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896|回复: 18

北京新世纪劲能集团 刘徳旺 弱猪及呼吸道病处理措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24 10: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弱猪管理办法 经常养猪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死亡的猪绝大部分是病弱仔猪。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弱猪上下功夫,减少弱猪的死亡,也就降低了整个猪群的死亡率。 猪场中出现弱猪的时期有四个,初生弱仔、哺乳期弱仔、保育期弱仔、育肥期弱猪。我今天就这四个时期弱仔的处理办法介绍一下: ()初生弱仔 1、弱仔形成原因 一部分是母猪产仔过多,出生仔猪体重低,活力弱;一部分是母猪胎次高或其它原因,部分仔猪在胚胎时期营养不足;一部分是由于难产等原因,仔猪出生后体质弱等。出生弱仔中,无病但体重过轻的有,体重大但活力弱的也有,有生理缺陷的也有如先天性震颤或八字腿等。但它们都有共同的原因是竞争力差,吸奶力量弱,只能占有其它猪剩下的奶头,在其它猪吃饱后吃奶,这样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不利影响,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越来越弱,直至死亡。 2、解决办法 根据以上原因,我们会发现,只要给这些弱仔猪同等的待遇,它们也能活过来,如能再给以特殊照顾,它们还会赶上其它猪,断奶时达到初生健仔同样的体重和活力。 1)固定奶头 让弱仔吃奶水多的奶头,如前边2-3对乳头。 2)合理分群 将产期接近的几窝猪并窝,让奶水足的母猪带初生弱仔猪。 3)适时寄养 将母性差,产奶性能差的母猪所产仔猪,寄养给奶水好的母猪。 4)分开喂养 每次喂奶前,将弱仔猪先捉出来吃奶,待它们吃饱后再将健仔放出,这样弱仔能吃上足够的奶,增强活力。 5)胃管投喂 将母猪奶挤出或将以前准备好的现成乳,通过胃管投喂方式灌给弱仔猪,这样仔猪可以吃到更多的奶水。这种方式对出生后不会吃奶或哄吸吮力量不足的仔猪效果最好。 通过以上方法,大部分弱仔猪都会顺利活下来,并能在断奶后顺利成活,最后出栏。 ()哺乳期间出现的弱仔 哺乳期间出现的弱仔大部分是由于吃奶不足产生的,小部分是因腹泻脱水造成的。 1、吃奶不足的弱仔 有的猪是由于没有占据奶水多的奶头,有的是吸吮力量不足,不能刺激母猪排放足够的奶水,也有的是和其它仔猪共用一个奶头,总起来说是没有吃到足够的奶水。 1)及时寄养 寄养方式有两种,一是将弱仔猪寄养给产仔较晚但有多余奶头的母猪;二是在其它母猪断奶时,挑选奶水好的母猪专门代奶弱小仔猪。这两种方法都能起到不错效果。 2)尽早补料 现在许多饲料家都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乳猪代乳料,在不吃母奶的情况下仍能让仔猪顺利成活并断奶,在没有多余母猪的情况下,及早为弱仔猪补高档乳猪料,也可以让弱仔猪活下来。 2、腹泻造成的弱仔 腹泻在哺乳阶段不可避免,但由于腹泻而导致小猪变弱变僵却是很大的难题。这部分仔猪因腹泻而生长缓慢,断奶时体重不足,断奶后体质差,容易变成僵猪,成为不能创造利润的无效猪,饲养这样的猪是无价值的。 解决办法:补充电解质 腹泻脱水,脱去的不仅仅是水分,而同时脱去大量电解质,对待脱水仔猪单纯补水并不能解决问题,在补水的同时应补充体液成分,主要是电解质。所以,为脱水仔猪饮用含电解质及葡萄糖的补液盐水是必要的。 ()保育期间的弱仔 解决保育期间弱仔的办法,我总结了四个字:“卡、挑、分、治”。 1、卡 卡住从产房转入的弱仔。我们制定了28天断奶,35天转群的仔猪标准:体重超过6公斤,会吃奶,无病。也就是转入保育舍的仔猪都是健康会吃奶而且体重合格的仔猪。 2、挑 因各种原因,保育期间还会不断出现弱仔,这些弱仔如仍和其它猪混群饲养,往往难以成活,所以要及早挑出来。 3、分 将挑出的弱仔与其它猪分开,给以舒适的环境条件和优质饲料,猪的抗病能力增强了,再加上必要的治疗,会尽快好起来的。 4、治 不论弱猪是否有病,采取一些治疗措施是必要的,常用方式有饮水给药和饲料加药,病状明显的猪可以给以注射治疗。 通过以上四个途径,大部分弱仔猪都会顺利活下来。 ()育肥期间的弱仔 我们曾把育肥期间的弱猪处理当成重中之重,是因为育肥条件差了,职工工作量大了,并不能将每一头猪都照顾到,出现弱仔的可能性更大,照顾好了弱猪,也就养好了育肥猪。 育肥期间的弱猪,除采取保育期弱猪处理措施外,还增加一条:“淘”,即将无治疗价值的弱猪及时淘汰。属淘汰范围的猪有:“治疗价值不大的猪,无法治愈的猪,治疗费时费工的猪,治疗费用太高的猪,传染性强、危害大的病猪。”这些猪淘汰后会让症状轻的猪和无病的猪减少感染机会,得到更多的照顾,从全群角度减少弱猪的出现和死亡。 