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961|回复: 9

晓文动物诊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5 18: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晓文动物诊所成立于1989年,多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奶牛疾病诊疗方面成绩突出,真正做到传统兽医学和现代兽医理论的有效结合,培养了许多临床工作者,为了更好的发扬该所的理念,今加入中国畜牧人论坛,望能和更多的同业人士更好的交流!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0 收起 理由
szhilei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7-10-5 18: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加入!给你100!
 楼主| 发表于 2007-10-5 19: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钾、镁和硫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

多年来钾、 镁和硫一直被认为是维持生命所必须的营养因子。 对于这一点, 科学家和应用营养师意见是一致的。 但是, 在讨论这些矿物质的营养需要水平, 各种形式存在的矿物质的推荐量和生物学效价时, 观点往往是不同的。 尽管这三个元素都被归类为必须的, 但是有些观点认为常规饲料原料中的含量已经足够。 因此我们没有必要考虑在饲料配方中额外添加这些元素。 结果对这些元素的营养需要和饲养水平研究上已经远远落后于对其它常量元素如钙和磷的研究,也落后于微量元素的研究。然而, 在今天集约化养殖的条件下, 由于动物品种的不断改进, 生长速度的提高, 各种副产品在饲料中的使用以及它们的营养成分的变异幅度, 这些元素的需要再也不能被忽视了。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动物的生产性能和最大的经济效益, 我们必须重新考虑动物的钾、镁和硫的营养。 钾 钾是动物体内仅次于钙和磷的第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 从体内储存量来看, 它是重要的矿物质元素之一。 与钠不同的是, 钠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如血浆中, 而钾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 作为体内一个重要的电解质, 钾参与细胞的酸碱平衡、 离子平衡、 水平衡、 和渗透压的保持。 在维持这些重要功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钾在几个酶控生化反应中起着激活和辅酶的作用。 这些反应包括能量的转换和利用、 蛋白质合成和碳水化合物代谢。钾也参与磷的代谢反应, 由于磷代谢在体内是最为普遍的, 因此, 细胞中的大量代谢反应离不开钾离子。 钾也参与神经和肌肉细胞的电传导和神经脉冲的传递。 这些包括钾钠离子穿越细胞膜的主动运输, 许多酶控系统参与这些反应。 许多大学的研究表明, 钾在猪的蛋白质代谢中作用非常明显。 普度大学的研究表明添加0.4%的钾离子使得日粮钾水平提高到1%, 青年母猪和阉公猪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12%和20%。 该试验所使用的日粮的蛋白质含量为13.3%, 赖氨酸的添加量我0.15%。 适当的钾和钙平衡是正常肌肉收缩所必须的。钙钾比例过高会导致肌肉维持在完全收缩状态, 导致我们常见的钙僵直。 相反, 如果钾离子的浓度高于钙浓度, 会使肌肉松弛, 所谓的钾抑制。 此外, 钾离子也参与其它代谢功能。 但是, 详细的讨论超出了本文的范围。 钾也是主要的动物产品如牛奶、 肉类和鸡蛋中的组成部分。 许多人包括营养师都没有意识到钾是奶中最为丰富的矿物质。 实际上, 牛奶生产的钾需要远远超过对钙和磷的需要量。 例如, 一个奶牛每天生产40 公斤牛奶, 单产奶所需要的钾就有60克之多。而产奶的磷和钙的需要量分别为40 和 48 克。 据估计, 奶牛钾采食量的25% 到 40% 立即被分泌到奶中。 此外,奶牛维持其它生理功能也需要钾离子。 如果日粮中的钾浓度不够或钾的采食量不足会导致体重下降或产奶量降低。 长期的钾负平衡必然会造成生产性能下降和疾病。 由于在体内钾是一个流动性强并处于动态平衡的矿物质元素, 必须依赖每天从日粮中摄取。 钾离子除了作为正常细胞功能所必须的元素, 在肌肉和神经中储存一定量之外, 在体内其它组织中并没有适当的储备。 这一点与钙和磷是不同的, 骨骼中储存着大量的钙和磷元素。 镁 体内的镁离子,大约70%储存在骨骼中, 29%的在软组织细胞中, 其余1%存在于细胞外液中。 骨骼中的镁不仅有它的结构性功能, 而且起着体内储备的作用。 随着动物到达成熟, 动物动用骨骼镁的能力急剧下降。 成年动物仅可以动用骨骼镁储备的大约2%来满足它们的生理需要。而对于年轻动物,如果日粮镁的采食量不足, 它们可以动用大约骨骼总镁量的30%, 因此, 对于成年动物, 通过日粮来满足它们的镁需要是非常重要的。 镁对体内的许多酶具有激活作用。 因为它参与几乎所有的蛋白质合成和能量代谢, 镁几乎介入所有的体内代谢功能。 尽管我们对许多生理系统中镁所起的作用有非常清楚的了解, 但基于现有的知识,我们仍然无法完全解释缺镁症时的许多症状。 缺镁时由于神经传递和肌肉收缩增加, 导致动物烦躁易怒。 事实上, 最常见的缺镁症状是动物高度兴奋并容易激怒,几乎所有动物都会如此。 青草抽搐症(缺镁症)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症状包括动物运动不协调, 容易兴奋, 厌食, 泌乳量降低, 过量唾液分泌, 眼睛迟钝, 肌肉颤动, 咬牙, 易怒, 痉挛, 昏厥最后导致死亡。 早期的研究表明镁可以使动物镇静。镁也是机体内重要的电解质之一。 它是仅次于钾离子的细胞内第二大电解质。 硫 硫无疑也在动物营养中非常重要。该元素在反刍动物营养中比在猪鸡营养中得到的重视更多。 很早的研究认为大多数动物包括家禽的硫需要能够从两个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和胱氨酸)中的硫得到满足。 事实上, 以前的报道认为单胃动物不能利用以元素或硫酸盐形式存在的硫。 而现在的研究表明早期的研究结论值得提出质疑。 事实上, 现在的研究结果毫无疑问地证实无机硫是完全能够被动物吸收和利用的。 含硫氨基酸在蛋白质结构中据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肽链之间的二硫键交叉连接对于决定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蛋白质的功能多种多样, 包括结构组成(胶原蛋白),催化剂(酶),携带氧气(血红蛋白), 激素(胰岛素),和许多其它功能。 硫元素的代谢功能主要来源于蛋白质中的含硫氨基酸, 游离含硫氨基酸, 以及一些低分子量的其它含硫化合物。 除了含硫氨基酸在蛋白质中起的结构性功能之外, 巯基是酶的活性位置的组成部分。 据估计, 如果巯基团被破坏, 大约90%的酶就会失去活性。 由于硫元素在蛋白质结构和酶的活性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它几乎参与所有的机体代谢过程。 除了它在蛋白质中的角色, 硫元素作为维生素如硫胺素和生物素的组成也参与其它代谢过程。 此外, 以硫酸根形式存在的硫离子在许多代谢产物从尿液中排出前的脱毒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硫酸盐在家禽中的使用 以硫酸根存在的硫离子是多糖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这些多糖于特定的蛋白质结合形成粘多糖。 软骨素是一个这种粘多糖的重要例证之一。 软骨素是软骨、骨骼、肌肉韧带和血管壁的必须结构组成。 动物需要大量的硫元素来合成软骨素。 如果硫化物的含量太低, 动物必须利用含硫氨基酸来满足软骨素合成所需要的硫元素。 因此, 硫化物的添加能够节省不必要的胱氨酸和蛋氨酸的分解代谢。 为了证明早期研究的结果, 弗罗里达大学的Harms 博士和他的同事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来决定硫酸盐在家禽日粮中的作用。 他们的研究表明在饲喂纯化日粮时, 即使日粮的含硫氨基酸浓度在0.83%的情况下, 添加无机硫酸盐仍然提高鸡的生产性能。 根据他们的试验结果, Harms博士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以检验在实际生产日粮中添加无机硫是否可以替代部分蛋氨酸来满足家禽对无机硫的需要。 结果发现在实际生产日粮中添加无机硫可以取得部分蛋氨酸,而且结果非常恒定。 表一列举了其中一个试验的结果供大家参考。 表1. 在八个星期玉米豆粕日粮中添加蛋氨酸或硫酸钠对肉鸡的体重和饲料转换率的影响 日粮处理 体重 (g) 饲料增重比 公鸡 母鸡 平均 对照 1459 1246 1353 2.23 对照 + 0.075% 蛋氨酸 1542 1303 1423 2.18 对照 + 0.5% Na2SO4 1580 1277 1429 2.18 对照组日粮中含硫氨基酸分别为0.40%蛋氨酸和0.39%胱氨酸。 在对照组日粮中添加0.075%蛋氨酸可以显著提高日增重, 这说明像作者预料的一样,日粮中缺乏蛋氨酸。 当使用0.5%硫酸钠取得添加的蛋氨酸后,日增重相同。 