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5日在第二届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大型饲料企业联谊会上的讲话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会长 白美清 这次由广东恒兴集团承办的第二届大型饲料企业联谊会在湛江市开幕了。中饲协会员中的大型企业绝大多数都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次联谊会还将修改章程,发展新会员,使这一活动更加扩大,更加规范,更加务实。我代表中饲协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奋战在饲料第一线的同行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培育和发展一批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名牌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根据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当前饲料行业面临的形势,我就这个问题讲几点意见,供各位参考。
一、当前饲料工业的形势和特点
今年全国饲料工业的形势总的讲是:先减后增,全年稳定发展。上半年由于受局部地区禽流感的影响,加上原料价格上涨,市场剧烈波动,经营销售困难,因而产量减少,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减产10%左右。但到上半年后期,市场逐步好转,饲料价格上扬,产量回升。今年1~9月全国饲料工业产品预计总产量为7050万吨,同比增长1%。其中配合饲料5330万吨,同比增长1.8%;浓缩饲料1450万吨,同比下降3%;预混合饲料270万吨,同比增长7.5%。由于原料价格上涨,因而引发饲料价格也相应上涨。据今年1~8月的统计,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上升23.2%,蛋鸡高峰期配合饲料上升26.1%,肉鸡配合饲料上升20.6%。第四季度开始是旺季,预计全年饲料工业产品总产量将达到900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3%左右,比去年略有增长;浓缩饲料今年下滑幅度很大,与去年持平或略有增长;预混合饲料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增幅可达10%左右。饲料价格将趋于稳定。
今年饲料工业总体上是平衡增长,但企业的分化重组加剧。许多小型企业缺乏技术、资金、市场、品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而不少优秀的大中型企业却在困难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化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机遇,奋力开拓,自主创新,实现了快速发展,向集团化、国际化的方向迈出了重要步伐。我们在以前说过,饲料工业进入新世纪以后,是整合提升、稳定增长的新时期,总体上讲是稳定增长。但分化加剧,相当一部分落后的企业被加速淘汰;而一部分大中型企业却加快发展。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信息中心统计,在全国排名前10位的集团企业(正大集团、希望集团、山东六和、广东温氏、四川通威、湖南唐人神、湖南正虹、广东恒兴、辽宁大成、北京大北农)其饲料总产量由2003年的1650万吨,上升到今年的1850万吨,增长12.1%,占全国饲料产量的21%,其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增长幅度的一倍左右。因此,总体上稳定增长,大型企业快速发展,这可能是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饲料工业发展的特点。全国饲料总体上的稳定增长与大型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因为:1、饲料行业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整合提升的步伐加快;2、饲料业科技进步和技术更新的步伐加快;3、我国饲料业国内、国际市场空间仍非常广阔;4、一大批企业改制以后焕发出极大的创业动力和强烈的扩张欲望,展现出巨大的生机与活力;5、应对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与挑战,中国自己的民族饲料工商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应运而生,将逐步壮大。这几种因素融合在一起,就成为推动大型企业快速发展的动力。可以说,大型企业进入了高速成长期。
作为大型企业或具有大型企业雏形的企业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当前形势的特点,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错过了这一历史性的机遇,就悔之晚矣。要想再赶上,不知要付出多大的代价,经历多少岁月。领导者的战略眼光,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关键时刻发展关键的作用。现在正是英雄大有用武之地的时代,我们充当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智慧和创造力,在饲料业的创业史上写下新的篇章。
二、努力探索大型企业快速发展的新理念、新经验