以上是我们在生产中采取的一些办法,不一定对所有猪场适用,但可能会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希望对各猪场会有所借鉴。 二、呼吸道病处理措施 秋季来临,多年来一直困扰猪场的保育猪呼吸道疾病将再次出现,如何将疾病控制或尽可能减少疾病带来的损失,仍是猪场的重要工作。本人根据多年的体会,提出防止呼吸道病的八项措施,供各猪场参考。 ()秋季呼吸道病多发的原因和过程 每种病的发生都是多种不利因素同时作用的后果,而且发病也会有一个由轻到重、由少到多的发展过程,下面是秋季呼吸道病发生常见的几个步骤: 1、环境条件差,特别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不足,增加了呼吸系统的负担,抵抗力降低。 由于天气变冷,许多饲养员都会采用关闭门窗的办法保持舍内温度;但这样做如果不注意,会让猪舍内的空气质量产生过大的变化,如有害气体无法及时排出,氧气不能及时得到补充,从而猪舍内氧气含量低于正常,猪只得以增加呼吸次数来弥补氧气不足的问题;同时,有害气体中的氨气会损害呼吸道粘膜,使呼吸道粘膜对有害细菌的阻挡作用大大降低。 2、气候多变,特别是温度变化大,使得部分猪只引发感冒。 秋季昼夜温差大,冷风时常出现,又由于猪舍各部位通风情况和温度情况不同,如果注意不到,会使部分猪出现感冒,明显的症状是采食减少、体温升高、个别有呼吸急促现象。 3、感冒猪因没得到及时的治疗,同时由于环境条件恶劣,进而发展成为呼吸道感染,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 4、由于支原体、园环病毒和蓝耳病毒的感染,引起机体免疫力降低,导致无力抵抗病原菌的侵袭,一些病原菌如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嗜血杆菌、巴氏杆菌等乘虚而入,引起继发感染。 5、由不同种类的病原菌混合感染,出现呼吸道综合症。 我们发现,每次发生的呼吸道病,在解剖时往往会出现几种病的病理症状,单纯针对某一种病原的药物常不见效或效果很差,而且这些病原多是条件性致病菌,在猪抗病力降低时才会突出出来,而且越是病猪越易被感染。 6、出现呼吸道症状的猪没有及时得到治疗和其它猪只没有得到必要的预防,使得病猪不断排放病原,引起了大面积的传染。 ()应对措施 应对猪呼吸道病,也无非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猪体抗病力,二是防止病原入场,三是防止疾病传播。 1、全价的饲料和平稳的饲料过渡 有句话:“营养平衡的饲料是最好的药物”(《六马精细标准养猪模式》)是很有道理的。营养平衡,猪体发育正常,免疫系统功能正常,对病原的侵入有很强的抵抗力,一般病原很难引起猪体发病。 2、精细的管理 保持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的动态平衡,是防止发病的又一有效措施。 通风时要注意空气进舍的时间和高度。秋冬季保育猪舍应采取高处风进,低处风出的通风措施,使进入猪舍的冷空气经过缓冲后接触猪体,切忌从门口通风特别是门的下方进冷空气,兜底风对猪的伤害是最大的。 找到舍内清理粪便的最佳时间。以往猪场都是早晨上班后先添料后清粪,这样做是不合适的,因为清粪时是有害气体散发最多的时期,而且这时舍外温度较低,不宜开窗通风;猪在闷了一晚上后,呼吸到的是更多的有害气体,相当于雪上加霜,更不利于仔猪的健康。如果将清粪时间安排在开窗通风后一段时间,使有害气体散发后及时排出舍外,会大大降低对猪的伤害。 饲料中加油。饲料中加油,既可防止饲料粉尘飞扬,又可起到补充新玉米水分大和温度偏低造成的能量不足,对增强猪免疫力和防止呼吸道病发生是有好处的。 增加舍内湿度。秋季多出现空气干燥现象,过于干燥的空气对呼吸系统是不利的,每日一次的栏杆擦洗和下午下班前的网下地面冲洗(可保持一晚上猪舍内空气清新),可减轻通过吸入污浊空气引发疾病。 3、减少应激和分散应激 强烈的应激和集中出现的应激对猪是有害的,因过强的应激或集中的应激会超出猪的适应能力,所以也就成了疾病发生的导火索。减少应激和分散应激,是养好保育仔猪的有效措施。保育舍仔猪,有些应激是无法避免的如断奶、换料、高速生长、高密度饲养等;但有些应激却是可以避免的,如断奶转群时间、温度变化、疫苗注射、空气质量控制等;如果我们有计划地将各种应激减少或分散在不同时间出现,会避免集中应激对猪的伤害,从而减少呼吸道病的发生。 4、严把进舍猪质量关,体重小或有病症的猪不允许进入猪舍。 猪舍的病不是一下就发生的,往往是先由少数猪发病,逐渐扩散才引起全群发病,而从产房转入的病弱猪就是疾病的传染源。如果把有病的弱仔猪拒之门外,这一传播途径就被切断,因此而发病的机会就减少了。 5、严格的入场和舍内消毒程序,防止病原进入猪舍。 尽管说圆环病毒、蓝耳病毒是引发呼吸道病的根源,但实际造成损失的却是一些继发病,而这些病的发生多需要足够数量的病原,如果我们严把入场和入舍消毒关,并经常进行舍内带猪消毒,可以将病原数量降低到最少,猪发病的可能性也就降低了。 值得注意的是,老鼠、麻雀、苍蝇等是必须注意的,因为它们可以不走任何消毒程序,在猪舍内随意活动,特别是饲料上面行走,解决的办法只能是消灭它们。 