。凝集试验可用于检查鸡群过去是否感染以及评价疫苗免疫反应。AGP试验可检出感染或免疫后2周后的抗体,并至少持续11周。HI试验可检出与保护性免疫有密却关系的血清型特异性抗体。 防治 生物安全和疫苗免疫是防治本病的主要方法 因为康复的带菌鸡是主要的传染源,所以预防和控制本病的理想措施是远离老鸡群。在重新进鸡之前,要对禽舍和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并应空舍2-3周。 鸡毒支原体(MG,慢性呼吸道病,火鸡传染性窦炎) Mycoplasma Gallisepticum Infection 病原 为禽败血支原体(MG),多数常用的消毒剂对MG均有效。 易感动物 主要感染鸡和火鸡,但火鸡比鸡更易感;也感染其他家养或野生的鸟类。 传染途径 传播途径有:通过感染的卵巢和输卵管传至鸡蛋的垂直传播;已感染的带菌鸡或火鸡直接传给易感鸡或火鸡通过污染的尘埃、飞沫、羽毛、设施及交通工具等进行传播。 临床症状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呼吸道病的症状,包括有鼻炎、咳嗽、喷涕、湿性罗音和张口呼吸(如果发生细菌或病毒继发感染时则症状更严重,死亡率较高)。一般火鸡的鼻炎比较严重。肉鸡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下降;产蛋鸡产蛋率、孵化率(胚胎死亡率增加)下降。 剖检病变 在鼻窦、气管和肺内有较多粘性分泌物,气囊壁增厚和混浊。于病程后期可见气囊内或气囊壁上干酪样分泌物。如果有大肠杆菌继发感染,则还可见心包炎、肝周炎。产蛋鸡可见输卵管炎(干酪样分泌物)。 诊断 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均不是鸡MG感染的特异性病征,病原分离与鉴定是可靠的确诊方法,血清学快速血清凝集试验(RSA)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有助于诊断。 防治 严格控制从非感染种禽引种,进行弱毒疫苗(如TS-11)免疫;加强农场和孵化厂卫生清洁工作并定期监测鸡群有助于控制此病。 鸡球虫病 病原 球虫病是一种由原生动物引起的寄生虫病,其特点是引起不同程度的肠炎。 球虫的种类:目前公认的鸡球虫有7种,按致病性大小排列为:柔嫩,毒害,布氏,巨型,堆型,和缓,早熟。其对养禽业危害最大的4种为:柔嫩,堆型,巨型和毒害。 易感动物 各品种的鸡都有易感性。以15~30日龄的鸡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 不同球虫的生活史不同:柔嫩7天;堆型5天;巨型7天;布氏6天;毒害7天。球虫病多发于幼雏和中雏阶段,因此影响鸡的饲料转化从而导致体重增加缓慢。 传播途径 球虫生活史:球虫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感染鸡的粪便排出无感染能力的未孢子化的卵囊,在外界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孢子生殖,1~2天后发育成为具有感染能力的孢子化卵囊。孢子化卵囊被健康鸡吞噬后在肌胃的研磨下释放出孢子囊,进入小肠。在小肠的蛋白酶和胆汁的作用下,孢子囊释放出子孢子。子孢子侵入肠上皮细胞,进行裂殖生殖,产生大量的裂殖子。裂殖子破坏肠上皮细胞后侵入其他的肠上皮细胞。经过数代裂殖繁殖后进入配子生殖。最后形成合子,生成卵囊。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发育成熟后又感染其他鸡。 在这一过程中,裂殖生殖对肠道的破坏最严重,导致大量肠粘膜上皮细胞破坏,失去了吸收营养的能力。同时造成血管出血,并为其他病原入侵创打开了通道。 孢子化卵囊的发育条件为温度20~28℃,湿度20%,氧气充足。因此鸡舍是球虫卵囊孢子化的最佳场所。