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578|回复: 24

“猪高热病”的研究概况及其对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22 22: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猪高热病”的研究概况及其对策

所谓“猪高热病”,是指猪患病后体温升高到40.5℃以上,用多种抗生素治疗体温不退、用抗生素配合解热镇痛药联合治疗后体温下降,但病情更严重,出现全身性衰竭,第二次用药无效。20065月,“猪高热病”在我国的江西省发生,6月在湖南省发生,呈暴发型流行,造成大批死亡。与此同时,广东省、安微省、山东省等南方省市也相继流行,并迅速席卷全国。该病发病快、死亡率高,部分猪场全军覆没。以持续高热(40.5以上)、呼吸急促、全身发红为主要临床特征。病理剖检以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肺脏化脓坏死,肝、脾、肾肿大出血,肠粘膜出血坏死,关节腔积液,关节肿大为特征。经众多专家分析诊断,不同地区发病猪的病原体不同,同一地区病症相同者病原也有差异,多属几种细菌或病毒的混合感染,2006年8月农业部把此次疫情定名为“猪高热病”。
一、主要病原
“猪高热病”病原复杂,目前还不完全清楚,根据治疗方案和临床观察研究,主要的病原应是猪瘟病毒、蓝耳病毒、细小病毒、圆环病毒、流感病毒、伪狂犬病毒、巴氏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放线菌、链球菌、猪附红胞体和弓形体等。同是发病症状基本相同的高热病,不同地区、同一地区的不同养殖场所分离到的病原有所不同,有的属猪瘟与放线菌、链球菌的混合感染,有的属蓝耳病毒、圆环病毒与巴氏杆菌、附红细胞体和弓形体的混体感染,但均是几种细菌、病毒和血液原虫混合感染所致。
二、流行特点



1.
流行快、发病广、危害重、多途径传播。2006年5-8月江西省、湖南省大面积暴发,众多猪场几天之内猪几乎全部死光;6月江苏的苏南地区出现,7月暴发;8月河南周口、信阳发病,9月河南商丘发病,10月西南地区发病。2007年1月在四川省、重庆市东部地区呈暴发性流行。凡此病流行所到之处,造成大面积猪死亡。饲料、饮水、空气、运输工具均有可能是传播途径。


2.
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对发病猪使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猪体温下降,但下降后80%左右的猪出现衰竭、体温低于37℃,再用药无效,迅速死亡,整个存活率不到20%,甚至有的猪场或村社的猪全部死亡。有的猪场紧急接种猪瘟疫苗、细小病毒疫苗、蓝耳病疫苗和链球菌疫苗等,但没有明显效果。


3.
大型猪场和大山区发病少,小型猪场、散养户和平原与浅丘陵地区发病多。经调查发现,在500头以上的大型猪场、尤其是自繁自养的猪场,本病发生率极低,笔者只在成都周边某猪场发现过一次,而其周围的农户饲养的猪大面积发病。在四川省的成都平原发病多,而西昌、攀枝花、雅安等山区地域发病少,全国其它地区也有相似特点。
三、临床症状


体温升高,多数在40.7-41.8℃之间,个别高达42.5℃,解热镇痛和抗菌消炎药用后体温有所下降,但大多数反而出现体温过低(37℃以下),全身性衰竭,第二次用药无效,24小时内死亡。呼吸急促,严重喘气,有的出现痉挛性咳嗽。精神沉郁,寒颤,伏卧喜睡,挤卧一堆或钻草窝,拱背努责,呕吐流涎,结膜潮红,少数口鼻流血。腹泻,个别便秘,乳猪和仔猪拉黄绿色或青灰色水样粪便,带恶腥臭味。尿少而黄,部分猪尿呈酱油色。四肢无力,关节肿大,行走瘸跛,重者四肢僵硬,角弓反张,卧地不起。皮肤初期发红,后期变蓝发紫,皮下有淤斑或出血点,尤以耳颈部、腹部、会阴部明显而严重,俗称“红皮肤病”。


