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334|回复: 29

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 17: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包括水产制品、畜禽屠宰后的副产品等,是很好的一类蛋白质饲料。其特点是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良好,适于与植物性蛋白质饲料搭配;钙、磷含量高,而且都是可利用磷;富含多种微量元素;B族维生素特别是核黄素、维生素B12等的含量相当高,还含有包括维生素B12在内的动物蛋白因子(APF),能促进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而且动物性蛋白质饲料都不含粗纤维,可利用能量都比较高。
水产制品包括鱼粉、鱼溶浆、虾粉、蟹粉等;畜禽屠宰厂副产品则有肉粉、肉骨粉、血粉、羽毛粉等。此外还有剿丝厂的副产品蚕蛹及制革厂的副产品皮革蛋白粉等。上述原料中以鱼粉最具代表性,而后者饲用价值比鱼粉差,但因价格低廉,如能合理利用,也是良好的蛋白质来源。
一、鱼粉
世界鱼粉总产量,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达到500万t以上,主要生产国为智利、秘鲁、挪威、日本、前苏联、美国、丹麦、南非、冰岛及泰国等,其中以智利秘鲁产量最高,最高年产量分别达130多万t(1989年)和120多万t(1990年)。我国鱼粉工业起步晚,且多为小规模生产,年产鱼粉大约10多万t,多集中于浙江、广东、山东、福建等沿海省区。由于我国鱼粉生产工艺落后,产量低且质量差,远不能满足需要,因而每年大量进口,仅1991年进口量高达60多万t,主要来自秘鲁和智利。近年来,我国饲料工作者研究探索低鱼粉日粮和无鱼粉日粮,鱼粉用植物蛋白或其它动物蛋白所取代,故用量稍有下降,然而迄今鱼粉仍为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中最重要者,许多饲料中尚无法取代。
(一) 分类
鱼粉的分类方法很多,如按原料可分为全身鱼粉、下杂鱼粉及混合鱼粉3种。还有按鱼种、产地及制造方法分类的,也有把产品规格混同分类的。兹参考日本分类方法说明如下,见表621


621鱼粉的分类

1.白鱼粉(北洋鱼粉)
白鱼粉是以鳕鱼为原料,在渔船上生产的鱼粉,因加工船的规模大小不同,制造方法也有差别。并因干燥处理方法而分为工作船粉和拖网船粉,两者合称白色粉。因大多是在白令海峡附近的海洋上加工生产的,故又称北洋鱼粉,这种鱼粉含蛋白质65%以上,油脂含量比其它鱼粉低,不易变质。
2.进口鱼粉
进口鱼粉主要为秘鲁、智利、南非、挪威和泰国产品,原料鱼种分别为蓝背沙丁鱼、沙丁鱼和鲱鱼。
3.沿岸鱼粉
以日本沿岸和近海捕获的鱼为原料,在陆上工厂生产的鱼粉叫沿岸鱼粉。其中有以全鱼为原料的鱼粉,也有去除可食部分以外的残渣为原料的下杂鱼粉,它涉及各种鱼种,如沙丁鱼、鲱鱼和青花鱼等。
4.全鱼粉
把制造鱼粉时产生的鱼汁,经浓缩加工再回添到鱼粉里,然后干燥粉碎,除鱼油外,利用了鱼的全身,所以叫做全鱼粉。全鱼粉的挥发性氨氮量比沿岸鱼粉高,在保存中鱼油的酸值容易上升。保存好而未变质的全鱼粉,因有鱼粉和鱼汁的成分相互补充,是饲料价值高、适口性好的优良原料。
(二)制造工艺
目前常用于鱼粉生产的鱼类有40多种,进入世界贸易市场的鱼粉主要原料是鯷鱼、鲱鱼、金枪鱼、罗非鱼、沙丁鱼、鲹鱼、步鱼、竹荚鱼、沙脑鱼等。国内用于鱼粉生产的原料主要是马面鱼、七星鱼、小带鱼、龙头鱼、鲢鱼、蟹、虾及它们的下脚料等。进口鱼粉多是以专门捕鱼船队提供的海洋全鱼为原料直接加工而成,制造工艺主要包括切碎、蒸煮、压榨、油脂分离、干燥、粉碎等步骤。国内鱼粉加工起步晚,过去一直以土法(干法)为主,即将原料鱼晒干或烘干后直接粉碎,没有脱脂除腥,产品易结块发霉,质量很差。近年来国家对鱼粉生产进行投资和技术改造,引进国外设备与技术,使鱼粉产品质量得到很大提高。现将优质鱼粉的制造工艺阐述如下:
1.蒸煮
在圆筒状蒸煮机内蒸煮20~30分钟,使鱼肉组织发生热变性,使蛋白质凝固,促进体脂溶出。蒸煮方法有吹入蒸汽的直接加热法和间接吹入热风的间接加热法。前者适于大量处理,秘鲁和日本多采用。
2.压榨
将充分煮熟的原料,输送至螺旋压榨机内压榨。液体部分(鱼汁)由压榨机底部排出。块状物通过圆筒形压榨机被推出。块状物备作鱼粉,鱼汁是鱼溶浆的原料。
3.干燥
块状物送至回转式干燥机,从装有重油燃机装备的火炉输出热风,一边散失水分,一边粉碎块状物,同时逐渐移向干燥机后段,最后形成含水量7%~10%的风干物。
直接加热风干燥时,干燥的入口温度约300~400,后端温度为60~70。以蒸汽间接加热风干燥时,入口温度约为100~200,干燥速度较慢,但鱼粉品质较佳,欧美工厂多用此法。由于干燥机内热风所含的汽化热随块状压榨物的水分蒸发而散失,因此,不论采用哪种干燥法,块状物表面温度(品温)不会超过100,只要干燥机内的原料分布均匀,就不必担心发生过热现象。必须注意,操作时宁可降低鱼粉的含水量,也不能使干燥机后端的温度变高,否则,鱼粉所含的氨基酸发生环化现象,降低赖氨酸有效含量,并且引起鱼油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结合。
4.粉碎、冷却和除杂
首先在成品槽内加入抗氧化剂,然后称重、包装。再在仓库中保存2~3周,使品质稳定后出货。也可经过制粒而缩短保存时间。制粒后也要经过冷却才可包装。
制造鱼粉的关键是原料的新鲜程度、蒸煮的时间和干燥温度。色粉的品质,以颜色浅、蛋白质含量高、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低者品质较好。如果蒸煮时间短,蛋白质凝固不够,则组织内所含油脂不能完全分离,因而压榨机不能彻底压榨,干燥处理也不易进行,所制鱼粉大多是颜色太深、脂肪含量过高的劣质鱼粉。
以全鱼当原料,鱼粉制成率约16%~17%;以制罐头和鱼肉切块等的废弃物——鱼头、鱼尾等鱼滓为原料,制成率约20%。
(三)一般成分
鱼粉的种类很多,各类鱼粉因原料的不同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其成分也有很大的差异(表6—22)。
表6-22
常见鱼粉的一般成分(%)  






