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09|回复: 2

黑鲟海水网箱养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8 08: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http://www.8008848.com QQ群:39180963 22297035 39386518  40890920  40966985   
http://bbs.*****.com
黑鲟属于温水性近海底层鱼类,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在我国黄渤海及东海皆有,北方沿海也终年有见。朝鲜、日本和鄂霍次克海南部等也有分布。
一、概论
1.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和分布。黑鲟身体延长,侧扁。体长一般为20厘米~30厘米,体重100克~300克。吻较尖,下颌长于上颌,两颌、犁骨及腭骨均具细齿带,上颌外侧有一条黑纹,头部背棱较低,其后端具尖刺。眼大高位。眼间隔约等于眼经、眼眶骨下缘有了个纯棘。背鳍中间有缺kkkk,具13鳍棘,12软条。尾鳍圆形。身披细圆鳞。背部及两侧灰褐色,具不规则黑色斑纹。胸腹部灰白色。背鳍黑黄色,其余各鳍灰黑色。
生活习性。黑鲟较耐低温,其适温范围为8~25,以14~22生长较快。当水温5~6则停止摄食。致死低温为1
黑鲟喜栖息于浅海岩礁间或海藻丛中,不喜光。2龄以前多栖息于20米以内水深的岩礁海域,高龄鱼伴随其生长向深海移动,在接近产bbbb期时又游回20米~30米水深的近岸。黑鲟不做远距离洄游。但春秋季随水温变化,可结群做短距离洄游。属肉食性鱼类,杂鱼、杂虾、贝类、头足类等均可摄食。在黄渤海的黑鲟主要摄食鳗鱼、黄鲫、方氏云,玉筋鱼、拟沙丁鱼、石斑鱼等小型鱼类和脊尾褐虾、鹰爪虾及头足类等。黑鲟十分贪食,胃饱满度很高,摄食量颇大,低龄鱼的日摄食量可达体重的7.5%,饱食量达11%左右。
生长。黑鲟生长较快,从山东近海网箱养殖试验来看,7月30日放入的体长7厘米~18厘米,体重40克~150克的鱼种,至11月15日测量,平均体重长为25.5厘米,平均体重为485克。继续在当地海区越冬,翌年可继续生长。黑鲟5龄以前生长快,5龄以后下降,8龄以后明显下降。1厘米~2厘米苗种养殖第二年可达250克,第三年达600克~800克。而养殖黑鲟苗种第二年达400克,第三年达900克~1000克。
繁殖习性。黑鲟为卵胎生鱼类。雄鱼2龄~3龄,雌鱼3龄~4龄性成熟,繁殖群体由3龄~14龄组成,其中又以3龄~4龄雄鱼,5龄~7龄雌鱼占优势。雌雄亲鱼在11月前后交尾,此后卵在雌鱼体内受精发育成子鱼,再行产出。产子初期水温11左右,盛期水温13~16,山东近岸黑鲟的产仔期在4月~5月,盛期在5月上中旬。
产子通常在近岸、内湾口外的礁石海区潮流畅通、水质清新处。子鱼自母体产出即可自由游泳。初产子鱼全长6.2毫米~7.2毫米。产出的子鱼已具备主动摄食能力。稚鱼全10.25毫米~15.00毫米,鳍膜全部消失,开始出现硬鳍条,外部形态完全近似成鱼。稚鱼活动能力很强,捕食主动并有互相残食现象。7月~8月份在沿海可捕到体长30毫米~50毫米的幼鱼。
2.经济性状黑鲟、其肉质鲜嫩、洁白,脂肪少,软硬适口,尤其清蒸和做汤,为众人亲睐。因生长快,适应性强,为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的为种类。
3.养殖现状目前黑鲟养殖主要是网箱养殖,因其在北方海区能自然越冬,因而减少了越冬环节,节约了部分成本,受到广大养殖户的欢迎,近年养殖规模由试养发展到几十万尾,其价格在天津及北京市场为40元~50元/千克。
4.经济效益分析根据目前山东沿海的养殖情况,网箱投入约为1000元/只,苗种为2元/尾,养殖周期为3年,饵料系数为8,则:
网箱投入:1000元/只×10只=10000元(每组10只,一人看管)
  
