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月亮花

用加拿大双低菜粕部分替代TMR中豆粕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1 22: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2、就三元整个配方来讲,这么多种原料配合,氨基酸很平衡了。已经淡化了豆粕在日粮配方中的作用。即如果棉粕代替7.5%的豆粕,奶量及其它各方面不会有太大变化,至少一年之内看不到。并以此说双低菜粕氨基酸组成优于豆粕,对此存有怀疑,可否上传氨基酸分析值

http://www.xumuren.com/thread-146101-1-1.html
http://www.xumuren.com/viewthread.php?tid=150091&extra=page%3D1&frombbs=1
氨基酸的数值在月亮花的另外一个帖子里,您可以下载。
我感觉,对于60-65%的过瘤胃蛋白来自瘤胃微生物的奶牛来讲(对照牛奶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中,瘤胃微生物蛋白的组氨酸的含量差异最大),双低菜粕组氨酸含量较高,是继鱼粉最好的组氨酸供应蛋白源了,当然需要适当的处理,不可过度加热,也不可以太生。

[ 本帖最后由 月亮花 于 2007-10-21 23:14 编辑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1 22:48:06 | 显示全部楼层
3、人工授精次数:A、人为因素就占主要因素B、常规考虑,在产奶多的应该会更难配种,而你的报告中恰恰相反

的确营养不平衡的情况下,产奶量越高可能导致繁殖障碍的几率更高,需要的配种次数增加。这个试验产奶量虽有一定的增加(0.4-1kg),增幅没有达到显著的水平,而且配种次数也没有显著差异。毕竟是大群试验,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配种的效果,您在第4点也提到了。这里作者仅仅认为在类似生产操作情况下,使用双低菜粕和DDGS替代豆粕和麸皮没有负面影响到配种的效果。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1 22: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4、实验组与对照组:没有考虑A、空怀天数B、妊娠头数C、妊娠月份D、BCS评分

作者的确需要在这些方面考虑。选用的组群是牛场根据产奶量和产奶天数自己选定的。牛场的经产奶牛和头胎奶牛是分开的,但经产奶牛没有根据胎次再细分。

这是一种生产试验,的确还需要更为详细的根据胎次、个体奶产量、产奶天数和BCS评分分组后进行小规模精细研究。但将来这类试验涉及的奶牛头数很少了,误差也可能很大,代表性不容易控制。小规模和大规模试验,有时很难同时考虑其优点的。多谢提出意见,欢迎大家讨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5 22:0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