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djgq

鸡病门诊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5 22: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解剖:有大肠杆菌病变和球虫病变.有气囊炎.机体消瘦很厉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7-4-26 01: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PIC_390.JPG :) 上传一张原创图片,以示支持(病鸡眼、鼻有粘液)。
 楼主| 发表于 2007-4-26 21: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传染性鼻炎 本病是由副鸡嗜血杆菌所引起鸡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症状为鼻腔与窦发炎,流鼻涕,脸部肿胀和打喷嚏。 一、病原学 鸡嗜血杆菌(Haemophilus gallinarum)呈多形性。在初分离时为一种革兰氏阴性的小球杆菌,两极染色,不形成芽胞,无荚膜无鞭毛,不能运动。24小时的培养物,菌体为杆状或球杆状,大小为0.4~0.8um×1.0~3.0um,并有成丝的倾向。培养48~60h后发生退化,出现碎片和不规则的形态,此时将其移到新鲜培养基上可恢复典型的杆状或球杆状状态。 本菌为兼性厌氧,在含10%的大气条件下生长较好。对营养的需求较高,早期的报告认为既需要X因子[氯高铁血红素(hemin)],也需要V因子[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但是,近来的分离菌株已证明只需要V因子。鲜血琼脂或巧克力琼脂可满足本菌的营养需求。经24h培养后,在琼脂表面形成细小、柔嫩、透明的针尖状小菌落,不溶血。本菌可在血琼脂平板每周继代移植保存,但多在30~40次继代移植后失去毒力。有些细菌,如葡萄球菌在生长过程中可排出V因子。因此,副鸡嗜血杆菌在葡萄球菌菌落附近可长出一种卫星菌落。若把副鸡嗜血杆菌均匀涂布在2%示胨琼脂平板上,再用葡萄球菌作一直线接种,则在接种线的这缘有副鸡嗜血杆菌生长,这可作为一种简单的初步鉴定。若用含5%~10%鸡血清的糖发酵管,可测定本菌的生化特性。 本菌的抵抗力很弱,培养基上的细菌在4℃时能存活两周,在自然环境中数小时即死。对热及消毒药也很敏感,在45℃存活不过6min,在真空冻干条件下可以保存10年。 二、流行病学 本病发生于各种年龄的鸡,老龄鸡感染较为严重。7d的雏鸡,以鼻腔内人工接种病菌常可发生本病,而3~4d的雏鸡则稍有抵抗力。4周龄至3年的鸡易感,但有个体的差异性。人工感染4~8周龄小鸡有90%出现典型的症状。13周龄和大些的鸡则100%感染。在较老的鸡中,潜伏期较短,而病程长。 病鸡及隐性带菌鸡是传染源,而慢性病鸡及隐性带菌鸡是鸡群中发生本病的重要原因。其传播途径主要以飞沫及尘埃经呼吸传染,但也可通过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经消化道传染。 雉鸡、珠鸡、鹌鹑偶然也能发病,但病的性质与鸡不同,具有毒性反应。 本病的发生与一些能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的诱因密切有关。如鸡群拥挤,不同年龄的鸡混群饲养,通风不良,鸡舍内闷热,氨气浓度大,或鸡舍寒冷潮湿,缺乏维生素A,受寄生虫侵袭等都能促使鸡群严重发病。鸡群接种禽痘疫苗引起的全身反应,也常常是传染性鼻炎的诱因。本病多发于冬秋两季,这可能与气候和饲养管理条件有关。 三、临床症状 病的损害在鼻腔和鼻窦发生炎症者常仅表现鼻腔流稀薄清液,常不令人注意。一般常见症状为鼻孔先流出清液以后转为浆液粘性分泌物,有时打喷嚏。脸肿胀或显示水肿,眼结膜炎、眼睑肿胀。食欲及饮水减少,或有下痢,体重减轻。病鸡精神沉郁,免部浮肿,缩头,呆立。