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605|回复: 3

发展中的广东中兽医事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11 21: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展中的广东中兽医事业
陈南云1   黎建华2   赵家光3
(1广东农科院兽医研究所   2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   3广东省农业厅畜牧办)

历史沿革 广东历史渊源久远,在旧石器时期已有人类活动,青铜时代开始了犁耕农业。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产生了兽医药。由于广东所处的地理环境、饲养的家畜品种与中原有所不同,使兽医药的内容和发展同北方有所差异。在北方,早在唐代,李石就已将之前的马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进行总结成书《司牧安骥集》。到了明代,喻本元和喻本亨兄弟编著了《元亨疗马集》,给我国兽医学进行了第二次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学术体系。而广东,中兽医则没有北方同行那样有着一套较完整的中兽医理论体系,但对防治畜禽疾病同样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一些症候还有独特的见解,如对牛外科上的一些奇难杂症以痧、蛇、箭、痣来命名,并有行之有效的诊治方法。广东中兽医的诊治经验多以祖传或带徒弟的方式传授,有些祖传经验以手抄本相传。这些手抄祖传中兽医医药秘本十分丰富,如肇庆地区就有《民间秘方》、《医牛草药方》、《医牛总方》、《医牛秘方》、《医牛总则》、《精医牛病妙药》、《牛病方集》、《诊疗牛病经验》等近20本。
      广东民间中兽医广布省内各地,五十年代初,每县均有百人以上,多是不脱产的农民,以医牛为副业,亦有牛贩和专职人员。他们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有的以《元亨疗马集》为指导蓝本,熟读中药汤头歌诀,有一定的中兽医理论,采用中药方剂医牛,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形成具有本地特点的用中草药防治牲畜疾病的方法方药,内容丰富多彩;有的则以祖传经验为本,或拜师学艺,采用生草药诊治耕牛疾病。多数中兽医还会阉牛、阉猪、阉鸡及一般猪病的诊治。阉割手的阉割工具简易,手术迅速灵巧。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广东兽疫除一般的普通病外,牛瘟、猪瘟、鸡新城疫、牛炭疽、猪丹毒等传染病亦有流行。对于传染病,多半有赖于血清,间有结合中医药。如民国36年(1947年)广东省农林处编辑的《广东农业》记载:牛瘟的中医疗法,用黄岑、大黄、黄柏、连翘、柴胡、苍术、栀子各三两,水三碗,煎一碗服之;猪肺疫中医疗法,用断肠草(钩吻)二三两加水煮沸,倒入饲料中饲喂,每日使服二次,可免传染。断肠草是一种有毒藤本植物,在广东很多地方都有生长,农民常用此药煮后调饲料中喂猪有促长增膘作用;猪瘟中医疗法,古今秘苑—-牙皂、细辛、川乌、雄黄、狗天灵盖(烧灰存性)研末和匀吹入鼻中,用五六分即可,加麝香五厘更妙。
     五十年代初,我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民间兽医工作的指示精神,制订了团结、教育、使用、提高民间兽医的政策,加强了对中兽医工作的领导,将民间兽医组织起来,成立中兽医协会。中兽医协会每年对兽医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学习西兽医技术,提高诊治技术水平,发挥其在防治畜禽疾病中的作用。1957年全省已成立“民间中兽医协会”或“民间中兽医研究会”421个,中兽医诊所共482间,已组织起来的民间中兽医6553人。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为防治畜禽疾病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57年至1958年初,各专区先后召开民间兽医积极分子大会,交流诊疗经验。据统计,交流的验方秘方有4302条,对我省中兽医临床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积极作用。1957年我省猪、牛死亡率比1952年下降了71% 和79%。
