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27|回复: 0

【听课笔记】刁其玉研究员:幼龄反刍动物早期培育技术与应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29 10: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png

2022年7月29—31日,由北京市饲料工业协会、河南省饲料工业协会携手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反刍料大会”在河南郑州隆重召开。大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刁其玉研究员受邀分享了“幼龄反刍动物早期培育技术与应用”主题报告。

2.jpg
刁其玉研究员

刁研究员的报告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为“幼龄畜(犊牛羔羊)培育的意义和关键技术”及“幼龄畜(犊牛羔羊)培育的主要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下面是畜牧人网站小编线上学习整理的听课笔记。

1、幼龄畜(犊牛羔羊)培育的意义和关键技术
1.1 幼龄畜培育的意义
目前我国牛羊存栏总量达3.8亿,居世界第一(牛第三,羊第一),且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牛羊存栏量占比84%。因此,牛羊产业关乎国计民生和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动物早期培育的理论依据:1)传统依据——“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少年强,中国强”。2)国际共识——2010年9月22日联合国首脑会议“千年发展目标”中,指出婴儿初生1000天(包括妊娠期)是改善命运、改变未来的关键窗口期。
实际生产经验证实,犊牛是奶牛培育的关键,幼龄畜是成年畜的基础和基石。犊牛出生80天的日增重可显著影响其第一胎产奶量。当此期的ADG为700g时,第一胎产奶量为8400kg;当ADG为1000g时,产奶量则为8700kg。另外,犊牛6月龄体重可显著影响其头胎泌乳期间的淘汰率。

3.png

1.2 幼龄畜培育的关键技术
牛羊产业作为我国畜牧业得要支柱产业,每年约有3亿只羔羊、6000万头犊牛出生,但核心竞争力不强。犊牛羔羊作为反刍动物产业生力军,但其培育理论和技术基础薄弱。目前问题主要表现为哺乳期长、成活率低、增重慢、优秀后备牛羊不足等,饲养效益低于国际水平。刁研究员指出,应重识母仔一体化理论的实施。

4.png

刁研究员介绍了犊牛羔羊的培育中的3个关键技术问题:
1)从非反刍到反刍阶段的胃肠道发育机理,即幼畜定向培育的理论基础;
2)幼龄畜营养与营养调控窗口期,需研发和应用幼畜专用饲料;
3)早期断母乳技术、配套饲养设施及管理规范,形成幼畜培育技术体系。

2、幼龄畜(犊牛羔羊)培育的主要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2.1 胃肠道微生物来源
肠道健康是幼畜培育的关键,肠道微生物失衡导致的腹泻是幼龄反刍动物养殖中最重要的疾病。实际生产中,幼龄反刍动物的腹泻发病率为11-25%,死亡率为57%(毕研亮,2020),腹泻导致生长发育缓慢、淘汰率增加,每年损失约225亿元。调控肠道微生物,降低腹泻,培育健康幼畜是亟待解决的产业问题。肠道微生物调控难点包括:
1)肠道微生物的来源不明;
2)肠道微生物的发展规律不清;
3)有效调控手段缺乏。

5.png

2.1.1 胎儿期肠道存在活的微生物组及其来源
研究发现,羔羊在出生之前体内就有微生物(细菌、病毒、噬菌体及抗生素耐药基因等),但多样性及丰度均较低。且胎儿期肠道微生物组成与出生后显著不同,胎儿期以变形菌门为主,几乎没有拟杆菌门;出生后则以拟杆菌门为主。

6.png

胎儿期肠道微生物的传递途径:
1)母体肠道—胎盘—脐带血;
2)母体生殖道—羊水—胎儿。
因此,刁研究员再次强调了“母仔一体化理论”。

7.png

2.1.2 出生后肠道微生物来源及动态发展规律
犊牛羔羊出生后肠道微生物丰度、结构与出生前差异显著,饲喂方式是影响肠道菌群组成和来源的决定因素。随母哺乳的犊牛羔羊其肠道微生物43%来源于母畜乳头,28%来源于环境空气。人工饲喂的犊牛羔羊其肠道微生物46%生源于母畜生殖道,31%来源于环境空气,12%来源于地面。

8.png

2.2 犊牛开始反刍行为的日龄
2.2.1 首次反刍日龄
幼龄反刍动物都要经历由非反刍到反刍过渡,反刍可刺激唾液分泌和减小饲料粒度,改善消化功能。研究发现,反刍动物出现首次反刍的日龄范围较广(9-28日龄),个体差异较大,平均日龄约为16日龄。