仔鸡生长不良,成年母鸡产卵减少;公鸡肉髯常见肿大。如炎症蔓延至下呼吸道,则呼吸困难,病鸡常摇头欲将呼吸道内的粘液排出,并有罗音。咽喉亦可积有分泌物的凝块。最后常窒息而死。 四、病理变化 本病发病率虽高,但死亡率较低,尤其是在流行的早、中期鸡群很少有死鸡出现。但在鸡群恢复阶段,死淘增加,但不见死亡高峰。这部分死淘鸡多属继发感染所致。病理剖检变化也比较复杂多样,有的死鸡具有一种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有的鸡则兼有2~3种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征。具体说在本病流行中由于继发症致死的鸡中常见鸡慢性呼吸道疾病、鸡大肠杆菌病、鸡白痢等。病死鸡多瘦弱,不产蛋。 育成鸡发病死亡较少,流行后期死淘鸡不及产蛋鸡群多。主要病变为鼻腔和窦粘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粘膜充血肿胀,表面覆有大量粘液,窦内有渗出物凝块,后成为干酪样坏死物。常见卡他性结膜炎,结膜充血肿胀。脸部及肉髯皮下水肿。严重时可见气管粘膜炎症,偶有肺炎及气囊炎。 五、诊断 本病和慢性呼吸道病、慢性鸡霍乱、禽痘、以及维生素缺乏症等的症状相类似,故仅从临诊上来诊断本病有一定困难。此外,传染性鼻炎常有并发感染,在诊断时必须考虑到其他细菌或病毒并发感染的可能性。如群内死亡率高,病期延长时,则更须考虑有混合感染的因素,须进一步作出鉴别诊断。 六、防制 鸡场在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鸡舍通风条件,做好鸡舍内外的兽医卫生消毒工作,以及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防制工作,提高鸡只抵抗力对防治本病有重要意义。 鸡场内每栋鸡舍应做到全进全出,禁止不同日龄的鸡混养。清舍之后要彻底进行消毒,空舍一定时间后方可让新鸡群进入。 副鸡嗜血杆菌对磺胺类药物非常敏感,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 一般用复方新诺明或磺胺增效剂与其他磺胺类药物合用,或用2~3种磺胺类药物组成的联磺制剂均能取得较明显效果。具体使用时应参照药物说明书。如若鸡群食欲下降,经饲料给药血中达不到有效浓度,治疗效果差。此时可考虑用抗生素采取注射的办法同样可取得满意效果。一般选用链霉素或青霉素、链霉素合并应用。红霉素、土霉素及喹诺酮类药物也是常用治疗药物。总之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均可用于治疗,关键是给药方法能否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药物剂量,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研制出鸡传染性鼻炎油佐剂灭活苗,经实验和现场应用对本病流行严重地区的鸡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根据本地区情况可自行选用。
 楼主| 发表于 2007-4-26 21: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八、传染性鼻炎 传染性鼻炎(Infectious coryza, IC)是鸡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特征是鼻粘膜发炎、流鼻涕、眼睑水肿和打喷嚏。本病多发生于育成鸡和产蛋鸡群,使产蛋鸡产蛋量下降10%—40%;使育成鸡生长停滞,开产期延迟和淘汰率增加,经济损失严重。 【病原】本病的病原是鸡副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gallinarum)。