添加蛋氨酸或硫酸钠都提高了鸡的饲料利用率。 给火鸡日粮中添加无机硫的结果与鸡相同。 表2对Harms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在火鸡试验进行了总结 表 2. 添加蛋氨酸或添加硫酸钠对小火鸡增重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日粮 体重 (g) 饲料和增重比 基础日粮 481d 1.356a + 0.105% 蛋氨酸 581c 1.316ab + 0.25% Na2SO4 511c 1.326a + 0.105% 蛋氨酸 + 0.25% Na2SO4 531bc 1.321a + 0.21% 蛋氨酸 544ab 1.240b + 0.21% 蛋氨酸 + 0.25% Na2SO4 556a 1.293ab 同样, 基础日粮的含硫氨基酸不足(0.76%)。 三周令时的体重和饲料利用率看表二, 添加0.105%蛋氨酸或0.25%硫酸钠都显著提高体重(日增重)。不难想象, 添加蛋氨酸能提高日增重。 因为基础日粮缺乏蛋氨酸。 有趣的是, 尽管在统计检验中差异不显著, 在添加了0.105%或0.21%蛋氨酸的日粮基础上添加0.25%硫酸钠都得到了增重和饲料利用率的进一步提高, 添加蛋氨酸或硫酸钠都提高了饲料利用率。 这些研究证明, 与肉鸡相同, 火鸡也可以利用硫酸钠中的无机硫来替代和满足部分含硫氨基酸需要。Harms博士的假设是家禽没有对硫酸根本身的需要而是通过转换成胱氨酸来节省蛋氨酸。 Harms 博士也对蛋鸡做了研究, 结果表明像肉鸡和火鸡一样, 蛋鸡也可以利用无机硫来取得部分含硫氨基酸需要。 反刍动物的硫需要 俄汉俄州立大学的Conrad 和 Bouchard博士们在奶牛上做了一系列有趣的研究。 他们对不同来源和水平的硫来源进行了研究和对比, 所使用的日粮为半纯化日粮或玉米豆帕日粮。 在含有0.10%硫的半纯化日粮中添加硫酸钠或得乃美(硫酸钾镁)使得完全日粮中的硫含量提高到0.18%和0.24%。 饲喂缺乏硫的基础日粮时, 奶牛的采食量, 干物质消化率和产奶量降低, 而且引起动物硫负平衡。 添加得乃美或硫酸钠提高了干物质采食量, 干物质消化率和产奶量。 但是, 在添加同样量的硫元素的情况下, 得乃美在提高动物的氮和硫沉积上优于硫酸钠。 当得乃美添加在玉米豆粕日粮中使得日粮的含硫量提高到0.2%时, 与没有添加硫的日粮(0.125 硫)相比结果请看表3: 表 3. 添加得乃美试验结果对比  参数 基础日粮 基础日粮 + 得乃美 干物质消化率 67.0% 69.4% 硫沉积 1.0 g/天 5.4 g/天 表观硫消化率 47.7% 66.6% 利用吸收的氮产奶和组织沉积效率 48.5% 52.9% N:S 比 19.0 11.4 与基础日粮相比, 添加得乃美把干物质消化率从67%提高到69.4%(P<.05)。 硫在组织中的沉积从1克/天提高到5.4克/天, 表观硫消化率从47.7%提高到66.6% (P<.05),被用来生产牛奶和组织沉积的吸收氮利用率从48.5%提高到52.9%, 因此, 作者作出结论认为高产奶牛日粮中的含硫量至少应该在0.20%。 反刍动物日粮中的氮硫比 对于反刍动物, 硫与氮的利用率直接相关。正是因为如此, 在配制奶牛日粮时, 研究人员专门制定了日粮氮硫饲喂指南。 当日粮中的硫含量不足时, 硫缺乏的影响与其它营养的缺乏(如蛋白质和能量的缺乏)相比显得并不明显。 但是, 如果日粮中的氮硫比不适当,动物对蛋白质或氮的利用率会降低。 主要是由于瘤胃微生物对蛋白质的利用率降低所至。 研究人员普遍公认日粮中的氮硫比应该在大约10:1。 这个比例对含有无机氮的日粮尤其重要,许多饲料原料的氮硫比大于10:1。 通过循环返回到瘤胃的氮和返回到瘤胃的硫有一个比率, 该比率一般为70 到 80比1。 因此, 很显然, 由于硫元素的缺乏, 动物无法有效地利用循环返回到瘤胃中的氮。 在这种情况下, 添加无机氮而不考虑添加无机硫是毫无意义的。为了使用者的方便, 作者在表4中列举了一些日粮粗蛋白质水平以及相应的硫水平。 在这些相应的水平下, 氮硫比达到理想状态。 表 4. 达到10:1氮硫比的反刍动物饲料中的硫水平 粗蛋白质水平 % 硫水平 % 10 .160 11 .176 12 .192 13 .208 14 .224 15 .240 16 .256 营养在饲料原料中的含量变异和利用率 在讨论矿物质营养时, 我们首先应当注意到的是不同来源的矿物质它们的利用率是不同的。 尽管关于不同来源的钾,镁和硫的利用率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已经有大量的文献可供参考。 Herbert Peeler博士在动物科学杂志中发表的综述文章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参考。 简单地说, 溶解性好的硫来源如硫酸钠,硫酸钾和硫酸镁可以被家禽很好利用, 而硫酸钙的利用率很低。尽管反刍动物可以利用硫磺,许多研究表明硫酸根中的硫利用率更好。 关于各种来源的硫的利用率,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但是, Conrad博士的研究表明不同来源的硫利用率的确不同。 表 5. 镁离子在玉米中的变化 (毫克/公斤) 数据基于1万个样品 州名 低值 高值 平均 伊利诺 900 1600 1250 依阿华 200 3300 1750 堪萨斯 1000 1700 1350 明尼苏达 800 3500 2150 密苏里 900 1700 1300 内布拉思加 900 1600 1250 南达科他 1000 1800 1400 威斯康新 900 1900 1400 平均 825 2137 1481 除了利用率之外, 在进行饲料配方设计时, 工作人员也应当注意到饲料原料的组成变化。 正是由于原料的营养成分的变异, 想要设计一个配方来仅仅满足动物最低营养需要是不实际的。 营养师有责任在配制日粮时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以保证动物不会因为原料成分的不稳定导致的营养缺乏。 安全系数的大小决定于日粮成分变异幅度的大小,如果变异幅度大,那么安全系数就应该大。 表5列举了镁离子在不同产地玉米中的水平变化。 表6是佐治亚州各种作物的植物组织中矿物质成分变化 表6. 佐治亚州作物的植物组织矿物质成分   玉米 大豆 海岸狗牙根草 狐茅属草 K Mg K Mg K Mg K Mg 采样数 372 272 168 59 平均, % 2.22 0.17 2.13 0.345 1.84 0.165 2.99 0.315 高值, % 2.79 0.27 2.75 0.44 2.28 0.20 3.44 0.37 低值, % 1.58 0.11 1.45 0.19 1.53 0.13 2.59 0.28 表7列举了在美国中西部地区三年的苜蓿干草钾和镁元素含量. 表7. 苜蓿干草的成分变异   钾 (%) 镁 (%) 密西根, 1969 1.69 0.22 密西根, 1970 2.45 0.27 普度, 1965 2.21 0.25 干草通常被认为是动物钾离子的重要来源。 但是, 钾离子的含量随着季节和年度的变化而变化。 密苏里大学的Pfander教授很早就报道过狐茅属草的钾离子在冬天和早春含量大量下降。 当在饲喂低钾日粮的绵羊日粮中添加氯化钾时, 绵羊的生产性能明显改善。 表 8. 不同月份收割的狐茅属草钾含量变化 收割月份 % 钾 十月, 1969 1.16 二月, 1970 0.54 十一月, 1970 1.90 十二月, 1970 1.42 三月, 1971 0.41 表9是从得克萨斯州草地中收获的牧草的矿物质成分变化.。可以看到七月份的钾含量是一月份的3倍之多。 表 9. 野牛草和格栏马草的矿物质含量变化   % 钾 % 镁 % 硫 一月 0.23 0.10 - 六月 0.75 0.13 0.15 七月 0.69 0.10 0.07 九月 0.36 0.07 0.06 研究表明给放牧的肉牛额外添加钾离子可以改进生产性能. 内布拉思加大学的Clanton博士对草地饲草的营养变化做了多年的研究。 在氮硫比适宜的情况下, 给放牧的动物添加钾离子可以改进非蛋白氮的利用率。 钾镁硫在动物营养中的需要 为什么日粮中钾镁硫水平对家禽和家畜如此重要?表10列举了一些对生产者和饲料公司感兴趣的而且直接影响利润率的生产性能。 许多这些生产性能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的改进可以导致另一个的提高。 表10. 适宜的 K, Mg 和 S 水平对下列生产性能有着直接影响: 牛奶产量 蛋壳质量 采食量 蛋白质利用 饲料利用率 纤维消化 生长 繁殖性能 羽毛生长 抗应激 产蛋量 钾硫镁都会影响奶牛的产奶量。 饲喂精料多的情况下, 提高日粮镁离子水平可以部分校正乳脂率低的问题。Adams博士认为硫酸根也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高产奶牛为了满足产奶的需要,每天应该有大量的日粮钾离子摄入量。我们知道牛奶的成分是较为恒定的,因此,限制钾的采食量会降低产奶量。 对于产奶动物包括奶牛和泌乳母猪,每天采食足够的钾离子是非常重要的。 在所有的动物中, 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是即使钾镁硫任何之一稍有缺乏,都会减少采食量。 采食量量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动物的生产性能。 没有足够的采食量,生产性能就会降低。 钾和硫都对动物的饲料利用率有影响。 牛、猪和家禽的研究都证明了这一点, 而且生长率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研究资料和生产实践都证明添加硫有助于家禽的羽毛生长, 这一点很容易理解。 因为羽毛主要是由蛋白质组成, 而含硫氨基酸是羽毛蛋白的一个重要结构成分。 此外, 硫酸盐的添加改进产蛋量。 