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32|回复: 3

高致病性蓝耳病”2007年防控措施_____湖南农业大学(刘进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6 14: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蓝耳病”的概述

  1987年在美国首先报道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蓝耳病,1989-1990年在亚洲开始流行。多年来,蓝耳病作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PRDC)的主要病原之一,一直受到集约化猪场和规模化猪场管理者的关注,但对于一般养殖户和散养户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受2006年来我国发生的疫情的影响,蓝耳病对养猪业的危害及其防控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阐述蓝耳病的传播途径﹑发病特征﹑诊断方法及保健防控措施,为猪场有效控制此病提供参考意见。

一﹑蓝耳病的传播途径

  关于蓝耳病的传播途径,一直以来专家们有不同的看法:1.专家们对蓝耳病随空气传播这一传播途径还存在不同意见,有待进一步研究?.认为吸血昆虫(主要是蚊子)传播此病的可能性小;3.运输工具也是其传播途径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4.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猪与猪之间的相互传播,包括母仔垂直传播和同一批猪群之间的平行传播。在同一猪群中,蓝耳病毒存在持续感染情况,病毒在猪群中生存、循环及再次传播,造成感染及未感染猪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尤其是引进带病毒血症的后备种猪与原猪群的平行和垂直传播为其主要传播途径;不同的猪群还可通过感染公猪精液传播。

  通过认识此病的传播途径,有助于我们广大养殖朋友有效地采取措施控制此病的流行与扩散。

  二﹑蓝耳病的发病特征与诊断

  对于确定猪群疾病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必须找到病原,其次,必须有相应的临床症状,第三,必须有相应的病理变化。对蓝耳病的诊断,也应建立在其发病特征的基础之上,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诊断:

(一)生产性能指标的变化:

  管理规范、饲养正常的猪场,种猪的繁殖率和育肥猪的生长性能等各项指标应该是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只有当大的疫情发生前和发生过程中才会出现波动。蓝耳病急性暴发可引起猪繁殖及呼吸道症状,对猪场各生产性能指标影响巨大。猪场只有通过每月生产性能指标的分析,才能初步确定是否存在蓝耳病的干扰。清楚的认识猪场生产性能指标的变化,是控制此病的发生与流行的关键。要想通过生产性能指标的变化来预测疾病,猪场必须具备完整的生产记录资料,否则这项诊断就无从谈起。

(二)临床症状:

  繁殖障碍:初产母猪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或木乃伊(黑胎)等,死胎体长大于17厘米,脐带有郁血现象;经产母猪表现为不发情、发情不正常或屡配不孕,滞后产,而流产和产死胎的大为减少;蓝耳病初感染阴性种猪群时,常表现为短时间内(约1个月)“暴风式”的母猪流产现象。

  呼吸道症状:在猪群中常与其它病原交叉感染,表现为呼吸道疾病综合症(PRDC)。猪只感染蓝耳病毒后2-4周出现呼吸障碍症状,发病率可达20-80%。断奶仔猪感染后出现典型的呼吸困难(腹式呼吸表现非常明显)、生长缓慢,日龄越小呼吸道疾病越严重,死亡率也越高;有些猪场可见哺乳仔猪出现严重呼吸困难(腹式呼吸)、发热、关节肿大、跛行、眼睑肿、有多量眼屎。

  本次“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特征:文利新等发现,本次有以下特征:怀孕母猪大批流产、死胎、早产、产弱仔,怀孕母猪流产率达30%,严重的可达70%,甚至80%;哺乳母猪严重缺奶,甚至无奶汁。乳猪:其发病死亡率随日龄的加大而下降,10日龄以内死亡率为 80%~100%;10日龄以上一般为20%~50%。生长猪和育肥猪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但在本次疫病中,肥猪发病率高,症状严重,死亡率较高。种公猪症状轻微,只表现咳嗽、昏睡、厌食,精液品质明显下降。本次“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重要临床特征:猪出现结膜炎,眼睑和结膜水肿,个别出现球结膜水肿,目光阴森。
   

(三)、主要病理变化:

  









                                                                                       文章比较长请看链接吧{点击查看}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7-7-6 19: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好了
发表于 2007-7-9 09: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3: !3: !3: !3:
支持啊
发表于 2007-7-11 17: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对顶!3: !3: !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21 04:28,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