早期的研究以为该病的病原体是鸡嗜血杆菌(Haemophilus gallinarum),在体外培养需要X(氯高铁血红素,hemin)和V(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两个因子,从60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地分离到的病原体仅需V因子就能生长良好。因此,1969年正式命名为鸡副嗜血杆菌。 鸡副嗜血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两极浓染、不形成芽胞、无荚膜、无鞭毛、不能运动的小球杆菌。在24小时的培养物中,本菌呈杆状或球杆状,长0.5—3微米,宽0.4—8微米,并带有形成丝的倾向,在48—60小时培养物中,本菌发生退化,出现碎片和不整形态,如再移植于新鲜培养基,又可重新形成单个的、成对的和短链的短杆状或球杆状菌体。 由于本病原体培养中需要V因子,而葡萄球菌能产生V因子,所以与葡萄球菌同在一个培养皿中培养时,在葡萄球菌附近常出现布满副嗜血杆菌菌落的现象,称为卫星现象。 副嗜血杆菌在普通琼脂上或普通肉汤中不生长,故要在培养基中加入5%—10%鸡血清或羊血清。 本菌兼性厌氧,在10%二氧化碳环境中生长良好,37℃—38℃培养24小时在琼脂表面可长成直径0?1—0.3毫米,圆形、光滑、柔嫩、有光泽、半透明、灰白色、露滴状菌落。 本菌的鸡肉汤培养物呈均匀一致的混浊,培养24—48小时后,培养管管底有少量沉淀。? 本菌发酵很多糖类而不产气。常被发酵的糖类有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果糖、蔗糖、麦芽糖、糊精和淀粉。不常被发酵的为甘露醇和蕈糖。不发酵乳糖、菊糖、木胶糖和杨苷。但是,不同分离株的发酵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和培养基及培养方法有关。例如,有的需要鸡血清的分离株一贯发酵木胶糖,同一分离株在不同实验室表现不同发酵模式。 本菌还原硝酸盐,不产生吲哚、硫化氢和靛基质,不液化明胶,石蕊和美蓝牛乳不变色,过氧化氢酶阴性。 本菌分为A、B、C三个血清型,它们对马、牛、羊、鸡和豚鼠红细胞的凝集能力不同,A型凝集各种红细胞,B型凝集少数几种红细胞,C型不凝集各种红细胞,而且各型可以互相转化;其中A型和B型有荚膜,致病力较强;C型无荚膜,致病力较弱或无。德国Hinz氏将分离株分为A、B两个血清型,并认为大多数是B型。日本将本菌分为I型、Ⅱ型(转变性)和Ⅲ型,并认为后两型与本病发生无直接关系;也有人主张只分为Ⅰ型(A型)和Ⅱ型(C型)两个血清型。 本菌在鸡体外很快死亡。鼻液中的细菌,悬浮于自来水(pH7.6)中4小时即死,在22℃4天即死,4—5℃时可保持感染性达7—10天;来自培养基的细菌,悬浮于生理盐水中37℃ 24小时即死,悬浮于蒸馏水中50℃2分钟即死,悬浮于自来水(pH7.6)中4—12分钟即死,悬浮于肉汤培养基中50—55℃,4—20分钟即死,在45—55℃,2—10分钟即死;有感染性的胚胎液用0.25%福尔马林处理,于6℃24小时被灭活,但本菌耐硫柳汞,有感染性的胚胎液用1∶10000硫柳汞处理,可存活数天,本菌处在-40℃以下可存活1—1.5年,而在冻干条件下最少可存活10年。一般消毒药物能将之杀灭。 本菌在培养基中存活时间不长,如保存于5℃,心须采用每周在血琼脂平皿上传代的方法予以保存。幼龄培养物在蜡烛广口瓶中于4℃可保存2周。用单个菌落或肉汤培养物经卵黄囊接种5—7日龄鸡胚,接种后24—48小时死亡的鸡胚卵黄含有大量细菌,可在-20℃—-70℃冷冻保存,但每隔1个月要传代一次,以免冷冻卵黄材料的滴度下降过甚。 本菌的内毒素是一种脂多糖,有抗原性,但注射到鸡体内没有保护作用。 本菌经在人工培养基上移植30—40代次后失去毒力。毒力致弱菌通过快速连续鸡体传代可恢复毒力。 本菌通过病鸡鼻液和眼泪排出体外。病鸡每毫升鼻液中,症状出现第1天含菌106—108个,第2天含107—108个,第3天含106—107个。在人工感染病例一般于症状消失后10天左右不再排菌,在混合感染“慢呼”等病时排菌可达1个月以上,初生雏鸡可保菌2个月左右。 