     六十年代初期,各公社成立“公社畜牧兽医站”,绝大部分的民间中兽医被吸收入站,成为公社一级的集体职工,没有被吸收的则分散在大队、生产队当“赤脚兽医”或防治员。由于当时条件所限,他们绝大多数仍是农村户口,吃粮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经济自负盈亏。1962年11月,省农业厅党组经过调查,发现很多地方虽然将民间中兽医组织起来,但对他们的力量和作用认识不足,对他们在生活上存在的问题没有给予适当的解决,大大地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相当部分的中兽医退出畜牧兽医站自谋出路,在站工作的也不愿带徒传艺,使我省中兽医技术存在失传的危险。已被基本控制的畜禽疫病和死亡率又渐趋回升,畜牧业生产受到损害。为此,向省委提出了关于解决农村人民公社畜牧兽医站人员的待遇问题的请示,提请各级党和政府加强对基层畜牧兽医站的领导,提高对已组织起来的民间兽医的待遇,鼓励、帮助老中兽医带徒传艺,继承和发扬祖国兽医学的宝贵遗产,培养壮大基层兽医力量。省委及时以[62]粤发(人)字第55号文批转了这份报告,要求各地、市、县党委要加强领导,从各方面设法采取措施,把失散的民间中兽医重新组织起来,切实解决待遇问题。省人委也于1963年1月和8月以“供字48号文”和“粮字474号文”发出指示,要求各级人委“要注意团结、组织民间中兽医问题,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在生活物质待遇上与公社卫生院的医生同样看待,对一些技术高明、有威望的中兽医,还可给予高级知识分子相同的待遇。并规定:人民公社兽医站的中兽医人员口粮供应标准不低于30市斤,列人当地粮食销售指标内解决”。省人委的指示,切实解决了公社兽医站的问题。由于有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主管部门注意加强对他们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技术培训,使他们得以重新组织起来并在政治思想、医疗技术、和社会地位方面都有所提高,安心农村,积极开展畜禽疫病防治工作,成为兽医工作的主力军。
     从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我省陆续推行直至全面实现“生猪保险、耕牛保健”制度,积极推广、生产、使用中药和草药,鼓励老中兽医带徒传技,允许其子女到兽医站继承父业,使中兽医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为了使中兽医事业能发扬光大,逐步提高基层兽医人员的中兽医技术水平,各级畜牧部门加强领导,每年在防疫经费中拨出一定款额用于发展中兽医事业。各地根据本地情况不定期举办培训班,由华南农学院和佛山兽医专科学校派出老师讲课,培训基层兽医人员;省农科院协同省农业厅等单位,多次组织全省中兽医经验交流会,对全省的诊疗经验还进行了总结、方药验证以及草药土名的统一,编印经验汇编,出版《广东中兽医常用中草药》、《中兽医疗牛集》,使很多祖传秘方验方都得到发掘和使用。
     在全省各级各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省中兽医工作在行政管理、教学、科研、临证诊疗等方面得以互相配合,齐驱并进。据估计,在这个时期约有80% 的牛病都是采用中兽医方法进行诊治的,广大兽医工作人员利用中草药防治畜禽疾病,深受群众欢迎。
     八十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由于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乡(镇)兽医站的经济收入发生重大的变化,畜牧兽医站的性质是“乡(镇)一级的建制,民办公助,自负盈亏”,它的大部分工作是为社会服务,自身所得经济效益甚微,集体积累也很少,站员收入远远比不上当地其它行业。部分地方的牲畜合作防治制度开始瓦解,畜牧兽医集体积累逐年减少,兽医人员生活、工作得不到保证;有部分站出现发不出工资、退休老兽医领不到退休金,有不少的中兽医人员当地兽医站只给予少量的生活补贴;站员的户口、粮食、家属子女就业等问题尤为突出。由于老中兽医逐年减少,且也不愿带徒传技,中青年又缺乏学习中兽医知识的热情,致使中兽医素质越来越差。教学单位的中兽医教学人员有减无增,课时减少,课程安排也不尽合理。刚进入21世纪,广东各地兽医站又面临“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在广东1643个乡镇畜牧兽医站中,45%的兽医站职工只享受少量的财政经费补贴,每个编制补贴额仅为每月80至200元,其他55%的站为自收自支单位。广东乡镇畜牧兽医站职工月平均工资约315元,山区兽医站连基本工资发放都存在困难,广东各地镇一级畜牧兽医站或并或撤或名存实亡的现象愈来愈严重。
