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581|回复: 0

[鱼病鱼药] 水产养殖中亚硝酸盐中毒症状都有哪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2 13: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亚硝酸盐主要是通过鱼虾的呼吸作用,由鳃丝进入血液,一般情况下,当水中亚硝酸盐浓度在0.1mg/L以下时,水生动物可以正常生长;但亚硝酸盐浓度达到0.1mg/L时,随着浓度的升高,鱼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减低,出现组织缺氧。此时鱼虾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躁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丧失平衡能力、侧卧,此时如果解剖鱼类会发现鱼类血液为黑紫色或红褐色,甚至由于改变了内脏器官的皮膜通透性,渗透调节失调,引起充血,呈现与出血病相似的症状,一般称为“褐血病”,亚硝酸盐对虾、蟹的毒性更大,主要表现为对肝脏的损害,虾、蟹中毒时鳃受损变黑,最后死亡。
  


  当前使用的微生物主要有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乳酸菌、放线菌等几大类,硝化细菌与上述微生物的不同之处在于:硝化细菌能吸收利用水中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将其转化为硝酸盐、氮气等无害物质,而上述微生物对亚硝酸盐没有这种降解功能。它们的作用机理主要是修复水体微生态环境,改良水质和底质,间接增加水体溶解氧,保证硝化、反硝化的正常循环。有了这点认识后,我们应该走出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能降解亚硝酸盐的误区,它们起到的作用只是改良环境,修复水体微生态环境的功能。我们可以将其作为防止亚硝酸盐偏高的一种日常管理措施。
  当水体亚硝酸盐浓度高于0.5毫克/升,不宜立即使用上述微生物,特别是芽孢杆菌,会在短时间内导致亚硝酸盐浓度上升。针对着钟情况,我们应该采取速效方法将亚硝酸盐浓度降低到对养殖动物无害的水平,然后再来考虑使用上述微生物。
  防止亚硝酸盐浓度过高的措施:①保持育苗池或养殖池塘长期不缺氧,合理使用增氧机及适量投饲;②有条件的池塘,定期换注新水;③定期泼洒安全、高效、无毒副作用的消毒剂,二氧化氯制剂可使亚硝酸盐氧化,减低毒性;④定期泼洒微生物水质改良剂,分解亚硝酸盐,去除毒性,改善水中理化因子,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养殖品种的成活率。
  翠绿岛牌氨氮去除菌剂硝化菌氨氮速降微生物菌剂污水处理净水剂,由光合成菌群、乳酸菌群、酵母菌群等 近百种微生物菌群组成。它是通过采用适当的比例和发酵工艺而制成的微生物菌原液。能够加快水中各种有机物的分解速度,有效地分解、降解污水中的有机质,将其分解成为可溶于水的天然物质。
  池塘处理:在池塘放水的前 1 周,用 100 ~ 300 倍翠绿岛牌养殖用生物EM菌原液的稀释液和翠绿岛牌养殖用生物EM菌原液制作的防虫液,代替石灰、漂白粉等均匀地喷洒池塘,用来对其进行消毒和净化。每亩水面使用 2.5 升。
  水质净化:在放养前 3 ~ 10 天,用翠绿岛牌养殖用生物EM菌原液的稀释液泼洒水面。视水质情况,开始 15 天 一次,以后为每个月一次;水质较差的地方,适当缩短泼洒时间。按每亩水面(1.5米以下)1 升使用。
  池塘基料发酵:按池塘基料、翠绿岛牌养殖用生物EM菌原液、红糖=500:1:1的比例,加入适当水,混合堆积发酵7-14天。
  饵料添加:按0.2%的用量,均匀喷洒在饵料上进行投喂。
  动物性饵料的处理:投喂新鲜动物性饵料时,按0.1%的用量,搅拌均匀。
  消毒处理:用200-500倍翠绿岛牌水产养殖用生物EM菌原液对培苗槽、渔网等养殖工具进行喷洒消毒。
  水产品保鲜:用10倍翠绿岛海鲜水产生物保鲜活剂,每隔1-2天喷洒水产品保鲜水槽,可延长水产品鲜活期,保持体表光泽。
  翠绿岛生物科技为大家推荐来自日本的翠绿岛牌海鲜水产生物保鲜活剂,由光合成菌群、乳酸菌群、酵母菌群、革兰氏阳性放线菌群、发酵系的丝状菌群等5大类、80多种有益微生物组成。这些菌群作用原理的集合,就构成了该产品的作用原理。
  翠绿岛生物海鲜水产生物保鲜活剂,提高水产暂养成活率! 能够提升海鲜水产的活性和生存质量,从而能够减少其在暂养过程中的死亡率,延长生存时间!这是因为翠绿岛生物保鲜活剂是日本进口的原液,一瓶100毫升原液就能处理10吨水,并且微生物有益菌群存活时间长种类多。
  海鲜水产生物保鲜活剂使用方法非常简单,一瓶100毫升原液,用1L水稀释后,直接抛洒到暂养的水体中搅拌均匀,从道理上来讲,该原液投放的越多越好,对海鲜水产品没有不好的影响。但是投入多了会造成暂养的成本过高。因此,使用时也有一个好的成本效益核算的问题。
  


  100 毫升该原液,可以用于10 吨水(即 10 立方米的水),100毫翠绿岛牌海鲜水产暂养生物保鲜活剂用1升(2斤)水稀释了,可以处理10 吨水(即 10 立方米的水),一吨水的处理成本也才3.8元,比市面上的水产保鲜产品价格要便宜的多。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4-20 20:0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