研究也表明镁离子的添加能够改进蛋壳质量。 我们以前已经阐述过,硫对于反刍动物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它对蛋白质利用率的影响。 钾和镁参与许多代谢反应, 因此它们也间接影响营养包括蛋白质的代谢。 硫离子及其在日粮中的含量直接影响到纤维素的消化率, 而提高纤维素消化率有利于提高产奶量, 饲料利用率和生长。 钾镁硫对于繁殖系统的正常功能和效率是必须的。 足够的日粮钾镁硫有利于提高繁殖力。 钾和镁参与体内的电解质, 酸碱平衡和体液平衡。 因此, 在应激状态下, 足够的钾和镁对于缓解应激和由此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 猪的咬尾问题与圈舍过于拥挤和其它应激状态有关。 研究表明在日粮中添加钾和镁可以显著地减少咬尾问题。 这可能是由于这些元素据有我们前面谈到的镇静作用。 提高钾和镁在家禽和其它动物日粮中的浓度也有利于降低动物的烦躁和应激。 镁和钾作物电解质的另一个作用是它们减少肉类缩水的角色。 在家禽和猪上已经做了一些工作。 而且一些研究证明添加钾和/或镁可以减少PSE猪和活重的脱水。 肉牛上的工作也在进行。 作为电解质,镁、 钾和硫化合物也被广泛用来作为动物轻泄剂。这一功能特别在产前和泌乳母猪日粮中得到了广泛使用。 比如, 在日粮中添加1.0%到1.5%硫酸钾镁, 可以有效的防止母猪便秘,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日增重以及母猪的繁殖性能。 钾镁硫在的推荐量 David Beede博士推荐把泌乳奶牛日粮的钾水平提高到1.5-1.8%, 结合 0.4-0.6% 钠离子和 0.35% 的镁离子,可以有效地克服热应激。 Dave Hutcheson博士给刚刚到达肥育场的肉牛持续14天饲喂含有1.4%钾的日粮,有效地减少了死亡率和疾病的发生,肉牛的28天增重明显提高。 根据大量的试验结果并结合实际生产经验, 我们建议各种动物日粮中的钾镁硫最低含量, 请大家见表11。 表 11、 IMC 推荐量   钾, % 镁, % 硫, % 肉鸡 0.7 – 0.8 0.1 – 0.2 - 蛋鸡 0.6 – 0.8 0.15 – 0.18 - 火鸡 0.7 - 0.8 0.16 – 0.22 - 猪 0.6 - 0.8 0.13 – 0.27 - 产前奶牛(无阴离子日粮) 0.8-1.0 0.30 - 0.35 0.2-0.25 产前奶牛(有阴离子日粮) 0.65 0.40 – 0.45 0.3 – 0.4 泌乳奶牛 1.0 - 1.8 0.3 – 0.35 0.2 – 0.30 肉牛 0.8 – 0.9 0.2 – 0.35 0.15 – 0.2 绵羊 0.8 – 0.9 0.2 – 0.25 0.15 - 0.2 马 0.6 – 0.8 0.2 – 0.25 0.15 – 0.2 总结 总而言之,在本文中,我们对钾硫镁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研究表明作为营养成分, 钾、硫和镁离子对动物生产和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现代集约化的动物生产和管理条件下, 许多因素与以前不同, 如遗传基因和动物品种的变化, 生长率的提高,工业副产品以及低质量的饲料原料在饲料中的广泛使用, 拥挤的圈舍, 原料成分的不稳定性,等等因素都给对动物营养和饲料配制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这种挑战要求我们在生产实践中充分利用现有的营养和饲料生产知识, 并在使用这些知识的同时不断地创新。 为了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我们应该尽我们的最大努力生产营养全面且经济效益高的饲料产品, 合理地使用含钾、 镁和硫的理想饲料原料来满足动物对这些元素的需要, 能够帮助我们达到最大经济收益。
 楼主| 发表于 2007-10-5 19: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泌乳奶牛的饲养技术要点?

   奶牛产犊后到120天,所产奶量约占全泌乳期总奶量的60-65%。在生产实际中,由于每阶段奶牛的产奶水平和营养需要有明显差别,因而不能把不同泌乳阶段的牛均用同一种日粮去饲养。目前国内外提倡采用分泌乳初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三个阶段的饲养法。?一、 泌乳初期        奶牛从产犊开始直到产后70天,干物质进食量食欲未完全恢复而比泌乳后期还低15%左右。在此期间,一般母牛体重会减少35-50kg,平均每日减0.5-0.7kg,个别情况下,平均每日可减少2-2.5kg。泌乳初期,精饲料与粗饲料的比例,按干物质计算,分别约为55-60%:45-40%,其饲养方法有如下两种:?       1、我国传统饲养法:       母牛产犊后,让其自由采食优质干草,尽量避免喂过多的玉米青贮。喂精料后观察当日进食情况,若不剩精料,且吃大量干草,精神、排粪、反刍等正常,奶量也在增加,则可每天增喂0.5-1kg精料,否则不能加料。每日精饲料分3次喂给,一般每次喂料量不超过3kg,并应与粗料拌好后再喂。?       2、全价日粮饲养法:   先按泌乳初期的产奶量、乳脂率、体重和减重程度等因素计算奶牛所需营养成分,再计算相应的日粮营养水平和调制总量,确定饲料配方,然后把铡得较短的粗饲料、精料、糟粕类饲料、缓冲剂、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等添加剂用专用揽拌机(或人工)混合均匀,供牛自由采食。这样不会发生消化机能失调、瘤胃酸中毒、过食等问题,且进食量大,营养平衡,奶量上升快。?        二、泌乳中期?       母牛产后71-140天,泌乳高峰期刚过去,但干物质进食量进入高峰期,体重开始恢复。在此阶段,母牛所获养分除满足维持和产奶需要外,还需用于恢复产后失去的体重。若母牛所得多余营养很平衡,子宫恢复正常,则可正常发情,于产后90-110天配种受孕。?泌乳中期喂给全价饲料十分重要,饲养技术要点:      1、可按维持加产奶的需要进行全价日粮饲养,而不考虑体重变化问题。?      2、对于日产奶量高于35kg的高产奶牛,不论是平日还是夏季,均应添加缓冲剂。夏季应加氯化钾或脂肪粉,以利于高产奶牛抗热应激(在玉林等南方地区,非高产奶牛也应防止热应激的发生)。?       3、夏季为防止炎热对母牛食欲的影响,可在凌晨3-5时日出前、气温最低时饲喂一次,以提高进食量,防止与减少泌乳旺盛的母牛在此季节发生用体脂产奶的现象。   三、泌乳后期?        产犊后141-305天是泌乳后期,母牛已进入妊娠中后期,对营养的需要包括维持、泌乳、修补体组织、脂肪生长和妊娠沉积养分等5个方面,故母牛对养分的需要量增加。此期的饲养技术要点有:?      1、日粮供给要根据母牛的产奶水平和实际膘情,只要母牛为中等膘(肋骨外露明显),则按不同产奶水平牛供给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特别应注意防止母牛过肥。?      2、在预计停奶前进行一次直肠检查,确定是否妊娠,以便及时停奶。有个别牛可能怀双胎,该牛干奶期要合理地提高饲养水平。?      3、禁止喂冰冻或发霉变质的饲料,注意母牛保胎,防止机械性流产。  
 楼主| 发表于 2007-10-5 19: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兽医临床基础知识

兽医临床基础知识 畜禽的正确体温和呼吸、脉博次数 动物名称 体温(℃) 呼吸(次/分) 脉博(次/分) 猪 38.0~39.5 10~20 60~80 黄牛、奶牛 37.5~39.5 10~30 40~80 水牛 37.0~38.5 10~20 30~50 羊 38.0~40.0 12~20 70~80 犬 37.5~39.5 10~30 60~120 兔 38.0~39.5 50~60 120~140 家禽 41.5~42.5 15~30 120~200 二、给药方法 (一)个体给药 肌肉注射: 部位: 凡肌肉丰富的部位,均可进行注射,猪、羊多选择在颈侧部,大家畜在臀部和颈侧部,犬猫多在脊柱两侧的腰部肌肉或股部肌肉,禽多在胸肌。 方法: 剪毛消毒后,将与吸好药的注射器连接好的针头刺入肌肉内,抽拔活塞确认无回血后,注入药液。 (2)静脉注射: 部位: 牛、马、羊、犬和猫在颈静脉沟上1/3与中1/3交界处,猪常选在耳大静脉、前腔静脉。 方法: 剪毛消毒后,以手指压在(或以胶管勒紧)注射部位近心端静脉上,待血管膨胀后,选择与静脉相适宜的针头,以15~45度角刺入血管内,见回血后将针头顺血管走向推进,将药液徐徐注入。注射完毕,左手拿酒精棉球压紧针孔,右手迅速拔出针头,为了防止针孔溢血,继续紧压局部片刻。静脉输液多先照上述方法刺入针头;再连接输液器。 3、皮下注射: 部位: 马在颈侧,牛在颈侧或肩胛后方的胸侧,猪在耳根或股内侧,犬猫在颈侧或背部、股内侧,选择富有皮下组织、皮肤容易移动的部位。 方法: 局部剪毛消毒后,用左手的拇指和中指捏起皮肤,食指压其顶点,使其形成三角凹窝,迅速将针头刺入凹窝中心的皮肤内,深2cm左右。放开皮肤,抽动活塞时不见血,注入药液。药液多时应该分点注射。 4、气管内注射: 部位: 颈腹侧上1/3下界的正中线上,于第四至第五或第五至第六气管环间。 方法: 大家畜采用站立保定,小家畜作侧卧保定,固定头部,充分伸展颈部。局部剪毛消毒后,右手持针垂直刺入气管深2~3cm,然后缓慢注入药液。 注意:(1)刺入气管则阻力消失,抽动活塞有气体。 (2)红霉素、油剂、糖类药液等不能作气管注射; (3)药量:大动物20ml以内,中小动物5ml以内; (4)将药液加温至接近体温。 5、胸腔注射: 部位: 马在右侧第六或第七肋间,左侧第七或第八肋间,胸外静脉上方2~5cm处。牛在右侧第七或第八肋间,左侧第八或第九肋间,胸外静脉上方2~5cm。