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444|回复: 46

猪饲养与疾病防治(第二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7 21: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     录

第一章 猪场的选择与建筑要求 ………………………… …(1)
第二章 猪舍的环境控制 ………………………………… …(5)
第三章 猪的饲养管理 …………………………………… …(7)
第一节 母猪的饲养管理 ………………………… …(7)
第二节 仔猪的饲养管理………………………… …(11)
第三节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13)
第四节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15)
第四章 猪场的兽医卫生及免疫程序…………………… …(17)
第五章 猪的常见疾病及防治……………………………… (19)

附一:肉鸡、蛋鸡、猪、牛、羊、兔系列饲料使用说明 ……(31)
附二:抗菌药物的临床选用…………………………………(33)
抗菌药类可能有效的组合 ……………………… …(34)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21: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猪场的选择与建筑要求

  猪场的选址、布局和猪舍建筑应在符合科学饲养管理的情况下,因地制宜,讲究实用性。

  一、场址选择要求

  1、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符合引用水指标;

  2、地势高燥,有一定坡度,排水便利,尽可能使用荒地或半荒地,不占良田;

  3、交通、电源方便,距村落及其它养殖场不少于1公里。

  二、场内布局要求

  场内生产区、生活区分开,生产区内料道、粪场分开。根据当地主风向和水流向特点,生产区应建立在生活区上风(水)头或偏上风头。生产区从上至下各类猪舍排列依次为:公猪舍—后备、空怀、妊娠母猪舍—哺乳母猪舍—仔猪舍—育肥猪舍,育肥猪舍应靠近场区大门,以便于出栏。兽医室及病猪隔离舍、解剖室、粪场要建在生产区的最下风向处或低处;饲料加工调制车间应建在种猪舍与育肥猪舍之间。有条件者最好把繁殖场与育肥场分开建设。

  三、猪舍建筑考虑的因素

  1、冬暖夏凉

  (1)舍顶要有一定厚度,不少于10cm,隔热性好。塑料大棚舍顶系两层塑料膜,中间加7~10cm厚垫草。

  (2)舍内地面硬化(三合土或水泥)。睡床最好用木条板,占猪舍面积2/3左右,木条宽、厚均为5cm,间隙2cm。

  (3)舍外围墙建成空心砖墙。半开放式育肥猪舍和母猪舍,外围墙高1.20m,便于冬季盖塑料膜;塑料膜单层或双层,双层塑料膜中间留有一定空隙;猪舍圈栏门设在舍内走廊上。种公猪舍外围墙高1.5m;栏门要求坚固,开在外墙上,以利于配种。

  (4)全封闭猪舍窗户面积不少于向阳面围墙面积的1/3,不少于背阳面围墙的1/4,窗子分布均匀。单列式猪舍建成东西走向,坐北朝南,双列式猪舍建成南北走向。

  2、防疫卫生

  (1)猪场门口、生产区门口应建消毒池,与门等宽,长度不少于出入车轮周长的1.5倍,最深处15~20cm,混凝土结构、坚固、不渗水。场内交通干道铺成砖或水泥路面。各类猪舍间距是舍高的3~5倍。

  (2)舍内地面坡度:种猪舍为2%,育肥猪舍为3%。地面注意防滑。与猪接触的围墙、食槽均可采用水泥抹面,光滑结实,便于冲洗消毒。每间猪舍外围墙贴近地面设20cm、10cm高的排粪孔。每排猪舍外靠近围墙建通长排粪水沟,深30cm,宽20cm,有一定坡度。规模化猪场在生产区门口要建专用更衣室、紫外线消毒间及消毒水池等。

  3、通风与饲养密度

  猪舍沿墙高度不小于1.8m,两侧小墙上设排风扇。塑料大棚舍顶高不小于2.5~3m,顶部每隔6m设一个40cm×40cm的通气孔,安装木窗,可开启。根据密度与群体大小(见表1),猪舍跨度为:单列式猪舍(包括走廊)、种猪舍4.5m,育肥猪舍5.5~6m,双列式猪舍7~8m;每间舍宽度为:种猪舍2.5m,育肥猪舍3m。

  表1  猪的饲养密度

  猪 群        每头占圈栏面积(m2)        每圈养

  猪头数        每头最低

  占有饲槽

  长度cm

  平实地面        局部漏

  缝地面        全漏缝

  地  面

  后备公猪        2.5—3.5        2.5        2.5        2-4        40

  后备母猪        1.0-1.2        1.0        0.8        8-10        35

  妊娠母猪        2.0-2.2        1.8        1.6        2-4        45

  哺乳母猪        7.5-8.5

  含护仔栏        5        4        1        50

  成年公猪        6-7        6        6        1        50

  哺乳仔猪        0.3-0.4        0.3        0.3        <20        自由采食

  总长度100

  育肥猪        0.8-1.2        0.9        0.8        8-12        30

  4、饲槽

  饲槽上口外宽38cm,内宽30cm,外沿高32cm, 深25cm。槽底半圆形,槽体用混凝土浇柱,在槽底部设一个排水孔。育肥猪舍可沿走廊建通长食槽,走廊围栏用直径3~5cm钢管捍接而成,钢管间距8~10cm。围栏把食槽隔成两部分,1/3在走廊上,2/3在圈栏内。在仔猪护栏内建补料槽及早期补水用槽,槽长0.8~1.0m,宽20cm,高12~15cm。

