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817|回复: 3

金鱼史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 20: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仲葛
许多国家都饲养金鱼,但最早饲养的是中国。金鱼属于骨鳔目鲤科,一名锦鱼,是野生金黄色的鲫鱼(Carassius auratusCarassius vulgaris)的变种。它的多变的形成和色泽都是中国人民运用人工选择、培育的结果,可说是中国一种艺术特产。根据它半家化、家化的演变过程,能在这样短的时期内(700-800年)把戏野生的“金鲫鱼”完全驯化,而又能培育出千变万化的许多新品种,这在世界野生动物驯化史中是一个成功的“奇迹”(王玉臣、戚静芬。1964)。
大约在十分世纪末,金鱼由亚洲传入亚洲。Linne了解此鱼的观赏型,他把它命名为Cyprinus auratus,意即金黄色的鲤鱼(Smith1924)。有些家养的金鱼逃到欧洲的河流中,它们的后代返回它的野生的祖先的形状,失去了金黄色。由于它们明显的起源,没有金黄色的返祖型,仍把“金鱼”学名称为Cyprinus auratus。后来的动物学的研究将金鱼列入鲫属(Carassius),所以现在一般为Carassius auratus
金鱼学名“Carassius auratus”中的种名是Linne定的。Kammerer的书中(1924)记载了许多金鱼品种的学名:
Carassius auratus var.japonicus bicaudtus:双尾草金鱼
Carassius auratus var.japonicus simples :单尾草金鱼。
Carassius auratus var.oviformis:蛋鱼。
Carassius auratus var.macrophthalmus:龙睛。
Carassius auratus var.uranoscopus:望天眼。
上述的品种学名并没有被生物学普遍的采用,但是“Carassius auratus ”两个字合成的学名是全世界普遍采用的。
自然界中有没有野生的Carassius auratus?按照Berndt(1928)。德国的野生Carassius有两种:C.gibelio NilssC.vulgaris Nilss。按照Cybopob(1948),苏联、欧洲都没有野生的Carassius auratus
Cybopob及其他鱼类学家认为世界上野生的C.auratus还是有的,它的分布只限于中国、日本、越南等处。中国野生的C.auratus是什么?鱼类学家都认为就是中国各地最普遍的食用鱼:鲫鱼(陈桢,1959)。

鲫鱼的品种很多,金鲫是鲫鱼的一个变种,也是金鱼的前身。鲫鱼的古名又称之为“鲋鱼”、“脊鱼”、“责鱼”等。是一种广温性鱼类,水温在10℃左右以至32℃左右都能摄取和消化食物,他的适应性很强,在其他养殖鱼所不能忍受的不良环境中都能生长繁殖。其外形和鲤鱼很相像,但没有触须(Barbela),很容易辨别,成为速度较强鲤鱼慢,能耐高温,且可在含氧量较低的水域长期生活,对疾病的抵抗力强。
金鱼(Carassius auratus L.)与鲫鱼(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 Linnacus)的区别为侧线鳞仅29-30片,较鲫鱼之32-33片为少。它的体形是头小,口吻平阔,无鳃盖、齿须,腹部圆,体表含有粘液(以保护其体),尾多分为三、四页而披散,大者可达体之倍半,全体披鳞呈现闪耀金花,故称金鱼。金鱼的形态有很多的变异种,经过人工选择和培育,可以获得一些改良型(尤其是眼和鳍的变形)。而在体色方面,也有许多的变异,红、黄、桃色及有无黑色斑纹的,样样俱全。
就生物学观点而言,金鱼、鲫鱼等颇为相似,生物速度慢,产卵于25℃左右的温暖水域。而其成长速度与体色变化在30℃左右时特别显著。在中国、日本及欧美等国多养来供观赏用。养殖方法与鲤鱼相同。