日本白鱼粉

秘鲁鱼粉

下杂鱼粉

平均值

范围

平均值

范围

平均值

范围




粗蛋白质

粗脂肪

粗纤维

粗灰分





8.9

66.3

5.9

0.2

18.4

5.77

3.00

6.7~11.1

63.7~68.9

4.7~7.1

0~0.6

16.1~20.7
  
  

9.2

64.3

7.6

0.3

17.4
  
  

7.8~10.6

59.9~68.7

5.1~10.1

``0~0.7

12.5~22.3
  

8.7

50.5

12.0

0.7

25.1

9.24

5.20

6.5~10.6

45.0~56.0

6.4~17.6

0~1.4

18.8~31.4
  
(四)营养特性
我国广泛使用的鱼粉,包括进口的鱼粉和我国自产的鱼粉,是指以整鱼为原料制成的不掺杂异物的纯鱼粉。下面以这种鱼粉为例说明其主要营养特性。
1.粗蛋白质
鱼粉的粗蛋白质含量高,进口鱼粉都在60%以上,高者甚至达72%,国产鱼粉稍低,一般为45%~55%。蛋白质品质好,生物学价值高,富含各种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胱氨酸含量都很高,而精氨酸含量相对较低,这正与大多数饲料的氨基酸组成相反,故在使用鱼粉配制日粮时,在蛋白质水平满足要求时,氨基酸组成也容易平衡。
2.热能
鱼粉中不含纤维素和木质素等难消化和不能消化的物质。与植物性饲料不同,它的可利用能量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如果鱼粉含脂肪多,原料不新鲜或贮存条件不良,因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酸败,会形成营养抑制因子。粗灰分含量高,多是因混入的鱼骨多所致,同样会影响热能水平。一般在粗脂肪含量合格(含量不过高)的情况下,进口鱼粉的代谢能水平可达到11.72~12.55MJkg,国产鱼粉在不掺杂异物、蛋白质含量在50%~55%时,代谢能水平为10.25MJkg或者更高。因此,以鱼粉为原料很容易配成高热能饲料。
3.维生素、矿物质
鱼粉中富含B族维生素,尤以维生素B12B2为多,而维生素B12是所有植物性饲料中都没有的。其它B族维生素如生物素、烟酸含量也较多。鱼粉还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等脂溶性维生素,但在加工条件和贮存条件不良时,很容易被破坏。
鱼粉是良好的矿物质来源,钙、磷的含量都很高,且比例适宜,所有磷都是可利用磷。鱼粉的含硒量很高,可达2mgkg以上。因此,在日粮中鱼粉配比高时,可以完全不另添加亚硒酸钠。此外,鱼粉中碘、锌、铁的含量也很高,并含有适量的砷。
4.未知生长因子
鱼粉中含有促生长的未知因素,这种物质还没有提纯成化合物,还不能定名,但可以肯定,这种物质可刺激动物生长发育。过去认为该物质只存在于动物性蛋白质中,称为动物蛋白因子(APF),最初认为是以维生素B12为主。后来查明这种物质不一定只存在于动物蛋白质中,在酒糟浸出液的干燥物、苜蓿等中也含有。因此就把它称为未知生长因子(UGF),有人估测,该因子有4种或6种。
()毒素一肌胃糜烂素
鸡的肌胃糜烂症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人们就已注意到。但近20余年来,由于饲喂鱼粉引起的鸡肌胃糜烂在世界各地常有发生,给饲养业造成很大困扰。发病鸡的年龄不等,多见于肉用仔鸡。主要症状为食欲减退,精神萎靡,嗉囔肿大,肌胃糜烂、溃疡甚至穿孔,腹膜炎等,严重者吐血而死,故又称“黑吐病”。病鸡的死亡率常高达10%甚至更高,受害鸡的增重及饲料转化率均下降。
1978年,日本第一次爆发了“黑吐病”,研究工作者历经4年,终于从10kg所喂鱼粉的水解产物中分离出2mg的毒性物质,命名为“肌胃糜烂素”,它对鸡的肌胃糜烂作用10万倍于原来的鱼粉。
这种有毒物质是在加热干燥处理时(如130加热3~5h),由鱼粉中的游离组氨酸及其代谢产物组胺与鱼粉中蛋白质(赖氨酸的ε—氨基)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鱼粉中肌胃糜烂素的含量同原料鱼种和加工工艺有关,红种鱼肌肉中含有100~1000mg/kg的游离组氨酸,经微生物繁殖会很快变为组胺。鱼粉制造时加热处理的温度愈高,毒素愈易产生。