中兽医教育和人才培养:解放前,我省的中山大学、岭南大学设有畜牧兽医专业。1952年院系调整,由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和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及病虫害系合并成立华南农学院。尔后,相继成立省农干校、仲恺农校及部分地、县农校。1958年华南农学院还一度在佛山、湛江、汕头、肇庆、惠阳、韶关、海南等地设立分院,1962年佛山分院改为佛山兽医专科学校。这些院校都设有畜牧兽医专业,在畜牧兽医专业里开设中兽医专业课。现在的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和佛山科技学院畜牧兽医系的中兽医专业课设有中兽医理论基础、针灸针麻技术、中草药药物及中草药制剂等课程。为了方便学生实习,华南农业大学和佛山兽专还分别建立中草药园。为了提高基层兽医的医疗水平,省农厅在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初每年拨款委托华南农业大学、佛山兽专举办不同类型的中兽医培训班。
     我省农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中兽医学科教师和科研人员大多数为大学本科毕业,自九十年代初开始陆续引进中兽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如1992年华南农业大学调进浙江农业大学蒋次升教授的硕士研究生刘汉儒,1998年省农科院兽医所引进南京农业大学宋大鲁教授的硕士研究生吕殿红,佛山科技学院畜牧兽医系中兽医学科教师何永明攻读博士2003年毕业等。从1999年开始,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刘汉儒副教授开始招收培养中兽医硕士研究生,至2006年己有8位硕士研究生毕业。
科研工作:现代兽医技术在清代末年、民国初传入广东,当时利用中草药防治畜禽疾病试验也偶有学者进行,如民国36年(1947)广东农林处编辑印行的《广东农业》记载:利翠英用茶麸毒杀耕牛肝蛭虫有尾幼虫(Cercariae)试验,十万分之2.52的茶麸溶液有杀虫效能,万分之五经3~4分钟幼虫就不能运动,10分钟内死亡。
     广东中兽医学科的专门研究机构始建于1956年,当时设在华南农科所(广东农科院前身)畜牧兽医系,称为中兽医组,由何健民、梁洁榆、蔡衡青等组成,从事中兽医诊治经验总结、建立中草药园等研究工作。文革期间,广东农科院被撤销,大部分技术干部下放干校,留队的中兽医组科研人员继续进行中草药防治牲猪常见传染病(猪丹毒、猪肺疫)等研究试验,同时组织我省中兽医经验交流活动,如陆丰、东莞的广东农业技术经验交流大会。在交流大会上交流经验,做技术表演,掀起一个大搞应用中草药制剂、推广兽医新针疗法等群众性的防治工作。这一工作大大提高了基层兽医的医疗水平。文革后,特别是1980年由广东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分别成立兽医研究所和畜牧研究所、1992年由原兽医研究所中兽医组为基础成立中西兽医结合研究室后,人员得补充,研究内容专题化,中兽医的研究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课题设有中兽医诊疗经验总结、中草药药理研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研究、中草药防治畜禽疾病的研究及应用等,经过科技人员的积极努力,获得多项科研成果。但是,到了1999年,由于科技体制改革,广东农科院兽医研究所执行省的改革指示,于1999年开始调整研究室,首先撤消中兽医、禽病2个研究室。至此,自五十年代与畜牧兽医研究所一起建立的中兽医学科专门研究机构便结束其专题研究使命。广东中兽医学科研究的现状,令人担忧!
