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545|回复: 12

求教!(鸭的喙张短不一太明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22 12: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客户反映鸭子吃了饲料后,有的鸭子上唇长,下唇短,较其它鸭子相比很是明显。这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在此请教各位同行中的老师和前辈们,望给予解答,希望能给提供点参考资料,谢谢!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7-8-22 12: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不是饲料的问题,如果是的话,应该普遍发病,会不会是孵化时的参数造成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发表于 2007-8-22 22: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奎亿醇,痢菌尽,卡吧多等过量会早晨上喙畏缩变短,学名:光敏证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0 收起 理由
山中的漫游者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8-23 14: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考虑是否喹乙醇中毒.
发表于 2007-8-27 15: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应该是喹乙醇中毒,呵呵,养户经常自己加过量,我见的多拉
发表于 2007-8-31 13: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鸡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haqian: :haqian:
发表于 2007-8-31 14: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喹乙醇添加过量或不均匀造造成的,又叫“鹦鹉嘴”。 :hehe:
发表于 2008-2-19 17: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增长知识,回贴,挣点钱,用来增长知识!
发表于 2008-2-20 08: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喹乙醇又名喹酰胺醇、倍育诺、快育诺、快育灵,具有促进畜禽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广谱抗菌作用,尤其对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巴氏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致病菌的作用较强,广泛应用于多种兽药饲料添加剂中,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畜禽生长促进剂和药物添加剂。由于喹乙醇吸收较快,但清除排泄较慢,从而延长了喹乙醇在体内的滞留时间,易产生蓄积性中毒。家禽尤为敏感,特别是幼禽,常因长时间或高浓度使用造成中毒死亡。   1 基本特性   喹乙醇为浅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在热水中溶解,微溶于冷水。喹乙醇性质稳定,在45℃以下至少能稳定3年,在空气中也能稳定,但应注意避光保存。   2 用量与用法   作为添加剂用于预防疾病和促进生长,一般在家禽饲料中添加25~35mg/kg,用药时间以不超过一周为宜;治疗量为50mg/kg饲料,也可以口服5mg/kg体重,每日2次。   使用时先用少量饲料混合均匀,然后再用一定量的干饲料混合至禽饲养所要求的浓度。如使用的喹乙醇是晶体,先用温热水溶解(1g喹乙醇用1kg温水),然后与饲料混合使用。   3  喹乙醇中毒   3.1 中毒原因   3.1.1 盲目加大剂量引起中毒 据梁皓仪(1995)报道,饲料中添加700ppm喹乙醇可以在饲喂后24小时出现典型的急性中毒症状,72小时出现大量死亡。史艳秋等(2000)试验测定,证明雏鸡喹乙醇饲用量达50mg/kg饲料,饲喂时间不宜超过7天,80mg/kg饲料饲喂时间不超过5天,而达到800mg/kg饲料时可以在饲喂24小时产生中毒症状。   3.1.2 有些配合饲料在生产时已添加喹乙醇,如再添加造成重复用药,导致实际用量超过标准而中毒。   3.1.3 饲料添加喹乙醇时混合不均匀,使部分家禽摄食量过大而中毒,尤其是使用颗粒料或破碎料时更为严重。   3.1.4 常规剂量饲喂,因饲喂时间过长而产生蓄积中毒,一般在投药后20天左右出现弥散性中毒死亡。   3.2 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羽毛松乱,两翅下垂,缩头蹲伏,站立不稳,不愿走动,鸡冠和肉髯呈紫红色或紫蓝色,口流粘性涎液;粪便前期稀,呈黄白色或咖啡色,后期深褐色酱样或深黑色粪便;最后出现呼吸困难,瘫痪、痉挛挣扎死亡。雏鸭还会出现上喙短于下喙的典型症状。   3.3 病理变化   口腔内有粘液,嗉囔空虚,积有多量液体;胆囊充盈,胆汁浓稠;腺胃粘膜及乳头出血,肌胃角质层易撕落,腺胃与肌胃交接处常有出血溃疡;肠道弥漫性出血,尤以十二指肠明显,常有明显的条状出血肿胀区;泄殖腔粘膜弥漫性点状出血;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肝、脾、肾肿大,质脆易碎,偶见出血点;肺淤血、水肿,切面外翻;心肌松驰、心外膜、心冠脂肪有点状出血;脑膜有点状出血,脑部血管充血。   3.4 治疗   3.4.1 立即停用混药饲料,清除饲槽料槽中残余饲料。   3.4.2 本病在特效药物治疗, 饲料中添加0.5g/kg多种维生素,饮水中交替加入5%葡萄糖、0.1%维生素C,0.15%碳酸氢钠,病重鸡肌注VC、VB1混合液0.2ml/只,每日2次,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明显。   4 小结   4.1 使用喹乙醇预防和治疗疾病时,应严格掌握其应用剂量、使用方法和使用持续时间,以免引起中毒。   4.2 购买配合饲料时,一定要了解其中是否已添加喹乙醇,避免因重复添加而剂量过大引起中毒。   4.3 目前喹乙醇中毒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尚无特效药物和方法治疗,在立即停药的前提下,饮用一些葡萄糖、维生素、碳酸氢钠等具有加强肾脏排泄作用,保肝排毒,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恢复健康等作用。   4.4 喹乙醇有蓄积作用,危害人的健康,应执行国家有关停药期规定,屠宰前28天停药,产蛋家禽禁用。
发表于 2008-2-20 08: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近年发现肉鸭在服用某些药物如喹乙醇、病菌净、磺胺等药后也可能发生慢性中毒,发生鸭上喙出现水泡,泡液混浊,喙上短下长。严重的单侧或双侧失明。今年乐山就有600只肉小鸭5日龄为防治拉稀服用含有喹乙醇的药物,2天后相继发病,发病率达60%。去年经山东农学院专家查证,一个村的小鸭在3-7日龄口服含有病菌净药物成份的药物后,连续2批肉鸭发生“喙上短下长”的中毒病侧。   从以上症状和病侧不难看出:大型饲料厂家只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兽药管理规定”和饲料标准生产饲料,饲料是不可能致鸭发生“喙上短下长”的。养殖户在使用过程也要注意正确使用药物,做好饲养管理,严防此类现象发生。因为上喙变短以后,就再没有办法补上去,更不可能重新长出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9 09:3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