1983年研究证明,将该毒素6mg/kg加入3日龄的雏鸡日粮中,7d内就发生肌胃糜烂,体重明显下降。据估计,肌胃糜烂素促进胃酸分泌的作用是组胺的10倍,引起肌胃糜烂的能力是组胺的300倍。为了预防肌胃糜烂的发生,最有效的办法是改进鱼粉干燥时的热处理工艺,防止毒素的形成。有报道认为,在制造鱼粉时,如预先在原料中加入抗坏血酸或赖氨酸,可显著抑制肌胃糜烂素的生成。颜色深暗的红鱼粉,常常表示加热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导致肌胃糜烂的可能性大,最好不用。
(六)饲用价值
1.鸡
鱼粉对鸡的效果很好,不但适口性好,而且可以补充必需氨基酸、B族维生素及其它矿物元素。对于肉鸡,添加抗氧化剂的鱼粉可使其生长快,鸡脚的着色良好。对蛋鸡和种鸡可提高产蛋率和孵化率,原因是除了鱼粉中维生素B12多以外,也受未知生长因子的影响。近年来,因鱼粉价格昂贵,为了降低成本,世界各国在生产配合饲料时,可采用其它动物性饲料、合成氨基酸及各种添加剂来平衡日粮,所以鱼粉用量有减少的趋势。一般用量为雏鸡和肉用仔鸡3%~5%,蛋鸡3%。用量过多,不但成本增加,且会引起鸡蛋、鸡肉的异味。
2.猪
鱼粉是猪良好的蛋白质来源,具有改善饲料效率和提高增重的效果,而且猪年龄愈小,效果愈明显。这主要是使仔猪所需的氨基酸中赖氨酸和胱氨酸得到了充分补充的缘故。因此,断奶前后仔猪饲料中最少要使用3%~5%的优质鱼粉。肉猪料中一般在3%以下,再高增加成本,还会使体脂变软、肉带鱼腥味。
3.反刍家畜
使用效果与植物蛋白质饲料相近,但因价格高及适口性差而很少使用。在犊牛代乳料中适当添加可减少奶粉消耗量,用量宜在5%以下,过多会引起腹泻。高产奶牛精料中少量添加可提高乳蛋白率,用于种公牛精料可促进精子生成。
(七)使用鱼粉时应注意的问题
1.掺杂掺假问题
由于鱼粉价格较贵,有贪图暴利的厂家或个人,向鱼粉中掺杂各种异物,给用户造成损失。掺杂物种类极其繁多,有尿素、糠麸、饼粕、血粉、羽毛渣、锯末、花生壳、砂砾等,在购货时必须进行检测。订立购货合同时也应保存议定样品以便验证。进口鱼粉必须有规格保证,并标明鱼粉名称。
2.食盐含量问题
鱼粉中的食盐含量不能过多。各国对鱼粉中食盐的允许量不完全一致。日本对出口鱼粉定为3%以下,美国规定为3%以上、7%以下。
我国鱼粉生产较落后,缺乏鲜鱼脱水和保存设施,常用食盐盐渍办法保存,致使食盐含量过高,有的甚至达到30%,这类鱼粉不能用作饲料。日粮中食盐过高,会导致食盐中毒,鸡最敏感。生产中由于饲料中食盐过高而使产蛋量严重下降或中毒致死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在使用国产鱼粉时,要先测知鱼粉的含盐量,再行确定鱼粉在日粮中的配比。
3.发霉变质问题
由于鱼粉是高营养饲料,是微生物繁殖的良好场所,故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极易发霉、腐败,甚至出现自燃现象。因此,鱼粉必须充分干燥,水分含量应符合规格要求。同时应加强卫生监测,严格控制鱼粉中的细菌、霉菌及有害微生物的含量。
4.氧化酸败问题
脂肪含量多的鱼粉以及鱼粉贮存不当时,其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极易氧化生成醛、酸、酮等物质,鱼粉变质发臭,适口性和品质显著降低。因此,鱼粉中的脂肪含量不宜过多,超过12%的鱼粉不宜用作饲料。为防止鱼粉氧化酸败,贮存时应隔绝空气,存放于干燥避光处。如在鱼粉中添加抗氧化剂,则效果更好。
()质量标准
我国鱼粉专业标准适用于以鱼、虾、蟹类等水产动物或在鱼品加工过程中所得的鱼头、尾、内脏等为原料,进行干燥、脱脂、粉碎或先经蒸煮、压榨、干燥、粉碎而制成的作为饲料用的鱼粉。质量指标及分级标准见表623
我国对进口鱼粉的质量指标,尚未颁布正式国家标准,根据与进口国的交易协定,由原国家经委(1987)提出类似标准,见表624


623国产鱼粉质量标准

等级/指标

一级品

二级品

三级品




黄棕色

黄褐色

黄褐色




颗粒细度
具有鱼粉正常气味,无异臭及焦灼味
至少98%能通过筛孔宽度为2.8mm的标准筛网
粗蛋白质()
粗脂肪()

()

()

()

55

10

12

4

4

50

12

12

4

4

45

14

12

3

3
注:(1)鱼粉中不允许添加非鱼粉原料的含氮物质;盐分系指以氯化钠为代表的氯化物;砂分系指酸不溶性炽灼的残渣。
2)鱼粉中不得有虫寄生及发霉现象;鱼粉中不得有沙门氏菌属或志贺氏菌属;细菌总数少于2百万个/克。

6-24
进口鱼粉质量标准  

指标/名称

水分()

粗蛋白质()

粗脂肪()

砂与盐分()

砂分()

智利鱼粉

秘鲁鱼粉

秘鲁鱼粉
(加抗氧化剂)