在饲料工业面临市场化、国际化、产业化的新形势下,饲料大企业必须加快发展步伐,在本世纪的战略机遇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比上世纪八、九十年饲料起步阶段的飞跃发展,起点更高,要求更严,任务更重。因为,现在讲的高速发展,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速度,是速度、结构、质量、效益有机结合的高速度,是高科技武装下的高速度,是在国内外市场中与中外强大对手竞争下的高速度,是全面、持续、协调发展的高速度,因而难度也更大。这些年来,我们的一批大型企业不负众望,埋头苦干,奋力拼搏,致力于探索出符合中国饲料工业实际的发展新理念、新办法、新经验。从而使全行业增强了信心,明确了方向。今年以来我和谢洪钧等同志先后到东方希望、六和、大北农、恒兴等企业做了一些调查,就以六和来说,这几年的发展速度引人注目。配合饲料产量2001年为80万吨,2002年为120万吨,2003年为150万吨,预计今年可能突破200万吨(1~8月已生产140万吨),也就是说有进入世界饲料20强的希望。类似六和集团的,还有一大批大中企业,他们的年增长速度高达40~50%。在“非典”、“禽流感”等袭来,原料大幅涨价,养殖业、饲料业受到极大冲击时,六和、恒兴等一大批企业乘势而进,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这虽然有外部环境的因素,但更主要是企业内部的因素,他们创造的经验,对大型企业的快速发展作了可贵的探索。我看有几点非常值得我们的重视:
第一,发挥了农工贸、产供销一条龙产业化经营的整体优势。他们以骨干饲料厂为龙头,向产前、产中、产后延伸,形成了现代化经营的产业链、流通链。
第二,采取了正确的经营战略。如六和集团提出了拓展市场的三大战略——“微利经营,服务营销,密集开发”,努力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低价位、服务力强的饲料产品,使多方得利,从而赢得了市场,树立了信誉。
第三,抓住饲料配方这个要害,把运用高新技术与当地实际情况结合,自主创新,研制开发出优质、安全、低成本、高效益的产品,使用户在用料对比中看到新配方产品的优势,积极采用这个产品。恒兴集团还建立了海水养殖试验基地,加快了自主开发研究的步伐。
第四,关键在于以人为本,调动人的积极性。从这批大企业人才战略看,可概括为三句话:即:“核心基本稳定,人才适度流动,机制保持活力”,从而能发挥团队优势,为实施快速发展的战略提供组织保证和人保证。
这几点虽然是一些初步的经验,但我认为具有启迪的作用。在新时期、新情况下,我们要在体制机制、发展战略、经营模式、科技创新等方面继续探索大中型企业跨越发展新理念、新路子、新战略,更好地促进大型企业的成长与壮大。这个新任务、新课题还需要我们继续在实践中探索,不断充实提高。
三、以推进名牌战略为切入点,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今年9月,湖南唐人神集团的肉类产品荣获“中国名牌”的光荣称号。这在中国饲料业来说,尚属首次。这是从全国7000多家大型肉类加工企业中遴选出来的,是来之不易的。中国名牌产品,是指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标准,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居于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居于行业前列,用户满意度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唐人神这次获得“中国名牌”,虽然不是饲料产品,而是下游产品,但这件事的意义决不可小看,这对于我们在全行业推行名牌战略,全面提升饲料企业的素质与水平,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具有积极的意义。
改革开放20多年,我们已成为市场经济类型的国家,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经济已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之中,全面竞争的时代已经到来,这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的。从饲料工业来说,已经迈入了市场化、国际化、产业化的新阶段。我们的饲料企业,不仅要参加国内主战场的竞争,而且要参加国际大市场的竞争;不仅有国内多种经济成分的竞争伙伴,而且有国际上实力雄厚、富有经验的竞争对手;不仅要应付国内市场的波动起伏,而且要应对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竞争的深度、广度、烈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候。现在我们面临的新使命、新课题是:在全面市场化后如何掌握国内市场的主导权;在全方位开放后,如何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面地这场富有挑战性和机遇性的商战,需要全行业和全社会的总体配合与联合作战,特别是要依靠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各类民族工商企业去拼搏,靠我们的优质产品、“拳头商品”去竞争。市场经济的竞争是无情的,在市场中必须靠产品说话,靠品牌争先,靠商品创优。在这方面,我们必须有过硬的功夫,有独特的比较优势。