四、病理剖检
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呈大理石样花纹,尤以肠系膜淋巴结、胸前淋巴结、股内侧淋巴结明显而严重。皮下、口腔粘膜、会阴部有出血点和淤斑。肺脏化脓坏死,弥散性出血,有灰白色气肿区,气管、支气管内有大量带血色的泡沫样液体。肝、脾、肾肿大、出血,切面有大量凝固不良的暗褐色血液。心脏质地柔软,心脏内有积血,心室心房内膜出血。胃肠粘膜有出血、溃疡,水肿,尤以回肠粘膜明显而严重。
五、防治措施
1.防暑降温、通风换气,注意环境消毒和带猪消毒;
2.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加强卫生管理,坚持全进全出;
3.加强猪瘟疫苗、细小病毒疫苗、蓝耳病疫苗、伪狂犬病疫苗、圆环病毒疫苗和链球菌疫苗、猪肺疫疫苗和副伤寒疫苗的有效管理和使用,切实将质量优良的疫苗对猪进行免疫将具有重要意义。

六、总结与体会
1、“猪无名高热病”暴发的背景:
(1)防疫意识淡薄、疫苗存在质量隐患是本病发生的重要渊源。我国疫苗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不合理,部分疫苗的有效性受到质疑。如细小病毒疫苗、蓝耳病疫苗、猪瘟疫苗的生产、销售、运输、使用的全过程存在严重问题,如有的疫苗放在基层兽医站或村防疫员家里,无有效保管措施,已失效后仍在应用,有的地方虽然疫苗已发放,但因应用过程中资金、人员等问题而未注射使用。更为严重的是个别疫苗生产厂在生产过程中未严格按GMP管理,生产出厂的疫苗其有效性无法保障,有极个别厂的疫苗对其毒株的毒性未完全灭活,在注射使用疫苗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直接散播致病毒株。所以,一些地区虽然年年月月都在注射疫苗,但最终根本没有起到防病的目的,导致免疫失败。
(2)长时高热高湿气候使猪抵抗力下降,细菌、病毒等致病因子在环境中的存活力增强,繁殖速度加快,数量增加,传播速度加快。
(3)养猪行情低迷,保健、管理投入减少,预防性保健药品投入严重不足,有些小型养殖场和农户正常时必使用的疫苗、营养素、保健品根本未用。
(4)管理粗放落后,饲料发霉变质。2005年全国大部分省市在小麦、玉米收割季节出现严重的霉雨和过长的暴雨,如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使小麦发霉变质而未经任何处理即作为饲料,同时全国部分粮库处理存积多年的陈化粮作为饲料,使猪的免疫系统、肝脏受损,对致病因子的抵抗力下降。
(5)兽医用药的混乱和人用药品的滥用是本病发生的又一重要因素。由于我国仍然存在人药兽用,加上兽药使用过程中习以为常的多种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大剂量混合使用,导致菌毒的耐药性增强,毒性增加,对目前常用的抗菌毒药不敏感。
(6)农业部对抗病毒药的取缔和禁止使用,使目前兽医用药中无抗病毒药可用,直接导致无法对病毒性感染进行预防和治疗。但通过笔者多年的临床实践,抗病毒药盐酸吗啉胍、利巴韦林对一般性病毒病和细菌、病毒综合感染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比单独用抗菌药治疗效果显著得多。至于目前市场上各生产厂以黄芪多糖名义生产的抗病毒药效果不理想,主要可能是黄芪多糖虽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但其本身对病毒复制过程无控制作用,不能直接作于病毒本身。对己发病动物特别是多种细菌、病毒混合感染性的病畜,其机体各系统功能已严重降低,采用药物在短时间来提高机体免疫力,靠机体免疫系统来抑制、吞噬、杀死细菌、病毒很难。因此,细菌、病毒混合感染性严重的病畜,用黄芪多糖和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
2、诊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预防性控制措施是控制本病的关键。按现有的科学条件和治疗药物,对众多病毒病还不能进行有效的治疗(如猪瘟),一旦发病,就会立即成为传染源而迅速向周边扩散,所以在养猪的全过程中,不同时期注射不同的疫苗,并且必须是质量可靠的疫苗非常重要,否则,一旦发病将造成大面积流行而不可控制。