10

10

10
  

67

65

65
  

12

10

13
  

3

6

6
  

2

2

2
  
二、肉粉与肉骨粉
肉粉、肉骨粉来源于屠宰场、肉品加工厂的下脚料,即将可食部分除去后的残骨、内脏、碎肉等经干燥粉碎而得到的产品。此外也可用非传染病死亡的动物躯体制作,油脂厂提取油脂后的胴体残余或脏器制药后的肝渣、肉汤等也可用来加工肉骨粉。
在国外如美国、前苏联、澳大利亚、阿根廷、新西兰、巴西等国生产肉粉和肉骨粉很多。美国1980年用于畜牧业的肉粉和肉骨粉达173.4t,成为美国的主要蛋白质饲料。我国已查明用来生产肉粉、肉骨粉的资源量达30多万t,主要分布于四川、山东、湖南、河南、江苏、河北、广东和安徽等省。我国对动物(猪、羊等)的头、蹄、内脏的加工食用较多,而生产饲料用的肉粉、肉骨粉量还很少,有许多动物下脚料白白浪费。因此,今后应注意加以开发,合理利用。
()制作方法
过去制造肉骨粉多采用湿式加工法。先将原料切碎,直接将蒸汽通入加压蒸煮釜内,分离出液体部分和固形物。液体部分是制造油脂的原料。固形部分先经过压榨、榨出油脂,再将残留部分粉碎,干燥后即为成品。近年来,多采用干式加工法。其工艺为先切碎原料,放入双层壁的蒸煮釜中,间接加热处理后,分离出油脂,取出固形残渣,以压榨机除去油脂的残留部分,干燥后即为成品。
由于原料的不同,成品可为肉粉或肉骨粉,我国规定肉粉中含骨量超过10%,则为肉骨粉。美国将含磷量在4.4%以下者称为肉粉,在4.4%以上者则称为肉骨粉。
()一般成分
肉粉、肉骨粉的成分含量随原料种类、品质及加工方法的不同差异较大。美国AAFCO(美国饲料管理人员协会)规格中规定,该类产品除了不可避免的微量夹杂物外,不得混杂毛、角、蹄、皮、排泄物和胃内容物,也不得掺杂血粉。这类产品的胃蛋白酶不溶物应在14%以下。不同规格肉粉及肉骨粉的一般成分见表625
()营养特性
1.粗蛋白质
肉粉、肉骨粉的蛋白质含量随原料的不同差异较大,平均为45%~50%,但某些骨成分高的肉骨粉只有35%左右。粗蛋白质主要来自磷脂(脑磷脂、卵磷脂等)、无机氮(尿素、肌酸等)、角质蛋白(角、蹄、毛等)、结缔组织蛋白(胶原、骨胶等)、水解蛋白及肌肉组织蛋白。其中磷脂、无机氮及角质蛋白利用价值很低,结缔组织蛋白及水解蛋白的利用率也较差,而肌肉组织蛋白的利用价值最高。通常,肉粉、肉骨粉中的结缔组织蛋白较多,其构成氨基酸主要为脯氨酸、羟脯氨酸和甘氨酸,因此氨基酸组成不佳,赖氨酸含量尚可,但蛋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低,利用率变化大,有的产品会因过度加热而无法吸收。
2.热能
本品的热能主要来自蛋白质和脂肪,而这两项成分的含量与品质变化都大,因此代谢能水平变化也大,一般为7.98~11.72MJkg
3.维生素、矿物质
脂溶性维生素如AD因加工过程中大量破坏,含量较少,但B族维生素含量丰富,特别是维生素B12含量高,其它如烟酸、胆碱含量也较高。肉骨粉是良好的钙、磷来源,不仅含量高,且比例适宜,磷都为可利用磷。此外,微量元素锰、铁、锌的含量也较高。

625肉骨粉、肉粉的一般成分[]  
  
  



50%肉骨粉

50%肉骨粉

(溶剂提油)

45%肉骨粉

50%~55%肉粉
平均值

范围
平均值

范围
平均值

范围
平均值

范围
水分
粗蛋白质
粗脂肪
粗纤维
粗灰分


6.0
50.0
8.0
2.5
28.5
9.5
5.0
5.0~10.0
48.5~52.5
7.5~10.5
1.5~3.0
27.0~33.0
9.0~13.0
4.6~6.5
7.0
50.0
2.0
2.5
30.0
10.5
5.5
5.0~10.0
48.5~52.5
1.0~4.0
1.75~3.5
29.0~32.0
10~14
5.0~7.0
6.0
46.0
10.0
2.5
35.0
10.7
5.4
5.0~10.0
44.0~48.0
7.0~13.0
1.5~3.0
31.0~38.0
9.5~12.0
4.0~6.0
5.4
54.0
8.8
  
27.5
8.0
3.8
4.8~8.0
50.0~57.0
8.0~11.0
  
25~30
6.0~10.0
3.0~4.5
()饲用价值
1.
肉粉、肉骨粉是鸡良好的蛋白质及钙、磷的来源之一,也是维生素B12的良好来源,但饲用价值不及鱼粉及大豆饼粕。而且品质稳定性差,用量在6%以下为宜,并注意补充所缺乏的氨基酸。含肌肉部分多的产品蛋白质品质好,可使雏鸡生长良好,磷几乎可全部利用。
2.
在国外,肉粉和肉骨粉在猪的配合饲料中逐步取代鱼粉,而且饲喂效果较好。但多用则适口性下降,对生长也有一定影响,尤以品质差的肉骨粉更为明显,故用量不宜太高,一般以5%以下为宜。多用于肉猪和种猪饲料中,仔猪应避免使用。
3.反刍家畜
可作为反刍家畜的蛋白质来源。一般对奶牛产奶量及乳的风味无不良影响,偶有泌乳量稍降现象。对肉牛的饲喂效果比猪、鸡差,可配合适口性好的亚麻籽粕、大豆粕及谷物使用。对绵羊的适口性不佳,需经一段适应期。不过,因肉粉、肉骨粉的价格较一般植物性蛋白饲料高,加之适口性差,故很少使用。
()使用肉粉、肉骨粉应注意的问题
目前世界鱼粉价格高昂,许多国家都在探索在禽饲料中取代鱼粉的新途径,而用肉粉或肉骨粉取代鱼粉已受到人们重视。国外利用肉骨粉代替鱼粉已有20多年的历史,1974年日本雏鸡饲料中肉骨粉含量达5%~7%;美国猪鸡饲料中肉骨粉与鱼粉用量相当或者超过鱼粉,有些配方中肉骨粉达10%,完全代替了鱼粉。
但不应忽视,肉粉和肉骨粉是品质变异相当大的一类蛋白质原料,饲养效果并不一定比鱼粉好。以腐败的原料制作的产品品质很差,甚至有中毒的可能。生产过程中过热处理的产品会降低适口性和消化率。贮存不当时其所含的脂肪易氧化酸败,而造成风味不良,质量下降。本品的掺假掺杂情况也较普遍,常见的是使用羽毛粉、蹄角粉、血粉及肠胃内容物等,在购买和使用时应进行检测。
()质量标准
我国目前已颁布了肉粉及肉骨粉的饲料原料标准(GB893488),现将前苏联的肉骨粉、肉粉的质量标准介绍如下,供参考(626)  
6-26
肉骨粉、肉粉的质量标准



