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113|回复: 3

非蛋白氮饲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 17: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非蛋白氮(NPN)是指供饲料用的尿素、双缩脲、氨、铵盐及其它合成的简单含氮化合物。它们都是简单的纯化学物质,对于动物并无能量的营养效应。其作用只是供给瘤胃微生物合成蛋白质所需的氮源,从而起到补充蛋白质营养的作用。使用非蛋白氮作为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的补充来源,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采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在人口多、耕地少的我国和各发展中国家,为节约常规的蛋白质饲料,开发应用非蛋白氮饲料更具现实意义。
一、尿 素
尿素主要用作种植业的肥料。近几十年来,用作非蛋白氮饲料的比重显著上升。美国和前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尿素的年饲用量都已超过60万t。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研究应用尿素,70年代又在利用技术上做了不少研究工作。但迄今在饲料工业上还没有大量应用,估计年使用量超不过5万t。因此尿素饲料在我国有着很大的潜力。
(一)尿素性质及其利用原理 尿素[C0(NH2)2]为白色晶体,无臭,味微咸苦,易溶于水,吸湿性强。纯尿素含氮量为46.6%,商品尿素一般含氮为45%,折算为粗蛋白质则每千克尿素相当于2.8kg的粗蛋白质。如果说豆饼含粗蛋白质40%,那么每千克尿素则相当于7kg豆饼的粗蛋白质含量。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能产生脲酶,可分解尿素。当尿素进入瘤胃后,被脲酶分解产生氨和二氧化碳。微生物利用氨作为氮源营养,合成菌体蛋白,最后被消化分解为氨基酸而被机体吸收利用。
(二)影响尿素利用效果的因素
1.日粮蛋白质水平及瘤胃氨浓度 补饲尿素的日粮中应含有一定比例的蛋白质。试验证明,基础日粮中天然蛋白质含量在11%以下时,尿素的利用率在70%左右,如果蛋白质含量超过12%,则尿素在瘤胃内转化为蛋白质的速度和利用程度显著降低。一般认为,日粮蛋白质水平在9%~12%时,添加尿素最为有效。此外,瘤胃液的氨浓度也影响尿素的利用效果。测定结果表明,只有每升瘤胃液的氨浓度小于50mg时,尿素等非蛋白氮才能有效利用。
2.碳水化合物的种类与数量 只有提供足量的能源与碳架,瘤胃微生物才能利用尿素合成菌体蛋白,因此,日粮中应有一定数量的碳水化合物。在碳水化合物中,粗纤维提供能量的速度太慢,而糖类又过快,而以淀粉的效果最好,熟淀粉又比生淀粉好。因此应用尿素时应多用淀粉,为发挥最大的利用率,有人建议每千克尿素应搭配10kg的易溶性碳水化合物,其中2/3应为淀粉。
3.矿物元素与维生素 矿物元素钙、磷、硫、钻、锌、铜和锰等是提高尿素利用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硫是瘤胃微生物合成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及含硫维生素(硫胺素、生物素)等所需的原料,一般认为N:S=10:1时,尿素的利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钴是维生素B12的组成成分,如果日粮中缺钴,则维生素B12合成缓慢,并且影响日粮中含氮物质的利用。