  5、饮水器

  提倡用鸭嘴式饮水器供水。育肥猪舍、种公猪舍每舍安装一个,离地高度45~50cm。母猪舍每舍安装两个,供母猪、仔猪用,高度分别为50cm和18cm。饮水器安装在舍间隔墙上,距外围墙50~80cm,靠近排粪水孔,冬季要注意防冻。饮水管道安装前要冲洗干净,以防堵塞饮水器。

  6、便于操作管理

  (1)每栋猪舍的长度、间数设置,要事先考虑到饲养员的管理能力。一般一个饲养员可养育肥猪150~200头,哺乳猪20~25头,妊娠、空怀、后备母猪60~80头,种公猪10~15头。尽可能安排每个饲养员负责一或两栋猪舍。在猪舍的一侧建一个工作间。单列式猪舍走廊宽1m,双列式宽1.2m。育肥猪舍最好建成双列式,以便于管理,又节省建筑面积。

  (2)舍内围墙(栏)高度,育肥猪、母猪舍为90cm,公猪舍为120cm。育肥猪及母猪舍围栏门设在走廊上,宽60~80cm,种公猪舍门可设在外围墙上,门高度1.5m,与围攻栏(墙)一致。在公猪舍一侧建专用配种间,便于配种。哺乳猪舍内靠走廊一角建仔猪补料间,长0.7m×宽2.20m,栏墙高80cm,一侧贴地面,设高30cm,宽25cm仔猪出入孔。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21: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猪舍和环境控制

  环境条件对猪生长、健康影响很大。只有尽可能创造舒适、卫生的环境条件才能充分发挥猪的生产性能,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一、密度与群体数量

  不同种类的猪群要求圈养密度与群体大小不一样。密度大、群体大、猪舍局部气温高、圈内地面污浊、有害气体浓度大,使猪只食欲减退,猪只间冲突增加;密度小、群体小,会浪费建筑面积,在气温较低时使猪体热散失较大,影响饲料利用率。密度与群体数量控制,在猪场规划时即应予考虑。

  二、温度

  大猪怕热、小猪怕冷,环境温度不宜,猪会通过增减采食量、打堆、伏卧于粪尿中等方式来调节体温,从而影响到增重、饲料转化率及健康水平。参考表2。

  表 2

  猪群        仔猪(日龄)        育肥猪(公斤)        种公猪、空怀母猪、母猪妊娠期        母猪妊娠

  前期        哺乳

  母猪

  生长

  阶段        1        2-3        4-7        8-20        21-24        15-30        30-60        60-出栏

  温度

  ℃        35        33-30        30-28        28-26        26-24        24-22

  最低18        20-16

  最低14        18-16

  最低10        16-14        18-16        24-20

  控温

  方法        设专用可调仔猪保温装置

  如红外线灯或电热板等        半开放式猪舍,寒冷季节盖塑料膜,夏季设遮荫棚,

  每天多次冲洗圈舍地面,全封闭舍夏季设排风装置

  三、湿度

  环境湿度过高,影响猪的体温调节,有利于病菌繁殖;湿度过低,引起猪只皮肤和粘膜干裂,降低防御能力,舍内尘土飞扬,使呼吸道和大肠杆菌病患增加。夏季可以通过加强通风来降低湿度,冬季则以清扫为主,尽量减少冲刷猪舍次数,以免湿度过大。具体相对湿度可参照表3。

  表3  猪舍适宜相对湿度

  猪 舍 种 类        适宜相对湿度

  公  猪  舍        65 - 75

  母  猪  舍        65 - 75

  仔  猪  舍        65 - 75

  育  肥  舍        50 - 80

  四、光照

  在使用全价饲料情况下,光照要求不影响猪只采食和人员操作即可,冬天尽量利用光照增加舍内温度。

  五、通风换气

  猪舍内通风换气同呼吸道疾病关系很大。舍内粪尿、垫草的发酵或腐败等因素会造成猪舍内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污浊气体含量过高,直接影响到猪的食欲、增重、饲料利用率和健康状况。全封闭式猪舍及冬季密封猪舍都应设通风装置,注意经常通风换气,猪栏经常清扫,清除粪尿和剩余饲料以保持猪舍内空气新鲜。有害气体指标参照表4。

