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21|回复: 0

王立贤博士:《非洲猪瘟情况下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21 11: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报告主题:《非洲猪瘟情况下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
报告嘉宾: 王立贤博士 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1.jpg

报告内容:

一、面临的形势:
  快速蔓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 、原来设想的“歼灭战”,已转化为“持久战”
  损失惨重,行业重创
  农业部公布母猪同比减少21%
  荷兰合作银行预测:ASF会使中国供应减少25~35%
  30%,1600万吨,比美国年度猪肉产量多近35%,相当于欧洲年度猪肉产量的70%,也有的预测会减少40%
  更为可怕的是这种损失还在继续
  养猪人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
  由于再感染的风险,生产者保持谨慎态度
  猪群重建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几年的时间

二、如何有效防控?

  病毒特性
  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
  猪(包括家猪和野猪)、钝缘是非洲猪瘟病毒的易感宿主
  传染性差,仅通过接触传染,气溶胶传播仅仅2米
  不怕冷、耐酸、耐碱,对高温敏感

  阻断到生产区的传染途径,是防控成功的关键
  病毒离开宿主细胞,存活时间不会太长
  高温清洗、火焰消毒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消毒措施
  猪场有必要对现有生物安全措施、防控措施进行总结、反思。
  猪场真正在阻断传染途径上下功夫
  要有严格的分区,物、人流动管理
  哪些是真正有效的?哪些是可以回归常规的?
  对于一些夸大宣传的产品、措施要有正确认识

  “拔牙式”清除
  无奈之举
  最需要避免的是最后把牙拔光了
  是“拔牙”还是清群复产,需要做出合理选择
  “拔牙”的关键是早发现
  参照国外的经验,国家实施“根除计划”是根本
  及早研究、完善相关制度
  目前不能寄希望于疫苗

  未来发展
  规模化、专业化,智能养猪,猪群分栏,精准饲喂,
  生产体系变化:
  物流模式、供应链变化,建筑模式、生产模式、管理模式变化,生产工艺上推荐批次化生产,
  建议小规模一体化猪场逐步改为专业母猪场或保育育肥场
  小规模母猪场,由传统的按周生产改为按批生产
  专业化的场物流相对单一,批次生产,物流次数少。
  全核心群饲养模式:考虑母猪的更新补充、设立专门的后备区
  育种体系的变化和发展:自我更新、基因组选择
  猪场小单元化:肥育猪、母猪小单元化,实体墙隔离,分组、中间空栏
  组织形式变化:单独一个中小规模猪场生存困难,大公司+农户或合作社形势会发展,占有市场比例会越来越高

  总结
  非洲猪瘟本是一个传染性低、容易防控的疾病,却给我国带来巨大损失,需要总结、反思。人祸?
  非洲猪瘟将促进产业升级、养殖水平进一步提高,规模化进一步发展,养殖巨头得到更快发展。调猪变调肉将促进养殖+屠宰的产业融合。
  防控政策需要与中国的国情结合
  消除传染源,排查+淘汰
  做好生物安全,切断到生产区的传染途径是唯一正确方法。如何正确复养将是未来几年猪场工作重点
  相信智慧勤劳的中国养猪人,对非瘟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解决方案。

来源:饲料技术汇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4-20 20:0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