而1个柔嫩球虫卵囊理论上可以产生影响1260000个子代卵囊。因此,鸡舍一旦传入球虫,会在2~3周后爆发球虫病。 由于球虫卵囊对环境的抵抗力极强,如5%福尔马林,5%硫酸铜,5%氢氧化钠,5%碘化钾都不能有效杀死球虫卵囊。因此一旦鸡舍内有球虫传入,就不可能清除。而球虫可以通过鸡粪、鸡毛、人体、器械、昆虫、动物等携带传播。 各虫种的流行情况可能与耐药性有关。如堆型球虫的耐药性出现率最高,其次是柔嫩、巨型和毒害。 临床症状 盲肠球虫病:腹泻严重,常有血便,且血液不凝固。 直肠球虫病:血便不如盲肠球虫病严重,只是稀软的分辨上有血条纹。有时黑色水样便。 毒害艾美耳球虫:稀软的粪便上有血液条纹。 巨型艾美耳球虫:严重时小肠出血,但粪便不是水样而是半固体,常见到粪便上有被血液包被的粘液。有时已溶解的血色素把粪便染成褐色、橙色和粉色。 堆型球虫病:同巨型艾美耳球虫。 剖检病变 由于不同种类球虫的寄生部位不同,因此就对经济效益影响最大的柔嫩,毒害,巨型和堆型进行介绍。 柔嫩艾美耳球虫: 0分:无肉眼可见病变。 +1分:盲肠壁上有少量散在淤血点;盲肠壁不增厚,有正常的盲肠内容物。 +2分:病变数量增多,盲肠内容物明显带血;盲肠壁略增厚,有正常的盲肠内容物。 +3分:盲肠中有大量的血液或盲肠芯,盲肠壁极度增厚;肠腔中即使有盲肠便,量也很少。 +4分:因血量比较多,或盲肠芯大,盲肠极度扩张,盲肠便没有或包在盲肠芯中。如有死鸡,也记为4分。 毒害艾美耳球虫: 0分:无肉眼可见病变。 +1分:浆膜面容易见到小的散在淤血点和白斑,粘膜面很少或无明显损伤。 +2分:浆膜面有较多淤血点,小肠中段可能出现轻度涨气。 +3分:肠腔内有广泛的出血,浆膜面布满红色淤血点或白斑,粘膜面粗糙,增厚,并有许多针尖大出血点,无正常的肠内容物。胀气扩展到整个小肠下段。 +4分:因广泛的出血使小肠呈黑色外观。小肠内容物中含有红色或棕色粘膜。胀气可能扩展到小肠的大部,死鸡也算做4分。 堆型艾美耳球虫: 0分:无肉眼可见明显病变。 +1分:病变局限在十二指肠,呈散在白斑,白斑呈横向排列,呈梯型外观。浆膜面和粘膜面都可见到。 +2分:病变较密集,但未融合成片。3周龄肉鸡病变可延至十二指肠后20厘米远。肠壁未见增厚,肠腔内容物正常。 +3分:病变融合成片,使肠壁仿佛罩上一层病变。肠壁增厚,内容物水样。兵变可延伸至卵黄偍处。 +4分:粘膜面呈灰色,白斑完全融合,在严重感染情况下整个粘膜面呈鲜红色。在小肠上段可能分辨不出单个的病变。典型的梯型病变可在小肠中段见到。肠壁增厚极显著。肠腔中充满奶油状渗漏出物。 巨型艾美耳球虫: 0分:无肉眼可见病变。 +1分:小肠中段浆膜面可见有小的红色淤血点,没有胀气,肠壁也不增厚,可能含有少量的桔黄色粘液。 +2分:浆膜面可能有许多红色淤斑,肠腔中可能充满桔黄色粘液。轻微胀气或没有胀气,肠壁增厚。 +3分:有胀气且肠壁增厚。粘膜面粗糙,肠内容物中充满针尖大血凝块和粘液。 +4分:小肠大部分充气,因含有大量的血凝块和被消化的红细胞而呈现出特征颜色和散发出臭味。肠壁显著增厚。 诊断: 从鸡舍四个角落和中央分别采集100~200克粪便或垫料,彻底混匀后测定粪便中卵囊的数量。若平均数为A×106,则判断鸡群已广泛感染球虫。若为A×103~4,则判断鸡群可能正处于发展阶段,应2~3天后再检测粪便或垫料。 临床症状:观察鸡群有无下列症状:精神差,皮肤色素沉着不良,脱水,贫血,增重不整齐,腹泻,血便,粘液便等。 剖检:观察十二指肠、小肠,在浆膜面和粘膜面观察有无肠壁增厚,淤血点和白斑,出血斑,肠内容物有无异常。在十二指肠出现白色条纹和圆形白斑,反应出堆型艾美耳球虫感染。在小肠中段,即卵黄憩室两侧出现白斑,反应是毒害艾美耳球虫感染。盲肠出现淤血点或淤血斑,反应为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 防治: 在饲料中添加抗球虫药和采用疫苗免疫接种是防治球虫最常用方法。由于抗药性的产生,球虫药的应用常采用穿梭程序和轮换程序。由于抗球虫药的药物残留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在发达国家,采用免疫接种的方法预防球虫的感染。 