苗种投入:2元/尾×500尾/网箱×10只=10000元
  
饵料费用:500尾/网×10网×70%×1千克×8×0.5=14000元
  
人员工资:10000元/年×3年=30000元
  
产值:500×70%×1千克×10×40元/千克=14万元
  
效益:14万元―1万元―1万元―1.4万元―3万元=7.6万元
  由此可见其经济效益是相当可观的,主要存在问题是生产周期较长,要3年才能见效益,资金周转周期稍长。
二、育苗技术
1.亲鱼。人工苗种养成和天然苗种捕获后养成的鱼都可作为育苗用亲鱼。也可采捕即将产子的野生鱼直接放入产子水池,不投饵短期暂不产子,但这种情况有时产子成活率较低。
6天~7天子鱼全长6.6毫米以上,增投卤虫初孵幼体0.5个~1个/毫升,第10天~12天,全长达7.5毫米左右,以卤虫幼体为主,保持1.5个~2个/毫升,第25天~26天,全长达17毫米以上开始用切碎的糠虾鱼糜配合饵料等为主。
投喂过程中,要保持池水中一定的活饵残量,并通过吸污控制池底过剩的配合饵料。前期培育时,生产50万尾24毫米左右的苗种,生物饵料的需要量约为轮虫300亿个、卤虫无节幼体51亿个、养殖卤虫17亿个。
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和养成卤虫在投喂前要进行营养强化(参照真鲷育苗)。
日本在黑鲟前期饲育时,单位水体(立方米)出苗量达5700尾~10420尾,成活率达53%。实践证明,影响黑鲟育苗前期成活率的主要因素是初产子鱼的质量。选用低龄亲鱼,所产子鱼活力强,成活率高。
后期培育。稚鱼全长75毫米~30毫米时结束前期饲育。若继续高密度饲育,此后发生的互残将造成大量死亡。出池方法:用配合饲料将稚鱼诱集到一处,用虹吸管吸出,剩余的可降低水位,用水捞网捞干净。将这些稚鱼移入二次培养池或移到海上网箱进行2次培养。养成5厘米~12厘米的大规格鱼种。培育池和海上网箱可参考真鲷育苗。
后期培育的放养密度是:全长30毫米,5000尾/立方米;全长40毫米,2500尾/立方米;全长50毫米,1000尾/立方米。超过以上密度,会因个体间摄食不均衡而产生显著的生长差异,造成互残并易诱发疾病。饵料主要是添加复合维生素的鱼虾肉糜和配合饵料,有两者并用的,也有单独使用其中一种的。配合饲料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鱼体大小,逐渐增大饲料的粒径,以适口为原则。投饵量视摄食情况而定,大约为鱼体重的2.5%~3.0%。陆地水池饲育可每天投喂4次,海上网箱饲育可每天投喂2次~3次。后期饲育中,要反复进行分选,避免产生个体大小差异,调整放养量保持适宜的密度和换水量,成活率可高达90%以上。
土池育苗。利用我国沿海池塘众多的有利条件,结合黑鲟的生物特性,开展土池育苗是一项成本低,见效快的捷径。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对黑鲟的土池育苗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体操作可参照土池育苗。
三、养成
黑鲟生长快,耐温范围广,适应性强,鱼病少,饵料转换率高,养殖技术简单,且商品鱼价格高,是海上网箱和土池养殖的优良品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应以发展土池养殖为主。可选择小型土池用作后期饲育池或中间培育池,育出的大规格鱼种经室内越冬后再放养到大中型土池中,当年可养成体重400克~500克的商品鱼。因黑鲟耐低温的能力强(最低可耐受0.5)且生长适温偏低,故尤其适合于我国北方沿海养殖。
日本黑鲟的养成主要使用海上网箱(同于其他海水鱼养殖网箱),放养全长10厘米左右的苗种,养殖鱼的生长比天然鱼快得多,一般翌年6月份可达全长20厘米,体重160克,秋季可达400克~500克的商品鱼规格。
养成期间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放养密度。一般在海上网箱养殖时,体重25克为150尾~300尾/立方米,100克时为45尾~50尾/立方米,200克时为23尾~25尾/立方米,400克时为14尾~16尾/立方米,1000克时6尾~7尾/立方米。
2.饵料投喂。饵料主要是小杂鱼、虾、扇贝边等低值鱼类、虾类和下脚料。因黑鲟的适温范围在8~25,最适生长温度为14~22,所以从6~7开始少量投饵,在14~22时,每天投饵2次,日投饵量控制在体重的4%~8%,越冬期,逐渐减少并停止投饵。
3.水质调整及分选换网。土池养殖时,管理可参照黑鲷,尽力保持良好水质。
网箱养殖时,根据污附情况及鱼的生长及时更换新网衣,结合换网进行必要的大小分选,这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
四、疾病防治
黑鲟养殖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所发现疾病同于真鲷、黑鲷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防治方法也同于真鲷与黑鲷,关键是严格按规程控制放养密度,尽量投喂鲜活饵料。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7-8-1 00: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嗯,不错。楼主有心了,不过我这里没有海水,
现在有什么淡水养殖比较好的品种!
发表于 2007-11-28 23: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huahua: :huahua: :huahu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17 19:5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