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发展是今后生猪产业的必然发展方向2005年下半年以来,生猪市场价格出现波动,由原来的每公斤7-8元下降到6元左右,部分养猪户出现亏损。但一些大型养猪基地依托规模优势,实现了“市场虽滑坡,效益仍可观”。
1、养猪业相对其他行业而言,还是个薄利行业。只有向规模化要效益,才能养猪多挣钱。再者,当猪场需要发展资金时,贷款融资等都能实现。开展清洁养殖,实现无污染、可持续发展;加强资金政策扶持,为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等等。
2、规模化猪场,相对其他散养户,抗行情风险能力强。在养猪低谷中,不会破产,在猪价高谷中,能多赢利,把一部分资金用于猪场基础建设、品种引进改良等。由于规模化猪场,设计合理、技术水平高、防疫严格、配套设施完善等,在突发重大疫情时,利于加强疫病防控,严防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流行。
3、能降低饲料、药物等成本,获得更大的效益。规模化猪场,由于养殖量大,饲养、药物等都能以最低价位或者出厂价购得,每头猪可减少饲养成本50元左右。销售的生猪质量好、数量多、价格高,与一般比小猪场和散养户生猪相比每公斤高出0.4元以上,一头猪的销售差价就是40元。
4、有能力购进生产性能更高的种猪,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提高自身的生产能力。聘用合适的技术管理人员,提高整个猪场生产管理水平。
5、规模化猪场,有能力可搞生态养殖,是猪粪、废水等变废为宝。利用政府扶持,大力发展沼气建设,沼气可用于取暖、发电等,沼液用来养鱼、种植等,走一条“猪-沼气-种植”的生态之路,既减少了污染,又降低的生产成本。同时也能做好无公害生猪生产,提升生猪品质,为以后的出口创汇打好基础。
6、能获得政府补贴,成为国家或者地方猪肉储备库,带动当地养猪业快速、健康发展。
实施规模化养殖是生猪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选择。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人们对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已经难以适应,而规模化养殖既可增加经济效益和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是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畜产品质量的必要基础。只有生猪产业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实现服务指导、科技应用、产品销售、质量控制等的系列化、专业化、标准化,从而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保证养殖效益和畜产品质量。总之,有规模才有效益,有规模才有市场,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的规模养殖已是大势所趋。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