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899|回复: 12

[饲养管理] 奶 牛 饲 养 原 则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9 23: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适合消化粗纤维和非蛋白氮
A、能量:
? 奶牛的主要能量来源是通过细菌在瘤胃和网胃发酵纤维素获得。
? 细菌的主要能量来源是降解的葡萄糖.(降解的纤维素等于通过酶的催化降解的长链葡萄
糖元)。
B、蛋白质:
奶牛主要的可利用氨基酸来源于瘤胃中的菌体蛋白和小肠中吸收的过瘤胃蛋白(非蛋白氮,尿
素,氨水)。
2. 消化器官
(1)、瘤胃:
· 瘤胃能切碎日粮中的纤维,并且对多糖进行微生物发酵。
· 当奶牛每天咀嚼6至8小时,可产生160 至180 升唾液.但若瘤胃缺少刺激,只能产生少于
30-50 升的唾液(饲粮中精料太多)。
· 唾液中的缓冲剂(碳酸氢钠和磷酸盐)能中和瘤胃中微生物发酵所产生的酸,以维持消化
和微生物生长的适宜环境(接近中性)。
(2)、网胃:
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细菌、原生虫和真菌),瘤胃是一个大型的活体发酵罐,能容纳120 多公
斤消化物质。磨碎后的纤维物质在其中缓慢降解,存留20-48 小时。
微生物发酵产物:
· 挥发性脂肪酸是粗纤维、淀粉和糖发酵的最终产物。
· 富含微生物的菌体蛋白。
挥发性脂肪酸通过瘤胃壁上皮吸收,其作用:
· 主要能量来源。
· 合成乳脂。
· 合成乳糖:丙酸为前体物。
(3)、瓣胃:
是水和矿物质(钠和磷)通过唾液返回瘤胃,实现再循环利用的转换器官。
(4)、皱胃:
就像单胃动物的胃,分泌高强度酸和多种消化酶。
3.碳水化合物合成代谢
碳水化合物是机体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和牛奶中乳糖和乳脂的基本前体物。为保证经济的高产奶
量,必须使奶牛日粮中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配比达到很好的平衡:日粮中缺少
纤维会导致牛乳中脂肪降低(缺少乙酸)和消化紊乱(瘤胃酸毒症和皱胃移位)。非纤维性碳水化
合物会增加日粮能量浓度,改善能量供应,对瘤胃中菌体蛋白的数量和最终产奶量起决定作用(丙
酸的数量=肝中葡萄糖数量)。
(1)、瘤胃产生挥发性脂肪酸
碳水化合物被发降解为:
· 能量
· 气体
· 热
· 酸
酸主要有(95%):
· 乙酸:约占65% 被转移到肝脏。
· 丙酸: 约占20% 全部转移到肝并转化成糖原。
· 丁酸:约占15% 在瘤胃壁中转化成酮体。
· 游离酸:和能量一起被细菌生长利用。
理想状态下:(乙酸+丁酸)/丙酸 > 3.5。
(2)、肝脏产生葡萄糖
正常情况下,葡萄糖不能通过消化道吸收,牛奶中的糖都必须由肝脏产生。
例外:非降解淀粉丰富的精料:直接向机体提供葡萄糖(粗玉米、玉米.......)。
饲粮中非降解淀粉过量同样是危险的:导致瘤胃酸毒症(乳酸盐抑制纤维素发酵,奶牛就停止
采食)。
(3)、乳房合成乳糖
乳腺需要大量的葡萄糖用来合成乳糖,这与牛奶每天的产量密切相关:乳腺分泌细胞不断分泌
乳糖并与水混合,直到每公斤产品中含45 克乳糖。
瘤胃中产生的丙酸可转化成葡萄糖,葡萄糖的数量对奶牛日产奶量有重要影响。
乳糖合成的主要能量来源是酮体分解。
(4)、乳房合成脂肪
葡萄糖被转化为丙三醇(甘油);乙酸和β-羟基丁酸用来合成脂肪酸,脂肪酸和甘油合成乳
脂。
大约一半的乳脂是由乳腺合成:主要是4-16 碳的非饱和脂肪酸(短链脂肪酸),另一半主要
饲料脂类进入乳腺后转化形成(18 个碳以上的不饱和脂肪酸)。
4.脂肪的合成代谢
· 甘油脂主要存在于谷物、油料籽实和动物脂肪:一个单位的甘油(3 碳糖)和三个单位的脂肪
酸。
· 糖脂类主要存在于草料(结构和甘油脂相似,只是一个脂肪酸基被一葡萄糖基取代)(通常称
半乳糖脂类)。
· 磷脂类:瘤胃细菌体内富集。
对反刍动物来讲,以下两点较为重要:
(1)、脂肪酸饱和度:与可消化性负相关。
(2)、油脂干扰瘤胃中碳水化合物的降解吗?
