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51|回复: 1

[饲料] 3亿页百科全书海纳全球生命信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3 00: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科学时报 2007-6-5 作者:康乐 一项名为“生命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Life)的庞大计划近日在美国启动,在这项将耗时10年的科学计划中,科学家们将把人类对地球上180万种生物的全部认识编撰成册,并放在互联网上供所有人免费使用。 5月9日,一项收录全球180万种已知生物物种信息的网络“生命百科全书”正式启动,全世界顶尖的科研机构和大学参与了这项恢宏的编撰计划。这部百科全书将包括每一个物种的描述、照片、图片、地图、录像、音频以及业余爱好者的观测成果,还包括该物种的基因信息、科学研究论文的网页链接等。经过各国科学家的准备,编撰工作将于2008年正式开始,科学家将用10年时间完成这部3亿页的“生命百科全书”。 “生命百科全书”的出台有一定的科学发展背景。生命科学研究正在非常迅速地发展,全世界已知物种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认识物种是认识生命最基本的一点,只有知道了物种的基本信息,才能在生理学、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等不同的水平上开展进一步的研究。过去,在180多万种生物中,有的科学家关注某一个类群,如禾本科、蔷薇科、杨柳科等;有的关注一个地区,如非洲、南美、中国等。 如今,这些专科专属的认识,或一个地区的动物区系和植物区系的认识,渐渐不能满足现代科学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一方面,原有的认识已经不能全面构建出生物进化的途径;另一方面,各国各地区之间物种的交流非常频繁,许多有益的粮食作物、蔬菜水果是从其他国家引进的,与此同时,也存在着有害物种入侵的现象。因此,过去对物种之间相对固定的关系的理解受到了冲击,人们开始认识到物种之间有着复杂而紧密的联系。这使得国际科学界更加关注对物种的研究。 在“生命百科全书”出台之前,各国科学家已经开展了多项相关工作。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生物多样性计划,之后的物种2000年计划,以及现在的“生命之树”计划,都试图对人类原有的生命科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生命百科全书”是在原有项目基础之上,强调信息平台的建设。 “生命百科全书”是一个教育、学习、科研的工具,它能帮助公众、教师、学生和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作为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信息数字化是一个核心,这对信息的交流和利用有着巨大的帮助。“生命百科全书”最主要的目的是为每一个物种建立综合性的数据库,提供给科学家、公众和业余科学爱好者。 “生命百科全书”将帮助公众理解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物多样性,理解生物多样性对维持我们这个星球的重要性,以及对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对于科研人员,“生命百科全书”的意义重大。科学家研究一个物种,如发现新种,或构建一个类群植物的检索表,必须和近缘物种、临近国家的物种、其他国家的相关物种进行比较。过去,这种比较只能通过查阅文献进行,但有些文献中的图表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以前的物种描述很多不完整,图片也不够准确。在这种情况下,科研人员只能通过标本交换或借阅来了解物种的信息,这个过程消耗的时间、成本比较大,降低了科研工作的效率。有时候,同一个物种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会发生变异,光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标本还不能满足科学家的需求。所以,“生命百科全书”的出现,能为科学家提供各国的物种数据库,进行综合比较。更进一步,科学家还能把很多物种信息放在一起,进行更高级的比较,分析其进化关系。通过这种手段,科学家也许不用借阅模式标本也能完成科学研究,当然,在这些手段还不能解决科学家的问题时,模式标本的借阅仍然是很重要的。 世界上大部分有条件的国家都参与了这项计划,为了让计划更有效地进行,首先纳入这个计划的将是各国动物志和植物志的电子版。各国参与机构将根据“生命百科全书”要求的标准,将这些纸质出版物数字化,并提供给“生命百科全书”。 此外,世界上最大的10个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图书馆组成的“生物多样性遗产图书馆”,同意数字化它们的印刷品,免费提供给该计划,并且与物种信息相连接。而由8个国家组成的全球物种信息系统,也表示有极大的兴趣和“生命百科全书”合作。实际上,“生命百科全书”就是全球物种信息系统的核心。 中国科学家将为这项庞大的工程作出重要的贡献。首先,中国在分类学、物种信息系统等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很好的工作。根据“生命百科全书”提出的要求,中国将先把中国植物志和动物志数字化,并提供给“生命百科全书”。目前,中国完成了126卷(册)的中文版中国植物志和12卷英文版中国植物志,全部出版。中国动物志也在积极的编写中,到2006年共出版116卷。中国植物志包括的物种数量庞大,有3万多种植物,使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志;中国动物志完成后,也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志。 其次,根据“生命百科全书”将来的资助情况和发展情况,中国还可能提供更丰富的数字化资料。例如更多出版物的电子版,这些出版物图片更加精美,纳入到“生命百科全书”后将有利于公众认识和理解物种。中国的数字标本馆也有可能根据情况成为生物多样性遗产图书馆的一部分。另外,数字化植物园、中国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将来也有可能纳入到该计划中。实际上,这些工作在“生命百科全书”之前就已经开展了,为该计划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过去,世界上有许多科学家从事物种分类、进化、区系等研究,近十几年,科学家一直在尝试完成类似项目,制作全球已知生物的列表,已经覆盖了不同的动物和植物类群,但“生命百科全书”是第一次最普遍的、含有最大信息量的系统。它不仅是一种认识范围的拓展,也不仅仅是人们使用的方便,更重要的是,它会对政策制定者、教育者、公众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不仅如此,“生命百科全书”还将联合全世界的科学家,改进科学家之间的交流、信息共享和合作关系,允许科学家开拓出更大和更复杂的方式来开展科学研究。 未来,“生命百科全书”如果能和基因数据库联系起来,就能把宏观的生命数据库和微观的生命数据库结合起来,所以该计划不仅将影响比较生物学、生态学,还将对其他生命科学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报记者李晨采访/整理)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7-7-3 10: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多的信息量,厉害!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14 06:2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