【流行病学】除鸡以外,偶尔也可能感染火鸡、鹌鹑、珠鸡和雉,尤其是当事先已感染了鸡败血霉形体或其他禽源霉形体时。鸽、鸭、麻雀、乌鸦、家兔、豚鼠和小白鼠,对人工感染有抵抗力。 本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鸡,以4—12月龄的鸡最易感。7日龄内雏鸡鼻腔内人工接种本菌,5%—10%出现鼻炎症状,大多数表现隐性感染,4—8周龄雏鸡人工接种后90%出 现典型鼻炎症状。13周龄鸡可100%被人工感染,病情也比幼龄鸡严重。 笼养鸡常出现位在鸡舍角落的鸡最先发病,当空气不流通,氨气较重,湿度较大,尘埃较多时,自然感染发病率可达70%—100%,1月龄内雏鸡也会出现症状。 本病虽无明显季节性,但以5至7月和11月至1月较多发,这与春雏和秋雏此时刚好已达易感月龄有关,与此时多替换鸡群多移动鸡群、饲养密度提高、卫生管理放松有关,也与气候变化利于病菌侵袭鼻粘膜等一些能使鸡抵抗力下降的诱因密切有关。所以,不同年龄鸡混群饲养、鸡舍环境差、缺乏维生素A、接种禽痘疫苗、患有寄生虫病或传染病等,都能促使鸡群发病。 病鸡(尤其是慢性病鸡)和隐性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它们排出的病原菌通过空气、尘埃、饮水、饲料等传播。被病原菌污染的饮水,常是初感染鸡群爆发本病的主要原因。由于病原体抵抗力很弱,离开鸡体后4—5小时即死亡,故通过人、鸟、兽、用具等传播的机会不大,通过空气、尘埃等远距离传播的可能性很小。 病鸡群迁走以后,如鸡舍消毒不彻底和空舍时间太短,新进入的鸡群常可能在2—3周后又爆发此病。 本病潜伏期较短。自然接触感染1—3天,饮水感染4天,空气感染经6—14天出现症状;用培养物或鼻腔分泌物经鼻内或窦内人工接种易感鸡,约24—28小时内发病。 一般情况下本病发病率高而死亡率低,但病程长短、病轻重程度、发病率、死亡率等,与鸡的年龄、发病季节、接种物来源、鸡群易感性、鸡群饲养管理好坏、菌株毒力、有无并发感染等因素有关。年龄大的鸡、秋冬季节、接种感染性窦分泌物的鸡、鸡群饲养管理差、鸡群易感性强、菌株毒力大、并发鸡痘、“慢呼”、“传支”等,常导致病程延长,病情加重,病死率增高。 【症状】病鸡除了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消瘦等一般性全身症状外,最具有特征性的症状表现为流浆性到粘液性鼻液,脸部浮肿性肿胀(公鸡则肉髯也明显肿胀),结膜炎和淌眼泪。病初流淌稀薄水样鼻液和眼泪,同时或次日脸部肿胀,由面颊逐渐扩展至一侧或两侧,甚至肿得连眼睛也睁不开,症状出现后第3天左右起,鼻液变粘变稠,常在鼻孔处形成结痂,而堵塞鼻孔。病鸡气管内有分泌物,喉部肿胀,呼吸时发出咕噜咕噜声音,有时打喷嚏,摇头欲将积附在咽喉部的分泌物咳出。病鸡腹泻和排绿色粪便,公鸡肉髯肿大,青年鸡下颊或咽喉部浮肿。母鸡产蛋减少或中止。如转为慢性或并发其他疾病,病鸡群发出一种恶臭气味。如咽喉部积附大量粘稠分泌物,病鸡可能窒息而死。少数严重病例,可能由于发生副嗜血杆菌性脑膜炎而出现急性神经症状并死亡。 人工感染病例,100%出现流鼻液和颊面肿胀,70%出现流眼泪,56%腹泻,30%排绿色粪便,30%呼吸不正常,15%肉髯或喉部肿胀。 自然发病病例,其病程长短和死亡率高低依鸡的日龄大小和外界环境因素而异,一般情况下病程在2周左右,死亡率较低。 【病理变化】鼻、窦、喉和气管粘膜呈急性卡他性炎,充血肿胀,表面覆有大量粘液,窦内积有渗出物凝块或干酪样坏死物。结膜充血肿胀、卡他性炎。下颌部以下组织呈现明显浆液性浸润。内脏一般无病变,偶见支气管肺炎和气囊炎。 产蛋鸡输卵管内有黄色干酪样分泌物,卵泡松软、血肿、坏死或萎缩、腹膜炎、公鸡睾丸萎缩。 组织学变化表现为上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肿大、增生、裂解、脱落,粘膜固有层到粘膜下组织有明显炎性水肿及异染细胞浸润。 下呼吸道受到损害的鸡,呈现急性卡他性支气管肺炎,第2和第3支气管的管腔内充满异染细胞和细胞碎片,毛细管上皮细胞肿大、增生。气囊的卡他性炎症,其特征是细胞肿大、增生并有大量异染细胞浸润。 