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634|回复: 8

鱼类的寄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6 19: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鱼类的寄生 (XⅢ)
三代
        三代 为养殖鱼类常发生的另一种单殖类寄生 ,可寄生於鱼只的体表与鳃,於淡海水水域中皆有类似品种分布但以淡水鱼类发生较为普遍,尤其鲤鱼、鳗鱼常发生大量感染,造成体表及鳃粘液分泌增加,严重者引起体表溃烂及烂鳃等病症。
◎病因:
        三代 属扁形动物门、单殖吸 纲,形态类似指环 ,形小,体呈扁平纺锤状,大小约0.3~0.6mm,头端具头器一对,富粘着力;尾端其後吸器,由一对中央大钩及16个小缘钩构成,用以固着於组织上,会刺激上皮组织,造成粘液分泌增加。
        三代 为雌雄同体,胎生,於 体的中部常可见胎儿,胎儿体内又可见另一幼胚,呈三代同体,故称三代 ,有时甚致可见连续四代在一起。成熟的胎儿直接由母体中部隆起出生,不需中间寄生,直接可找寻寄主附着寄生,以寄生的组织碎屑等为食,以20~25℃为最适宜繁殖温度,约数天即一世代,温度愈低,时间愈长。
◎症状:
        1. 体表激养,鱼只不安,体色变黑,於水中狂游、跳跃或於池底池壁磨擦鱼体。
        2. 体表粘液分泌增加,鱼只失去光泽,呈灰白色,体表伤口常因二次性细菌感染而出血溃疡。
        3. 鳃部大量寄生时,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逐渐衰弱。
◎诊断:
        刮取体表粘液及剪取鳃组织以显微镜检查,观察 体数量及组织变化。
◎治疗:
1. 美舒添(Masoten)        
        淡水鱼类0.2~0.5ppm,药浴12~24小时。
2. 福马林(Formalin)
        25~30ppm,药浴24小时。
3. Mebendazole
        1ppm,药浴24小时,适用於小水体循环水养殖。
◎预防:
        1. 放养前澈底清塘、晒坪、消毒,减少寄生 的潜伏。
        2. 引进洁净的水源,并经过滤,防止三代 随下杂鱼或经水而引入。
        3. 适宜的放养密度及良好的饲养管理,维持洁净的水质环境可减少三代 的大量滋生。
        4. 严重传染区域,於流行季节以适宜的药物定期控制,防止三代 的大量繁殖。

复殖吸
        复殖吸 (Digenea)全营寄生性生活,种类繁多,大小形态生活方式各异,对寄生的危害程度也不一样,鱼类常为其中间宿主,於台湾常见的有异形吸 及黄吸 ,偶可发生大量感染,造成病害。
◎病因:
        复殖吸 属扁形动物门、吸 纲、复殖亚纲,多数雌雄同体,生活史中需一个以上的中间宿主。成 一般呈扁平叶状,或舌状或肾形,於 体前端具一个口吸盘,体中央附近具一个腹吸盘,吸盘位置及数目因种类而异。
        复殖吸 的生活史较为复杂,变化大,发展过程中需要更换中间宿主,成 多数寄生於终末宿主的消化道中,如水鸟的肠道或咽喉,卵随宿主的粪便排入水中,孵化出毛蚴(miracidium,纤毛幼 ),毛蚴体被纤毛,能於水中游动找寻第一中间宿主瓣鳃类或腹足类,钻入体内形成胞蚴(Sporocyst),於第一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子胞蚴或雷蚴(redia),再形成尾蚴(cercaria,尾动幼 ),尾蚴於螺体内结囊或离开体找寻第二中间宿主或於水生植物上结囊,等待为寄主吞食;侵入第二中间宿主後可发育为囊蚴(metacercaria,被囊幼 或後尾幼 ),随第二中间宿主或媒介物为终末宿主所吞食後,再发育为成 。复殖吸 的生活史中,要求一定的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一般为腹足类(螺类),第二中间宿主或终末宿主一般为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甲壳类、昆 、鱼类、两栖类、爬 类、鸟类及哺乳类,有些种类则需多个中间宿主。
◎症状:
        於鱼类因寄主种类及部位症状各异,一般寄生於鱼类消化道中的种类影响较小,大量寄生时偶可引起营养不良消瘦,部份以鱼类为中间宿主的种类影响较大,如寄生於眼球的双穴吸 (Diplostomum)囊蚴会造成鱼只白内障,寄生於体表的茎双穴吸 (Posthodiplostomum)囊蚴会造成黑点病,寄生於肌肉的弯口吸 (Clinostomum,黄吸 )囊蚴会引起黄泡病,寄生於鳃的异形吸 (Centrocestus)囊蚴则会造成鳃肿病或烂鳃病。
        於消化道内的复殖吸 可直接观察 体, 体呈扁平叶状具口、腹二吸盘。以鱼类为中间宿主的种类则需采取病变部组织或囊胞,观察囊蚴,如眼球晶状体,体表或肌肉的囊胞,或鳃组织。
◎治疗:
        一般对囊蚴不特别治疗处理,着重於二次性感染的预防。
◎预防:
        1. 驱除水鸟,防止随水鸟的粪便引入病原。
        2. 清除螺类等中间宿主。