一级

二级

三级







水分

粗蛋白质

粗脂肪

粗灰分

9

50

9

23

10

42

16

30

10

30

J8

40

一般为棕灰色
  
  
  

  


水分

粗蛋白质

粗脂肪

粗灰分

10

64

18

12

12

54

18

14
  
  
  
  
骨头不超过10%,呈灰黄或深棕色
三、血

血粉是动物屠宰后的废弃血液经加工而成的一种良好的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我国的血粉资源很丰富,每年屠宰的动物就有10亿多头,一般每头屠宰猪可产血粉0.4~0.5kg,牛0.8~1kg,羊0.2~0.3kg,以此为系数测算,我国血粉最少在20t以上,这是一项潜力很大的动物蛋白饲料资源。但是由于屠宰分散、不易保存和干燥耗能大等原因,尚末充分开发利用,除一部分加工成血粉和少量用于工业外,大部分屠宰血液就地排放,既浪费了资源,又造成环境污染。
()制作方法
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血液资源的利用,一般都用现代化方法生产血粉,如采用流动干燥、低温负压喷雾干燥、孔性载体蒸汽干燥、冻结干燥等。结合我国生产条件,就一般血粉的加工方法简介如下。
1.原料的收集
用于生产血粉的血液,要求在屠宰场采集过程中不受污染。常见污染源有:残留的洗涤剂、杀虫剂、肥皂,还有寄生虫卵及细菌孢子等。
屠宰场应有专门采血设备,采集的血液放入密封容器中。为防止变质,应加入血重0.5%~1.5%的生石灰,边加边搅拌。加了生石灰的血呈粘稠状,但不粘附容器,可安全保存24h
2.血粉的加工
(1)煮血。血是热的不良导体,因此煮血时必须不断搅拌。可在火上直接加热,但要防止炭化。也可用高压蒸汽直接通入血中加热蒸煮,边加热边搅拌,直到形成松脆团块为止。
(2)压榨。蒸煮过的血团块,可用螺旋压榨机或液压压榨机除去水分,使含水量降到50%以下。
(3)干燥。手工法是平铺在塑料薄膜上晾晒。工业法是用强制循环的热风炉进行干燥,接触的温度不应超过60℃。大型血粉加工厂可用血柜进行蒸煮,用专用干燥机干燥,其效率高且操作方便。
(4)粉碎。干血成团块状,易碎。在球磨机或锤式粉碎机中粉碎成细粒状即为血粉。
(5)贮存及包装。血粉不易长期保存,它可以转潮、结团、生蛆、发霉、腐败。末加石灰的血粉只能存放4周,而加生石灰者可贮存1年以上。防止血粉变质可采用下述方法:
加热法:将干燥后的干血,在100下加热30min,冷却后装入密封容器或在塑料袋中密封保存。
熏蒸法:将干血用甲基溴化物或其它熏蒸剂消毒。熏后的干血应保存在密封容器中。一些血粉进口国要求产品必须熏蒸。
(二)一般成分
血粉按生产工艺不同可分成若干种,如蒸煮干燥血粉、瞬间干燥血粉、喷雾干燥血粉等,其一般成分及规格要求见表627

627血粉的一般成分与规格()
  

蒸煮干燥血粉

瞬间干燥血粉

喷雾干燥血粉




粗蛋白质

粗脂肪

粗纤维

粗灰分





赖氨酸
赖氨酸利用率

9.5(8.5~11.5)

80.0(78.0~85.0)

1.0(0.5~1.5)

1.0(0.5~1.5)

4.5(3.5~6.0)

0.30(0.25~1.0)

0.25(0.2~0.9)

7.9

变化大

10.0

85.0

0.5~3.0

2.5

6.0
  
  

9.0

80~90

10.5

85.0

0.5~3.0

2.5

6.0
  
  