     虽然广东中兽医事业几经风雨,但我省的广大中兽医工作者和科研人员怀着振兴、发展中兽医学为畜牧业服务宗旨,一直致力于中兽医学科的研究,30多年来完成了一批课题,取得了一批成果,获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为广东畜牧业作出了贡献。
     1、调查总结中兽医诊疗经验、编著中兽医书籍:广东中兽医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经验,但解放前从未进行过总结整理、编著中兽医书籍。五六十年代,中兽医的科研内容主要是总结我省的中兽医诊疗经验,收集民间中兽医药方,整理鉴定生草药。通过召开全省中兽医经验交流会,收集验方,组织验证,统一中草药名称,由广东省农科院等单位合作于1968年编成《广东中兽医常用草药》一书,它是广东第一本较完整的兽医草药专著。
     六十年代末,我省先后开展家畜针灸针麻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信宜县总结了生猪针灸疗法的体会编印了《生猪兽医新针疗法》。接着,1971年信宜县农林水战线革委会又与省农林科技服务站编写了《兽医新针疗法手册·耕牛部分》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
为了进一步配合推广我省兽医中草药制剂防治畜禽疾病、提高中草药制剂的质量,广东省农科院与罗定县革委会生产组合作于1972年编写了《兽医中草药注射剂选编》; 1993年由华南农业大学兽医系黎建华、刘汉儒、叶秀珊编著《兽医中草药制剂》。
     1973年中央农业部下达总结全国中兽医诊疗经验的全国中兽医科研项目,省农科院组织兽医所科研人员与全省各地组成省地县科研协作组,对全省有名中兽医进行了跟班总结、验证。然后,由广东农科院召开专门的编写会议,筛选各地推荐的诊断、治疗、针灸、电疗、电针麻醉和相牛经验等精华,编写成《中兽医疗牛集》,于1982年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兽医疗牛集》收入137个病、2060条验方、60幅插图,约65万字,是一本内容丰富、取材广泛、疗效灵验,为我国当前材料较全面的中兽医诊疗牛病专著。荣获技术改进二等奖,1984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七十年代前后近20年,我省各地、县农业局、畜牧局等有关单位还先后编辑印发各种中兽医诊疗经验、中草药制剂技术等小册子70多种。
     2、兽医针剌麻醉的研究:华南农业大学首次提倡用脊髓取穴,其麻醉镇痛效果很好。例如用一组三针在百会、肾门及腰旁取穴进行腹部手术有较好的效果,此种取穴法已为全国各地参照应用。多年来进行了包括牛、马、羊、犬及狮子等野生动物在内的600例针麻手术,镇痛优良率达86%以上。这成果曾在1972年广交会首次作表演。此后,先后接待了丹麦、澳大利亚、墨西哥、英国、美国、瑞士、伊拉克、缅甸、泰国等二十几个国家的100多位教授、专家、学者,还接受澳大利亚、瑞士、伊拉克等国的兽医教授前来短期进修。佛山兽医专科学校亦于1971年开展家畜电针麻醉研究,采用家畜电针麻醉机,在黄牛、奶牛、水牛、猪等临床应用600例,对瘤胃切开、补牛鼻、疝气等十多种手术,均获得成功,优良率达90%以上,先后为罗马尼亚、日本学者表演过。1986年,华南农学院“兽医针灸针麻研究”获农牧渔业部“六五”期间畜牧业重点科研成绩显著奖。
     3、开展中草药药理研究:广东农科院兽医所自1978年开始,开设了兽医中草药药理研究课题,首先对我省常用的特效中草药钩吻和白花丹进行毒性、抗菌等药理试验,首次在猪、鸡活体上进行药理实验,研究结果填补了钩吻对猪、鸡的毒性及在体内不残留的研究空白。
     4、中草药制剂检测方法的研究:为了使中草药制剂的生产和检测规范化,省农科院兽医所、省兽药监察所分别进行中草药制剂检测方法的研究。省农科院兽医所通过对复方禽菌灵有效成分的检测试验,探索中草药制剂微量、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省兽药监察所对成方制剂中蟾酥、胆膏片中胆汁含量检测方法等进行了研究,为制订中草药制剂质量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5、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畜牧业迅猛发展,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也随之兴起。省农科院兽医所等单位充分利用我省中草药资源丰富、无残留、无副作用和天然环保优势,研制出多个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如中草药(钩吻)肉鸡促长饲料添加剂、鸡保健添加剂复方穿心连、鸡草药促长剂、天然色素添加剂等。惠州春生堂兽药厂利用本地中草药资源研制出既有促长又有防病治病的“猪胃粉”,很受广大农村养猪户的欢迎。中草药(钩吻)肉鸡促长饲料添加剂通过了由广州市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这一研究成果当时的电视进行了报道。鸡保健添加剂复方穿心连获技术改进二等奖,鸡草药促长剂获解放军科技进步二等奖,饲料天然色素添加剂被评为1999年度广东省重点新产品。