        绦 (Tape worm)属扁形动物门绦 纲(Cestoda),为脊椎动物的肠内寄生 ,鱼类也会有绦 的寄生,除了寄生於肠道的绦 外,鱼类亦可为某些种类绦 的中间宿立,绦 幼 寄生於鱼类的内脏、体腔或肌肉中。鱼类绦 的感染於台湾的养殖鱼类发生并不普遍,而於某些观赏鱼,如七彩神仙则较常发生感染。
◎病因:
        绦 的成 体一般呈扁平带状,由头节、颈节及体节构成,少数种类则不分节,节片相连呈链体状。头节位於体前端,以附着器固着於寄生的肠道,附着器特化为吸盘、沟槽或盘等,可为分类的依据。颈节於头节之後,一般细长,可不断分生出新的节片形成体节。
        绦 无消化系统,直接经由体表的渗透作用吸取寄主肠道的营养,每一节片皆具雌雄生殖器官,成熟後可不断的产卵或将充满 卵的节片自行脱离,随寄主粪便排出,於发育过程中,需要2-3个寄主,生活史因绦 种类略有不同。
        头槽绦 (Bothriocephalus)为台湾淡水鱼类最常见的绦 ,头节具一个顶盘及2个吸盘,无颈部,分节完全。卵椭圆形,大小约0.05mm,具卵盖,由体节排出後随寄主粪便排入水中,於水中孵化出钩球蚴,为剑水蚤所吞食後,於剑水蚤体内发育为原尾蚴,鱼类吞食含原尾蚴的剑水蚤後,原尾蚴於鱼类肠道中发育为裂头蚴,再形成成 长出节片。
        其他许多种类的绦 以鸟类或哺乳类为终来宿主,鱼类常为其第二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立则常为剑水蚤等桡脚类。
◎症状:
        少量寄生时无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出现食欲减退、消瘦等症状,或发生肠道为 体阻塞,慢性发炎等。
◎诊断:
        解剖病鱼时,可直接於肠道内观察到寄生的 体,观赏鱼类也可直接采取新鲜的粪便检查 卵。
◎治疗:
        经济鱼类的绦 感染一般不治疗,水簇箱内的观赏鱼类则可试用Praziquantel 50mg/kg体重口服,或2-3ppm药浴24小时。
◎预防:
        1. 防止水鸟,杂鱼等携入病原。
        2. 清除剑水蚤等中间宿立。