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是保持瘤胃微生物正常活性的重要营养因素,因而必须注意供给。维生素不足会影响瘤胃微生物的正常繁殖和生长,从而对尿素的利用产生不利影响。
(三)尿素的喂量及一般喂法
1.尿素的喂量 关于尿素的喂量,一般推荐以不超过日粮总氮量的1/3为原则。有人认为尿素可占日粮干物质的1%或混合精料的2%~3%。具体来讲,妊娠及产奶量低于25kg/d的奶牛,尿素可占所需可消化粗蛋白质的15%~20%,但每头日喂量不能超过100g;产奶量高于25kg/d的奶牛,不宜饲喂尿素,因为高产奶牛瘤胃微生物来不及合成足量的菌体蛋白;6个月以上的育成牛,可占所需可消化蛋白质的20%~25%,即每头每日40~50g;育肥牛可占25%~30%,或每头每日50~90g。
妊娠和哺乳绵羊可占所需可消化蛋白质的30%~35%,或每只羊每日13~18g,具体视活重和产量而定;6个月以上的青年绵羊占所需可消化粗蛋白质的25%~30%,或每只羊每日8~12g。
以上规定的尿素日饲喂量,应分早、中、晚3次投喂,切不可将一天的喂量一次全部喂给,以免造成家畜中毒。
2.尿素的一般喂法
(1)制作尿素青贮料。以玉米为代表的禾本科作物往往蛋白质含量低,青贮时,边装边洒尿素溶液。一般按青贮原料鲜重的0.5%~0.7%添加,最多不超过1%。若青贮原料干物质含量为35%时,则每吨青贮料添加2.25kg尿素,若干物质为40%时,添加2.5kg尿素。
(2)拌入精料混合料。饲喂肉牛、奶牛、育成牛时,可把尿素干粉均匀混入精料混合料中喂给。一般尿素在混合料中约占1%~2%,若用量达3%,则适口性变差。
(3)与粗饲料混合。将尿素与植物性残渣(如甜菜渣、果渣、甘蔗渣等)及铡碎的青干草均匀混合,供牛、羊采食。
(4)用尿素制作氨化秸秆。
(5)喷洒在生长的牧草上。在放牧前对缺乏蛋白质的低劣草场,用尿素糖蜜的稀溶液进行机械化喷洒,而后立即放牧牛羊。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浪费较大。
(6)配制成液体尿素精料。主要成分为糖蜜(供作能源)和尿素。使用时注意其适口性,要严格控制采食量,其腐蚀性很强,注意妥善保存。
(四)尿素利用新技术 尿素在瘤胃内受脲酶作用可迅速水解为氨,据报道,100g瘤胃内容物在1h内可将100mg的尿素转化为氨。当尿素分解为氨的速度超过细菌合成的能力,就会有大量的氨进入血液,这样既降低了尿素的利用率,又增加了中毒的危险性。为此,人们致力于研究降低尿素在瘤胃中水解速度的各种方法。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产品有以下几种。
1.尿素分子间缩合物 将尿素加热,自身缩合成双缩脲或三缩脲。它们的分解速度较尿素慢,因而较安全。但是其价格高,饲喂奶牛时,可能会有部分氨分泌于奶中,影响产品质量。另外,家畜对双缩脲的适应时间要求严格(3~8周),因为瘤胃微生物要充分利用这种缩合物,就必须形成一套新的酶系。这是尿素分子间缩合物在生产上未得到广泛使用的原因。
2.尿素与其它分子形成分子间化合物
(1)磷酸脲。又名"牛羊壮",由尿素与磷酸作用生成。由于磷酸脲分子中磷酸的存在,能降低瘤胃的pH值,中和血液或瘤胃中过剩的氨,从而提高了尿素的利用率。
(2)脂肪酸脲(CSU)。又名"牛得乐",主要由尿素和异丁酸、α-甲基丁酸、异戊酸和戊酸组成,此外还含有硫、钴、钙、胆碱等。其中脂肪酸(异位酸)可刺激微生物合成相应的氨基酸,从而提高尿素的利用率。
(3)异丁基二脲(DUIB)。由尿素与异丁醛聚合而成,在瘤胃中释放氨的速度较慢,故使用较安全,饲喂效果也较好。
3.脲酶抑制剂 在日粮中添加脲酶抑制剂,可降低尿素在瘤胃中的水解速度,即减缓了尿素释放氨的速度,提高尿素的利用效果。一些重金属离子如钴、铜、铁、锌和某些有机化合物如羟基尿素、苯脲、磷酸苯脂二胺、丙酮、甲醛均可抑制脲酶活性。我国近年也对脲酶抑制剂进行了研究,并开发出一些产品。