瘤胃内:大多数油脂被氢化:甘油和脂肪酸之间的键被打开。游离脂肪酸附着在饲料微粒和微生物
体上,阻止正常发酵。饲料中油脂过多(>7%)将会对牛奶产量和奶中脂肪含量产生不利影响。不
饱和油脂比饱和脂肪酸负面影响更大,油脂被保护可以降低氢化速度,使其在瘤胃活性降低,具体
措施:使用脂肪酸钙盐(见产犊后的能量不平衡)。
肠:含有细菌磷脂的脂肪酸形成甘油脂,半甘油脂、游离脂肪酸、胆固醇和其它脂类物质被蛋白质
包被,形成脂蛋白-甘油脂(TG-RICH LP):它们不需经肝脏处理就直接进入血液被机体利用。
乳房:一半的乳脂来自TG-rich LP’s:日粮中长链脂肪酸增加,牛奶中含量也会相应增加,但同时
抑制乳腺中短链和中链脂肪酸的合成。
注意:哺乳前期(或哺乳期)的脂肪肝或酮症,也就是,肝中储存太多甘油脂,奶牛就必须耗用体
脂来满足能量需要(见产犊后的能量不平衡)。
当油脂含量占日粮干物质的5%时,可发挥最佳产奶性能。
5.蛋白质的合成代谢
瘤胃中的氨产生途径:
· 微生物降解饲料中蛋白质
· 饲料中的非蛋白氮
· 随唾液进入瘤胃的尿素再循环氨被微生物生长利用。
氨被用来合成菌体蛋白的利用程度,主要依赖于碳水化合物发酵提供可利用能量。
通过小肠吸收的氨基酸大约有60%-80%来自于菌体蛋白,其余部分来自于瘤胃降解饲料蛋白
质。若不考虑饲料中氨基酸组成,菌体蛋白中氨基酸组成是相对比较稳定,并且是乳腺合成乳汁所
需的氨基酸比例。
草料中的蛋白质在瘤胃中的降解程度比精料和工业副产品中蛋白质降解程度要大。
当发酵产生能量不足或日粮中粗蛋白含量过高或易降解,瘤胃中产生的氨就不能完全用来转化
成菌体蛋白,多余的氨通过瘤胃上皮被输送到肝脏,肝脏把它转化成尿素并释放到血液中,尿素在
血液中有两条途径:
· 通过唾液或瘤胃壁返回瘤胃
· 生成尿
每公斤牛奶中约含有30 克蛋白质,但随着奶牛个体、品种、哺乳期管理和日粮组成的不同而
有较大差异。
6.磷
微生物的营养需要反映了反刍动物的营养需要,磷对微生物的生理结构和生化特性尤为重要。
· 磷是细胞壁降解的要素,特别是木质素(纤维素)。
· 一定程度上,菌体蛋白合成也需要磷。
· 细菌磷的需要量高于其他寄主动物(2-2.5 fold)并且主要是通过唾液中的磷再利用来满足需要
(摄入3 克磷,导致瘤胃分泌7.5 克)但是,这只能是在唾液分泌和瘤胃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才能实
现。例如有高质量的纤维日粮(酸毒症:磷不能被很好再循环,细菌的磷供应下降)。
· 草料:磷利用率50-75%(青贮玉米:70% 苜蓿干草:55%)。
· 谷物类:因反刍动物瘤胃中存在有活性细菌植酸酶,谷物中的植酸磷(占总磷的50-80%)是反
刍动物稳定的磷源之一。问题是:当提供的饲料不能满足反刍动物矿物质(特别是磷)需要时,仅
有细菌植酸酶活性是明显不够的?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7-5-29 15: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对奶牛很有见地,是这方面的行家!支持一下!
发表于 2007-7-7 16: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hehes: :hehes: :hehes:
发表于 2010-1-13 06: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是这样,实践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3 06: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给学生上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3 07: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养牛养的什么呀?就是瘤胃微生物!总结一下
1、保证干物质采食量
2、过瘤胃脂肪的保证
3、降低非蛋白氮的摄入量。
但这些东西吧,理论性太强,就如矮子所说适合学生听课。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3 08: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我们还是很有帮助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3 08: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把NRC(2001)奶牛营养需要贴在这里,更为实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3 09: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啊!有人看了会头疼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3 09: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基础知识不牢,容易出笑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5-18 08:44,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