【诊断】根据流行特点、症状及剖检变化即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 1.病原分离鉴定:据郁明发报道用消毒棉拭无菌采取2—3羽发病初期病鸡的窦内渗出液或气管粘液作为病料。均匀涂布于2%?胨琼脂培养基上,然后再用葡萄球菌在培养基上划一直线;将培养皿放在带有螺旋盖有蜡烛广口瓶中,旋紧螺盖,让其中点燃的蜡烛自然熄灭,置37℃培养。培养24—28小时后,如在葡萄球菌菌落附近长出细小的卫星菌落,则可初步认为是鸡副嗜血杆菌。之后,钩取单个菌落以获得纯培养,并进一步用含5%—10%鸡血清的糖发酵管测定其生化特性以判定是否确系鸡副嗜血杆菌。 或者,取病鸡窦分泌物或培养物,接种于2—3羽健康鸡的窦内,如24—28小时出现典型鼻炎症状,可初步认为是传染性鼻炎。不过,应注意保存时间长的接种材料,可能延长至数天后才出现症状。 采取窦内渗出物时,可先用热铁板烧烙眼睛下的皮肤,再用无菌剪剪开窦腔,然后将无菌棉拭子插进窦内深部以求拭取到最纯净的病原菌。 鼻液中虽含有大量病原菌,但因为很易混有杂菌,故不宜用作病料。 2.血清学试验:〖HT〗血清学试验对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菌苗接种后的应答、血清型的抗原分析、检查鸡群是否已受感染等,均颇有价值。常用的有试管凝集试验或平板凝集试验。鸡感染本病菌后7—14天通常可出阳性反应,血清中抗体可存在一年或更长时间。然而,40—60日龄前的雏鸡,由于在感染后2周以内虽表现明显症状,但很少产生抗体,故诊断重点应放在病原分离鉴定方面。 抗原可用加有5%鸡血清的鸡肉浸出液(pH6.6—6.8)培养鸡副嗜血杆菌来制备。 (1)平板凝集试验:取血清和菌液各一滴置于玻片上混匀,轻轻摇动玻片,3分钟以内出现凝集者,判为阳性。反应所需温度为20%—25%。由于采血后马上分离得的血清,容易出现可疑反应,故最好采用5倍稀释的血清。另外,也不要由已出现溶血现象的血液制取血清。 抗原用菌液要预先制备。将经鸡血清肉汤培养18—20小时的培养物离心沉淀。将沉淀物用生理盐水清洗3次,并恢复至原培养物体积。 (2)试管凝集试验:取0.25毫升血清用生理盐水从5倍开始进行对倍稀释,最终使每个管中均为0.25毫升,然后加抗原0.25毫升均匀。置37℃致敏2个小时,再于5℃静置16—18小时。若血清稀释倍数在5倍以上出现凝集反应者,判为阳性。 其他方法如直接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试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直接荧光抗体技术等均可用于实验室诊断。 【鉴别诊断】〖HT〗实际工作中,本病需与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粘膜型鸡痘相鉴别。慢性呼吸道病以侵害中雏为主,特征性症状为流脓性鼻液、咳嗽、打喷嚏,很少出现颜面肿胀现象,用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两者混合感染时,与单独感染本病相比,病情严重,病程延长,呈慢性鼻炎症状。粘膜型鸡痘时无颜面肿胀症状,眼睑肿胀多呈糜烂状,流泪严重,严重者上、下眼睑粘合在一起,使眼失明。主要发生于冬季,多侵害幼雏和中雏,而不感染成年鸡,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传染性支气管炎时,虽有呼吸困难症状,但无颜面肿胀现象。 【防制】 1.预防 (1)加强卫生管理:首先是防止病原菌侵入。若病原菌已经侵入,则设法予以肃清。不要从外场购入替补种用公鸡、青年母鸡或产蛋鸡,因为带菌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鸡场万一发生本病,1—2个月内暂停育雏和引入外来鸡,并通过淘汰、消毒、隔离、检疫、治疗等措施将病原菌肃清。出于经济目的,病鸡群可隔离饲养并进行治疗,直到有新鸡群予以替换时再予以淘汰。病愈鸡虽对本病有免疫力,但常是带菌者,故不要继续留养,更不能与健康鸡群并群。