猪在胸部倒数第五和第六肋间的任意点。 方法: 站立保定,剪毛消毒;左手于注射部位将皮肤向前稍拉(以便拨出针后皮肤掩盖深组织的针眼),右手持连续针头的注射器,沿肋骨前缘刺入(因肋骨后缘有血管和神经)3~5cm;注入药液,拔出针头,消毒处理即可。 注意:(1)在整个过程中,要防止空气进入胸腔,造成气胸。 (2)防止肺伤,必须掌握“快进、快注、快退”的三快要点。 (3)磺胺类及高浓度的土霉素不宜胸腔注射。 (4)胸腔注射药物剂量为肌肉注射药量的四分之一,药液总量控制在10ml以内。 6、腹腔注射: 部位: 马在左肷窝中央,牛在右肷窝中央,猪、犬、猫在下腹部耻骨前缘前方3~5cm腹白线的侧方2~3cm处。 方法: 剪毛消毒,大家畜可站立保定,猪采用倒提保定法,垂直刺入针头后,左手固定针头,右手推动注射器活塞,注入药液。 注意:(1)刺入正确,回抽无血及粪便残渣即可注射。 (2)大量注射药液时,应将药液加热到与体温同高。 (3)应无刺激性的药液。 (二)群体给药: 1、混水给药: (1)因治疗需要,或若使用在水中稳定性差的药物,可采用“口渴服药法”,即对动物停止供水2小时后,以24小时需水量的1/5加药供饮,令其在1小时内饮毕。 (2)按动物24小时需水量的2/3加药,任其自由饮用,药液饮用完毕,再给加1/3新鲜饮水。 混 料给药:常用递加稀释法,先将药物加入少量饲料中混匀,再与2倍量饲料混合,余类推,直至与全部饲料混匀。 带鸡消毒:夏季每日1-2次,春秋季节每3-5天一次,冬季每周一次,喷洒量每平方米0.2-0.25升。 三、给药途径与剂量比例关系表 途径 内服 直肠给药 皮下注射 肌肉注射 静脉注射 气管注射 比例 1 11/2~2 1/3~1/2 1/3~1/2 1/4~1/3 1/4~1/3 四、不同种类家畜用药剂量比例 畜 别 用药剂量比 畜 别 用药剂量比 马(体重300kg) 1 猪(体重60kg) 1/8~1/5 黄牛(体重300kg) 11/4 犬(体重15kg) 1/16~1/10 水牛(体重500kg) 1~11/2 猫(体重1.5kg) 1/32~1/20 驴(体重150kg) 1/3~1/2 兔(体重3kg) 1/25~1/15 羊(体重40kg) 1/6~1/5 五、用药注意事项 (一)动物疾病治疗中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兽药 1、要做到准确使用抗菌素,使用前最好做药敏试验,使用药具有针对性。 2、选择最适宜的给药方法。如危重病例,宜采用静注或静滴;治疗肠道感染,宜口服。 3、注意动物的种类、性别、年龄与个性差异,因不同种类的动物对药物敏感性存在着差异,如反刍动物内服土霉素易引起二重感染。 4、用药时要注意正确的配伍,防止配伍禁忌的产生。 5、用药要有足够的有效剂量,药量不够,不仅效果不好,还容易造成细菌耐药,但也不能用药过量,否则易导致中毒。 6、用药要有足够的疗程,一般在3~5天,不要随意更换药物,但根据疗效情况,也可对处方进行及时的适当调整。 7、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兽药,名称不一,宣传的药效不一,但其有效成分可能是一样的,所以临床用药要尽可能了解有效成分,以免误用。 8、临床上要注意,用活菌苗免疫时,不能用抗菌素。 9、另外,不要长期用同一种抗菌素治疗,应隔一定时期,更换另一类抗菌素治疗,可防止耐药性产生,提高治疗效果。 10、注重综合性治疗措施,联合用药。 11、治病先治吃,重症先治标。 (二)畜禽服药时忌喂哪些饲料 1、维生素药物。服用维生素A、D、E、及B12时应忌喂棉子饼,因棉子饼铁的含量多,能氧化破坏维生素A、D、E及B12等;服用维生素B1时应忌喂高梁;服用维生素C时就忌喂甲壳类海产品如虾、蟹,因为维生素C可使虾体内所含的无害物质五价砷转变为剧毒的三价砷。 2、抗贫血药物。在服用硫酸亚铁等药物防治家畜贫血病时,应忌喂磷元素含量较高的麸皮,因为较高的磷元素含量会降低家畜对铁元素的吸收利用。 3、利尿药物。在服用醋酸钾等药物时,应忌喂酒糟,因为酒糟中的酒精易与醋酸钾发生反应而降低药效。 4、驱虫药物。在服用盐酸左旋咪唑、人用肠虫清等药物前应让家畜停食6~12小时,并避免饲喂大量的稀料和油腻泔水。 5、钙制剂药物。在使用氯化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药物治疗家畜佝偻病时,不要再给家畜喂含草酸较多的菠菜。草酸易与消化道中的钙结合成草酸钙沉淀,阻碍畜体对钙的吸收。 6、解毒类药物。在使用亚甲基蓝、硫酸钠等药物治疗家畜中毒病时,不要再饲喂青贮饲料。 7、抗生素药物。在服用链霉素时,应忌喂食盐;在服用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时,应避免饲喂大豆和饼粕类饲料;在服用庆大霉素时,应忌喂维生素添加剂。 8、止泻药物。在治疗家畜肠道疾病时,应避免给家畜饲喂一些粗硬通便的青绿饲料和容易引起家畜肠道胀气的豆类饲料。服用诃子、肉豆蔻、百草霜等止泻药时亦应忌喂麸皮,因麸皮有轻泻作用。 9、四环素族药物(如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在用这些抗生素防病治疗期间,应少喂或停喂豆类及饼粕类饲料;因大豆含有较多的钙、镁等元素,可与之结合成不溶于水、难吸收的络合物,从而使这些抗生素的疗效降低。同时应停止饲喂钙质饲料如石灰、骨粉、贝壳粉、蛋壳粉、石膏粉等。 10、生地、熟地、何首乌、补骨脂、半夏等常用中药,切忌与血粉同用,以免扩大副作用。 11、食盐。在以下情况应限制或停喂食盐:一是在用溴化物制剂时,食盐中的氯离子可促进溴离子加快排泄;二是在口服链霉素时,食盐可降低链霉素的疗效;三是治疗肾炎期间,因食盐中的钠离子可使水分在体内滞留,引起水肿,使肾病加重。 12、磺胺类饲料添加剂。它对活菌制剂中的有效细菌有杀灭作用,食母生、促菌生、乳酶生和胰液素等活菌制剂,忌与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同用,以免将活菌杀灭,降低疗效。硫可加重磺胺类药物对血液的毒性,引起硫络血红症或蛋白血症。在应用含硫药物如硫酸链霉素、硫酸钙、硫酸钠、人工盐时,应停止用磺胺类饲料添加剂。 13、用催乳药催乳时,应禁喂麦芽。麦芽抑制乳汁分泌。 14、除单服甘草外,家畜无论服什么药都应禁喂绿豆。 15、给母畜用催情药物时,饲料忌添加鹅羽毛加工的羽毛粉,因其有避孕作用。 16、高梁:含鞣酸,有收敛止泻作用,在使用番泻叶、元明粉时应忌喂。同时鞣酸能使维生素、生物碱沉淀而不能吸收;使小苏打分解失效,使硫酸亚铁、氧化亚铁、硫化亚铁等铁剂络合而变性,病畜在服用上述药物时,应禁止用高梁。 17、用敌百虫给家畜驱除体内寄生虫时,应忌喂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因敌百虫与碱混合,会生成毒性很强的敌敌畏而引起中毒。 (三)鸡应用药物的常识 鸡的生理和药理学特点不同于家畜,决定了其用药特点,在兽医临诊上应引起注意。 1、鸡多采用群体给药方法,在剂量上给予鸡只药物时一般按体重来推算,除了家畜专用药外,只有家畜用量的1%~20%,一个疗程为4天左右。 2、注意饲料和饮水添加药物的标量。据报道,3~4周龄的雏鸡24小时平均饮水量为体重的18~20%,饮水量与饲料量的比例为2:1,即加到饲料中的药物应为饮水浓度的2倍。 3、注意每千克体重用药剂量与饲料、饮水中添加量的换算。例如,雏鸡使用某药物口服量为每千克体重12毫克,每日2次,换算成饮水给药量,在没有环境温度应激的条件下,雏鸡平均24小时饮水量为体重的20%,一天每只鸡每千克体重用药12mg×2=24mg,相当于200ml饮水中应加入药物24mg,即相当于0.012%。 4、鸡一般在宰前10天左右应停止给药,以保证产品无药物残留。 5、鸡缺乏充分的胆碱酯酶储备,对抗胆碱酯酶药如有机磷酸酯类非常敏感,所以驱线虫时最好选用左咪唑、酚噻嗪、苯丙咪唑类安全性较好的驱线虫药物,禁用敌百虫。 6、鸡无汗腺,高温季节,热应激时,应加强物理降温,饮用维生素C或多种维生素制剂。 7、鸡不会呕吐。饲料中毒时应用催吐药无效。有机磷药物中毒时可灌服0.1%~0.2%高锰酸钾溶液,同时使用双复磷等。 8、产蛋鸡忌(禁)用药: (1)莫能菌素、喹乙醇:易在蛋中残留,剂量过大也会降低产量率,应禁用。 (2)磺胺类药物、硫酸链霉素;能降低血钙水平,使产蛋率下降,蛋品质下降。 (3)氨茶碱、呋喃类药物:用后产蛋量下降,不宜使用。 (4)金霉素:吸收后能与血钙结合,形成难溶的钙盐排除体外,从而阻碍了蛋壳的形成,禁用。 (5)丙酸睾丸素、甲基睾丸素:抑制排卵甚至发生雄性变异(态),影响产蛋。 (6)新斯的明:影响子宫机能,造成蛋壳变薄,产软壳蛋。 (7)肾上腺素:可使正常鸡推迟产蛋。 (四)家禽使用抗菌药七注意 1、鸡患慢性呼吸道病,也称霉形体病,不可用青霉素治疗。因为青霉素的杀菌原理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而霉形体没有细胞壁,因此青霉素对霉形体病无效。 2、家禽患呼吸道疾病时,应在使用抗菌素的同时结合使用抗病毒药物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因为家畜呼吸道病往往是细菌和病毒同时感染,抗菌素只对细菌有效,对病毒无效。 3、要对症下药。不按剂量、疗程盲目用药可以造成家畜患软骨症,也可引起药物中毒或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4、细胞内感染病原菌的疾病如鸡的李氏杆菌病、结核病等,使用抗菌素治疗一般无效,因为抗菌素药液不容易渗入到细胞内。 5、不可使用四环素治疗家禽的肝、肾疾病。长效大剂量使用四环素可以引起肝的损伤甚至引起肝脏急性中毒造成鸡死亡。四环素还可以引起肾小管损伤、尿酸盐沉积造成肾功能不全代谢障碍。另外,长期口服四环素和金霉素可刺激胃肠蠕动造成流涎、腹泻等症状。 6、肌注链霉素易造成家禽休克,甚至死亡。