8.3

80~90
(三)营养特性
干燥方法及温度是影响血粉营养价值的主要因素。持续高温会造成大量赖氨酸变性,影响动物的利用率。通常瞬间干燥和喷雾干燥者品质较佳,而蒸煮干燥者品质较差。
1.粗蛋白质
血粉的粗蛋白质含量很高,可达80~90%,高于鱼粉和肉粉。其氨基酸组成特点是,赖氨酸含量很高,为7~8%,比常用鱼粉含量还高,亮氨酸含量也高(8%左右)。以相对含量而言,精氨酸的含量很低,故与花生仁饼粕、棉仁饼粕配伍,可改善饲养效果。血粉最大缺点是异亮氨酸含量很少,几乎为零。在配料时应特别注意满足异亮氨酸的需要。此外,血粉中蛋氨酸、色氨酸也较低。总之,血粉是蛋白质含量很高的饲料,同时又是氨基酸极不平衡的饲料。
2.热能
血粉的代谢能水平随加工工艺的不同有一定差别。普通干燥血粉的溶解性差,消化率低,代谢能值为8.6MJkg,而采用低温、真空干燥者,消化率较高,代谢能水平可达11.70MJkg
3.维生素、矿物质
血粉不象其它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和核黄素,如核黄素含量仅为1.5mg/kg。矿物质中钙、磷含量很低,但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铁、铜、锌等,含铁量是所有饲料中最丰富者。
(四)饲用价值
1.鸡
血粉的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高,可用于鸡饲料中,但其粘性太强,多用会粘着鸡喙,妨碍采食。加之适口性差,氨基酸不平衡,用量不宜太高,一般以2%以下为宜。
2.猪
猪饲料易缺乏赖氨酸,使用血粉可补充其不足,用量可达到4%,但品质差的血粉易造成拒食或生长不良。添加异亮氨酸可改善血粉的利用价值。近年来研究指出,利用喷雾干燥的血浆粉或全血粉用于仔猪断奶饲料中,可提高采食量,促进仔猪生长发育。
3.反刍家畜
血粉对反刍家畜适口性差,加之成本较高,仅在育成期及成年期少量使用。
(五)血粉的利用前景
1.发酵血粉
发酵血粉是将血液接种、发酵、烘干而制成的发酵饲料。发酵血粉蛋白质含量45%左右、粗纤维3.4%、脂肪6.82%、水分9.35%、灰分7.59%,氨基酸含量高、种类齐全。血粉经微生物发酵,适口性与消化率都有所提高,而且发酵过程中还产生大量的B族维生素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
“猪血发酵生产技术”是国家“六五”期间攻关项目,该成果已于1986年通过鉴定。试验结果表明,肉鸡日粮中用6.6%、10.55%的猪血发酵饲料代替配合日粮中5%和8%的鱼粉,在日增重及饲料报酬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从饲料成本分析,肉鸡日粮中配合猪血发酵饲料比配等量的鱼粉,每100kg可节约饲料成本费11.4元。饲喂肉猪试验也表明,试验组与加鱼粉对照组在日增重、饲料报酬上均无显著差异,而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对照组,每100kg饲料成本降低6元左右。
2.酶化血粉
酶化血粉是将鲜血经特定酶酶解后,使高分子蛋白质降解为肽、胨而制成的血粉。其粗蛋白质含量一般在80%以上,其中氨基酸含量占蛋白质的85%~90%,游离氨基酸大约占40%,比常规加工的血粉游离氨基酸高约20倍,对畜禽有良好的适口性,易于吸收利用。据报道,用酶化血粉占日粮的3%喂蛋鸡,产蛋率可提高8.75%,蛋重提高6.32%,耗料减少5.82%。
3.脱血红素饲料
由于血粉是血红素含量高的产品,在配合饲料中只能以较低的百分率加入,上海市华东工学院研制了用特殊加工方法制成的脱血红素饲料(或称类鱼粉)。工艺流程为:动物血加等量水溶血热变性脱水调pH中和脱色洗涤脱水干燥调制拌和成品。该成品特点是蛋白质含量高达81.09%,血红素含量低,脂肪1.59%,粗纤维1.02%,钙1.1%,水分8.02%,无异味,动物喜食。对鸡、猪及鱼进行试验证明,脱血红素饲料用于日粮中并不亚于鱼粉。
由上可见,利用畜禽血液生产各类血粉产品,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变废为宝,而且开发了动物性高蛋白新产品,对缓解蛋白质饲料的不足,促进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羽毛粉
羽毛粉由各种家禽屠宰后的羽毛以及不适于作羽绒制品的原料制成。一只家禽可产羽毛0.2kg左右。我国羽毛资源每年有几十万吨,如1993年资源量可达79.56t,居其它动物性饲料资源之冠,但饲用羽毛粉的产量却很低,绝大部分没有利用而白白丢弃,十分可惜。
()加工方法
羽毛粉的开发利用研究,国外已有50多年的历史,现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工业化国家已建立起各种规模的羽毛粉加工企业。在北美、印度尼西亚几乎所有的畜禽饲料中都使用2~3%的羽毛粉。国内有关羽毛粉的研究与应用是从1979年才开始,目前已有一些省形成商品性生产。
尽管羽毛的蛋白质含量很高,但大多为双硫键结合的角蛋白,其在水、稀酸及盐类溶液中均不溶解,因此必须采用特殊方法处理,使双硫键遭到破坏,才能提高羽毛蛋白质的利用价值。目前羽毛粉的加工方法主要为高压加热水解法,此外也有酸碱处理法、微生物发酵或酶处理法、膨化法等。
1.高压加热水解法
该法的工艺流程为:原料高压加热水煮干燥粉碎成品。所得水解羽毛粉的营养价值主要由加工条件(时间、压力和温度)来决定,经研究认为,较理想的加工条件是445kPa12130min。处理后的蛋白质消化率可以达到75~80%,但胱氨酸有所损失,一般损失38%,加工条件愈好损失就愈多。关于羽毛粉水解前后氨基酸组成的变化见表628

628羽毛粉水解前后氨基酸组成的变化()



未水解羽毛粉

水解羽毛粉



未水解羽毛粉
水解羽毛粉

精氨酸

组氨酸

赖氨酸

色氨酸

苯丙氨酸

胱氨酸

73

06

16

07

55

74

75

08

22

07

56

33

蛋氨酸

苏氨酸

亮氨酸

异亮氨酸

缬氨酸

05

47

85

64

89

05

44

92

53

92
2.酸碱处理法
该法的工艺流程为:原料浸泡漂洗酸或碱处理浓缩干燥粉碎成品。酸处理是采用浓度3%的盐酸常压煮沸1h4%的浓度煮沸30min;碱处理是用浓度5%的氢氧化钠处理1h。这种处理方法对胱氨酸破坏少,而对其它氨基酸破坏多,其中破坏最多的是赖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
3.微生物发酵或酶处理法
微生物发酵法是将羽毛接种特定菌种经发酵后,再干燥粉碎得到成品;酶处理法是采用精选的中性或碱性蛋白酶,或这两种酶的混合物在液体介质中酶解羽毛。这两种方法报道不少,但实际应用还十分少,其真正的使用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膨化法
膨化法是近年才兴起的一种加工羽毛粉的方法。膨化温度240260,压力为1.0×106~1.5×106Pa,膨化后的羽毛为棒状外形,质地均匀,极其疏松并带香味,手捏即成粉末。对猪的消化试验表明,粗蛋白质消化率为46.23%。
()一般成分与规格
羽毛粉通常指家禽屠宰后的羽毛经高压加热水解后,再经干燥后粉碎而制成的产品,其一般成分见表629。美国AFFC0规格,将制作的羽毛粉称为水解羽毛,规定所用的原料必须是新鲜的羽毛,制造过程中不可使用添加剂或分解促进剂,并规定羽毛粉粗蛋白质的胃蛋白酶消化率要在75%以上。


