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19|回复: 0

肉价调控不能牺牲农户利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30 09: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全国的大中小城市,持续攀高的肉价已然左右了舆论的注意力。目前,广州、北京、上海、武汉、长沙等大城市的猪肉价格,在几个星期内每公斤就涨了5—8元,其中沈阳同比上涨99%。与此同时,肉价飞涨的市场风波影响社会层面,形成了诸如如何让低保户吃上肉等民生话题。
但是,肉价上涨是否成为农村的热门话题,暂时尚未可知。温家宝总理日前在陕西考察时,既考察了生猪养殖专业村,倾听农民对当前猪肉涨价的反映,同时也在城区市场关照肉价情况,舆论对此反响强烈——“要让大家吃得起猪肉”,更将这一轮肉价上涨的话题急剧放大。  关于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眼下主要形成了两种意见:“通胀表现说”和“成本推动说”。前者主要由民间智囊机构或部分研究者抛出,该观点认为猪肉属于最终消费品,炒作的几率较小,涨价意味着通货膨胀已从原材料传递到最终消费品,甚至标志着通胀进入冲刺阶段。而后一种涨价原因是官方提供的确凿见解。农业部认为涨价是由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养殖成本增加、猪肉消费需求上升等因素造成的。其中,作为此次肉价上涨的崭新证据,作为猪饲料原料的玉米价格持续攀升,到本月已同比上涨近两成。换言之,出栏一头肥猪,仅饲料成本就增加了50元左右。
  在目前的情况下,以通胀来解释肉价上涨,更为充足的数据支撑尚显欠缺,仍需要细致的观察和调研。但无论如何,一路走高的肉价已经演变为城市中普遍的民生问题。政府力求避免肉价造成社会尖锐冲突的努力,一如既往地耐人寻味。显然,国家行政提出了两种调控目标,并同时经受着它们的考验。一种目标是希望削弱肉价上涨对市民,尤其是经济窘困家庭的影响;还有一个目标是希望将肉价上涨的利好呈递给农民,以期从产业链条的最前端恢复整个产业的信心。
  不过,从非市场力量在整个产业链中发挥的强大作用看,这两种“一肩挑”式的调控目标,只能被作为紧急情况下的善意回应,恐怕难以像国家所希望的那样产生实际效果。这个悲观判断的产生并非毫无缘由,其伴随着的是一系列挥之不去的疑问。比如为什么在肉价低迷的时候不见国家调控的坚强决心?理论上的肉价补贴可否也从城市贫困家庭推广至养殖户?就事论事地分析,饲料价格上涨固然是此轮肉价波动的直接原因,但一头猪从农户的圈中一直到市民餐桌上,这一产业流程中沉重的税费已经成为刚性的成本——无论肉价怎样涨跌,诸如屠宰税、检验检疫费等名目繁多的“猪头税”始终牵制着养殖户的收益,并且对整个产业的利润构成日常威胁。
  这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农民和市民分别站在由肉价连接起来的产业两端,农民希望肉价高,市民希望肉价低,彼此间的利益诉求形成冲突。在肉价高企甚至部分市场出现断档的情况下,政府强调查处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承诺保证供应,都是可以理解的回应措施。不过,如果政府在肉价短期变动舆论密集聚焦的情况下,将调控目的设定在价格上,那么很可能打击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市场中应有的自我平衡能力、自我修复功能始终受到遏制。更令人忧虑的是,长期以来政府面对城乡利益分化问题时,调控目标存在主次之分,是势利的,其主导思路往往是牺牲农民去保护城市,因此,城乡剪刀差不是被缩小而是被继续扩大。在养猪产业中本就孤单的农民,无法获得产业利润的资助和回报,只好一次次走向失意和失落。
  不论价高价低,农民的事情却和农民无关,这很可能再次成为肉价调控中的奇怪现象。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府平息城市高额肉价的施政决心下,这一轮肉价上涨势头必定得到遏制。但如果这种结果并非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使然,而是那只“看得见的手”以固守自身利益、继续牺牲产业利益的代价获得的。对城市而言,再高的肉价也有国家扛着,可农民却无法从产业中分得红利。长此以往,肉价肯定会脱离农民的价值付出,使得产业链分配及传递相应利润的能力发生扭曲。
  省市经贸部门近日也都表示,暂时不会推出“储备肉”“救市”。这可算是一个谨慎的明智之举。在调控行动付之阙如的时候,国家“既要市民吃得起肉又要农民养得起猪”的目标,可以作为看待问题的一个角度。但它远远不够,因为从高肉价生成及被控制的动因看,行业中以高税负而存在的国家牟利冲动才是最需要校正的。多少年来,乡村和城市依靠产业链条而唇齿相依,却因种种势利的调控目标而变得咫尺天涯。这次蔓延全国的肉价飞涨会挽救这一疏离的趋势吗?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21 04:3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