  表 4  猪舍内有害气体指标

  气   体        含量不超过

  二   氧   化   碳        0.2%

  氨             气        0.02毫克/升

  硫      化      氢        0.015毫克/升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21: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猪场的兽医卫生及免疫程序

一、兽医卫生
1、有条件的猪场应设门卫,负责进出人员、车辆的记录和消毒工作。
2、谢绝参观,饲养员及本场人员(包括批准的入场人员)进入生产区前,必须换工作服、工作鞋,经紫外线消毒3—5分钟后再趟过2%火碱水的消毒池方可进入猪舍。场外车辆、用具不准进入生产区,出售肥猪时应在生活区或场外接运。场内料道与粪道、料车与粪车应严格分开,不得混用。
3、饲养人员应做到一人一栋舍、一套工具,各自坚守岗位,不相互串舍。随时观察猪群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用具和所有设备都必须固定在舍内,做到专舍专用。要搞好舍内外卫生,做好定期消毒。一般每半月用2%火碱消毒地面一次,和明发1210带猪喷雾消毒一次。
4、经常灭鼠(灌水、夹捕等),灭蚊蝇、野鸟等;
5、病死猪严禁在圈舍及其附近剖检,送剖检室诊断时注意不要污染圈舍、道路等。
6、建立疫病日记和疫情报告制度。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21: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几种主要疫病的免疫和程序

日龄        疫苗种类        接种方法
后备猪留作种用时        猪瘟疫苗        肌注
配种前一个月        细小病毒疫苗        肌注
母猪产前45~15天        大肠肝菌病(仔猪黄痢)K88、K99、987P病苗        肌注
母猪产前40~42天        冠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        肌注
母猪产前30天        仔猪红痢菌苗        肌注
母猪产前15~20天        仔猪大肠肝菌(仔猪黄痢)K88、K99、987P病苗        肌注
母猪产前15天        仔猪红痢菌苗        肌注
生后哺乳前12小时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        肌注
出生后3天        链球菌菌苗        肌注
7~15天        气喘病疫苗        右侧胸腔注射
25~35天        猪瘟+丹毒+肺疫三联苗        肌注
35天左右        仔猪副伤寒        肌注
70天        猪瘟+丹毒+肺疫三联苗        口服或肌注
75天        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菌苗        肌注
春(4~5月份蚊蝇        猪乙型脑炎疫苗        肌注
季节前)               
春、秋        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菌苗        肌注
春、秋        猪瘟疫苗        肌注
成年每年一次        气喘病疫苗        右侧胸腔注射
种猪每年一次        细小病毒疫苗        肌注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21: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猪场常用消毒剂
药名        用途及用法        注意事项
明发
1210         带猪消毒用1:500-800倍,饮水消毒1:4000-5000倍,鞋底脚踏消毒1:300       
碘酒酒精        3-5%碘酒消毒皮肤和伤口、脐带,
75%酒精毒皮肤、针头及体温表        外用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21: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  猪的常见疾病及防治