6、必要的药物预防,在最危险的时期,料中或水中加药仍是不可或缺的防范措施。 以上的措施可有效防止绝大多数猪不被病原感染,但也不可避免部分猪被病原侵袭,特别是在应激大而集中的转群、调整猪群、换料时期,如果在这阶段给猪料中或水中添加一些预防性药物,可有效防止病原的侵袭,进入猪体内的病原及时被消灭,既减轻了发病的可能,也减少了病猪向外排放病原。 7、及时的病猪隔离和治疗,防止疾病扩散,减轻损失。 猪发病而造成损失,也多和处理不及时有关。我们曾试过,在猪出现第一声咳嗽时,给猪注射一种长效抗生素药物,常会使这头猪不再咳嗽,更不会有喘气的情况;而如果猪已发展到严重喘气时,就不是简单一针能解决问题的了,往往一周时间都难以治愈,费时费钱费力,还会造成死亡。所以,除密切观察猪群动态外,对发病猪的及时治疗也是解决呼吸道病的有效措施。我们常采用下面的步骤:(1)严重的病猪从原猪群中分离出来,单独治疗;(2)采食较好的猪群采用料中加药的办法,采食不理想的猪群采用饮水给药办法进行治疗;(3)每天找一时间,从猪群中找出有明显症状的病猪(如咳嗽或喘气),进行注射治疗。(4)在一个疗程结束后,检查治疗效果。 治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料中加药时,是否有病猪因高热或喘气已没有采食;(2)料中添加的药物是否有异味,如因料味差影响到猪的采食量,其后果并不比不加药强;(3)水中加药时常出现饮水减少现象,如出现严重减少,应立即停药水,供给其清水,以保证其正常的饮水和采食。 8、重症猪的淘汰 严重病症的猪应采取淘汰的办法,作为一个猪场要敢于淘汰、善于淘汰。需要淘汰的猪有以下几种情况:无法治愈的猪,治疗费时费工的猪,治愈后经济价值不大的猪,传染性强危害大的猪,治疗费用过高的猪。 淘汰的好处除了将病原淘汰出场外,还会因猪群状态变好改善职工情绪,减轻职工工作量,将有限的精力放在更重要的工作上。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将呼吸道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但应注意的是必须多个措施协同采用效果才会最好,而且每项措施都必须落实到位,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才是最完美的。
北京新世纪劲能集团公司
刘德旺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7-9-24 12: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介绍的很好.:hihi:
发表于 2007-10-3 15: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实用价值,谢了
发表于 2007-10-4 11: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啦,很好的文章.......
发表于 2007-10-4 20: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楼主说的弱仔护理方面,我想我们是这种思路,但在大猪场里,这些细化操作很难执行得下去,唉,要是下面的饲养员能有这样的实操那有多好?
发表于 2007-11-8 21: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养猪是一个讲求细节的活儿,从这些细节做起,脚踏实地,制定有效的制度,再加上科学的管理,养猪业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发表于 2007-11-9 16: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啦,很好的文章.......
发表于 2007-11-9 19: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是提倡这样做的,但有时做不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1 15: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经常说“细节决定成败”。 养猪业也是这样!没有细节,就不可能养好猪! 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养猪业就会永远是春天!
发表于 2007-11-12 10: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没有看

回了在说:tiaotiao: :tiaotia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2 10:0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