10日龄内雏鸡,即使感染了本病也不呈现明显症状,故外来雏鸡必须进行隔离饲养和临床观察。如有病,则不得留作种用。用隔离孵化的1日龄雏鸡在隔离饲养条件下育成,以之更替有病鸡群。被病鸡污染的鸡舍和用具,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并至少空舍7天以上,才能用以饲养新鸡群。最好是等确认本病已被消灭以后,再启用发病鸡舍饲养新鸡群。否则,虽说病原体离开鸡体4—5小时即死,但如把病鸡淘汰或隔离后就饲养新鸡群,常会出现100%被感染的情况。鸡舍要保持合理通风换气和防寒,避免饲养密度过高。否则,易于并发葡萄球菌病、慢性呼吸道或大肠杆菌而使病情加重。鸡舍可用0.2%过氧乙酸或其他安全有效消毒药进行带鸡消毒。 (2)接种疫苗:自然感染或人工感染的鸡都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力。小母鸡在发育阶段发生过本病,对以后产蛋性能不受影响。个别鸡经窦内人工接种后,不到2周就可能产生免疫力。 虽然疫苗的保护率约80%,有20%接种过疫苗的鸡仍会发病,但症状轻、康复快、损失小。接种疫苗后,一般约需3周才能获得充分免疫,4—5周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第一 次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期,幼雏和中雏约2个月,大雏及成鸡约3个月;为了延长免疫期,隔 1.5—2个月以上再补充接种一次,但不可提前进行,以免抗体下降。 由于入秋时节转群后的鸡和开产前后的鸡容易发病,所以有这样情况的鸡场应制订出与发病时期相吻合的免疫程序,以期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一般,首免可安排在50—60日龄,二免安排在120—130日龄,必要时过3—4个月再接种一次。40日龄前的幼雏,接种后免 疫效果较差,免疫期也短,故这阶段尽量通过卫生管理措施予以预防本病。肉用仔鸡因生长期短,为了不影响肉质,可免于注射疫苗。 由于不同血清型之间或相同血清型之间可能缺乏交叉免疫性,故最好用本场或本地区分离 菌株来制做疫苗。 目前使用的疫苗大致上有用鸡蛋制做的、用鸡胚制做的、用液体培养制做的和用病毒混合制做的四种灭活苗。 2.治疗:可供治疗的药物有抗生素类药、合成抗菌药、磺胺类药,但一般只对减轻病性和缩短病程有效,不能彻底杀灭病原菌,故不能清除带菌状态,而且治疗停止后常出现复发。不过,治疗发病鸡群至今仍不失为是一个辅助手段。 由于发病初期病鸡大量排菌,通过饮水传染给同群其他鸡,所以,一旦出现少量病鸡,就应认为其他外表正常的鸡已处于潜伏期中,就应全群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尤其是产蛋鸡,发病期间会停止产蛋,故更应及早治疗。投药方式可采用饮水或拌料。 ①磺胺间二甲氧嘧啶:以0.05%比例溶于加有小苏打的饮水中,连饮7天。这种磺胺药,对产蛋鸡不会引起产蛋下降现象。 ②链霉素:每只鸡肌注100—200毫克,治愈为止。但在常用地区已出现耐药菌株,应改用其他药物。 ③泰乐菌素:每只育成鸡皮下注射酒石酸盐泰乐菌素37.5—62.5毫克,或内服25毫克/千克体重,每天1次;或500—800ppm饮服,连用5天。 ④壮观霉素:以132毫克药溶于1000毫升饮水中,连用7天。 ⑤其他抗生素:有氯霉素、先锋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红霉素(高力米先)等。一般每千克体重第1天注射50—100毫克,第2天起注射25—50毫克;或根据说明,溶于饮水中投服。 ⑥其他磺胺药:有制菌磺、磺胺苯吡唑、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氯吡嗪等。可拌于饲料中或溶于饮水中投服,第1天加0.2%,第2天加0.1%,连用3—5天。也可与链霉素联合使用,以起到协同作用。对笼养鸡接种疫苗后的散发病例,使用金霉素、磺胺间二甲氧嘧啶比较方便。产蛋中的鸡,尽可能不用磺胺药。 ⑦土霉素和强地松联用:体重500克以内的病鸡,口服125毫克土霉素和2.5毫克强地松片;体重1000克以上的,剂量加倍;每天服药2次,早晚各1次。据报道,经大群治疗,连续治疗2天即可收效。 ⑧ 强力霉素或环丙沙星或氧氟沙星按50ppm饮水,连用5—7天。
