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文辉
摘要:营销不是向顾客兜售产品和服务,而是研究如何买到他们的满意、信赖和忠诚,赢得他们的心
在饲料企业传统观念里,营销就是想方设法把饲料“卖”给顾客,而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却提出营销是“买”不是“卖”。主张向顾客“买”东西,买什么呢?买他们的满意、信赖和忠诚,买他们的“心”!
为什么不“卖”反“买”呢?因为现在的顾客越来越理智,竞争对手越来越精明,产品信息越来越浩瀚如海,而同类产品却“长”得越来越像,利润越来越薄。此种情形下,饲料企业惟有适应变化,尽早改变原有的思维和习惯方可生存。
况且“卖”比“买”困难是常识,对饲料企业而言,研究怎样买来顾客的心,时时为顾客着想,为顾客创造感动,远比不停地“叫卖”产品更有效。即饲料企业转“卖”为“买”实是“理应如此”的事!
那我们又如何“买”呢?什么才是我们的“货币”呢?
首先要研究顾客的需要。我们必须弄清楚顾客到底有什么愿望,希望怎样,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合适的产品。饲料企业对顾客需要了解的如何,直接决定了企业可以满足顾客的程度和让顾客满足的程度。有两点很关键:一是饲料企业要摒弃想当然确定顾客“需求”之习性;二是饲料企业需切实助顾客认知其潜在需求。
接下来,就是生产出超出顾客期望的产品——即饲料企业的“货币”,这也是实现向顾客“买”忠诚的前提。在这个过程中,饲料企业首先要保证产品有超出顾客期望的技术含量(生命线);其次要保证有超出顾客期望的稳定品质(保障线)。这样才能让饲料企业的“货币”更“坚挺”。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就是如何“买”来顾客的“欢心”,并保证自身利润的实现。有了我们精心打造的产品“金币”,还不能“买”来顾客的忠诚,它还需要我们的“微笑”赋予它流通的法律效力,成为可交换的“货币”,成为“买”的资本。
“微笑”代表饲料企业对顾客的态度,体现在战略、战术和执行等多个层面。笔者曾听过一个“一盒爽身粉”的故事,讲的是一位普通导购员视顾客为朋友,细心为顾客着想,赢得了顾客信赖。她身边总带着一个药包,里面有感冒药、爽身粉等常用药品,如果有顾客身体不舒服,她就送给顾客急用。有一次她送给一位带孩子的妇女一盒爽身粉,顾客很感动,后来专门向她表示感谢,并为她带来了很多顾客(为什么饲料业没有这样的故事流传?)。可见“微笑”的威力。
但是饲料企业不能简单的把“微笑”作为一种策略,作为对顾客的一种“贿赂”,而应使之还本来面目――企业立身之本,使之(千方百计)成为每个员工的共同信念,那样才能真正感动顾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