鳔线
        鳔线 为台湾养殖鳗鱼常发生的一种线 类寄生 ,可寄生於鳗鱼的鳔腔内,欧洲鳗与美洲鳗的感染情形似乎比日本鳗严重,常造成幼鳗停止摄食,衰弱死之。
◎病因:
        鳔线 (Anguillicola)属线 纲、鳗居科(Anguillicolidae),成 体呈圆筒状,体透明可见粗大黑褐色的肠道等内脏,长约2-5公分,雌 较大,有时可达7公分,雌雄皆可寄生於鳔腔内,吸食鳗鱼的血液为生。
        鳔线 的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 卵呈椭圆形,於雌 的子宫内即发育为幼 ,含第二期仔 的 卵於鳔内孵化,幼 经鳔管进入消化道中,随寄主的粪便排入水中,於水中为中间宿主,如剑水蚤等桡脚类所吞食,侵入剑水蚤的肠壁於假体腔内发育,约一周形成第三期仔 ,含仔 的剑水蚤为鳗鱼所吞食後,幼 穿过鳗鱼的肠壁,经体腔附着於鳔的表面,再穿过鳔壁到鳔腔中,於鳔腔中发育为第四期仔 ,约需一年才可成熟成成 。
◎症状:
        1. 大量寄生时,造成鳔发炎,鳔壁肥厚,气道发炎出血, 体使鳔扩大,压迫到其他内脏器官,病鳗下腹部常不规则隆起膨大;若发生鳔囊破裂, 体会落入腹腔中,经肛门或尿道排出。
        2. 幼鳗被大量寄生时,停止摄食,贫血,瘦弱死亡。
◎诊断:
        解剖病鱼,於鳔腔内可直接观察到圆筒状的黑色 体。
◎防治:
        1. 大鱼池与育苗池的池水,避免相互抽取使用,以免将幼 引入育苗池感染幼鳗。
        2. 控制中间宿立,以美舒添(masoten)0.2─0.4ppm杀灭剑水蚤等中间宿主,以切断鳔线 的生活史。
        3. 幼鳗於感染初期可使用具杀体内线 幼 的寄生 药口服控制。

毛细线
        毛细线 (Capillaria)为淡水鱼类的主要肠内线 ,少量寄生时无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则会造成鱼类瘦弱、发育不良等疾病。於台湾观赏鱼类感染的情形相当普遍,七彩神仙,神仙鱼等慈鲷料观赏鱼常发生感染寄生,而食用鱼类则少有报告,感染的情形尚不清楚。
◎病因:
        毛细线 属线形动物、线 纲、毛细线 属, 体细小如发丝故又称发 (hairworm); 体前端尖细,後渐加粗,尾端则呈钝圆。雌雄异体,雄 较小长约3-9mm,雌 较大长约7-9mm,於成熟的雌 体内可见排列整齐的 卵, 卵呈卵圆形,卵壳两端增厚凸出,为樽形卵, 卵受精後随寄主的粪便排入水中,开始分裂,於28-30℃时,约5-7天於卵内可发育成感染仔 ,当 卵被寄主吞食後,卵壳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仔 逸出,开始营寄生生活。毛细线 具完整消化系统,以口品刮取寄主之肠壁细胞及血液等为食,造成肠组织受损发炎,整个生活史约需60天。
◎症状:
        1. 肠道受损发炎,排粘液便、粘液便附草於肛门呈拖粪现象。
        2. 鱼只逐渐瘦弱、食欲减退,体色变黑,严重时常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衰弱死亡。
◎诊断:
        1. 观察症状,以显微镜检查新鲜粪便,可观察到随粪便排出之 卵, 卵两端增厚凸出樽形卵,不难判别。
        2. 解剖病鱼,肠壁充血发炎,充满黄色粘液,检查肠内容物可观察到大小约1cm细如发丝呈白色的 体,以显微镜检查时,可观察到细长的 体,於成熟的母猪体内,充满排列整齐的 卵。
◎治疗:
        可试用Piperazine,Flubendazole,Levamisole等驱 剂。
◎预防:
        隔离检疫,检查粪便,必要时加以驱 。

