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401|回复: 4

我国黄羽毛肉鸡生产与发展问题探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23 18: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黄羽毛肉鸡生产与发展问题探析   我国幅员辽阔,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优良鸡种资源。《中国家禽品种志》收录的27个地方品种中,肉质细嫩鲜美的地方品种有惠阳胡须鸡、清远麻鸡、茶花鸡、霞烟鸡、桃源鸡、武定鸡、静原鸡、鹿苑鸡、萧山鸡、寿光鸡、浦东鸡和北京油鸡等,此外,各地尚有一些未收录《中国家禽品种志》中的品种,如海南文昌鸡、广东阳山鸡等。这些地方鸡大多具有适应性强、耐粗放管理、抗病性强、肉质好等特点,但遗传类型并不相似,生产性能普遍较低。据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目前黄羽肉鸡年产量为15亿只,其中广东省为8亿只。快大型白羽肉鸡在广东省所占的市场份额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90%左右降至目前的10%左右,而黄羽肉鸡恰恰相反,目前所占市场份额为90%左右。 一、黄羽肉鸡发展历程   黄羽肉鸡概念中"三黄"特征通常是指黄羽、黄脚、黄皮,俗称"三黄鸡"。具体地讲,黄鸡还应具备皮薄肉嫩,骨细而软,脂肪分布均匀,食之味美、嫩、滑等特点。人们对"三黄鸡"的青睐,源于千百年来养成的口味习惯。黄羽肉鸡显然是相对于白羽肉鸡而言的一种优质肉用型鸡,尤其是以"优质"的特征赢得了市场,随后便称之"优质鸡"。黄羽其实是一个较笼统的概念 ,实际上包括了体羽为浅黄色的一系列羽色花样;包括全身浅黄色羽,浅黄体羽颈带花斑及翅、尾尖带黑色 (即哥伦比亚色或杏花色),浅黄体羽背带花斑以至全身带花斑(即麻黄色或麻粟色羽)。三黄鸡的羽色花样主要对于母鸡而言,公鸡则注重体羽颜色的浓淡。   "优质鸡"一词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是广东省中山市食品部门向香港、澳门出口石岐杂鸡而提出的。石岐鸡的色、香、味最受华南地区,尤其是港澳人士的青睐,但其生长速度慢、繁殖力低。20世纪50年代,广东省中山市就将石岐鸡出口到香港等地。60年代初期,由于石岐鸡出口量减少,香港鸡农把出口的石岐鸡选作种用去繁殖,但该鸡产蛋少、繁殖力低,香港鸡农就引入新汉夏、狄高、红波罗等外来种杂交,杂交后代称为石岐杂,即所谓的优质鸡。石岐杂鸡在保持石岐鸡的色、香、味的同时,极大地改进了生产性能,受到鸡农和食鸡人士的欢迎,因此得以迅速发展,优质鸡的配套研究从此在全国展开。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优质鸡一词的内涵和外延有了较大的变化,优质鸡的研究和生产也在全国许多省市展开,优质鸡产业化初具规模。优质鸡产业化工作最初围绕广东及港澳消费市场的要求开展,现在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地的市场也越来越大。优质鸡市场虽经过1995~1997年的反复震荡及上世纪末以来养鸡生产低迷状态的困扰,增长速度减缓,但与快大型肉鸡相比,仍呈上升趋势,年出栏量仍在逐年增加,目前估计在15亿只以上,未来5~10年仍会较快发展。 二、地方鸡种资源的开发利用   由于地方品种的纯系生产性能均不太理想,不易形成大规模化生产,一般只有通过杂交利用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了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地方鸡种资源,逐步建立优质鸡的繁育、生产体系,早在1980年,中国农科院畜牧所、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家禽研究所、上海市农科院畜牧所及北京市畜牧所等就开始了"我国黄羽肉鸡配套杂交组合的研究和繁育体系的建立"全国性科技协作攻关工作,部分地方也相应组织本地区进行优质鸡选育工作。