全世界金鱼的数量,缺乏统计资料。但是世界其他各国的金鱼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中国引种的。据历史记载,金鱼最早传入日本是1502年(Matsutara,1908;Mitsukuri,1904;Watase,1887)。英国早在17世纪末叶(Mulert,1906;Schaesd,1893;Smith1924),美国则是在19世纪之初引入的(Meehan,1913)。在意大利也多饲养以供观赏之用,所以金鱼的分布也是较广的。
金鱼的祖先,原来是一种呈金黄色、身长尾小的野生鲫鱼,亦称野金鱼。野金鱼(见图1)的身体是长的,两侧的扁的。由躯干到尾柄,背面和腹面的轮廓的平滑的。金鱼的观赏品种的体形与野生类型得差异很大。最失常的体形,有很短的身体,肥圆而两侧膨胀的腹部,细的尾柄,仅附于身体的背部。当一尾鱼具有肥圆的腹部并有一尖的头,而无背鳍时则称为蛋鱼。身体愈短愈为观赏者所珍贵。
鲫鱼一词在中国指野生的Carassius auratus,而只有家化的Carassius auratus通称金鱼,既然金鱼与鲫鱼同属一种,那么金鲫鱼一词是好的,应当广泛使用。但是由于现在金鱼的观赏品种距野生型变化如此之大,所以几乎所有中国饲养者与玩赏者都不知道它们之前有血统关系,因而放弃了金鲫鱼一词是好的,应当广泛使用。但是由于现在金鱼的观赏品种距野生型变化如此之大,所以几乎所有中国饲养者与玩赏者都不知道它们之前有血统关系,因而放弃了金鲫鱼一词的应用。宋朝诗人苏东城的:“我爱南屏金鲫鱼,重来拊槛散斋馀”诗句中应用金鲫鱼而不用金鱼,说明在那时(960-1278)年普遍了解金鱼与鲫鱼的亲缘关系,可能是由于前者与后者的区别不大。那时的金鱼可能是具有金橙色的普通鲫鱼,在宋朝这种颜色的起源可能是金鱼最早的变异(陈桢,1959)。

据我国文献《述异记》(任肪,531-557年)记载:“晋桓冲游庐山,见湖中有赤鳞鱼,即此鱼也”。可知金鱼的野生祖先“金鲫鱼”,是最早在我国晋朝(公元265-419年)时发现的,到了隋唐时期就已有了养鱼供观赏的习尚,不过那时只限于统治阶级的上层,只是到了宋朝(公元960-1278)才被正式养作观赏鱼,并进行金鱼家化的遗传研究。关于金鱼的祖先,李时珍在他所著的《本草纲目》报道了他的研究结果说:“金鱼有鲤、鲫、鳅、 数种、鳅、 尤难得,独金鲫耐久,前古罕知。自宋始有畜者,今则处处人家养玩矣”。从李时珍的研究,我们知道金鱼的祖先有四种鱼,但在自然界里,鳅和是难难得见到红色的,鲤和鲫江南一带则比较常见。《史》(岳柯,1214)中提到,所养的鱼中能变金色的,以鲫鱼驯好,鲤鱼次之。所以现在养育的金鱼是由鲫鱼驯养而成的。金鲫鱼最古的家乡有两处:一是嘉兴的“月波楼”下,据《浙江通志》卷102,嘉兴府:“秀水县月波楼下为金鱼池,唐刺史丁延赞得金鲫鱼于此,后为放生池”。另一是杭州西湖的“六和塔”下的山沟中和南屏山下净慈寺对面的兴教寺池内,也有金鱼发现。这有许多史料可以证明。如苏东坡在宋朝元祐四年(公元1029年)出任杭州知州后,曾在游西湖时写下了“我爱南屏金鲫鱼,重来附槛散斋余,争侍槛投饼饵为戏,东波习西湖久,故寓于诗词”。这说明那时杭州已有金鱼供观赏了。但当时发现的还不是现在的金鱼,而是野生的红黄色鲫鱼。这种鲫鱼原是由银灰色鲫鱼演变过来的。银灰色鲫鱼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因为受到环境改变的刺激,影响到鳞片之黑色色素细胞消失和红色细胞增多,才变成了红黄色。
这些野生的红黄色鲫鱼出现后,因为它色彩鲜艳,可供观赏,加之旧社会崇尚迷信,认为它是神物,不敢食用,捉到以后,大都把它投入放生池中,所以受到了保护,并供给一定的食物,这就是半家化的开始。由此看来,我们可以说,直到公元1089年苏东波第二次到杭州时,金鲫鱼还生存于半家化的生活条件中,除颜色金黄外,与野生鲫鱼并无不同之处。
这些野生的红黄色鲫鱼出现后,捉到以后,大都把它投入生池中,所以爱到了保护,并供给一下的食物,这就是半家化的开始。由此看来,我们可以说,直到公元1089苏东波第二次到杭州时,金鲫鱼还生存于半家化的生活条件中,除颜色金黄外,与野生鲫鱼并无不同之处。