4.包被尿素 为了提高尿素的利用率,减慢其降解速度,科学工作者发明了包被尿素,减少尿素与瘤胃中脲酶的接触,使包被物在瘤胃中逐步分解,尿素裸露出来后被微生物逐步利用。包被材料可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或不饱和脂肪酸酯。具体方法是:将3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加65%尿素,再加上20%的水混匀后,在制粒机内通过孔径为12.5mm的压模,制成长条颗粒饲料,再切成6mm长,在20℃温度下冷却并干燥,即为饲用的尿素颗粒。
经试验,这种尿素颗粒浸泡在39℃的温水中(相当于瘤胃内的温度),经过2.5h只有50%被溶解,而末加包被的尿素颗粒饲料仅经过9min即遭到完全溶解。尿素经过包被后,可适当提高其在精料混合料中的配比,大约可占到2%~5%。
5.糊化淀粉尿素 由于尿素在瘤胃中分解很快,必须同时存在有机酸,方可与氨及时结合,而防止过量的氨进入血液。因此使用尿素时,日粮中应有适量的易分解的碳水化合物。国外多使用糖蜜,而国内则以淀粉为主,并且熟淀粉效果更好。将淀粉糊化并与尿素混合,既可以提供能源与碳,又可起到包被尿素的作用。
糊化淀粉尿素的制作方法是:将粉碎好的谷物(如玉米、小麦、高梁等)70%~80%,与尿素15%~25%及膨润土5%混合均匀,加入适量水装入挤压机,在温度121~176℃、湿度15%~30%、压力28.35kg/cm2条件下制成。由于高温和高压而使淀粉糊化,同时尿素融化后均匀地被淀粉分隔、包围。糊化淀粉尿素在瘤胃中释放氨的过程与细菌利用氨同步,从而促进了菌体蛋白的生成,有些试验证明菌体蛋白增加了1倍多。
糊化淀粉尿素在瘤胃中也具有良好的物理作用,通过瘘管观察到,糊化淀粉尿素在瘤胃中膨胀成面团状,并漂浮在干草团附近,而这一区域的细菌浓度最大。用糊化淀粉尿素喂肉牛,效果良好。试验表明,以青贮玉米为主的日粮,精料仅0.45kg,在自由采食条件下喂糊化淀粉尿素,200kg的肉牛日增重可达300g,而喂不加处理的尿素对照组,其日增重仅250g。
6.高蛋白当量尿素颗粒饲料 这种饲料主要由尿素、糖蜜、苜蓿草粉和沸石等组成。沸石为天然的多孔硅铝矿石,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和离子交换功能。沸石进入瘤胃后能吸附尿素分解的氨,并缓慢释放出来,使瘤胃细菌有充分的时间逐步利用氨合成菌体蛋白。对肉牛、生长奶牛的用量可占精料的10%,若按蛋白质当量计算,约占整个日粮蛋白质的1/3。
7.糖蜜尿素复合舔砖 由糖蜜、尿素、矿物元素等组成,供放牧牛羊自由舔食,这是利用舔砖的硬度和其中某些特殊成分来控制尿素进食量,从而达到防止氨中毒和提高尿素利用率的目的。
糖蜜既是一种快速释放能量的碳水化合物,又是一种很好的粘结剂,并因其好的气味与味道对动物极具诱食作用。一种加工舔砖的配方是:糖蜜45%,尿素15%,矿物元素15%,食盐8%,方解石粉4%,膨润土3%,棉籽饼粉10%。将糖蜜加热到70℃,放入尿素使之溶解,边搅拌边加入其它配料,搅匀,当粘稠混合物温度达25℃时,停止加热,并将其注模成型。另外也可采用冷加工法,在带双叶片的水平桨式混合机中按顺序加入下列物质:糖蜜50%,尿素10%,食盐5%,氧化钙10%,麦麸25%。然后将混合物倒入模具中,大约15小时后成型。
试验证明,糖蜜尿素复合舔砖可刺激动物食欲,提高采食量和干物质消化率,进而改善动物生产性能。并且,牛羊生产水平越低,使用效果越明显。
(五)尿素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尿素只能供成年反刍动物使用。一般认为6月龄以上的反刍动物使用效果好,而幼年动物使用不但效果不佳,还会出现氨中毒。
(2)利用尿素应有适应期。根据动物种类和生长阶段的不同,适应期有长有短,一般为2~3周。同时应注意使用时不要时用时停,以免影响瘤胃微生物的平衡。