9.png

大数据分析得出,犊牛首次反刍日龄呈正态分布。

10.png

2.2.2 反刍与站立行为
研究发现,犊牛的反刍时间与其站立行为时间密切相关。刁研究员指出,实际生产中应协调好犊牛的站立时间与反刍时间。

11.png

12.jpg

2.2.3 反刍与采食行为
研究发现,犊牛首次反刍日龄可显著影响其垫草、开食料的采食量。

13.png
14.jpg

相关性分析发现,犊牛首次反刍日龄与开始吃垫草日龄、反刍前开食料总采食量呈正相关(r=0.55/0.37)。犊牛在出生后6天开始进食开食料,12天后出现反刍行为。
刁研究员指出,犊牛出生的第一周即可饲喂粗饲料和开食料。

15.png

2.3 犊牛羔羊生长发育营养调控的窗口期

2.3.1 窗口期
营养素可调控幼畜机体的发育和发展。实际生产中,应适时断奶,适时补充粗饲料和固态开食料。刁研究员指出,市场上出现的“无草育肥”现象是不符合反刍动物自身属性的。这种饲喂方法最初一个月看不出弊端,但之后瘤胃酸中毒脱落,导致动物生长停滞(原本可生长至800kg,实际只可生长至400-500kg)。且这种饲喂方法大大提高了牛羊黄膘肉、尿结石的发病率。
研究发现,7-20日龄是瘤胃微生物区系形成的关键时期,28-56日龄是瘤胃发酵功能及组织形态快速发育期,且接近成熟。因此,反刍动物出生-56日龄是瘤胃发育的“窗口期”。

16.png

进一步研究发现,“窗口期”蛋白质缺失可降低羔羊抗氧化能力(肝脏谷胱甘肽通路),“窗口期”营养缺失可对犊牛羔羊后期生长性能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刁研究员指出,“窗口期”的犊牛羔羊的消化功能不完善,处于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之间,如果此期营养素供给不够、不平衡,易形成“僵牛僵羊”(生长缓慢或不长)。

17.png

2.3.2 犊牛羔羊营养调控——日粮氨基酸平衡模式犊牛、羔羊虽然都属于反刍动物,但两者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却不同。刁研究员指出,这与动物的自身属性相关,了解了这一点才可更好地配制日粮。犊牛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赖氨酸(与猪相似),羔羊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与禽相似)。试验发现,日粮不同氨基酸模式可显著影响犊牛的ADG、F/G。

18.png

刁研究员团队试验优选的犊牛、羔羊氨基酸模式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分别为100:27:67:10和100:44:44:8。研究还发现,关键营养素可调控瘤胃发育,如适宜氨基酸水平可改善瘤胃组织形态,提高氮沉积(9.3%),植物蛋白可以促进消化道组织发育,适宜中性洗涤纤维可降低瘤胃上皮角质层厚度(15.6%)及促进瘤胃吸收功能等。

19.png

2.3.3 犊牛羔羊营养调控——胃肠道健康
研究发现,天然植物(花粉多糖、桑叶黄酮、白芦藜醇、血根碱为主的天然物制剂)、微生态制剂(热带假丝酵母、植物乳杆菌GF103和酿酒酵母318等为核心的微生态制剂)、高系酸力的酸度调节剂等均可保障犊牛羔羊的胃肠道健康,减少腹泻。除运用这些功能性添加剂外,刁研究员指出,精粗饲料比例是最重要的营养调控因素。植物提取物和微生态制剂配合使用可产生“1+1>2”的效果,可促进优势菌群建立、保障肠道健康及显著降低腹泻率。

20.png

2.4 犊牛羔羊营养调控与生长目标

2.4.1 代乳粉
目前,犊牛羔羊代乳粉的国标分别为《犊牛代乳粉 GB/T20715-2006》、《羔羊代乳粉 NT/T 2999-2016》。刁研究员介绍,第二版犊牛代乳粉标准目前正在修订中。欧美国家由于奶产品充足,犊牛羔羊代乳粉成分简单(参照人类婴幼儿奶粉)。我国的代乳粉产品已更新多代,产品成熟。

21.png

2.4.2 后备牛培育目标
过去,我国后备牛的初配月龄一般为15-17月龄,现已提前至13.5月龄(体重约400kg,体高1.27-1.30m)。奶牛头胎产奶量增加360kg。后备牛的培育过程中,应适当控制4-6月龄的生长速度,保证其达到初配月龄时体重不超标,影响其繁殖性能。

22.png
23.png

24.png

2.4.3 羔羊培育目标
育肥羊提前2-3个月出栏(内蒙古巴盟断奶羔羊育肥3-4个月出栏),母羊多产羔0.5-1.0只/年。

25.png

最后,刁其玉研究员总结了幼龄反刍动物健康发育的3个关键期,即非反刍向反刍生理的转变、瘤胃发育与微生物发育及表现遗传学与幼畜培育。建议大家可学习刁其玉研究员编著的《犊牛营养生理与高效健康培育》和《中国肉用绵羊营养需要》等书。

26.png

版权申明:笔记记载,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专家版权。感谢刁其玉研究员的精彩分享,感谢会议主办方北京市饲料工业协会,河南省饲料工业协会,文中现场图片来源于会议直播和会议主办方!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4-26 17:1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