体腔注射链霉素易引发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7、用磺胺注射液稀释青霉素会使青霉素失效;青霉素与庆大霉素混合后,后者会失效;青霉素与四环素和氢化可的松合用可使青霉素失效、四环素药效降低;四环素、氯霉素、卡那霉素、先锋霉素、万古霉素等均不宜与氨苄青霉素合用。 六、猪病诊断概论 (一)看动作 健康的猪,尾巴尾活动自如不停地摇摆,梢部微卷曲,且能迅速灵敏地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健康的成年猪贪食好睡。若给予食物则应声而来,饱食后卧地嗜睡,遇有生人接近,即起立抬头举目并不断摇尾。若发现猪精神萎靡,动作呆滞,卧地不起,拒绝饮食,背脊发硬,行走摇晃,头尾下垂等现象,则为病猪。 (二)看皮肤 健康的猪,皮肤光滑圆润而富有弹性,肌肉丰满,显得油光水滑;如猪皮粗硬而且缺乏弹性,有肿胀、溃疡、红斑、烂斑等则是有病的表现。尤其是出现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指压不退色,揭示该猪可能患有传染病。 (三)看毛色 健康的猪,毛色光亮润泽,病猪则表现为毛粗硬、缺乏弹性、杂乱等。 (四)看鼻盘 健康的猪,鼻盘潮湿有汗珠,稍红润而清洁,无污浊粘液;病猪鼻盘干燥无汗珠、干燥龟裂或附有较多的污浊粘液,鼻孔内有大量粘液溢出。 (五)看眼睛 健康的猪,眼睛明亮有神,无任何分泌物;病猪的眼睛昏暗呆滞、结膜发红或苍白、眼屎过多。 (六)看颈部 健康的猪,头颈部活动自如,无肿硬现象;如猪的头颈动作不自如或有肿胀和发硬的现象,则是病猪的表现。 (七)看呼吸 健康的猪,正常呼吸每分钟10~20次;如果腹式呼吸过快或过慢则为不正常。 (八)看尾部、看粪便 健康的猪,肛门干净无粪便;如发现猪肛门及其周围,甚至尾巴粘有稀粪或肛门内直肠脱出或尾下垂不动弹,则是病猪的表现。 健康猪粪便连串成结节状,外表光滑湿润;病猪的粪便或干硬,或稀软甚至呈水样,多可见有未消化的饲料,有的粪便外表附有粘液或假膜,甚至有血液,肛门周围有许多粪便。 (九)看外貌姿势 健康的猪活动好动,对外界刺激敏感性强;睡觉多侧睡,呼吸为腹式呼吸;如果表现精神萎糜,动作迟缓,脊背发硬,行走摇摆,头尾下垂。呈犬坐势,张口呼吸,则是病猪的表现。 (十)听声音 健康的猪,发出的叫声宏亮;如叫声嘶哑,则是病猪的表现。“听”的第二层意思是多听畜主的讲述,包括发病的时间、临床诊疗过程等等。“听”的第三层意思是尽可能使用听诊器。 (十一)查体温和检查体表、耳根、四肢内侧的皮温 健康的猪,正常体温38~39.5℃;如果体温过高或过低则为不正常。 七、猪主要疫病类症鉴别要点 1、具有皮肤红斑的热性疫病
 楼主| 发表于 2007-10-5 19: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生物技术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是指用活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物质)来改进产品,改良植物和动物,或为特殊用途而培养微生物的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是在传统生物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以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基因或基因组为核心,生物技术产业以基因产业为核心,并辐射到各个生物科技领域;利用生物特定功能通过现代生物技术的设计方法和手段,改变动物体内生理生化反应和物质代谢过程,运用饲料加工处理新技术和研制新型饲料添加剂产品等,为人类生产出所需的各种物质,包括粮食、医药、食品、化工原料、能源、金属等各种产品。现代生物技术运用于畜牧业可以用来节省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环境质量,预防动物各种疾病,以达到动物生产的优质、高产和高效,同时还可生产出一大批新型的营养品、保健品和添加剂。 1 发酵工程技术 发酵工程是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化学工程学的基本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门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来生产各种有用物质的工程技术。该技术可用于生产抗生素、维生素等常用药物和人胰岛素、乙肝疫苗、干扰素、透明质酸等新药,用于微生物蛋白、氨基酸和一些食品添加剂(如柠檬酸、乳酸、天然色素等)的生产,用于生物固氮、微生物饲料的生产,可用微生物来净化有毒的高分子化合物,消除有毒气体和恶臭物质以及处理有机废水、废渣等等。利用发酵法或半合成法生产的维生素有VC、 VB2、VB12。VD以及β一胡萝卜素等。 目前,微生物发酵生产及遗传工程技术将合成特定氨基酸的基因克隆进入微生物细胞质粒中,从而借助某些微生物增殖生产等,生物技术已在用新菌种生产氨基酸过程中被应用,这些方法具有产量较高、生产周期短、成本低等优点。Komatsubar等人在生产苏氨酸的一些菌种以及在L一赖氨酸、L一苏氨酸的生产中已成功地使用了基因传导技术。随着理想氨基酸模型的深入研究,将具有生产木同氨基酸的菌种或其基因按理想营养模式进行组装,以期在体外或体内生产出满足动物需求的新一代理想天然产品―――理想氨基酸复合制剂的研究开发,将会成为今后研制生产氨基酸的发展趋势。日粮中添加氨基酸可以平衡氨基酸的比例,可以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利用效率,减少氮排出造成的环境污染,维生素可以提高动物机体营养物质的吸收代谢,维持动物生命和正常生长,在动物饲料中添加高剂量的某些维生素,可以增进动物免疫应答能力,提高抗病毒、抗肿瘤和抗应激能力,提高畜产品品质。 2 动物生物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为胚胎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可大大提高家畜良种的繁育和推广。将外源基因导人动物的基因组并获得表达,由此产生的动物称为转基因动物,如目前已有转基因鱼、鸡、牛、马、羊等各种动物成功的报道。 1997年,美国首先采用大肠杆菌生产出了人类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人生长激素、人心钠素、人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等,我国也开发了乙肝疫苗、白细胞介素一2.表皮生长因子和人胸腺素等基因工程药物。利用DNA重组技术在微生物中表达外源蛋白技术虽已成熟,但该系统不能进行真核蛋白的加工,可以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人类所需要的药用蛋白。利用生物技术还可生产人畜使用的疫苗(如乙肝疫苗)的生产。这种疫苗不用灭活的病毒作接种,基因工程使我们应用微生物细胞,大量生产具有抗原性的病毒,将决定抗原性的遗传信息插入到适当的微生物细胞,然后这种微生物细胞就可以生产免疫反应所需的抗原性物质。 现在许多不同的蛋白质可用DNA重组技术在细胞、酵母和组织培养下经大规模的表达而行生产。目前用牛a一S1酪蛋白基因指导异源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有人尿激酶、人乳铁蛋白(hLf)、牛凝乳酶原、人类胰岛素促生长因子一1(IGF-l)、可用动物反应生产药物蛋白质如人血红蛋白、a,1-1胰蛋白酶抑制因子(AAT)、人抗凝血酶Ⅲ、人囊性纤维跨膜电导调节因子(CFTR)、人乳铁蛋白和人C蛋白等。Genpharm Internationd用酪蛋白启动子和人乳铁蛋白(hLf)cD――NA构建了转移基因,1990年得到世界上第一头未表达的转基因公牛 Herman,转基因公牛 Herman与非转基因母牛交配,产生了转基因后代。在1995年底和1996年,这些母牛开始泌乳,乳中含有人乳铁蛋白,后来又培育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转基因牛。乳铁蛋白能促进幼畜对铁的吸收,提高免疫力,红细胞生成素能促进红细胞生产,对肿瘤化疗等细胞减少症有积极疗效。美国DNX生物技术公司用猪β一珠蛋白启动子与人血红蛋白基因融合后得到转基因猪,在猪血液中表达产生人血红蛋白,它不含AIDS和肝炎病毒,可用来给病人输血。英国pharmaceutical pritein公司用羊β一乳球蛋白启动子与人 a, l- l抗胰蛋白酶基因融合,得到绵羊奶中表达的一种糖蛋白(ATT),ATT可用于治疗人的组织纤维化和肺气肿。Ward等研究了绵羊瘤胃上皮对丝氨酸乙酸转移酶和O一乙酸丝氨酸硫化氢酶的转基因表达,得到的转基因羊胃上皮细胞能利用胃中的硫化氢合成半胱氨酸。 3 单细胞蛋白(SCP)的生产 SCP是指利用各种基质大规模培养细菌、酵母菌、霉菌。微藻、光合细菌等而获得的微生物蛋白,是现代饲料工业和食品工业中重要的蛋白来源。SCP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可达80%,所含氨基酸组分齐全平衡,且有多种维生素,消化利用率高(一般高于80%),其最大特点是原料来源广,微生物繁殖快,成本低,效益高。细胞和酵母利用甲醇、乙醇、甲烷和多链烷烃生产单细胞蛋白;利用废物中的许多物质转化为SCP,如稻秸、蔗渣、柠檬酸废料、果核、糖浆、动物粪便和污物等;以淀粉副产物的混合物为原料,通过固态发酵法生产单细胞蛋白,原料配比对酵母菌的生长有影响。固态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30℃,水分60%,接种量15%,混合物的粗蛋白含量提高了8%-10%。利用藻类(如小球藻、蓝藻)生产SCP。