禽霍乱(禽巴氏杆菌病) FOWL CHOLERA 病原 禽霍乱的病原体是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eida),一种两极着色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数种致病力各异的血清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极易被普通消毒剂、阳光、干燥和热灭活。 易感动物 火鸡、鸡、鸭、鹅等几乎所有鸟类均以易感;但家禽中火鸡最易感,家鹅和家鸭也高度易感;成年鸡(产蛋鸡)或生长后期的禽比幼龄鸡易感。 传播途径 慢性感染的禽类被认为是感染的主要来源;鼠类也是本菌的宿主。此病在禽群中主要是通过病禽口腔、鼻腔、和眼结膜的分泌物污染饲料和饮水而传播;鼠类和污染设备、交通工具亦可传播此病。 临床症状 急性型:禽只急性死亡,往往在死亡前几小时才表现症状,常见症状有发热、厌食、羽毛粗乱、口鼻腔有粘性流出物,腹泻和呼吸加快,冠和肉髯发绀。 慢性型:慢性禽霍乱可由急性病例转化而来,也可由低毒力菌株的感染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感染。肉髯、鼻窦、腿或翅关节、足垫和胸骨囊通常出现肿胀,并伴有呼吸道症状。 剖检病变 急性型:常见心外膜和浆膜、肺脏、腹部脂肪、肠系膜等广泛性点状或斑状出血;心包积液和腹水增加;肝脏常见多个小的局灶性凝固性坏死区。产蛋鸡腹腔中可见破裂卵泡的卵黄物;卵泡充血。 慢性型:在眼结膜、眶下窦、肉垂、气骨常可见化脓性炎症;跗关节和趾关节干酪性关节炎。 诊断 根据组织触片和血涂片中发现典型的巴氏杆菌,可做出初步诊断;最后的确诊应根据对分离细菌的生化鉴定和致病性鉴定。 防治 严格的管理制度,加上严密的生物安全体系是防治禽霍乱的最佳措施;对发病禽群选用敏感药物减少损失。
 楼主| 发表于 2007-10-9 23: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鸡尸体的剖检技术

鸡病的治疗重在早治、准治。生产中由于病初发病少,死鸡少,有些养鸡户往往就把病死鸡随意处理掉,结果耽误了早期治疗而造成损失。有的因离兽医站远或因事耽搁,送诊死鸡尸体腐烂,使诊断不准确而贻误治疗,造成损失。因此,养鸡户有必要掌握一定的鸡尸体剖检技术。一旦发现病、死鸡,又不能及时诊治时,可自行剖检,并做详细剖检记录,然后带着剖检记录找兽医诊治。 一、外部检查 病死鸡在剖开体腔前,应先检查尸体的外部变化。重点查尸体的肥瘦,面部、冠、肉髯的色泽,眼、鼻、口腔有无分泌物及分泌物的性状,有无肿瘤、外寄生虫等。 二、体腔的剖开 先用水浸湿尸体以防羽毛飞扬和粘手影响操作,然后将大腿与腹壁之间皮肤剪开,将大腿向两侧用力压至将股骨头露出,使尸体平衡仰卧放置。将腹壁皮肤横剪一切口,向头侧掀剥皮肤,注意皮下、肌肉有无出血、坏死、变色。在后腹部龙骨末端横剪一切口,沿切口从两侧分别向前剪断肋骨,然后用力将胸骨掀开,这时胸腔和腹腔器官就可露出。注意有无积水、渗出物或血液,同时观察各器官位置有无异常。 三、器官检查 1.内脏检查 (1)在腺胃与食道之间剪断食管,再按顺序将腺胃、肌胃、肠管以及肝、脾、胰一并取出。 (2)剪开腺胃,注意有无寄生虫,腺胃粘膜分泌物的多少、颜色、状态;腺胃乳头、乳头周围、腺胃与食管、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无出血、溃烂。再剪开肌胃,剥离角质膜鸡内金,注意有无寄生虫等。然后将肠道纵行剪开。检查内容物及粘膜状态,有无寄生虫和出血、溃烂,肠壁上有无肿瘤、结节。注意盲肠肠道后端向前的两个盲管是否肿大及盲肠硬度、粘膜状态及内容物的性状。注意泄殖腔有无变化。 (3)脾脏位于肌胃左内侧面,呈圆形,注意其色泽、大小、硬度,有无出血等。 (4)肝脏分左右两叶,注意肝脏色泽、大小、质地,有无肿瘤、出血、坏死灶;注意胆囊的大小、色泽。 (5)肾脏贴附在腰椎两侧肾窝内,质脆不易采出,可在原位检查。重点检查肾脏体积、颜色,有无出血、坏死,切面有无血液流出,有无白色尿酸盐沉积。卵巢位于左侧,注意其体积大小、卵泡状态。输卵管可在原位剖检。 (6)心、肺可在原位检查。心脏重点检查心冠、心内外膜、心肌有无出血点,心包内容物的多少、状态,心腔有无积血及积血颜色、粘稠度。肺脏注意检查肺的大小、色泽,有无坏死、结节及切面状态等。 2.颈部器官检查 将鸡头朝向剖检者,剪开喙角打开口腔,将舌、食管、嗉囊剪开,注意嗉囊内容物的颜色、状态、气味,食管粘膜性状。然后剪开喉头、气管、支气管,注意气管内有无渗出物及渗出物的多少、颜色、状态等。 3.周围神经重点检查坐骨神经 在两大腿后部将该处肌肉剥离分离出坐骨神经白色带状或线状。鸡在患神经型马立克氏病时,常发生单侧性坐骨神经肿大。 四、剖检结果的描述、记录 对在剖检时看到的病理变化,要进行客观的描述并及时准确地记录下来,为兽医做出诊断提供可靠的材料。在描述病变时常采用如下的方法。 1.用尺量病变器官的长度、宽度和厚度,以厘米为计量单位。 2.用实物形容病变的大小和形状,但不要悬殊太大,并采用当地都熟悉的实物。如表示圆形体积时可用小米粒大、豌豆大、核桃大等;表示椭圆时,可用黄豆大、鸽蛋大等;表示面积时可用一分、五分硬币大等;表示形状时可用圆形、椭圆形、线状、条状、点状、斑状等。 3.描述病变色泽时,若为混合色,应次色在前,主色在后,如鲜红色、紫红色、灰白色等;也可用实物形容色泽,如青石板色、红葡萄酒色及大理石状、斑驳状等。 4.描述硬度时,常用坚硬、坚实、脆弱、柔软来形容,也可用疏松、致密来描述。 5.描述弹性时,常用橡皮样、面团样、胶冻样来表示。 此外,在剖检记录中还应写明病鸡品种、日龄、饲喂何种饲料,疫苗使用情况及病鸡死前症状等。 剖检工作完成后,要注意把尸体、羽毛、血液等物深埋或焚烧。剖检工具、剖检人员的外露皮肤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剖检人员的衣服、鞋子也要换洗,以防病原扩
 楼主| 发表于 2007-10-9 23: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禽病理解剖检技术概要

1、 尸僵的检查 对于病禽或死禽在检查前,都要观察尸僵情况,病禽要处死,一般死后即可检查,尸僵情况良好表现为颈直立、全身僵直;如果尸僵情况不好即可断定为慢性消耗性疾病。 (1)、自然死亡不久的禽(没有其它慢性消耗性疾病)和临时处死的禽,尸僵情况均良好,一般室温下大约1—2天解僵,这类禽一般表现为眼泡鼓,眼球湿润亮堂。 (2)、如死亡时间较长则表现为眼泡、眼球塌陷,眼球干燥灰暗。甚至表现为腹胀或腹壁变绿,闻之有腐臭味。 2、颜面、冠髯的检查 (1)、颜面、冠髯苍白,提示内脏出血较严重。如蛋鸡脂肪肝造成的肝破裂、禽结核、淋巴白血病、肠球虫病、禽住白细胞原虫病、蛔虫、绦虫病等。 (2)、冠髯发绀表明血液微循环不好。如呼吸困难导致血氧不足,二氧化碳增多;部分高热性疾病如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喉气管炎、禽霍乱、螺旋体病和中毒性疾病。火鸡冠髯发绀还提示丹毒。 3、被毛的检查: (1)、被毛光亮整齐丰满表明生前营养情况良好,是急性病或死亡或病的时间不长。 (2)、如果被毛杂乱无光,一般可言为患病时间较长或饲料质量不佳或饲养密度过大等。 . (3)、延迟生毛提示饲料中缺乏泛酸、生物素、叶酸、锌、硒等。 (4)、雏鸡绒毛卷缩提示种蛋缺乏维生素B2。 4、眼部检查: 眼部感染一般主要是环境差所致。 (1)、全眼炎提示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感染、眼型禽痘,三者常常单独或混合感染或者原发、继发感染。 (2)、黑眼球变小,呈锯齿样,高度提示眼型马立克氏病。 (3)、黑眼球上有白点提示传染性脑脊髓炎或维生素E缺乏症,此病症属白内障范畴。 5、皮肤检查: (1)、如果表现为翅下、头部、趾部皮肤发绿提示葡萄球菌病。 (2)、皮下表现水肿、毛乍、水肿液无色提示食盐中毒。水肿部皮肤发蓝紫色提示亚硒维生素E缺乏症。 (3)、雏火鸡头、颈、身体前部皮下气肿提示曲霉菌病。鸡皮下气肿,原因不明,但往往不治而愈。 (4)、颈部、背尾部羽毛脱落,且有皮肤性炎症提示禽啄癖。 (5)、毛囊发炎如黄豆甚至板栗的大互相融合,切面呈白色,强力指压可破碎,提示皮肤型禽马立克氏病。 (6)、近年来,冀南区出现了皮肤上有黑色痘痂的皮肤型禽痘,应引起注意。 6、腿脚的检查: 正常情况下,跗、趾、跖关节无肿大,骨端棱角分明,骨茎粗细适中。 (1)、关节肿胀,一般提示葡萄球菌病、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或病毒性关节炎。 (2)、两腿内翻呈“O”形,提示钙、磷缺乏或不平衡和维生素D3缺乏。两腿外翻呈“X”形,提示缺锰、缺锌或胆碱、生物素、维生素B6等营养缺乏症。一腿外翻,使两腿呈“IL”形,提示滑(脱)腱症,主要为缺锰、缺锌、胆碱、烟酸、叶酸或生物素缺乏。 (3)、胫骨短粗提示缺锰、缺锌。 (4)、趾骨、跖骨变粗,则为骨石化症(骨型淋巴白血病)。 (5)、跗关节着地,颈头后仰,呈观星样,提示维生素B1缺乏症。 (6)、不论行走还是休息,脚趾均向内弯曲提示维生素B2缺乏症。 (7)、趾关节短粗提示关节痛风。 (8)、趾、跖鳞片下出血,高度提示禽流感。
 楼主| 发表于 2007-10-9 23: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鸡肠毒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由于气候变化异常,昼夜温差变化较大,肉鸡、蛋鸡中常会出现以腹泻、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饲料、采食量明显下降、生长缓慢、体重减轻、脱水和饲料报酬下降为特征的肠毒综合症。   一、临床症状   鸡群精神状态尚好,但生长缓慢,鸡冠苍白,部分病鸡表现为拉白色条状或黏液状粪便,粪中有未消化的饲料,粪便颜色微黄,个别鸡出现精神沉郁、缩头、头部震颤、来回乱跑、易惊叫,然后瘫痪。鸡群发病率为1%左右,每天都出现残鸡,死亡率为0.5%。   二、剖检变化   头部有脑液,胸腺个别发红,十二指肠肿胀,肠壁增厚,用手触摸时感觉肠壁非常硬,肠管内无饲料,肠粘膜大量脱落,个别肠段有泡沫物质和西红柿样粪便;肠壁外翻,肠粘膜粗糙,并有脓性分泌物;胆囊变小呈淡黄色,看上去好似无胆囊现象。   三、发病机理及危害   此病是由鸡的一种球虫寄生于肠道的粘膜细胞内,常与一些病毒、细菌病混合感染引起,使肠管发炎、肿胀、肠壁增厚和大量上皮细胞崩解,导致肠管分泌和吸收功能下降,使部分鸡只出现营养缺乏、饲料转化降低、生长速度减缓等;上皮细胞崩解后产生的有毒物质蓄积在肠管中引起自体中毒,表现为精神沉郁、昏迷、瘫痪、头部震颤等症状,由于球虫和细菌的大量繁殖,肠粘膜细胞迅速破坏,导致消化不良,对各种营养物质吸收发生障碍。   四、防治措施   1、隔离病鸡,淘汰残鸡,清除垫料,彻底消毒。   2、鸡群每天用“球净”饮水,每50g对水100kg,“病毒唑”50g混合饮用,每天2次,中午用电解质饮水,连用3天~5天,病情好转后用“速补”饮水2天,以使群鸡恢复良好精神状况。   3、保持鸡舍内清洁卫生,避免潮湿,防止大肠杆菌与球虫病的发生,定期驱虫。   4、当发现有拉稀时不能误认为肠炎,单纯用治疗肠炎的药物,免得肠道菌群失调紊乱,使肠粘膜受损。   5、定期用消毒药进行带鸡消毒或定期在沙子里拌入消毒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5-18 06:0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