     6、中草药新制剂研制: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中兽医药防治家畜疾病的传统增添了防治家禽等小动物的新内容,省农科院兽医所、华南农业大学、省兽医防疫站、省家禽所等单位进行应用中草药防治家禽疾病的研究并取得可喜的成绩。如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的“家禽主要细菌病复方中草药新制剂的研究及应用”是广东省“八五”科技攻关项目,成功研制出复方穿心连、鸡胃灵、复方黄柏散、复方麻黄散、禽喘克、咳喘消、复方三黄散等多种复方中草药新制剂。这些制剂均取得了广东省农业厅兽药生产批文,已生产并在国内十多个省市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获科学技术三等奖。“鸡胃灵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白痢病的研究”、“禽喘克的研制与应用”、“复方黄柏散的研制与应用”、“复方麻黄散的研制与应用”分别获得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又如华农大的囊病清、复方中草药禽败灵、高州兽药厂的复方禽菌灵、省家禽研究所等单位的喉炎净散等,对禽病有显著疗效,对防治当前我省流行的危害较大的主要禽病起了很大作用。
     由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研制的复方穿心连,省兽医防疫站、省家禽所等单位研制的喉炎净散载入2000年版《中国兽药典》,复方穿心连入载时改名为四味穿心连散。
中兽药生产:广东最早的兽药生产,是在民国23年(1934年),张农林在香港创办张农林药社,生产猪胃药(后改称肥猪菜)和鸡胃散。1951年张农林药社迁广州,除生产猪胃药和鸡胃散外,还生产猪积散。1956年张农林药社改为公私合营广州利农药厂。1958年,广东出现推广使用中草药的热潮,全省建立专区和县兽药厂52间。1959年建立公社兽药厂和兽药制剂室819间。这些兽药厂和兽药制剂室土法上马,用黄莲、穿心莲、田基黄、苦青木等中草药制成注射剂、制成散剂,如穿心莲注射液、小猪白痢散、止疴散、健胃散、牛大力丸、鸡病丸、健胃药水、猪凉茶等。1979年以后,全省兽药生产迅速发展,到1982年兽药生产单位有100多个。这些生产厂厂房设备大都因陋就简,产品合格率低。1985年,省农业厅根据《兽药管理暂行条例》对全省兽药厂和兽药产品质量进行整顿,批准第一批合格厂34间。到1987年国务院发布《兽药管理条例》时,我省兽药产品有318种,包括中草药制剂、抗生素、驱虫药、常用治疗药、饲料添加剂等6大类。2003年有兽药厂142间,生产的兽药剂型29个,产品品种900多个,生产批文5000多个。其中中草药产品250个品种规格,中西复方89个。2003年我省兽药销售额12.8亿元,其中中草药制剂和中西复方制剂约3亿元。这些中草药制剂和中西复方制剂大多数用于家禽呼吸系统综合症的治疗,其次是用于防治猪病,少数用于鱼。
     随着中草药制剂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引发了中草药原料的生产。初始,由郁南等山区利用乡镇加工厂的粉碎设备,为省农科院兽药实验厂加工提供当地的草药穿心莲、辣蓼、火炭母等,尔后则出现粤西绿色工业有限公司动物保健品厂,和后来的电白医药总公司沙琅达仁医药行等中草药原料厂家。粤西绿色工业有限公司动物保健品厂,在中草药的原料数量、质量上堪称广东第一,最高年产量达4000多吨,粉末细度可达200目,为广东发展兽医中草药事业作出很大贡献。实践证明,我省对天然药物的研制和应用日趋广泛,兽用中草药制剂品种丰富、剂型多样、疗效显著,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我省142家兽药生产企业中,中草药制剂较多、经济效益较好的有广东农科院兽医研究所兽药实验厂、粤西绿色工业有限公司动物保健品厂、广昌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广东省养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罗定市皇家动物药业有限公司、高州市兽药厂等。
中兽医学术活动:解放初期,我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民间兽医工作的指示精神,制订了团结、教育、使用、提高民间兽医的政策,加强了对中兽医工作的领导,将民间兽医组织起来,成立中兽医协会,为医治畜禽疾病、保障和发展畜牧业作出很大贡献。1983年初,在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兽医专业委员会,进一步组织、推进我省的中兽医学术活动,使广东省中兽医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注入新的活力。中兽医专业委员会在广东畜牧局、广东农业厅畜牧办、广东农科院兽医所、华农大兽医学院、广东动物防疫监督总所(原广东兽医防疫检疫站)、广东兽药监察所、广州市动物防疫监督所(原广州市畜牧兽医总站)、广东家禽所、佛山兽专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每年都召开几次常务理事会议,积极组织各种学术活动,如召开了多次全省中兽医经验交流会,编辑出版会议论文集,承办在广东召开的中南六省(区)第五(深圳)、第十次(广州)中西兽医结合学术研讨会和协同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召开广州国际中兽医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主持中南六省中西兽医结合学术研究会第五、第六届理事会,会同河南、湖北、海南等省中兽医分会成功召开中南六省第十三次(洛阳)、第十四次(宜昌)、第十五次(海口)中西兽医结合学术研讨会;自1998年5月由我省负责编辑出版中南六省中西兽医结合学术研究会《会讯》,保持每年出2~3期,每期10~12面1万字左右,每期印刷300~350份,发至中南六省(区)各分会、广东省中兽医学分会各位理事、全国有关专家学者以及相关的学术研讨会。