车轮
        车轮 为鱼类常见的一种纤毛 ,主要寄生於鱼只的体表与鳃,於淡水或海水水域中皆有类似品种分布;於高密度放养,水质不良有机质过多的池塘中,易大量滋生,造成养殖鱼类鳃及体表的病变。於台湾,养殖的鳗鱼、草鱼、鲤鱼、吴郭鱼、香鱼等淡水鱼类及许多种海水鱼类等皆有发生感染的报告,幼鱼感染时影响较大,常造成成长缓慢及死亡。
◎病因:
        车轮 属原生动物,纤毛 门、缘毛目、壶形科。常见的有车轮 (Trichodina)及小车轮 (Trichodinella),二者形态类似, 体呈钟形或碟形,大小约15~150μm,以40~60μm最常见。 体上部隆起称为口面,具一个反时钟方向环绕的螺旋状口沟,下接胞口,口沟两侧各具一排纤毛,形成口纤毛带; 体下部内凹,称反口面,环生一圈长纤毛,形成後纤毛带,於後纤毛带的上下缘各具一圈较短的上缘纤毛与下缘纤毛,某些种类於下缘纤毛之後尚有一圈透明的缘膜。正面观 体呈圆形,可见同心圆排列的齿环及辐射环(带环),大核一个常呈马蹄形,运动时 体旋转如车轮故称车轮 。
        车轮 的生殖主采纵二分裂法,亦可进行接合生殖,以20~28℃为最适宜温度,在台湾全年皆可发生。以水中细菌、上皮细胞崩解碎屑等为食物;於水质不良,有机质过多的池塘量大量繁殖滋生,大量寄生鱼体时,纤毛的运动会刺激上皮组织,造成杯状细胞分泌大量粘液及上皮细胞增生坏死。
◎症状:
        1. 鱼只体表粘液分泌增加呈灰蓝色白雾状,鱼只食欲减退出现狂游不安,或於池底池壁磨擦鱼体等症状。严重时体表发表出血溃疡及二次性病原的感染。
        2. 鳃部严重寄生时,粘液分泌增加,鳃上皮细胞增生,鳃板粘着,妨碍水流的通过,影响气体的交换功能,鱼只呼吸困难,漂浮於水面喘息。
◎诊断:
        刮取体表粘液或剪取鳃组织,以显微镜检查 体形状数量,车轮 呈同心圆状,旋转运动如车轮。
◎治疗:
       1. 改善水质环境:         
        轻症感染於水质环境改善後,车轮 的数量即可减少,不需药物处理。
        2. 福马林(Formalin):
        20~30ppm,药浴12-24小时,使用时需加强打气以免造成缺氧,并配合流换水降低池塘有机质含量,必要时间隔2-3天重覆施药1~2次。
        3. 蓝天使(AV-70):
        1~2ppm,药浴12-24小时,淡水鱼类需注意水质硬度,硬度低於50ppm时减量使用或避免使用。
◎预防:
       1. 注意水质环境的维护,定期流换水并配合可保净的使用,加速排泄物与残饵的分解,减少有机质的累积。
        2. 适宜放养密度,避免拥挤造成鱼只紧迫。