从一定意义上讲,当前国内国际市场已从产品竞争时代进入名牌竞争的时代。据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的统计,名牌在全球品牌中所占的比例不超过3%,但市场占有率达40%,销售额超过50%。以著名品牌为纽带,构建全球化的生产与销售服务体系,以此控制、配置生产要素,控制市场,已成为跨国公司的重要经营战略。现在全世界85000种名牌产品中,90%以上品牌所有权属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名牌,特别是没有世界级名牌,我们号称为“世界工厂”的国度,只能生产低档产品,生产别人的“贴牌”商品,这样不仅不能在全国际市场上取得应有的地位,而且在国内市场上也会逐步丧失主导地位,重蹈“拉美化”的复辙也不是不可能的。
从饲料企业本身来看,当前基本上仍然处于粗放式经营的阶段。高消耗、低产出、重污染、拼体力的现象仍随处可见,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不大,市场占有率很少,成不了大品牌。这种状况不改变,我们就很难持续健康发展。针对这种状况,从推进名牌战略着手,全面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就成为企业做强、做大的切入点。抓住了这个关键环节,就抓住了牛鼻子,可以带动整个企业水平的提升。因为名牌产品的形成与发展,是企业的科技、管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成果,是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是通过市场检验而积累起来的无形资产。实施名牌战略,把企业内外各个方面拧成一股绳,把各个环节作为系统工程来抓,可以带动整个企业科技水平、管理水平、营销水平以及全员素质的提高,带动企业的现代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
总之,推进名牌战略,创造中国名牌,进而走向世界,形成世界级名牌,是振兴我国民族企业工商业,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是进入国际大市场,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是企业做强做大,跻身于先进行列的需要。总之,是时代的需要,国家的期盼,行业的希望,企业的急需,是顺应潮流的大事。对这点,早认识,早主动。一切有远见有作为的企业家要下定决心,苦干实干,在创名牌上捷足先登,做出成效。今后几年,争取在饲料产品及下游产品上能创造3~5个中国名牌;在饲料添加剂上能创造3~5个中国名牌,这是完全有可能做到的。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在全行业进行发动,打几场大的战役。特别是有条件的企业要知难而上,勇攀高峰。根据一些创建中国名牌的企业经验,我们认为,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坚持“在发展中创名牌,在创名牌中促发展”的指导思想。企业创名牌的过程,也就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过程。要立足于“创”,不要立足于“等”,更不要立足于“保”。要在“创新”、“创造”上下真功夫。要真正“攻关”,攻克产品的制高点,攻克尖端技术,要靠真本事,而不是靠“公关”,靠广告效应。要在创名牌的全过程中,动员与运用企业全体员工、全行业的整体力量,使生产力上一个新水平,竞争力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坚持高标准,坚持自立创新,坚持市场检验。没有高标准,就没有大名牌。实践证明,“高标准出大名牌,大名牌出高效益。”要瞄准国内外的先进标准“对标”。企业的质量标准,不要满足达到国际,要更上一层,向国际先进标准看齐。要想进入名牌行列,这一关非过不可。要针对国内外先进标准,制定自己的质量标准,严字当头,一丝不苟。围绕高标准,企业要扎扎实实练好内功,要全过程抓管理,全方位抓核算,全流程抓工艺,做到精益求精,出精品,出上品,出名品。
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名牌产品,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应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应有自己的技术决窍,应有自己的看家本领。这点恰恰是饲料工业的薄弱环节。我们引进消化吸收不少国际上的先进技术,但却缺乏自主创新、原始创新。靠模仿是走不出新路、创造不出新产品的。有条件的企业要下功夫自主创新、自主开发。要更好的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科、工、贸相结合,开成合力,尽快取得成就。
必须坚持市场检验。名牌产品是经市场检验而产生的。我们的产品不能满足于实验室的成功,不能止步于中试阶段的成效,而是要经得起市场的检验。要生产为市场所承认、为消费者所认同的、大批量高质量的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要从市场检验中发现不足之处,从消费者中吸取有益的批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功能,扩大市场占有,在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取得优势地位。
第三,要制定规划、重点突破。凡是有条件的饲料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建议制定自己的推进名牌工程的规划,确定奋斗目标,明确前进的途径和方法。要针对达到“中国名牌”的要求,找准差距,瞄准薄弱环节,采取有力的措施,尽快落实。据有关专家介绍,在评中国名牌过程中,发展企业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没有核心技术;二是市场覆盖面小,国内市场占有量低,出口进军国际市场更差。针对这两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采取切实措施,力争尽快达标。