       到了南宋,当时的统治者赵构皇帝迷恋玩养动物,特在杭州建造德寿宫,宫内辟有饲养鲫鱼的池塘,在他的影响下,士大夫们也纷纷相继造池养鱼,形成了一股风气。因此,也就产生一批专门靠“鱼儿活”(养金鱼)为生的人,他们知道用污水中的红色小虫喂鱼,使养在池中的金鱼得到适合胃口的好饲料,生活条件大大改善。靠“鱼儿活”为生的人为了满足人们对新奇异种的爱好,又十分注意新种的培养,也就在无意中作到了人工选种。这样就使得新的变异能够保存下来。从这时起即由半家化转入池养家化期。
南宋时期统治阶级的造池养鱼与以前在放生池中的养鱼有很多不同之点:(1)家池中只养人所爱好的金鱼,不养其他鱼类。放生池中除金鱼外还有鲫鱼及其他野鱼。因为家鱼池中没有家鱼与野鱼的杂交,并且避免了种间斗争,所以金鱼在家鱼池中比较容易繁殖而且容易保存新生出来的变异。(2)放生池中的生物只能从人那里得到保护和一些饼饵。家鱼池中的金鱼除保护与饼饵外,还能从人那里得到充足而且更适宜的饲料,即污水中的小红虫,锷 虮虾儿,可能就是现在大家所熟知的水蚤(daphnia)。(3)初步了解了鱼类生殖。这些知识帮助了以养鱼为业的鱼儿活来繁殖大量金色。(4)由于爱好玩鱼的人与鱼儿活重视异样金鱼,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开始进行了人工选择。上述不同之点说明放生池中的金鲫鱼还在半家化状态中,而家池中的金鱼已经进入家化时期了(陈桢,1959)。
       到了明朝末年,金鱼的饲养技术有限较大的进展,开始由池养转到缸、盆饲养。如当时杭州就有所谓“盆鱼”。饲养的人也比以往增多。因为盆、缸饲养比池养省钱省力,金鱼也就较普遍地被作为屋内的摆设,供人们玩赏。金鱼生活环境的这一改变,不仅影响到鱼体和胚胎的发育,变异更多,而且由于进入盆、缸饲养后,可以使饲养者比较仔细地进行观察,对于新的变异就能被保存下来(金鱼在池中交配产卵是混乱的杂交。在盆养时期,由于分盆育种,杂交有了些限制,特异的优良品质比较容易保存),并由无意思的人工选择进为有意识的人工选择。
       金鱼由野生、经半家化,池养家化到盆养家化的一系列过程中,环境条件有了很大的变化,因而在各个方面逐步出现了变异,而这个变异又被往后的有意识的人工选择大大地加强,终于形成了形态和色泽极为繁多的现代金鱼品种。由于盆养环境中活动范围狭小,不存在激烈的生存竞争,所以原为前尖、中宽和左右薄,利于快速游泳的鲫体形,渐渐变得短而粗,腹部膨大;大多数的鳍,特别是尾鳍,发展成长宽而分页,便于在静止状态中保持平衡;因为在完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没有自行觅食和逃避敌害或自己卫的必要,行动也缓慢了;由于受了环境的刺激,鳞片中的色素细胞起了变化,分化成不同的彩色。但是,不论是野生的鲫鱼,或是在人工饲养下已有几百年历史的金鱼,鳞片中所含的颜色成分都只有三种:黑色色素细胞、橙色(金黄色)色素细胞和淡蓝色的反光组织。家养金鱼之所以有鲜艳多变的色泽,不过是这三种成分的重新组合、重新分布,强度、密度的变化不同,或是其中一或两种成分的减弱、加强,甚至消失的后果(王玉臣、戚静芬,1964)。
       由此可知,我国已利用金鱼品种的培育,科学地证实了物种是变异的,通过有计划的选育,可以培育出新的品种来。卓越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在查阅了中国古代生物科学资料后(见图2),在他的《物种起源》、《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和《人类原始及类择》等著作中,一再强调中国人民对人工选择及变异理论的卓越贡献,并不止一次地明确指出,他在中国著作中找到他的学说所赖以建立的历史渊源。充分说明我国对生物进行和遗传和育种理论上,所作出的贡献是卓越的(潘吉星,1959)。