629羽毛粉的一般成分(%)




平均值







粗蛋白质

粗脂肪

粗纤维

粗灰分





8.3

84.0

2.5

1.5

2.8

0.40

0.70

5.0~10.0

79.0~88.0

2.0~4.0

1.0~2.0

2.0~3.8
  
  
()营养特性
1.粗蛋白质
羽毛粉的粗蛋白质含量达80%以上,高于鱼粉。其氨基酸组成特点是,甘氨酸、丝氨酸含量很高,分别达到6.3%和9.3%。异亮氨酸含量也很高,可达5.3%,适于与异亮氨酸含量不足的原料(如血粉)配伍。但是羽毛粉的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不足,分别相当于鱼粉的25%和35%左右。羽毛粉的另一特点是胱氨酸含量高,尽管水解时遭到破坏,但仍含有4%左右,是所有饲料中含量最高者。
2.热能
加工方法适当的羽毛粉,其粗脂肪含量应在4%以下,代谢能水平可达10.04MJ/kg。代谢能水平愈高,标志着羽毛粉的质量愈好。
3.维生素、矿物质
羽毛粉中的维生素B12含量较高,而其它维生素含量则很低。矿物质中含硫很高,可达1.5%是所有饲料中含硫最高者,但钙、磷含量较少,分别为0.4%和0.7%。此外,羽毛粉还含有钾、氯及各种微量元素,含硒较高,约为0.84mg/kg,仅次于鱼粉(2.0mgkg)和某些菜籽饼粕(1.0mgkg),为其它饲料的2~3倍。
(四)饲用价值
1.鸡
在雏鸡饲料中添加l~2%的羽毛粉,对防止啄羽等恶癖有效。肉鸡、蛋鸡饲料中使用羽毛粉可补充含硫氨基酸的不足,可部分取代大豆粕及鱼粉,用量以3%左右为宜。若用量超过5%可使肉鸡生长不佳,蛋鸡产蛋率下降,蛋重减轻。使用时应注意补充蛋氨酸、赖氨酸等,以使氨基酸平衡。此外,在鸡的强制换羽日粮中添加2~3%的羽毛粉,有促进羽毛生长、缩短换羽期的效果。
2.猪
仔猪饲料中不宜使用,在肉猪饲料中也以5%为限,但需补充大量的赖氨酸。由于羽毛粉所含高量的胱氨酸对肉猪作用不大,故其用于猪的效果不如鸡。
3.反刍家畜
羽毛粉对牛的适口性差,饲料摄取量随使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所以通常不使用,即使使用,也应限在5%以内。
五、蚕蛹粉和蚕蛹粕
蚕蛹是剿丝工业的副产品,也是一种高蛋白动物性饲料。我国养蚕业历史悠久,1993年全国蚕蛹资源量为37.8t,集中分布在蚕茧生产区或加工区,以四川、江苏、浙江最为集中。
(一)一般成分
新鲜的蚕蛹含水量和含脂量都很高,用于饲料时应将其干燥,然后粉碎制成蚕蛹粉或脱脂后制成蚕蛹粕()。两者成分见表630

630蚕蛹粉和蚕蛹粕的一般成分()