使《会讯》在加强学术交流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广东省中兽医学分会所做的工作得到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和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的肯定,在纪念《国务院关于加强民间兽医工作的指示》颁布50周年暨2006年中国中兽医发展高层论坛会议上得到表彰,获得全国中兽医工作先进集体奖。
展望:进入21世纪,中兽医的发展既有良好机遇,也面临着严峻考验。我们认为,只要发挥优势,迎接挑战,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中兽医学就一定会出现一个更加辉煌的发展新时期。
     1、 发掘中兽医宝库,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中兽医学是中国传统兽医学,是研究中国传统兽医学的理、法、方、药及针灸技术,以防治家畜病症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她有悠久的历史,耀人的成果,伟大的业绩,强大的应用潜力。在中兽医史上,对防治畜禽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一些症候还有独特的见解,如对牛外科上的一些奇难杂症以痧、蛇、箭、痣命名,将牛、猪的热性病或大热症称作痧症,外感风热暑邪、心肺受热出现感暑伏热的是中暑痧,感受暑湿、下注胃肠致胃肠绞痛、肠黄腹泻的为绞肠痧;将体表出现急剧肿痛,呈长形或圆形和发病急骤的病症称为蛇症。对这些病症都有行之有效的诊治方法。对这些宝贵的医学遗产,我们应该进行总结。八十年代曾对中兽医治疗牛病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出版了《中兽医疗牛集》,但对防治猪和家禽等方面的经验没有进行系统的总结验证,我们要进行总结整理,使它们能得以继承和发扬。
     2.积极开展中兽医学科的科研活动:紧密结合中兽医学科的特点,瞄准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如新发病、病毒病及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领域设立课题,充分发挥祖国兽医学的优势,组织攻关,多出成果,为畜牧业作出新贡献。
     3、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开展中兽医药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把产品和技术推向市场。今后仍应加大中兽医和中草药的研究力度,加强中草药有效成分和作用的研究,提高中草药制剂的质量。加大中草药应用领域研究,提高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使中兽医和医药技术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
     4、加强中兽医人才培养:针对中兽医后继乏人现状,各农业院校要加强人才培养,坚持举办中兽医培训班,培养中兽医人才。对培养的中兽医学科人才要上档次、上质量,使他们既掌握坚实的中兽医理论,又具有现代兽医科学知识。
     5、坚持开展中兽医学术活动:学术活动是我们继往开来、加强联系的一个活动平台,要适应改革新形势,进一步发挥中兽医、天然药物的学科优势,就必须健全学会组织,全盘性、前瞻性制定学术活动和发展计划,持之以恒的经常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推动中兽医学科的发展。
     广东中兽医在半个世纪的历史中,有着光辉的成就,在保障畜牧业的发展方面,曾作出巨大的贡献。我们要发掘、研究、发扬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予以发扬光大,用以丰富我们现代的兽医科学,让这一祖国宝贵医学遗产更好地为祖国建设服务。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7-8-2 22: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兽医会越来越被重视,曾经用中药联合用药治好过疑是高热猪病
发表于 2007-8-10 21: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应该提倡使用中草药来防治畜禽疾病。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兽医的发展会得到很快的发展!
发表于 2007-8-12 20: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朱良 的帖子

中兽医要重点研究预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1 13:0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