育种方法上先后采取了二元杂交、多元杂交及品系配套等方法。最初是利用引进肉鸡与地方品种进行简单的二元杂交,以期在保持地方品种肉味鲜美、适应性强的特色基础上引入外来肉鸡生长速度快的优势。后来商品蛋、肉鸡业的发展,促使我国鸡育种工作者清醒地认识到,用简单的经济杂交或标准品种生产方式难以兼顾种鸡产蛋量、仔鸡生长速度和土鸡风味三者的优势。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的优质鸡生产开始采用多元杂交配套体系,将现代家禽的优良品质如矮小型基因、隐性白羽、棕壳蛋等性状与地方鸡配套得到仿土优质鸡等。随着家禽育种的深入研究,品系配套系商品鸡应运而生,并成为当今家禽业的主流。通过应用现代育种技术,对不同黄鸡的种质特性、饲养管理、选育配套技术、开发利用模式和肉质品质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我国在近20年里先后育成配套用纯系10多个,选育出如京星万寿鸡 101、102、103配套系,康达尔黄鸡,江村黄鸡,SR92,苏禽96,长沙黄鸡,岭南黄鸡等一批比较理想的配套系鸡种。优质鸡选育研究与繁育体系的建立,也推动了对优质地方鸡种资源开发利用的热潮。在内蒙古开展了边鸡的选育与杂交利用,在山东开展了寿光鸡的开发利用,在河南、山东、广东三省联合开展了大面积大规模的固始鸡、石岐黄鸡、清远麻鸡等地方鸡的推广与应用,地处西北腹地的甘肃也在开发自己的黄鸡资源。地方鸡种与快大型有色羽鸡简单杂交的后代可直接用于生产。在这种杂交方式生产中,地方鸡种纯系多作父系,快大品种使用较多的是"红宝"、"狄高"等。   广东省是我国发展黄羽肉鸡较早也较好的省份,香港80%以上的黄羽活鸡来自广东。按照广东省未来肉鸡发展目标的建议,到2010年,其肉鸡饲养量达到 12.7亿只,肉鸡结构为黄鸡90%、快大白鸡7%、其他肉鸡(如丝毛鸡等)3%。在黄鸡中快速型、中速型、优质型的比例定为30∶50∶20。福建省也有发展黄鸡的地域优势,近年肉鸡生产中,白羽、快长红羽鸡的数量减少,三黄、石岐杂及其他土种鸡数量增长,已占总数的80%。江苏省是全国养禽大省之一,其黄羽肉鸡市场前景看好,江苏省如皋市在原如皋三黄鸡的基础上开发出"仿土鸡",目前该市正积极筹建黄羽肉鸡生产基地,旨在建成饲养1万只如皋三黄鸡原种的核心群鸡场,达到年产50万只如皋黄鸡原种、年产杂交黄羽肉鸡5 000万只的生产规模。上海市已建成黄羽肉鸡的种禽合资场。安徽省肉鸡业中集约化生产的快大型白羽肉鸡销售不畅,而黄羽肉鸡行情则比较好,他们把黄羽肉鸡作为6条禽产品产业链之一重点建设。上世纪末以来,内陆西北各省区也相继发展黄羽肉鸡,生产量和消费量呈逐年上升之势。 三、黄羽肉鸡生产中现存主要问题分析   (一)良种体系建设尚待完善各地虽然因地制宜发展黄羽肉鸡生产,但在种源配套上缺乏统一协调,明显表现出小区域、小规模特色,鸡种代次明显偏低甚至混杂。同时在部分地区也存在以黄羽快大型肉鸡或以黄羽快大型肉鸡与褐壳蛋鸡杂交鸡(所谓肉杂鸡)冒充黄羽优质肉鸡的现象。广东省正在计划培育适合南方亚热带气候的"节粮、优质、高效"配套黄羽肉鸡新品系,计划建立包括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商品代在内的良种繁育体系。北方的黄羽肉鸡生产整体滞后,良种繁育体系更是无从谈起。全国黄羽肉鸡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于商品生产的发展。   (二)产业化经营机制尚待构建目前的现状是,卖鲜活鸡(一般指在销售时宰杀、去毛的鸡)的多,转化加工(至多初加工)的少;在本地区销售的多,跨区域销售的少; 精细深加工的几乎没有。同时黄羽肉鸡的大众化资源开发又滞后于现代消费需求,未能开发出与现代消费接轨的富有特色的系列商品,造成商品转化率低,容易导致产业化过程中效益相对低下、经营风险变大的局面发生。另外,各生产经营场家各自为政,自产自销,很少有区域性的联合,产品未能联合进入市场,产业化体系建设还处起步阶段。