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一般即可做出诊断。必要时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和中和试验加以确诊。Dot-ELISA可作为快速诊断。
在鉴别诊断上,主要注意与鸭巴氏杆菌病(鸭出败)相区别。鸭出败一般发病急,病程短,能使鸡、鸭、鹅等多种家禽发病,而鸭瘟自然感染时仅仅造成鸭,鹅发病。鸭出败不会造成头颈肿胀,食道和泄殖腔粘膜上也不形成假膜,肝脏上的坏死点仅针尖大,且大小一致。取病死鸭的心、血或肝作抹片,经瑞氏染色镜检,可见两极着色的小杆菌。应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治疗有较好疗效等方法,通常可加以鉴别诊断。
六、防制
预防鸭瘟应避免从疫区引进鸭,如必须引进,一定要经过严格检疫,并经隔离饲养2周以上,证明健康后才能合群饲养。还要禁止在鸭瘟流行区域和野水禽出没区域放牧。平时对禽场和工具进行定期消毒。在受威胁区内,所有鸭,鹅应注射鸭瘟弱毒疫苗。产蛋鸭宜安排在停产期或开产前一个月注射。肉鸭一般在20日龄以上注射一次即可。发生鸭瘟时应立即采取隔离和消毒措施,对鸭群用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必要时剂量加倍,可降低发病和死亡。病鸭扑杀,停止放牧,防止病毒传播。
对经济价值较高的鸭,可在病初肌注鸭高免血清0.5ml/只也可用聚肌胞肌肉注射1mg/只,三日一次,连用2~3次,可收到良好疗效。
在我国,黄引贤等1957年在广东首先报道本病,随后几十年间,在湖北、上海、浙江、江西、江苏、广东、广西、福建、湖南、四川、云南、贵州、黑龙江、安徽、海南等地陆续被发现。近年来,本病呈现扩大蔓延趋势,引起多种水禽发病、大批死亡,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DEV在分类上疱疹病毒。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