(2)体温升高是本病的重要临床特征,但第一次用药不能急于快速全面退烧降温是治疗本病的核心。一是本病多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病毒(PRRSV)、猪细小病毒、流感病毒、圆环病毒、猪瘟病毒、弓形体、附红细胞体和巴氏杆菌等本身对机体免疫防疫系统有不同损害程度的病原所致,使猪的免疫器官,如脾、淋巴结、肝脏功能障碍,免疫细胞活性降低,注射疫苗后抗体滴度不能达到应有的免疫效果,免疫力严重下降。所以首先对病原体本身进行控制,应用能量合剂提高动物抵抗力至关重要;二是体温升高的本质是机体的抵抗力增强、是机体与病原体进行斗争的表现,所以过快过强降低体温反而使机体出现虚脱而衰竭,导致已应用的抗生素、抗病毒药无效而加重病情,故临床上出现第二次用药而死亡率反而比不用药高。但体温过高(40.5℃以上)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本身具有较大的损害,因此又必须降温。所以,笔者认为本病的最佳治疗原则应是:第一次注射大剂量抗生素和抗病毒药,主要对病毒、细菌进行初步控制,同时输500-1000ml葡萄糖生理盐水,2-3小时后注射解热镇痛药和少量地塞米松,使其体温有所下降,消除部分炎症,恢复各器官系统功能,如此间隔6-8小时后,上述药品可以同时应用。本方法经笔者对重庆市壁山县、江津市,四川省新津县、仁寿县等县市部分中小型养猪场和一些农户的发病猪进行治疗,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是几种已用方法中疗效最佳的一种,治愈率大大提高。同时全国12个省市电话咨询后按上述方法指导用药,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3)对疫区未发病猪进行预防给药,能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生,即便发病,治疗效果大大提高,死亡率较低。
(4)加强护理,补充营养,减少应激反应。在治疗过程中,防止脱水虚脱,静脉输5%的糖盐水或糖水,补充水分。同时喂服电解胺基多维和润肠通便助消化药,对缓解病情,提高治愈率有良好作用。
呵呵,公司对去年的猪高热病的一点总结,有部分删节,供大家参考!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7-3-23 08: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笔者认为本病的最佳治疗原则应是:第一次注射大剂量抗生素和抗病毒药,主要对病毒、细菌进行初步控制,同时输500-1000ml葡萄糖生理盐水,2-3小时后注射解热镇痛药和少量地塞米松,使其体温有所下降,消除部分炎症,恢复各器官系统功能,如此间隔6-8小时后,上述药品可以同时应用。本方法经笔者对重庆市壁山县、江津市,四川省新津县、仁寿县等县市部分中小型养猪场和一些农户的发病猪进行治疗,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是几种已用方法中疗效最佳的一种,治愈率大大提高。同时全国12个省市电话咨询后按上述方法指导用药,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该原则有一定的借鉴性,谢谢楼主
发表于 2007-3-23 10: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接取名高热病不妥,应该叫“高热综合征”
发表于 2007-3-23 11: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剂量抗生素和抗病毒药一般指的那几种药
发表于 2007-3-23 12: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养猪人:你好!!在这里又碰到你了,什么时候获得金彰
发表于 2007-3-23 17: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
发表于 2007-3-23 19: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名高热,就是十多种病的混合感染吧了
发表于 2007-3-24 13: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治疗方法各异

我还是认为这次高热综合症没有统一的治疗原则,大家都按你的方法治疗猪就不会死的那么多了,你也就成名了。
发表于 2007-3-24 13: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有人用中药处方有效,不知道谁能提供?
发表于 2007-3-24 18: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治愈率能达到多高?也许可以借鉴人医的办法
中医,有不少好方子,关键是给药怎么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16 23:1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