(3)饥饿或空腹的家畜饲喂尿素时,会增加中毒的可能性,因此饲喂时应少喂多餐。
(4)尿素吸湿性大,易分解为氨,故不宜单喂,也不可溶于水中供家畜饮用,喂后半小时内也不能饮水。
(5)尿素味苦,应配合其它适口性好的饲料原料使用。并要注意尿素与饲料混合均匀。
(6)生豆类、生豆饼、胡枝子籽、苜蓿籽和野芥籽中含有尿素酶,切勿与尿素一起饲喂,否则因尿素分解会使含氮量降低,并且影响适口性。
(六)尿素中毒及其防治 尿素饲喂过量会在瘤胃内形成大量的游离氨,由于瘤胃液的pH值增大,致使氨通过瘤胃壁进入血液。如所吸收的氨的数量超过肝脏将氨转化为尿素的能力,则氨在血液中的含量升高。若血氨水平达到中毒浓度(牛:1mg/100m1),便出现典型的氨中毒症状:呼吸急促,肌肉震颤,出汗不止,动作失调。一般中毒严重时,口吐白沫。以上症状多在饲喂后的15~40min出现,如不及时治疗,0.5~2.5h即死亡。
对于牛的尿素中毒,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灌服20~40L凉水,使瘤胃液温度下降,从而抑制尿素的溶解,使氨的浓度下降。也可以灌服4L稀释的醋酸,以中和瘤胃液。解毒的办法还有:给成年中毒牛灌服4~5L酸奶或酸乳清,或者0.5~2.0L 0.5%的食醋(相当于1kg的醋)或同一浓度的乳酸。如果加喂1~1.5L含20%~30%糖浆或糖的溶液,效果更好。如使用10%的醋酸钠和葡萄糖混合液(喂量同前),效果更为理想。
对于青年牛和绵羊中毒,急救办法与成年牛相同,但剂量要根据体重和年龄酌减。
二、铵盐、液氨和氨水
(一)铵盐 铵盐主要有碳酸氢铵、磷酸铵、硫酸铵和氯化铵等。碳酸氢铵(NH4HC03)是合成氨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纯品为白色粉状,不稳定,易分解为氨、二氧化碳和水。其含氮17.7%,工业品实际上含氮不足17%,是我国小氮肥厂的主要产品,已用于反刍动物的饲料添加。磷酸铵盐主要是磷酸氢二铵〔(NH4)2HP04〕和磷酸二氢铵(NH4H2P04)两种,除可作为氮源外,还能提供动物所需的无机磷,但目前价格较贵,用于动物饲料还不多。其它无机铵盐如硫酸铵[(NH4)2S04〕和氯化铵(NH4C1),因动物食后会带入较大量的氯离子和硫酸根,影响体液的酸碱平衡,故生产上较少使用。对于硝酸铵(NH4N03),一般认为是严禁使用的,因其在瘤胃中受微生物作用而还原为亚硝酸盐,易引起动物亚硝酸盐中毒。
(二)液氨和氨水 液氨(NH3)也称无水氨,含氮82%,由气态氨液化而得;氨水(NH3·H20)为氨的水溶液,含氮一般为12%~17%。液氨和氨水由于贮存、运输和使用不方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范围。而且,氨的气味和易挥发特点会造成环境污染,对人、畜健康不利,同时对非蛋白氮源也是一种浪费。饲料、饲草中加入氨后,适口性降低,也是一个缺点。目前,液氨和氨水主要用来处理秸秆、青贮饲料及糟渣类等饲料,用于补充氮源和提高粗饲料的营养价值。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7-5-4 16: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多谢
发表于 2008-1-22 12: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挺全面的,顶一顶
发表于 2008-4-10 19: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全面啊~~!!值得收藏的资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9 15:0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