钟形
        钟形 或称吊钟 为一种常见的固者性纤毛 ,於淡海水皆有类似品种分布,可附着於环境的池壁、石块、水生植物及鱼虾的体表或鳃组织上,鱼虾被严重感染时会造成体表溃疡或影响到鳃的呼吸功能。
◎病因:
        钟形 属原生动物纤毛 门缘毛目,类似品种包括有累枝 (Epistylis),吊钟 (Vorticella)、聚缩 (Zoothamnium)、单缩 (Carchesium)等, 体呈圆筒状或钟罩状,大小约50~400μm,具伸缩能力,开口於上端,口部四周围有纤毛,大核呈马蹄形或带状,下端接有分枝的长柄,末端附着於石块水生植物或鱼鳞及鳃组织上,常群聚呈聚落状,亦有单独附着生长。以水中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为食物,生殖主要靠无性的纵二分裂法。
        钟形 对鱼虾而言是一种片面共栖的关系,鱼虾等宿主只是提供钟形 栖附的场所,一般并不会大量感染附生。发生大量感染的情形多半因为水质环境恶化,有机质过多,尤其夏日高水温期时易造成钟形 等大量繁殖,或者鱼虾体表受伤或其他疾病的影响,使鱼虾的保护粘液脱落或活力减弱等,造成钟形 容易附着寄生。
◎症状:
       1. 鱼只体表出现白色粘液状或棉絮状的附着污物,因二次性细菌或霉菌等的感染,患部逐渐扩大呈充血潮红,鳞片脱落或有水霉出现。
        2. 病虾的体表附肢尾扇等附着一些棉絮状的污物,外观粗糙失去光泽,常称之为"卡滞"。
        3. 鳃部感染时,呼吸困难,活力减退,於岸边或水面漂游。
◎诊断:
        刮取病鱼病变部的污物或剪取鳃组织以显微镜检查,观察寄生 的种类数量,钟形 的 体呈圆筒状或钟罩状,下端具分枝的长柄, 体具伸缩能力,能弹缩运动,常与车轮 、斜管 、四膜 或水霉等混合感染。
        诊断时除了 体的检查外,尚需注意水质与其他疾病的影响,以免误导反而延误病情。
◎治疗:
        使用药物处理之前,应先判别鱼虾的健康状况,若因为水质不良或其他疾病造成鱼虾体弱所引起的寄生感染时,应配合水质的改善与其他疾病的治疗,不能盲目的使用药物来杀灭钟形 ,以免延误病情。
        1. 改善养殖池的水质环境:
        有机质过多的池塘,需经适当的流换水,并配合可保净的使用,加速排泄物与残饵等的分解,降低池塘中的有机物,减少钟形 的繁殖。
        2. 刺激虾体脱壳:
        大量换水或使用茶粕来促进虾体脱壳,可用来改善虾只钟形 的附生情形,但於脱壳後尚需流换水并配合可保净的使用,以分解池中的有机物,减少钟形 的再次大量滋生。
        3. 药物的使用:
        .蓝天使(AV-70)1~2ppm,长期药浴,
        .福马林(Formalin)20~30ppm,药浴12小时。
        皆可用来控制有机质过多引起的钟形 感染,但於使用时应特别谨慎,需加强打气,并於使用後配合流换水改善水质,若因其他因素引起鱼虾体弱所造成的感染,则应避免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尤其是福马林,以免反而造成紧迫等,使病情加重。
◎预防:
        1. 放养前清除池底污泥,并充分晒坪消毒,减少寄生 的潜伏与发生。
        2. 维持水质的洁净,定期流换水并配合可保净的使用,加速排泄物与残饵等的分解,减少有机质的累积。
        3. 筛选移池时小心操作,减少鱼虾的紧迫与伤害。
        4. 提供充足均衡的营养,必要时添加大鳗素或虾旺等维生素,增强鱼虾的活力与抵抗力,减少钟形 的附生。

杯状
        杯状 为一种固着性外寄生纤毛 , 体一端形成吸盘状的固着器,固着於体表或鳃的上皮组织,造成上皮组织的损伤,多发生於有机质过多的池塘,可感染鳗、鲤等各种淡水鱼类。
◎病因:
        这一类的寄生 属原生动物,纤毛 门杯形 科(Scyphidiidae),主要有两属:杯状 属与花瓶 属,二者形态相似,一般不细分,通称为杯状 、舌杯 、杯体 或花瓶 。
1. 杯状 属(Ambiphrya;或称Scyphidia)
     体呈杯状或圆筒状,大小约20~80μm,柄部短形成盘状的吸附器固着於宿主,具口纤毛带与体纤毛环,大核呈带状,主生存於淡水水域。
2. 花瓶 属(Apiosoma;或称Glossatella)
     亦称舌杯 , 体呈杯状或喇叭状,大小约15~80μm,底部亦形成盘状的吸附器固着於宿主,只具口纤毛,大核呈卵圆形或三角形,亦多生存於淡水水域。
        二者皆以水中的浮游生物及有机碎屑等为食,以二分法繁殖,亦会发生有性的结合生殖。
◎症状:
        无特殊外观症状,附生体表或鳃时主要刺激上皮组织,造成黏液分泌增加。鳃组织被大量寄生时,鳃上皮细胞会增生肥厚,堆积的黏液与炎症细胞等常妨碍气体交换功能,造成呼吸困难。
       ◎诊断:
        刮取体表黏液及剪取鳃组织,以显微镜检查,观察 体的数量种类,杯状 常会与车轮 等其他原 混合感染。
◎治疗:
1. 改善水质环境:
        有机质过多是杯状 发生的主要原因,於施药前後需经适当的流换水,以降低有机质的含量,提高治疗效果。
2. 福马林(Formalin)
     20~30ppm,药浴12~24小时,必要时於3~4日後重覆施药一次。
3. 蓝天使(AV-70)
     1~2ppm,长期药浴,常用於混合感染不易控制的池塘,但需注意水质的硬度,硬度於50ppm以下时避免使用。
◎预防:
    1. 放养前需清除池底污泥,加以翻土及充分的晒坪,并以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减少寄生 的潜伏与发生。
        2. 维持水质环境的洁净,定期流换水,并配合可保净的使用,加速排泄物与殖饵的分解,减少有机质的累积。