生产SCP的微生物有酵母、非病原性细胞,放线菌和真菌及藻类等,其中饲用酵母和藻类蛋白发展最快。生产SCP的主要原料有造纸工业的纸浆废液、制糖业的精蜜及废弃物、酿酒业的浮类及废弃物等,利用各种植物秸秆、壳类、糖渣类、木屑等农村废弃物中的纤维素生产 SCP, SCP饲料其菌体蛋白含量可达 40%-80%,若加入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后可达90%以上。且各种氨基酸、维生素含量丰富。每千克SCP可使母牛产奶量增加 6- 7kg,用含 10% SCP的饲料喂蛋鸡,产蛋量增高 21%-35%,It SCP可节约饲粮5-7t。 4 新型饲料添加剂的生产 4.1 新型甜味剂 目前用作饲料添加剂的低聚糖主要有异麦芽低聚糖、半乳聚糖、甘露寡糖、低聚葡萄糖、半乳蔗糖、大豆低聚糖、低聚果糖。与益生素相对应的产品称为促生素(prebiotics),它为消化道已有的有益细菌直接提供可发酵底物,促进有益微生物的大量增殖、调节消化道微生物生态平衡。这类产品分两类:一类是促进有益细菌生长的低聚果糖,另一类是促进免疫反应的低聚甘露糖。卵黄抗体通过免疫反应阻止病原性大肠杆菌在小肠粘膜上的粘着,从而预防和治疗仔猪的下痢。已商品化应用的二肽甜味剂有阿斯巴甜(aspartame)和阿力甜(alitame)。阿斯巴甜通过生物技术合成,它是一种H肽,其甜度为蔗糖的180-200倍,阿力甜的甜度是蔗糖的200倍。最甜的是在阿斯巴甜基础上合成的一种称为乐甜(neotame)的二肽甜味剂,其甜度可达蔗糖的11 000倍。甜味剂能增进雏鸡的食欲,初生雏鸡饮用一定浓度的糖水可提高初生雏鸡的成活率,并可提高应激状态下鸡的采食量,改善适口性。 4.2 酶制剂 酶制剂是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提取制备的具有酶传注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通常与少量载体混合而制成粉剂。应用生物技术生产的酶有:蛋白酶、纤维素酶、脂肪酶、乳糖酶、植酸酶、非淀粉多糖酶、果胶酶等。大多数酶来自真菌类,但最近的基因编码已将不同的酶如β一葡聚糖酶、水聚糖酶和植酸酶进行克隆。 饲用酶制剂能够直接分解底物,供给机体营养物质;刺激内源性消化酶的分泌,水解植物细胞壁使细胞内营养物质释放出;破坏饲料中的可溶性非淀粉多糖,降低肠道内容物的粘度,增加养分的消化吸收;参与动物内分泌调节,促进合成代谢。 植酸酶是一种水解植酸的磷酸酶类,它能将植物磷降解为肌醇和无机磷酸,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使饲料中磷的利用率提高60%,粪便中磷的排出量减少40%,有利于单胃动物对矿物质和氨基酸的吸收利用。β一葡聚糖酶、戊聚糖酶添加于以大麦、小麦。黑麦、燕麦和次粉为主的饲粮中,能分解饲粮中的抗营养因子葡聚糖和戊聚糖,提高养分消化利用,改善 了非淀粉多糖的消化率,降低了肉仔鸡和仔猪肠道内的粘性。研究表明,木聚糖酶、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混合物可改善低粘性谷物如玉米、高粱的消化。 粗饲料在结构上主要是由植物细胞壁组成,细胞壁的基本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纤维素及半纤维素可以通过瘤胃微生物的作用被反刍动物消化利用。影响纤维营养价值的因素主要有两点:消化道的纤维消化程度(消化率)和癌胃纤维消化率。通过增加微生物对木质素的水解和饲喂前对饲料进行预处理或经育种改变细胞壁结构能提高纤维消化率。纤维素是由葡萄糖β-1.4键结合成的长链高分子化合物,其中的木糖较其它组分难降解。处理秸秆所选用酶制剂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分解酶、果胶酶,甚至还有淀粉酶、蛋白酶、糖化酶等酶,能把饲料中大分子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分解成易消化吸收的小分子物质,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饲料品质。纤维素分解酶能把废弃的高纤维素类物质分解为易被家畜消化吸收的低分子化合物和葡萄糖。饲用酶制剂可提高家禽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改善断奶仔猪的增重,提高奶牛产奶量,帮助幼年反刍动物消化吸收营养物质,促进生长。对梅花鹿,在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可提高鹿茸产量,增加鹿茸中有效成分含量。王安等人在饲粮中添加纤维素复合酶,可使瘤胃中玉米秸秆的子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维素。半纤维素的消失率分别提高为:15.18%、14.27%。7.08%、 11.26%、 7. 04%和 28.58%。尹长安等用纤维素酶对玉米秸秆的全株及叶茎进行分解研究发现,葡萄糖含量明显增高,对秸秆、粗纤维素分解效果显著,可使饲养奶牛产奶量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 4.3 小肽 肽作为动物消化道蛋白质的主要酶解产物,是迅速吸收的氨基酸供体,其在小肠粘膜的吸收速度要高于相应氨基酸的吸收速度。同时释放的许多肽具有活性作用,参与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调节动物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免疫机能的生物活性作用。 抗菌肽不仅存在于昆虫体内,从细菌到哺乳动物普遍存在这一类防御。生多肽,因而被称为“第二防御体系”或“第二免疫系统”。抗菌肽不仅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有效,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绿脓杆菌等100多种致病菌和非致病菌都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尤其对耐药菌株有显著效果,抗菌肽还可以对真菌、原虫和病毒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免疫活性的内源性肽包括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二者都可以激活和调节免疫应答的中心。 5 利用生物技术降解秸秆木质素 水质素与纤维素间形成的坚固酯键,阻碍了瘤胃微生物纤维素的降解。英国ASTON大学研究人员从秸秆堆中分离出一种白腐真菌,只降解木质素、不降低纤维素,用白腐真菌发酵切碎的麦秸,5-6周后,蛋白质含量不仅得到提高,而且秸秆的体外消失率从19.63%提高到41.13%。在适宜条件下,白腐真菌的菌丝首先用其分泌的超纤维氧化酶溶解表面的蜡质, 然后菌丝进入秸秆内部并产生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内切聚糖酶、外切聚糖酶进行降解水质素和纤维素,使其成为含有酶的糖类,从而使秸秆饲料变得香甜可口,易于消化吸收。 6 益生素的利用 益生素又称益菌剂,是将微生物菌体或其相应物质直接饲喂动物,参与动物胃肠道微生物群的生态平衡及维护胃肠道的正常功能,从而达到动物保健及提高生产性能的目的。益生素的主要菌种有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粪链球菌。酵母菌、枯草杆菌等。益生素能够产生乳酸、过氧化氢等抑制、杀灭病原微生物的物质;能够抑制、排除消化道内有害菌,增加有益微生物的数量;产生各种消化酶及合成微生物,从而提高饲料的转化率;提高动物抗体水平和巨嗜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间接促进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作用。肖振择等用抗生素作对照,研究了产酸型活菌制剂对仔猪。肉仔鸡和产蛋鸡的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到60日龄时仔猪平均增重提高14 3%,肉料比46%,对腹泻的治愈率达98.62%,产蛋率提高4.38%,死亡率降低3.81%,肉仔鸡生长速度提高5.35%洞料消耗降低5.34%。 光合细菌是一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统称,以低级脂肪酸、氨、氮为营养进行不产氧的光合作用而合成身营养物质。光合细菌菌体含60%以上的蛋白质,并富含多种维生素,特别是VB12、叶酸、生物素的含量是酵母的几千倍,含有抗病毒物质和生长促进因子,因此,用它作饲料添加剂能促进畜禽生长、增强动物抗病能力,并且光合细菌有特异分化构成的光合成分,并含叶绿素和胡萝卜素,能有效改善蛋壳、蛋黄等的色泽。光合细菌制剂能明显改善肉质,降低饲养成本,净化周围环境。据报道,每鸡每日喂光合细菌菌液2ml饮水,8周中,产蛋率比对照组提高9.12%,破蛋率降低1%,平均蛋重提高0.47g,产蛋量提高15%-17%,饲料转化率提高12.2%,死亡率降低3.49%,并且蛋壳和蛋黄色泽显著优于对照组。用加入4%、6%、8%光合细菌液的水分别每日给雏鸡自由饮水,在24d的试验期内成活率分别提高5.92%、8.49%、9.61%。肉鸡日粮中分别添加光合细菌菌液1ml/kg、 3ml/kg,在56d的试验期内,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4.97%和16.4%。仔猪饲料中每日每头添加光合细菌菌液25-30ml,连续饲喂30一40d,比对照组平均增重提高 13.2%。 