 楼主| 发表于 2007-4-26 22: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痢菌净中毒

痢菌净属于卡巴氧类化合物,应用时如果不按要求,剂量过大或长期使用则会引起急性和蓄积中毒,将会给广大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1 发病情况 2004年的3月份,某村养殖户在饲养的2100只海三褐商品蛋鸡20日龄时,因鸡群60%~70%突然出现排黑色腥臭稀薄粪便,经当地兽医诊断为细菌性肠炎,用痢菌净原料80克(2000只鸡量)拌料,连喂7~10天,当喂到第8天时鸡群出现中毒症状。 2 临床表现 2.1 全群鸡表现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采食和饮水减少或废绝,头部皮肤呈暗紫色,排淡黄、灰白水样稀粪。 2.2 10日龄时部分鸡出现瘫痪,两翅下垂,逐渐发展成头颈部后仰,弯曲,角弓反张、抽搐倒地而死。 2.3 死亡率多在5%~15%,但死亡持续的时间较长,可持续到15~20天。 3 剖检病理变化 3.1 尸体脱水,肌肉呈暗紫色,腺胃肿胀,乳头暗红出血,肌胃皮质层脱落出血、溃疡。 3.2 肝脏肿大,呈暗红色,质脆易碎。肾脏出血,心脏松弛,心内膜及心肌有散在性出血点。 3.3 肠道黏膜弥漫性充血,肠腔空虚,小肠前部有黏稠淡灰色稀薄内空物,泄殖腔严重充血。 3.4 如果是产蛋鸡中毒,腹腔内有发育不全的卵黄掉入及严重的腹膜炎症。 4 实验室检查 无菌取病死鸡的肝或脾脏病变组织,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无菌。用普通琼脂平板进行细菌培养24~36小时,未见菌落生长。 5 防治方法 5.1 立即停止饲喂超量的痢菌净拌料和饮水,将已出现神经症状和瘫痪的病鸡排出予以淘汰。 5.2 中毒鸡群使用5%~8%葡萄糖和0.04%的维生素C饮水,连用3天。 5.3 每100斤饲料中加维生素AD3粉,含硒VE粉各50克拌料,连喂5~7天。也可在饮水中加复合维生素制剂,连用3天。 5.4 引起腹膜炎及并发其它细菌性感染,在拌料中加0.25%的大蒜素,连用4~6天。
 楼主| 发表于 2007-4-27 20: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病历请各位老师指教:200日龄蛋鸡群,呼吸道症状很明显.10天时间产蛋从90%降到了40%,蛋壳质量很差。拉黄稀粪,采食量降到原来的一半.5000只鸡群每天死亡10多只,解剖肝脏、心脏均有包膜,卵黄破裂、凝固在腹腔,其它无明显的症状。请问这该怎么办?产蛋还能恢复吗?
发表于 2008-11-13 09: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帮助我吗?我的鸡很多像吗立克症状,无法站立,只是没有内障症状,又些鸡也出现空中啄食的现象,有些鸡出现大便被其他鸡抢食,不知道是什么并,请求帮助!
发表于 2008-11-13 09: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楼 sdjgq 的帖子

我的鸡痢菌净喂的量不大,2克配5公斤饲料,每天2次,连续喂不超过3天
发表于 2008-11-13 12: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同志,值得鼓励! 加为好友怎么样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20 11:1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