猪    瘟
各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易感,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入门户是扁桃体,后进入血液循环。此病具高度传染性,发病无季节性。
一、临床症状  
突然发病,病程1~2周,少食或不食,体温持续高热在40℃~42℃ ,病猪寒战,鸣叫,喜喝冷水,结膜潮红发炎,有些病猪有神经症状,震颤、痉挛抽搐,病程初期粪便呈干球状,后期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皮肤上有许多紫红色斑点,以身后、颈部、腹部、四肢内侧最为突出,指压不褪色。
二、病理变化  
全身淋巴结肿大,暗紫色,切面周边出血,呈大理石样,会厣软骨和喉头粘膜、膀胱粘膜、心外膜、肺膜、肠浆膜、腹膜及皮下等处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或血斑;肾呈土黄色,表面散有小红点,脾有梗死灶,慢性猪瘟大肠粘膜有出血和坏死,在回音瓣附近和盲肠、结肠粘膜上,可见大小不一的扣状溃疡,突出于粘膜表面。
三、防治  
严格执行疫苗接种程序和消毒措施。
(1)“黄芪多糖注射液”,仔猪:2ml/头,连用3天;成猪:1ml/5公斤体重,连用3~5天。
(2)“明发五必治注射液”,每公斤体重注射0.2ml,每天2次,连用3~5天。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21: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猪 丹 毒
    该病的病原体为猪丹毒菌,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染;其次是皮肤的创伤处接触到丹毒杆菌;第三是内源性感染;第四种是吸血虫吸了病猪的血液而带给了健康猪,从而造成了病菌传播。
一、        临床症状
急性型:急性型的临床症状随着日龄和免疫状态而不同。仔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高烧(41~42℃),皮肤和耳朵发红并有红色斑点,大猪,食欲废绝,发烧。临床症状表现为在于24~45h内皮肤上形成钻石斑,随着病情发展,能触摸到。白毛猪皮肤呈紫红颜色。妊娠母猪流产,公猪发烧,使母猪返情增加。
亚急性型:又称疹块型,俗称“打火印”。病猪精神沉郁,体温升高,经1-2天后,在肩、胸、背、腹及四肢等处出现大小不等的方形、圆形、菱形及不规整的疹块,先呈现淡红色后变为紫红以至黑紫色,多呈扁平隆起界限分明。
慢性型:猪可以康复,皮肤结节坏死并且发黑,耳尖也可能烂掉;导致关节炎,病程经过2~3周时,关节肿胀,僵硬;如发展到心脏上,往往引起心脏杂音,突然衰竭而死。
二、        病理变化  
急性型主要以急性败血变化和皮肤出现红斑为特征。病死猪脾脏充血,显著肿大呈樱桃红色,边缘钝圆;心、肝、肾以变性变化为主;淋巴结肿大充血,胃和十二指肠常有许多出血点。
亚急性型其特征是皮肤上形成许多特异性疹块。
慢性型的特征是发生猪丹毒性心内膜炎、关节炎、和坏死性皮炎。
三、        防治
此病菌广泛地存在于环境中,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定期预防接种猪丹毒弱毒菌和灭活菌苗。发生疫情时认真消毒,隔离病猪,单独饲养治疗。
(1)“快康注射液”肌肉注射,一次用量,每10kg体重注射本品1ml,每天二次,连用3~5天;
(2)“阿莫西林钠注射粉针”肌肉注射,(10~15mg)/kg体重/次,一日一次。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21: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仔 猪 白 痢
   仔猪白痢一般指主要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胃肠炎,所以又叫仔猪大肠杆菌病,是7~30日龄的仔猪常发生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一、        临床症状  
下痢,排白色、糊状、腥臭味稀便,肛门周围被稀便污染,喜欢钻进垫草里卧睡慢慢消瘦而死亡。
二、        病理变化  
病死猪的胃粘膜潮红肿胀,以幽门部最为明显,胃内乳汁凝结不全。肠内容物黄白色,稀粥状,有酸臭味;肾脏苍白色,肠系膜淋巴结充血和出血。
三、        防治  
对怀孕的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采取合理的免疫程序;产房的卫生、温暖和干燥特别重要; 要使新生仔猪从免疫良好的母猪上吸取足够的初乳。
(1)“快康注射液”肌肉注射,一次用量,每10kg体重注射本品1ml,每天二次,连用3~5天;
    (2)“双福星注射液”肌肉注射,(2.5~5mg)/kg体重,每天二次,连用3~5天;
(3)“明发克痢注射液”肌肉注射,1ml/(1~5kg)/次;2ml/(5~25kg)/次;3ml/(25~60kg)/次;5ml/60kg以上/次,每天一次,三天一个疗程;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22: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猪 传 染 性 胃 肠 炎
    传染性胃肠炎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不同年龄的猪均可发病,哺乳仔猪发病、死亡率可达10%~100%。本病呈现地方性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两季发病最多。
一、        症状
表现为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主要感染10周龄内仔猪发病,体温升高,精神萎顿,厌食、呕吐和明显的水样腹泻,粪便呈黄色、淡绿色或灰白色,水样并有气泡,内含凝乳块,腥臭,病猪有渴感,皮毛粗乱,明显脱水,衰弱死亡;日龄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大猪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消失,水样腹泻,粪便呈黄色、灰色、褐色不等,混有气泡,极少死亡。
二、        病理变化  
剖解可见仔猪脱水明显,尸体消瘦;卡他性胃肠炎,胃内充满凝乳块,胃底粘膜充血、出血,肠粘膜剥落,空肠、回肠绒毛萎缩,小肠壁变薄,内膜变得粗糙,肠道充气,内容物呈液体状、灰色或灰黑色,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胀。
三、        防治  
免疫接种,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二联苗使用效果尚好,母猪产前免疫2次,可使仔猪获得良好的被动免疫抗体,对流行过该病的场,在冬春季节应对保育期仔猪进行免疫接种。 仔猪发病,要防止脱水,减轻酸中毒,维持体内酸碱平衡,改善体液循环,缓解症状和注射抗菌素防止继发感染,补足适量的电解质溶液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1) “明发克痢注射液”肌肉注射,1ml/(1~5kg)/次;2ml/(5~25kg)/次;3ml/(25~60kg)/次;5ml/60kg以上/次,每天一次,三天一个疗程;
(2)“明发五必治注射液”,每公斤体重注射0.2ml,每天2次,连用3~5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2 11:3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