因此,未来发展应采用"公司+农户"模式,以公司作为模式的主体,利用农民已有的饲养设施和廉价劳动力,运用公司较充足的资金进行技术开发和组织营销体系,增加利润空间。   (三)黄羽肉鸡饲养标准急需制订,饲养管理技术有待规范黄羽肉鸡规模生产中,由于受饲养管理技术、财力条件的限制,普遍存在着因陋就简的生产经营现象,表现为鸡舍条件差、消毒观念差、无害化意识差,影响了养鸡生产的经济效益。黄羽肉鸡的饲养量在逐年增加,但对黄羽肉鸡营养需要量的研究很少,到目前为止,国内仍没有一个统一完善的黄羽肉鸡饲养标准,依然参照白羽肉鸡或土种黄鸡的饲养标准或各公司自定的推荐标准,这势必会造成饲料资源的大量浪费,也不能充分发挥黄羽肉鸡的生产性能,不能使黄羽肉鸡生产按最佳状态运行,从而降低饲养效益。较为理想的办法是先根据不同类型的黄羽肉鸡(快速、中速、优质型)的生长发育规律科学地划分生长阶段,再分类型、分阶段地开展黄羽肉鸡最适合营养需要量的研究,以制订黄羽肉鸡饲养标准,这样既便于饲料企业组织生产,又利于黄羽肉鸡生产者科学饲养,从而充分发挥黄羽肉鸡的生产性能,提高饲养效益。   (四)政府缺乏对市场和生产的宏观调控机制黄羽肉鸡生产明显表现出自发性和盲目性,缺乏有力的管理指导机构,缺乏宏观调控,使得在小农经济式的、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下,饲养者既没有充足的精力,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来研究、分析市场。不少养殖户对市场和自身条件缺乏科学分析,围绕热点转,盲目发展,一哄而上,加之市场不完全成熟,就造成市场价格潮起潮落,波动很大,使一些生产者胆战心惊,吃尽了苦头,不敢随意投资加大生产。有的则盲目引种,不管鸡的代次、性能、市场需要以及经济效益,造成资金大量外流和浪费。   (五)综合防疫措施有待落实农村规模饲养户由于缺乏系统而全面的技术培训,加上文化素质跟不上技术进步,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缺乏隔离、消毒、预防、治疗等综合防疫措施的全面落实。另外,预防不得力、治疗方法欠科学、盲目用药现象严重。因此,优质肉鸡特定的饲养方式要求兽医人员研究出一整套不同于集约化饲养的疫病防治措施。并根据当地疫情的状况,研制出适应散放饲养的免疫程序及疫病防治措施,保证鸡群健康,实现黄羽肉鸡的优质高效及无公害化生产。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7-6-24 19: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较为理想的办法是先根据不同类型的黄羽肉鸡(快速、中速、优质型)的生长发育规律科学地划分生长阶段,再分类型、分阶段地开展黄羽肉鸡最适合营养需要量的研究,………………“ 04年发表的饲养标准是针对中型的,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啊
发表于 2007-12-29 08: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较为理想的办法是先根据不同类型的黄羽肉鸡(快速、中速、优质型)的生长发育规律科学地划分生长阶段,再分类型、分阶段地开展黄羽肉鸡最适合营养需要量的研究,………………“ 这是提高效益的关键
发表于 2007-12-30 11: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学习 学习学习 学习 学习
发表于 2007-12-30 11: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不错支持了:hihi: :tiaotiao: :heh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4-30 08:3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