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576|回复: 24

[谋易侃数字] 营销破茧(一)——解读饲料营销的瓶颈与误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9 18: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在2007年<销售与市场>第4期的文章
   营销破茧(一)——解读饲料营销的瓶颈与误区

王中

1979年,泰国正大集团在深圳建设第一个饲料工厂,中国的饲料工业就揭开了行业发展的序幕。历经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饲料工业到2005年已经达到年产值2700亿元的规模。本世纪的前五年,饲料工业每年均保持6%~7%的增长速度,中国的饲料工业在世界上已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进入2006年,几乎所有的饲料企业和业务人员都开始对饲料营销的未来进行探讨。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饲料工业的官方产销数据还没有公布),2006年中国饲料工业产销量首次出现负增长。中国的饲料工业发展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饲料营销又遇到了怎样的瓶颈呢?(铺底色)
行业现状:乱象丛生
从表面上来看,中国的饲料行业有四乱。
一、市场主体乱。中国的饲料企业在农业主管机关备案的约有15000家左右,另外大约还有5000家私自生产的“黑工厂”,所以在市场上实际进行饲料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不低于20000家。虽然中国有2700亿元的产销量,但平摊到20000家企业头上,每家企业不过1300万元左右。以官方统计数字为依据:1997年中国国内13700多家饲料企业生产饲料0.56亿吨,平均产量4744吨;而同期美国300家饲料企业生产了1.2亿~1.4亿吨饲料,单个企业的平均平均年产量为400万吨。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来,中国饲料企业的生产规模还是很低的。从企业员工人数来看,大到万人的企业航母与小到仅有两三个人的家庭作坊并存。这样的现状,自然会引起不正当竞争,混乱状况就在所难免了。
二、销售环境乱。国内的饲料销售渠道比较复杂,既有企业直销,也有经销商销售,还有养殖鸡头、猪头销售,许多地方的养殖协会、收奶站等实体也介入到饲料销售中来。因为各个群体的心理预期不一样,所以,中间的加价率也各不相同。尤其是经销商,把饲料赊销给小养殖户,自己承担了相当的风险,通常会在饲料上附加过高的利润。因此,市场上卖的贵的饲料,未必是真正的好饲料。
三、终端客户乱。2005年我国猪肉产量5010.6万吨,占世界的48.86%。而作为生产资料的购买者,大到数万头规模的大型养殖场,小到十来头的散养户,都在从事养殖。因为低水平的种畜(禽)、饲养管理、防疫等原因,好的饲料性能通常无法充分发挥,好坏也很难为小规模的养殖户所判断,所以,鱼目混珠的现象也很普遍。
四、市场行情乱。由于国内的疫情保密制度解禁不久,加上部分媒体不负责任的渲染,许多疫情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持续两年的禽流感2006年的猪高热病引发了消费者的心理恐慌,也造成了市场极大的波动。市场上的畜禽价格严重背离了价值规律,也对饲料营销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正因为饲料市场上“四乱”的存在,给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给饲料营销扎成了巨大障碍。
经销商:从功臣到“罪人”
从本质上来看,另一个因素也使饲料营销的健康发展形成莫大的瓶颈,这就是中国的饲料经销商群体。中国的饲料经销商群体在饲料工业发展的初期,作为企业与养殖户之间的桥梁,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却几乎成为饲料营销突破的最大障碍。基于国情,中国的养殖业最初是从无数小的养殖户发展起来的。过去,由于供求不平衡,在卖方市场下,养殖户很容易获得较高的收入,因而,对于经销商在饲料产品上较高的加价还是基本可以承受的。养殖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无论是规模还是生产效率都有极大的提升。伴随着这种变化,养殖行业的利润越来越低,而疫病却越来越频繁。养殖户承受了巨大的风险,经常是赚三年赔三年,多数人的资金积累缓慢,所以,许多人开始赊欠经销商的饲料款。而就是这么一“赊欠”,就像一个健康人染上了大烟瘾一样,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起来:一些人因资金不足持续赊欠;一些人因养殖赔本不得不赊欠,以求翻本机会。这样做的结果是给经销商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经销商为了转移、消化风险,在饲料上叠加了较大的“利润”,经销商成为饲料流通环节最大的获利者。安徽某地的养殖户有使用1%猪预混料的习惯,当地经销商在饲料上附加了1.5倍的利润,每吨饲料加价超万元,而1吨浓缩料经销商加价五六百元那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这样一来,饲料营销就面临两个问题:
1.厂家出厂价便宜的饲料,到了终端客户手里未必是便宜的饲料。
2.因为利润空间的原因,养殖户能赊欠到的饲料未必是好饲料。
经销商的暴利本性,使许多饲料企业尝试走直销的道路。但饲料企业的直销尝试同样不平坦,一些养殖户准备直接从厂家购进饲料却因被经销商追债而作罢。另外,养殖户大部分规模偏小而且分散,给饲料企业的直销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许多尝试直销的企业重新回到原来的模式。
企业营销之“惑”
饲料企业本身的营销方式也存在众多误区,这些误区也减缓了饲料营销的发展步伐。
误区一:市场范围越大越好。(铺底色)
中国企业的贪大心理在饲料行业也没能例外。上海一家规模不大的以预混料为主的饲料企业,号称产品远销十几个省,而业务员也是每个省放一个。试想,一个业务员负责一个省,每个月会消耗多大的人力与物力?而转嫁到产品上的大量营销费用自然会大大降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无独有偶,安徽一个月产销量不足百吨的预混料公司产品远销4个省,过多的营销费用和物流成本成了企业最大的负担,企业也因此长期得不到发展。而深谙此道的山东六合集团立足山东、密集开发,提出了“10公里之内服务不留死角;20公里内服务对大户;30公里之内对养殖场服务;30公里之外不服务,因为服务是要成本的。”(注:六合一直倡导服务代替营销,所以,这里说的服务,其实就是营销)正是采用这种思路,六合仅用10余年的工夫就发展成为一个年销售收入逾百亿的饲料企业航母,而许多饲料巨头面对庞大的山东市场也只好望洋兴叹,这就是市场拓展密集化的好处。营销大师路长全先生提出的“做小池塘里的大鱼,不做大池塘里的小鱼”,为六和的模式做了最恰当的注释。
误区二:促销活动不搞不行。(铺底色)
促销活动在过去一直是许多企业营销的撒手锏,一次促销通常会让销量大大提升。而最近,许多营销经理苦不堪言:促销当月销量大增,随后就是锐减。企业掏出的白花花的银子都流进了客户的腰包,却没有为产品销量带来实质变化。许多经销商摸清了企业的脉搏,在有促销的时候利用政策大量进货,然后慢慢消化,导致“促而不销”。不过,促销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尤其在新产品上市、新区域开拓的时候。但对于老客户、老区域,更重要的是帮助客户提高获利能力,获利能力才是客户的真正需要。
误区三:客户服务什么都做。
中国企业的客户服务大家一致推崇海尔,但在我的眼里,许多饲料企业的营销服务“远远超过”了海尔。我们有的业务员不仅帮助客户做猪病诊疗、扫猪圈、搬饲料、做推销,甚至会帮助客户带孩子,这就是一个大大的误区了。这种风气的产生是和许多企业的营销观念分不开的。许多企业给业务员灌输这样一个理念:通过做这些事情会让客户感动,客户感动了,销售目的也就达成了。客户究竟需要什么?无论是经销商还是养殖户,他们最关注的是获利。因此,如何帮助客户获取更大的利益才是业务员工作的重心,而帮助客户做那些琐事只能根据具体情况偶尔为之。“保姆式”的服务客户通常不会拒绝,其实这是一种“占便宜”的心理在作祟,这样反而会降低客户对企业和业务员的尊重程度,实在是得不偿失。
误区四:营销模式需要不断创新。