蚕蛹粉


蚕蛹粕

平均值

范围

平均值

范围




粗蛋白质

粗脂肪

粗纤维

粗灰分

7.3

56.9

24.9

3.3

3.6

6.0~8.6

55.5~58.3

23.9~25.9

2.4~4.2

2.2~5.0

10.2

68.9

3.1

4.8

8.0

9.5~10.9

64.6~73.2

0.7~5.5

3.1~6.5

5.3~10.7
()营养特性
蚕蛹粉粗脂肪含量高,可达22%以上,故代谢能水平高,为11.71MJ/kg;蚕蛹粕含粗脂肪一般为10%左右(溶剂脱油为3%左右),代谢能水平为10.04~10.46MJ/kg
蚕蛹粉和蚕蛹粕的粗蛋白质含量相当高,分别为54%和65%,其中几丁质态氮大约为4%左右。二者氨基酸组成特点是,蛋氨酸含量很高,分别为2.2%和2.9%,是所有饲料中最高者。赖氨酸含量也很好,与进口鱼粉大体相等。色氨酸含量也高,高达1.25~1.5%,比进口鱼粉高70~100%。因此,蚕蛹粉或蚕蛹粕是平衡日粮氨基酸组成的很好组分。它们的另一特点是精氨酸含量低,尤其是同赖氨酸含量的比值很低,很适于与其它饲料配伍。
蚕蛹粉和蚕蛹粕的钙、磷含量较低。但B族维生素含量丰富,尤其是核黄素含量较高。此外,它们可能还存在其它方面的营养优点,只是目前研究的资料还不够,还不能作出结论。
(三)饲用价值
蚕蛹粉和蚕蛹粕主要用作水产动物的饲料,特别是以鲤鱼和鳟鱼使用最多,其效果不次于鱼粉。品质好的蚕蛹粉、粕,适口性较好,可作为猪、鸡的良好蛋白质来源,可占日粮的2~5%。
()使用时应注意问题
蚕蛹粉含粗脂肪22%以上,容易氧化酸败,并发出恶臭。这种不良气味可转移到鸡蛋和猪肉中。用大量变质的蚕蛹喂猪,还可使体脂和肉带黄色,产生“黄猪肉”。变质后喂鱼,会使鳟鱼发生贫血,鲤鱼发生背苔病。蚕蛹粕已脱脂,因而较易贮存,但也应注意,二者应尽量现用,不宜久存。
六、皮革蛋白粉
皮革蛋白粉来自于皮革工业的下脚料。平均每张生猪皮可产生下脚料1kg,生牛皮1.5kg,生羊皮0.6kg1993年我国有24.6t的制革下脚料,主要集中在制革工业地区。
将制革下脚料经碱性水解、过滤、浓缩、干燥后可制成皮革蛋白粉,也可采用高压蒸汽处理来使之水解。鞣制后的皮革含有大量的铬,对动物有害。在水解加工的同时必须脱铬,使含铬量不超过60mgkg,以保证饲用安全。
皮革蛋白粉中粗蛋白质含量很高,可达75%以上,而且消化率也在80%以上。由于其蛋白质主要是胶原蛋白,因而相对缺乏蛋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而且赖氨酸含量也不高,使用时应注意合理搭配或添加合成氨基酸,以使氨基酸平衡。
皮革蛋白粉可作为猪、鸡及水产动物的蛋白质原料。特别对鱼虾有其独特的用途,因其有天然粘性,可代替进口鱼粉,既可提高蛋白质含量,又可做营养性粘合剂,延长鱼虾颗粒饲料在水中散开的时间,提高饵料的利用率。
皮革蛋白粉在蛋鸡日粮中可占3%左右,肉猪日粮中可使用至4~5%,鱼虾饵料中可使用4~10%。
七、其它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鱼溶粉
鱼溶粉是制造鱼粉时所得的鱼汁,经浓缩干燥而成,或以鱼体内脏经加酶或自行消化后的液状物,经远心分离鱼肝油后的蛋白液浓缩干燥而成的产品。如果上述鱼汁经浓缩为含水约50%的鱼溶浆后,再以麸皮、脱脂米糠等吸附,经干燥后所得的产品则称为混合鱼溶粉或鱼精粉。
鱼溶粉所含的蛋白质以水溶性蛋白为主,其中有少部分非蛋白态氮。矿物质及水溶性维生素含量较多,且含有多种未知生长因子,是各类畜禽良好的饲料原料。
肉鸡及蛋鸡饲料中配合2%~3%的鱼溶粉,可提高产蛋率,促进生长,改善饲料效率。用量超过5%则易排软便,甚至腹泻。仔猪饲料中配合1%~3%可促进生长,泌乳母猪日粮中使用2%~3%则有利于提高泌乳量。
(二)虾粉
将虾可食部分除去后的新鲜虾杂:包括虾头、虾壳及少量全虾,经干燥、粉碎后的产品称为虾粉。虾粉在日晒干燥过程中易污染细菌,引起蛋白质的腐败及脂肪氧化。为了防腐可加入少量食盐,一般不可超过7%。
虾粉的营养价值随原料、加工方法及鲜度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一般含粗蛋白质约40%左右,其中含有利用价值低的几丁质态氮。虾粉含有部分脂肪,其中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并富含胆碱、磷脂及胆固醇等成分。另外还含有具着色效果的虾红素。

虾粉作为猪、鸡的蛋白质来源,与豆饼及其它蛋白质饲料配合使用效果较好。对鸡有助于脚、皮肤及蛋黄的着色,用量不宜超过3%。在育肥猪饲料中配合3%~5%,可改善肉色。
(三)家禽产品粉
家禽加工业的副产品如头、爪、内脏及除去内容物的砂囊和肠子都可作为家禽产品粉的原料。其加工方法多采用干式炼油法,将原料装入料槽,导入蒸气,蒸得的半成品倒人过滤槽,除去游离油脂,剩余物干燥粉碎即可得成品。本品富含蛋白质,粗蛋白质含量可达60%左右。其氨基酸组成良好,赖氨酸、蛋氨酸和亮氨酸含量均高。本品作为良好蛋白源,可用于肥育猪日粮中,代替部分鱼粉和肉粉。在肉鸡日粮中本品与鱼粉等量配合,可达到最好的生长效果。
(四)蝇蛆粉
蝇蛆含水80%,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达63.1%,与鱼粉相当,脂肪含量为25.9%,是鱼粉的4~5倍。蝇蛆含有较丰富的必需氨基酸,在含硫氨基酸中,胱氨酸较低,而蛋氨酸含量与鱼粉相近。蝇蛆粉可以代替大豆饼粕作为蛋白源。活蝇蛆不仅可用来喂鸡,也是养鱼的活饵料。而且诱蝇产卵生蛆喂畜禽,是利用生物防治苍蝇的好办法。
(五)蚯蚓粉
蚯蚓体富含动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尤以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较高。蚯蚓粉的粗蛋白质含量在60%左右,其氨基酸组成良好,苏氨酸、胱氨酸的含量高于进口鱼粉,其它氨基酸与进口鱼粉相近。在鱼粉等蛋白质饲料不足的情况下,可代替鱼粉喂猪、鸡及水产动物等,既可以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又可以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66 收起 理由
superfisherliu + 66 很好的帖子 不错的奉献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7-4-10 10: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7-4-13 22: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市面上假货真多,大家要好好堤防啊!!!!
发表于 2007-4-16 09: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的使用,可能会造成病原的传播,要慎用!
发表于 2007-4-19 13: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辛苦了
发表于 2007-4-28 11: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在仔猪饲料上用血浆、血球蛋白粉的逐渐多了。
发表于 2007-4-30 14: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不错,现在的动物的蛋白饲料还有很多呀!!不知大家用过没有?如昆虫粉、肠膜蛋白粉等。
发表于 2007-5-4 06: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具体,老兄你把文件把包嘛
发表于 2007-5-4 09: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 #1
发表于 2007-11-28 20: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全啊。。。认真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18 08:2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