自清朝道光(1821年)以后,养金鱼的人越来越多。到了清朝末季,犹称盛一时。北京的习俗,人们在旧历年时,都到各庙会购置金鱼数尾,置于玻璃缸中,陈于桌上,作为新春的点缀品。北京天坛北的金鱼池,相传明慈甯太后 佛,将宫中金鱼,放生于此池,迄今三百年,滋生日众,游人以饼饵授之,辄浮水面,五色斑烂,灿如锦绣。曾有咏金鱼池诗云:“天坛北面水池深,大小金鱼映绿阴。曲径游人欣玩赏,手持气凸(玻璃鱼缸)岸边寻”。民国时期,金鱼池设有鱼厂,每家鱼厂都讲究有几个池子。所谓池子,就是一个很大的水坑子(见图3),最大的鱼厂是“知乐鱼庄”、“致乐鱼庄”和“来顺鱼庄”等。除去鱼池予之外,还另有几个生产喂鱼虫子的水坑,除自己喂用外,多余的卖给各养金鱼的市民用。那时金鱼的销路是很广的,北京城及外埠都有销路。东北可销至辽宁、吉林、黑龙江、大连;西北可销至山西,绥远(内蒙古);南方可销至上海、南京。国外则远及于日本、英、美及欧洲。抗日战争期间,因为战争影响,饲养金鱼的人大大减少,这是在我国金鱼史上的一个衰落时期。
       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古代文化遗产十分重视,各地园林部门大力培养金鱼,不仅使许多失传的名贵品种重视出现,还涌现了不少新品种,由于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饲养金鱼的事业,有了更大更新的发展。解放以前,金鱼品种不过七十多种(1935年上海已有金鱼七十多种),1958年已经发展成为154个品种了。养金鱼的活动,也由解放前的那些豪门贵族,富商公子的消遣活动,改变成为劳动群众的普遍的正常文化娱乐活动了(图4)。

由于养金鱼的设备简单,易养,而金鱼的体态又是那么艳美多姿,令人观之神往,所以是一种人人喜爱的观赏动物,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饲养金鱼的人也就会越来越多,所以它未来的发展是很有前途的。
除观赏外,金鱼也是研究高等动物遗传变异的良好实验材料。我国著名生物学陈桢教授,早在1952年就对金鱼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他通过各种杂交试验,从遗传学上证明了金鱼和鲫鱼是同属,对金鱼的各种变异以及色彩的产生作了科学的说明。陈桢教授利用研究成果,用蓝色金鱼同紫色金鱼进行杂交,创造了紫蓝花色的金鱼新品种。中国科学院著名生物学家童第教授近年来和美籍华裔科学家牛满教授合作,共同实验研究有关细胞和遗传问题。他们从鲫鱼、鲤鱼、蝾螈(两栖动物)身上的卵细胞质中,提取信息核糖核酸,注射到金鱼的受精卵中,使金鱼的下一代有鲫鱼、鲤鱼、蝾螈的遗传性状,为人工改造生物性状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我们将培育创造农牧业的新品种,甚至可以使人类控制生理衰老的过程,为人类赢得更长的生命。
本文承北京动物园仇秉兴、戚静芬,上海动物园王荣培、北京市花木公司张绍华、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哈贵增等同志提供资料及修改意见,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7-7-16 0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4d:
金鱼属于骨鳔目鲤科
...........................
那是很久很久很久以前的提法了.
发表于 2007-9-18 15: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意思啊!!!!!!!
发表于 2007-9-22 16: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总觉得有不对,但不知错在那里,等我查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15 11:3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