7 运用生物技术处理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 运用生物技术脱毒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方法。Cegler筛选比较了真菌、细菌酵母消除黄曲霉毒素的能力,发现了橙色杆菌能在体外消除黄曲霉素。*e仇k认为酵母细胞壁能吸收毒素和致病细菌。Devegonda等的试验证实,啤酒酵母培养物添加到含有黄曲霉毒素的日粮中可使鸡的体重、饲料利用率、抗新城疫的血凝抑滴度提高,死亡率下降,法氏囊相对比重提高。体外试验发现,有88%的毒素被降解。Rajll等模拟肉鸡消化道理化环境,将从酵母培养物中提取具有抗原活性的物质和黄曲霉毒素饲料在pH二6.5,温度为37t条件下,温育3h,发现提取物对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储曲霉毒素结合率分别为82 5%。sl. 6%和 26 4%。 运用物理的或化学的办法可降低棉籽饼粕和菜籽饼粕中的棉酸和硫葡萄糖贰分解物的含量。然而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使棉酚含量下降至饲用水平。李延云等筛选出脱毒率达引%的菌种,使棉籽饼的饲用价值得到明显的提高。杨景芝等培养出的B菌,使棉酚脱毒率为60%左右,使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3-11倍。另外,国内已有多家成功的利用微生物单菌或多菌发酵工艺,使棉饼中游离酚含量降至0.04%以下,菜饼中异硫氰酸酯、(口恶)唑烷硫酮含量降至0.045%以下,这些技术已在实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饲料中的抗营养因于、毒物等广泛存在于各种饲料原料,直接或间接影响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及代谢,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及可利用性。由于生物技术在消除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毒素以及在畜禽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用生物技术进行排除或抑制饲料中抗营养因子以及在畜禽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产物具有下列优点:①处理效率高,尤其是酶技术应用的处理效率很高、成本低;②没有残留,应用比较安全;③与物理化学方法比较,生物技术处理对饲料营养成分的破坏和影响较少。 8 营养与基因表达调控 饲料中某些营养成分对动物某些基因表达有调控作用。日粮中的营养物质,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调控基因的表达,影响动物机体的代谢过程,最终影响动物的生长。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活性主要存在于肝、肾皮质、脂肪组织、空肠和乳腺,是肝和肾中糖异生的关键酶。当动物进食含大量糖类的饲料时,肝中PEPCK水平大幅度下降,禁食或饲以高蛋白低糖粮时,则可使其水平提高。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视黄酸可诱导该基因的转录,而胰岛素则抑制基因转录。碳水化合物可以通过体内胰岛素介导脂肪酸合成酶基因的表达,葡萄糖能显著影响脂肪酸合成酶基因的表达,饲喂大鼠高碳水化合物(无脂)日粮补加少量长链不饱和脂肪酸(PUFA)(2-30g/kg)能明显降低脂肪合成能力及脂肪合成酶活力,相反,单不饱和脂肪酸则没有这种能力。蛋白质影响许多基因的表达,神经肽Y(NPY)可以刺激采食,注入NPY可导致饮食过度和体内脂肪沉积。禁食或限食可导致室房核NPY水平上升,同时NPY基因在下丘脑的表达也上升。对肝细胞及肝衍生细胞,从培养基中去除组氨酸可降低鼠肝细胞的清蛋白mR-NA的表达及蛋白质的合成。 某些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等均可调控某些基因的表达,如铜含量降低,白介素一2基因mRNA量降低,鼠肾上腺中的多巴胺β一单氧化酶基(DBM)mRNA及酶活性提高,但去甲肾上腺素的量却下降。饲料中锌缺乏,鼠脑中金属硫蛋白基因表达降低;维生素,如维生素D和维生素A,对基因的表达有重要作用。维生素A可以调节几种蛋白质的表达,这些蛋白质包 括生长激素和磷酸甘油脱氢酶。后者是脂肪合成的一种关键酶(Clarke’等,1992)。维生素C缺乏则降低豚鼠血管基底膜中胶原蛋白IV型的表达及平滑肌中Elastin基因的表达。 9 展望 现代生物技术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对动物营养和功能的深层了解及物质合成技术的完善,将可以通过生物技术生产甚至仿生促进饲料生产业的发展。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的营养研究方法相结合研究营养物质分子作用机制,将是未来营养研究的重要领域,必将为畜牧业高效、持续、稳定发展开辟新的广阔前景。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98 收起 理由
太阳黑子 + 98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10-6 19: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态度不错,值得奖励! 我也送点给你! 希望以后多发帖,多发好帖!
发表于 2007-10-9 22: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gongsi: :gongsi: :xuehu: :xuehu: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zhilei -1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10-10 08: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楼 的帖子

楼上的虽然不是新手,但是却在灌水,影响极差,给你扣分,不删帖子,通报批评!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5 09:3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产奶牛的繁殖管理

繁殖是饲养奶牛的基础,其主要是提高奶牛的繁殖率,挖掘繁殖潜力,加速牛群增长,促进牛群高产、稳产、良种化和提高奶牛经济效益。要搞好奶牛的繁殖工作,必须建立和完善繁殖的现代管理体系, 掌握母牛发情规律和提高人工授精和冷冻精液配种技术,特别要预防高产奶牛因产后营养不良,管理失调,宫腔感染而引起的产犊间隔延长或不孕的发生。 繁殖管理目标 1、初配年龄:育成牛通常在12月龄之前出现发情,通常在15-16月龄体重达到350公斤以上才配种,24-25月龄初次产犊。若过早的配种会严重影响头胎产量和牛体的发育。 2、产犊间隔:是衡量牛群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一般认为:初产牛13月和经产牛12月产犊间隔对增加产奶量和提高经济效益是最好的,而对高产奶牛来说13个月最好。 3、产后发情和适配时间:奶牛产后第一次发情能在50天以内并占牛群的80%以上,表现为牛群繁殖正常和管理良好。一般奶牛产后空怀孕期:60-90天为正常,45-70天为最佳。若使空怀期延长可能是: 正常发情或隐性发情而被漏掉 奶牛营养缺乏:能量不足或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缺乏 患子宫内膜炎和卵巢囊肿,持久黄体等,使发情周期紊乱。 4、发情间隔:两次发情之间间隔平均为21天(17-24天),如果错过1-2次发情周期(输精未孕),可能发情鉴定和检出率不高,可能是胚胎早期死亡。 5、受胎的配种次数(受胎指数)。要求正常的平均每头奶牛1.6—1.8次,第一次配种即受胎的奶牛占牛群的60%以上,若配种受胎次数在2次或2次以上,受胎奶牛则降至85%以下,会在经济上造成很大损失,应及早查明原因,采取综合管理措施。 6、繁殖利用年限:我国荷斯坦奶牛一般利用5-6胎,约有7—8年的总寿命,但也有高产饲养牛限长的奶牛。牛群更新一般为每年20-25%。 繁殖记录和统计分析 繁殖记录是繁殖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记录要准确、明了、简要、有用。记录的内容主要有奶牛发情,配种日期与选配公牛的精液品质,妊娠检查与分娩日期,围产期健康状况,产道净化、胎衣、恶露排除情况等,要根据繁殖进程,及时地总结和分析情况。 发情鉴定: 1、外部观察法:每天观察3-4次,间隔不超过8小时;母牛发情时可看到的行为变化:兴奋不安寻找其他发情母牛;嗅闻其他母牛外阴;站立或在运动场来回走动,而其他母牛躺卧;爬跨其他母牛并接受爬跨,不发情母牛不接受爬跨;手压背腰下陷,尾根抬举;食欲减退,产奶量下降;母牛发情时可观察到牛体变化,由于有其它牛爬跨,发情线牛背、尾部有泥巴或粪便沾污,被毛不整齐;外阴潮湿红肿,发情初期粘液量多,透明而粘稠,而后期量少而略现混浊。 2、直肠检查法:用手通过直肠来触摸卵巢上的卵泡的发育情况,如大小、质地、形状等,来查明牛发情的阶段,判定真假发情,确定输精时间,这是生产上常用的可靠的方法。 母牛的发情及其发情鉴定(一) 母牛的发情与发情周期的特点 发情前期:母牛外观症状为爬跨其他牛,流黏液,或拒绝接受其他牛的爬跨;内部变化表现为子宫颈短而弯曲,颈口闭锁。