第四,要和深化改革、调整结构结合。创造名牌、实施名牌工程,必须解决体制、机制的问题,这样才有生机与活力。实施名牌战略的过程,也就是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过程,创造企业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过程。归根结底,要和实施人才发展战略相结合,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培育人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企业里形成生气勃勃、开拓向上的新局面,使活力迸发、财源涌流。
四、努力学习掌握市场经济规律,在竞争中获取效益,规避风险
饲料行业在市场化、国际化、产业化的新时期中,面临的是全面竞争的时代。各种矛盾相互交错,各种力量重新整合,国际市场瞬息万变,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价格波动的频率加快,幅度加大,国际资本无孔不入,国际竞争对手强大而狡诘。在这个大市场、大流通的新格局中,我们的企业如何在国内外市场中把握主动权,趋利避害,发展自己,我们还缺乏足够的经验。从加入世贸组织这三年的实践看,确实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利益与风险同在。对于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如果我们运用得当,经营有方,就可以为我所用,取得效益;如果掌握不当,运用失误,也可能遭到重大挫折,吃到苦果。油脂行业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上半年,在进口大豆上的重大挫折,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从中吸取教训。
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努力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我们是办企业、做贸易、搞实业的,特别要下功夫研究市场,学习掌握经济规律。生活在市场经济之中,必须研究市场。既要研究国内市场,又要研究国际市场;既要研究现货市场,又要研究期货市场;既要研究市场的现状,又要研究其发展趋势;既要研究价格的形成,又要研究价格的波动;既要研究市场的正常运作,又要防范投机资本操纵市场,兴风作浪;既要研究在市场中掌握商机,获取利益,又要研究在市场竞争中规避风险,防止落入陷阱。总之,当今世界市场比过去复杂千百倍,变化多千百倍。我们的企业,我们的经营者,我们的协会、学会,要以百倍的努力,研究市场变化,掌握经济规律,了解价格起伏上下的趋势,洞察左右市场的因素与动向,探索规避市场风险的机制与途径,从而掌握商机,趋利避害,开拓市场,取得实效。切勿拍脑袋办事,凭经验下单,主观臆断,盲目决策,既易错过良机,又易陷入险境。因此,需要学习,特别是从实践中学习。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再提高,实现从必然到自由的飞跃。前几年我讲过,我们加入世贸组织,形象地讲就是加入国际贸易的奥林匹克,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勇于拼搏,熟悉规则,了解对手,在经过一段实践探索以后,也一定能够从必然到自由,实现我国饲料工业的飞跃,在国际市场上获得“金牌”。
我们的企业、企业家,在新形势下既要学会赢利,又要学会避险;既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又要把经营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纵观国际上的著名大企业,莫不是如此操作的。我这些年访问过一些企业,感到规避风险的意识不强,防范风险的机制尚未建立。这次我国油脂行业吃了大亏,其教训之一就是在这个问题上。从这几年的经验看,风险大多出于两个方面:一是在大宗原料价格的波动上;二是在资金的进出融通上。这方面我们要研究提出决策。
在大宗饲料原料的采购上,为了规避风险,根据一些企业的经验,一是要通过期货套期保值。今年玉米期货已经上市,如运用得当,可以收到良好效果。豆粕也可以考虑采用这一方式。二是联合采购。去年以来,北京的大北农、农科院饲料研究所等单位组织的“7+1”高科技饲料联合体,通过联合采购维生素,节约成本5%左右,这些经验虽然是初步的,但却显示了它的生命力。
在资金上,除了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过度扩张以外,饲料行业最大问题是赊销,资金如收不回来,就是很大的隐患。我最近到江西,饲料办和畜牧局的同志告诉我,他们采取行业自律,行政监督的办法,从生产企业抓起,谁也不能赊销,如果谁犯了,就相应给予批评甚至处分。大家统一行动,谁也不能各行其是,经过二、三年努力,使赊销现象基本上得到遏制。这个经验值得推广。
在获取利润以及规避风险上,都有一个联合行动的问题。我希望大型企业应带头,大型企业联谊会也要增加这方面的实质性的内容,在自愿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某个方面、某个业务的联合行动,可以强强联合,也可以大小结合的联合。我们不仅在“竞争”上能异军突起,在“竞合”上也能出奇制胜。联合以御风险,联合以谋发展。这是大型企业和集团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希望明年的大型企业联谊会能迈出实质性的步伐,使大企业联谊会越办越充实,越有吸收力。
[ 本帖最后由 胡文辉 于 2007-1-15 19:49 编辑 ]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