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9-15 15: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伯池
高致病性猪兰耳病(高热病)防控要点
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以成年猪繁殖障碍、早产、流产和死胎,以及仔猪呼吸异常为特征的传染病,是一种免疫抑制病,常常继发其他病原感染。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
近期发生在广东省云浮市的猪“高热病”疫情,已被确诊为由猪蓝耳病变异病毒引起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5月8日,农业部召开防控工作研讨会,分析疫情形势,对下一步防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求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加强免疫监测,强化督促检查,切实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
当前养猪业面临的威胁
一是即将进入该病高发季节。该病夏秋季多发,高温高湿季节是该病发生的诱因之一。
二是猪蓝耳病病毒发生变异。研究表明,分离到的猪蓝耳病病毒发生变异,致病力明显增强,防控难度加大。
三是饲养管理水平低。我国生猪以散养为主,农村饲养管理水平低,防疫条件相对较差。
四是个别地方基层防疫力量不足,影响及早发现和控制疫情。
五是我国生猪大范围调运频繁,容易造成疫源传播。
兰耳病疫苗研制情况
新型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已于上月底通过农业部组织的专家审评,五月十一日正式投产。新型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是由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联合研制。据介绍,经一系列试验证实新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对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有良好免疫效果,免疫保护率超过百分之八十。农业部根据评审委员会意见,积极组织新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生产,目前安排六家兽用疫苗生产企业紧急生产,预计月底前投入使用。该疫苗克服了国外同类病毒疫苗价格高、病毒易返强、效果不确实等问题。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热病)诊断
1、临床指标
体温明显升高,可达41℃以上;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部分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死亡。
2、病理指标
可见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显微镜下见出血性梗死;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粒大出血点斑,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脏和肠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显微镜下见肾间质性炎,心脏、肝脏和膀胱出血性、渗出性炎等病变;部分病例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
3、病原学指标
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分离鉴定阳性。
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阳性。
4、结果判定
符合临床指标和病理指标,判定为疑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符合临床指标和病理指标,且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分离鉴定阳性或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阳性,判定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如何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去年夏秋季节,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对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实际上,“猪高热病”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引起的伴有多种细菌、病毒并发或继发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这种病来势猛,传播快,饲养管理条件差的散养户和小型猪场多发,往往能给养猪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许多养猪户(场)又到了补栏的时候,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那么,如何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呢?
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必须从提倡科学养殖入手,改善饲养环境,加强综合防治,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主要应做好如下几点:
1、加强饲养管理。养猪采用“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在高温季节,做好猪舍的通风和防暑降温,冬天既要注意猪舍的保暖,又要注意通风。夏天,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猪舍干燥,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降低应急因素。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猪群抗病能力,营养平衡的饲料是最好的抗菌素,杜绝猪、鸡、鸭等动物混养。有条件的农户提倡规模化饲养。
2、科学免疫。免疫是预防各种疫病的有效手段,特别是目前需要免疫的疫苗种类很多,一定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适时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等动物疫病的免疫。
一般情况下,商品猪在23-25日龄时,免疫一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种母猪除在23-25日龄免疫外,配种前应加强免疫一次。种公猪除在23-25日龄免疫外,每隔6个月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免疫一次。在免疫过程中,一要使用正规厂生产的疫苗;二要规范免疫操作;三要做好各项消毒工作。当周围地区发生疫情时,要进行紧急免疫。
3、药物预防。建立科学的兽医保健程序,选择适当的预防用抗菌类药物,特别是一些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药物和中草药,并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预防猪群的的细菌性感染,提高健康水平,降低存栏密度,加强通风、降温、遮阳,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在每吨饲料中加入包膜VC300克+VE200克+葡萄糖3公斤和若干复合酶、益生素+抗生素。
4、严格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猪舍粪便及排泄物,对各种污染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饲养场、猪舍内及周边环境增加消毒次数。
5、规范补栏。要选择从没有疫情的地方购进仔猪,同时,购买前要查看检疫证明,购买后一定要隔离饲养一个月以上,无异常后再混群饲养。
6、发现病猪要报告。发现病猪后,要立即对病猪进行隔离,并立即报告当地畜牧兽医部门,要在当地兽医的指导下按有关规定处理。对病死猪及其粪便、垫料等要深埋。有条件的地方,将病死猪及其污染物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7、不宰、不食病死猪。按照《动物防疫法》和国家有关规定,严禁贩卖病、死猪,也不能屠宰病死猪自食,坚决做到对病死猪不流通、不宰杀、不食用,否则害人害己。
8、在认真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预防的同时,还必须做好其他猪病的预防工作,如链球菌病、口蹄疫等。
9、封闭生产,猪只只出不进,特别要做好售猪前后的消毒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