黏膜开始充血,微红,黏液量少,卵巢略有增大。 发情中期:外观症状为食欲减退,骚动不安,阴门微红肿并有少量黏液排出;内部变化为子宫颈稍粗,子宫颈口微开。黏膜全部充血,黏液量增多,黏性增大,卵泡达到最大体积,呈现泡状突出,有明显波动。 发情高潮期:外部表现为嘶叫,被其他牛爬跨时安静不动,食欲减退,产奶量下降;内部变化为子宫肿大,宫口开放。黏膜充血,呈桃红色,黏液量多,灰色透明,呈很长的黏液线垂与阴门外,卵泡壁薄,波动明显,有一触即破之感。 发情后期:子宫颈收缩,黏液由灰红变成暗红色,最后变为黄白色,黏液量减少,浓稠并混有少量血液,排卵后6-8h卵巢恢复原形。 母牛的发情及其发情鉴定(二) 牛的异常发情 安静发情 母牛发情时无外部表现,但卵泡能发育成熟并排卵 假发情 母牛只有外部发情表现而不排卵,妊牛的假发情表现为母牛在怀孕5-6个月时突然有性欲表现,接受其他牛的爬跨,但阴道无黏液,子宫颈口闭锁,直肠检查时能摸到胎儿;有的表现为发情不排卵,只有外部发情表现,卵巢内无发育的卵泡,因而不排卵。患有子宫炎、阴道炎和卵巢机能不全的牛常有此表现 持续发情 母牛连续发情不止,有的持续1周以上。其原因是卵巢囊肿即由于卵泡不断发育,使母牛发情而不排卵,所以表现持续发情和卵泡交替发育即两侧卵巢交替有卵泡发育,会使母牛发情而不排卵。 不发情 母牛因子宫疾病、卵巢机能不全、营养不良、分娩后处于泌乳旺期等,都能使之不发情。(青年牛和成母牛) 孕期发情 在怀孕时仍有发情表现,称为孕期发情。母牛在怀孕最初的3个月内,常有3%-5%发情,有时发情表现不大明显,有的卵泡可以发育到成熟,但不排卵,有的可以排卵,甚至配种还会受胎从而造成牛的异期复孕现象即两胎相隔数天或1周分娩。原因尚未彻底弄清,据推测主要是因为激素分泌失调所致 。 HB 母牛的发情及其发情鉴定(三) 牛的发情鉴定 外部观察 根据母牛爬跨的情况来发现发情牛。只凭外部观察往往不太准确,还须进行内部检查,以鉴别发情的真假,阴道检查会发现,发情盛期的母牛阴户肿胀,皱襞展平、潮红、湿润,阴道、子宫颈黏膜充血,子宫颈口开张,从阴门流出大量黏液,稀薄呈透明颜色,牵缕性强。发情后期黏液量少,黏性差,呈乳白色而浓稠,流出的黏液常在阴唇下部或臀部周围。有的母牛从阴门流出的黏液中混有少量血液,呈淡红色,这种现象多发生于处女牛。 直肠检查法 牛的卵泡体积不大,在发情过程中,卵泡变化不明显,同时由于母牛的发情期短,一般在发情期配种1或2次即可,不一定要用直检法来鉴定排卵时间。但有些营养不良的母牛,其生殖机能衰退,卵泡发育缓慢,因此排卵时间就会延迟。有些母牛的排卵时间可能提前,没有规律。对于这些母牛,如果不做直检,就不能正确判定排卵时间,为了确定最佳配种时期,除进行试情及外部观察外,通过直检判断排卵很有必要。 母牛的发情及其发情鉴定(四) 直检及卵泡的判定 直检时寻找卵巢卵泡的方法,肛门消毒,洗净外阴;将指甲剪光磨平,带上手套,涂抹润滑剂,将手指并拢成锥形,伸进直肠狭窄部之后,轻轻下压,左右抚摸,可摸到绳索状的子宫颈,沿子宫颈前移,依次可触摸子宫体、子宫角,在子宫角弯曲处即可摸到卵巢,用手指仔细触诊感觉卵巢的大小、形状、质地和卵泡发育情况。用同样顺序触摸另一侧子宫角和卵巢。注意有无卵泡发育及其发育程度,卵泡突出于卵巢表面的变化情况是由小到大、由硬到软、由无弹性到有弹性,牛的卵泡发育可分4期: 第一期:卵泡出现期。卵巢稍增大,卵泡直径为0.5~0.75cm,触诊时为一软化点,波动不明显,此时一般已开始表现发情。此期约10h。 第二期:卵泡发育期。卵泡增大至1-1.5cm,呈小球状,波动明显,在此期的后半期发情表现已减弱甚至消失。在卵巢机能衰弱的母牛,此期的时间延长。此期为10-12h。 第三期:卵泡成熟期。卵泡不再增大,泡壁变薄,紧张性增强,触诊时有一触即破之感。此期为6-8h。 第四期:排卵期。卵泡破裂排卵,由于卵泡液流失,卵泡壁变软,成为一个小的凹陷,可触摸到质地柔软的新黄体。排卵发生在性欲消失后10-15h。夜间排卵较白昼多,右侧卵巢排卵较左侧多。 卵泡出现期:卵泡稍增大,卵泡部分突出卵巢表面,直径约为0.75-1厘米,触诊时为软化点。波动示明显,这时牛已开始发情。 卵泡成熟期:卵泡增到1.0-1.5厘米,突出卵巢表面,呈小球形,触诊波动明显,母牛发情表现由强到弱。 卵泡成熟期:卵泡不再增大,泡壁变薄,紧张性由强到柔软,有一触动即破之感,母牛发情表现已明显,不接受爬跨。 排 卵 期:卵泡破裂排卵,卵泡液流失,泡壁变为松软,留下一个陷,通常排卵右侧多于左侧,夜间多于白天,排卵前母牛性欲已消失。 四、异常发情 1、隐性发情:由几种因素综合作用而造成的,其中主要是发情鉴定不当,属于发情表现太微弱或时间缩短,其原因为神经内分泌障碍,雌激素或促性腺激素缺乏,高产奶牛可由能量、蛋白质、某些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缺乏以及高温环境下的热应激反应所引起。 2、母牛发情不规则:母牛发情间隔不到17天或超过24天都视为异常。 原因:一是发情鉴定不过关发生“漏情”,二是母牛生殖机能发生紊乱。而成熟卵泡闭锁是其重要原因,这也是哺乳动物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理现象。也与高产奶牛血糖水平低和蛋白摄影入不足有关,将影响促性腺激素在脑垂体中的合成。 3、母牛分泌物: (1)生理性分泌:母牛发情在雌激素的影响下从生殖道排出的透明或粘稠的线状粘液。 恶露:指胎衣下后的分泌物,主要是子宫上皮细胞、碎片、粘液、白细胞和脂肪等。 (2)分泌异常:与生理性分泌不同就视为分泌异常。 主要是因为:分娩异常和产后子宫复旧迟缓,产后急慢性子宫内膜炎,损伤性阴道化脓感染,子宫和阴道脱出,卵泡囊肿,胎儿死亡、流产、腐败、泌尿器官炎症等。有时是几种因素综合而引起的。 适时输精 1、母牛发情的中后期,即母牛从接受爬跨站立不动的末期,大约在排卵前的6-8小时,通常早上出现站立发情当天下午配,下午出现站立发情应于次日早上配。 2、直肠检查子宫收缩感明显,卵泡发育成熟良好,残留黄体变小或基本不存在时。 3、如果推算的时间输精未受孕亦可按通常所掌握的时间提前右推迟2-3小时,但是很多母牛爬跨活动发生在夜间,约有65%的站立发情是在夜间出现的(下午6点到次日早上6点)。 4、发情征候与最佳配种时段的关系示意表职下: 爬跨 躁动期 静立强粘液期 回复期 爬跨 爬 跨它牛 静立接受爬跨它牛 拒绝它牛爬跨;爬 跨它牛 行为 敏感、鸣叫、躁动多站立与走动、回首眸视、自卫性、尾随。 尾随、舔它牛;食欲减退;不安。 恢复常态 阴户 略微肿胀 肿胀、阴道壁湿润闪光 肿胀消失 粘液 少而稀薄,粘性弱 最多而透明含泡沫,粘性强。二指作拉丝可达6—8次,粘液丝可呈“Y”状。 粘稠呈胶状 持续时间 8+2小时 18小时 12+2小时 配种 最佳配种期 繁殖机能障碍 (一)繁殖机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1、营养因素:高产奶牛分娩后泌乳量不断增加。产后4—6周达到高峰,此时对能量的需要迅速增加,长期以来此阶段奶牛一直处于能量负平衡阶段,致使发情受胎也会受到影响。与此相反,如此阶段蛋白质摄入过剩也会降低精子与胚胎的活力而造成空怀,分娩后蛋白质供给不足,又会造成胎衣不下和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增高。其次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缺乏也可导致不发情、早产或死胎等。 2、卵巢和子宫恢复迟缓: 大多数奶牛产奶后35—40天出现首次发情,实际上第七天卵泡开始发育,最早14天,最迟20天就出现初次排卵。而高产奶牛由于产后大量泌乳导致能量或蛋白质摄取不足,产后体膘迅速下降,这是引起卵巢机能恢复迟缓的重要原因。 由于难产、胎儿过大、双胎、低血糖血钙等的影响,致使子宫收缩无力而延迟恢复的时间或因产后子宫感染、胎衣不下,卵巢恢复延迟而又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恢复。 3、分娩与产后异常: 难产是最易引起繁殖障碍的因素之一,难产易激发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产后瘫痪等到疾病,导致卵巢,子宫机能障碍。 4、卵巢功能疾患: 卵泡囊肿与黄体囊肿,使母牛表现持续发情或不发情。原因有: 1)营养因素:奶牛日粮中蛋白质饲料过多,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与微量元素不足。 2)、内分泌紊乱:垂体前叶机能失调,激素分泌紊乱,卵泡发育时,雌激素剧增,排卵前促黄体素不足或上升缓慢致使排卵前不能达到高峰而造成囊肿,或外用激素不当时引起。 3)泌乳因素:多发生于高奶牛产后1-4个月泌乳高峰期。 4)应激因素:多发生于冬季,可能因日照或运动不足有关,有时继发于卵巢子宫炎症,胎衣不下,流产等。 5)、遗传因素:有人认为本病与遗传有关,特别是反复发生此病的牛只几乎全部具有遗传因子。 5、持久黄体:分生理妊娠黄体与非正常黄体。 非正常持久黄体发生的原因:脑垂体分泌促卵泡素不足而促黄体素过多,促使黄体滞留;患难子宫内膜炎时,了宫内膜不能合成或卵巢静止释放溶黄因子(前列腺素),卵巢黄体就会继续存在。 6、卵巢静止:这是一种卵巢缺乏活性,不出现发情周期的乏情,多发生在产奶高峰期,特别是能量不足或产后患难与共慢性病。有的牛场发生率很高。 (二)、防治: 1、饲养管理:防止干奶期过肥和产后营养不足,特别是能量不足和蛋白质水平低等。 2、分娩管理:保持产房安静,让母牛自然分娩,防止外来的各种刺激因素,影响母牛努责,干扰分娩。减少人工助产,并防止感染且要严格消毒。尽可能的避免难产胎衣不下,食欲不振和产后疾病等。 3、产后疾病预防:主要避免产瘫痪、酮病或蹄病,其都会导致生殖器官恢复迟缓,受胎率下降,但关键是饲养管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15 23:3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