四膜
        四膜 (Tetrahymena)属原生动物纤毛 门,为一种常在性纤毛 ,可感染多种淡水鱼类,如鲤鱼、鲶鱼及孔雀鱼等观赏鱼,常於水质环境不良,有机质过多,鱼只受伤或其他紧迫因素等造成鱼只抵抗力下降的大量发生。
◎病因:
        以梨形四膜 (Tetrahymena phriformis)最常见, 体呈卵圆形或梨形,大小约35~90μm,体被等长的纤毛,大核呈卵圆形,位於体後1/3处,以二分法行分裂生殖,某些种类的四膜 亦可形成生殖胞囊。
        主寄生於体表,造成体表出血坏死,偶可侵入组织内如脑、肾、肌肉、鳃等处,寄生鱼苗时,可能会侵入卵黄囊,随血流到心脏、脑等脏器,造成鱼苗死亡。
◎症状:
        与一般原 寄生时类似,造成体表粘液增生,表皮出血坏死,常随伴有水霉菌或斜管 等的合并感染。
◎诊断:
        刮取体表病灶粘液,以显微镜检查,观察寄生 的种类数量,四膜 呈卵圆形,大小约35~90μm,大量寄生时代表水质环境不良,鱼只健康状况极差。
◎治疗:
        四膜 的感染与水质环境不良,体表受伤等有关,若发生大量寄生感染,鱼只的健康状况多半很差,於治疗处理上效果不理想,除药物控制外,最重要的在改善水质环境。
        1. 改善水质环境,经流换水降低有机质含量,并加强打气以提高溶氧。
        2. 寄生 的控制:
        (1)福马林(Formalin)
        20-30 ppm,药浴8-12小时。
        (2)蓝天使(AV-70)
        1 ppm,药浴24小时。
        3. 二次性细菌感染的控制
        福来顿(Furazolidone)2 ppm,长期药浴。
◎预防:
        1. 保持水质环境的洁净,定期流换水并配合可保净的使用,加速排泄物与残饵的分解,减少有机物的累积。
        2. 适宜的放养密度,避免拥挤,或大小参差,减少紧迫的发生。
        3. 注意营养的均衡,补充维生素以提高鱼只抵抗力。
        4. 搬运移池时小心操作,减少鱼只的伤害,必要时配合蓝天使或福来顿的使用,减少伤口的感染发炎。

[ 本帖最后由 huang080808 于 2007-7-7 08:30 编辑 ]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7-7-15 01: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膜虫
是自由生活的
尽管有时在鱼体上可以看到
但是,它一般不会对鱼造成伤害
通常很少能看到四膜虫单独在鱼体上生活的情形
发表于 2007-8-2 22: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详细图片啊!!!!!!有图片的话就直观啦!
发表于 2007-9-18 23: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详细图片?????
发表于 2007-9-22 15: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呀:hhad:
发表于 2007-10-27 20: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

有点书本化了,实际中用的不多,至少我们这里
发表于 2007-11-11 1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搞些图片上来就好了!!!1
发表于 2008-8-7 17:3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搞些图片上来就好了!!!1
发表于 2008-8-13 00: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樓主的分享:sds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5-14 06:4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