我们许多企业的销售部门一旦营销工作迟滞,就千方百计地寻求营销创新,期望通过营销创新来拉动营销增长,这种想法是个很大的误区。目前行业内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营销模式。例如:六和的深度营销、普瑞纳的程序营销、双胞胎的整合营销、兆华金丰的价值营销等等。其实,许多营销模式不是靠理论家描绘出来的,而是经过多年的市场打拼摸索出来的。有个哲人说过:“既然河上面有桥,又何必摸着石头过河?”我服务过许多企业,多数企业发展缓慢并非营销模式的问题,也非产品本身的问题,而是坚持与改进的问题。一家成立于1997年的饲料企业,本来发展形势很好,只要精于管理,其前途是不可限量的。可惜短视又躁进的老板为了寻求营销突破,不断地引进、借鉴营销模式,在8年中居然更换了13任营销负责人,在企业服务时间最短的只有3个月,最长的也只有8个月,愣是把一个好端端的企业整的奄奄一息。而在我看来,这13任负责人当中,许多是极有才干的,但很多人在思路没有得以发挥与修正的时候就离职了。正是这种对营销创新简单、片面的追求,使许多企业遍尝苦果,却难成正果。其实,一个企业根据自身的条件找到合适的模式,在动态过程中不断修正与坚持,更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
结语
饲料行业虽然是一个很有前景的行业,但目前已经初步进入行业整合阶段。在这样一个变革时期,市场、消费心理还不够成熟,因此,在许多人眼里饲料营销很难做,而在一些了解市场和营销规律的人眼里,却是驾轻就熟。这其中的关键是能否清晰的看到它的瓶颈,尽量避免走进营销误区,准确的把握客户购买心理。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得心应手的迅速发展。在这方面,亚太中惠、六合、双胞胎都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是饲料企业可以借鉴的榜样。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20 收起 理由
中国移动 + 2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7-5-9 19: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狼兄文章都发到《销售与市场》了
发表于 2007-5-9 19: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老师的文章,肯定先要拜读了...
发表于 2007-5-11 17: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非常好,需要细细的品.理也是这样但对我们这些小地方的小经销商不知道谁能为我们指导一下如何生存?如何做大做强自己?
 楼主| 发表于 2007-5-11 17: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能做到多少吨?你的经营理念是什么?你愿意根本的改变吗?你的合作精神有多高?这都是关键.另外,不好意思,我刚写完了一篇<破茧_饲料企业与经销商的搏弈>是专门教饲料企业如何制衡经销商的饿,恐怕很快就能和大家见面拉:4 :4 :6 :(
发表于 2007-5-11 17: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老师分析的很透彻!很值得好好学习!!!
发表于 2007-5-17 18: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泼个凉水

分析的比较到位,但是误区太多了,比如说营销模式的创新,创新需要时间,也需要顶住业绩的压力,而一旦革命,肯定会牵涉到很多人的利益,还需要一个过渡的时间等等
发表于 2007-5-17 22: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怎么样营销,产品质量是根本.
发表于 2007-5-19 13: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拜读
总是会有收获的
好的文章,引出好的评论;1s: ;1s:
发表于 2007-5-19 14: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老师分析的有道理,但还是让明白的人明白,糊涂的人糊涂,饲料企业的整合需要时间,让我们拭目以待吧!能有多少企业脱颖而出,又有多少企业坐以待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1 14:34,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