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560|回复: 1

育肥猪偏肥有哪些有效解决的办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5 14: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荷诺心猪催肥:有的养殖户为了能够让猪长得快些,但是却出现了大猪偏肥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生长猪“为能而食”,因此饲粮能量高低就会影响到猪的采食量、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及胴体瘦肉率。比如饲粮能量水平降至10.8兆焦/千克饲料的时候,生长速度及饲料利用率就会降低,但是胴体瘦肉率却提高;比如降至8.8兆焦/千克饲料时就会因为采食能量不足,严重降低了猪的生长速度及饲料利用率,从而导致猪体很瘦。能量过高会出现偏肥现象,一般饲粮能量水平在11.9—13.3兆焦/千克饲料为最佳,小猪和中猪能量要相对高些,而大猪能量要相对低一些。
  饲料中蛋白含量不同,而猪的生长速度及胴体肥瘦也会有所不同。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偏低的时候,猪的生长速度就会相应减慢。而饲粮粗蛋白水平在17.5%时,表现较好的日增重会超过22.5%时,日增重反而就会下降,但是瘦肉率会相应提高,用提高蛋白质水平来提高瘦肉率是不经济的行为。应当根据猪生长的规律及瘦肉率要求不同来决定蛋白质水平。而对于洋三元等高瘦肉率的猪,在60千克体重以前,蛋白质水平一般在16%—18%之间,后期在13%—15%左右为最佳;对于中等瘦肉率生长肥育猪前期14%—16%,后期12%—14%为宜。
  同时在配合饲料还要考虑粗纤维的影响,猪利用粗纤维的能力较差。粗纤维的含量一般会影响到饲粮的适口性及消化率。粗纤维含量过高则适口性相对较差,而饲粮的消化率也会降低;含量过低的话猪就会出现拉稀或便秘现象,而且由于采食的能量减少,猪的增重速度也会降低,同时还会降低猪的背膘厚,因此可以根据粗纤维水平来调节猪的肥瘦度。小猪与中猪不宜超过5%,而后期则不宜超过8%。尽量少用或者不用稻壳粉、糠等高纤维粗料去喂猪。
  饲料加工的细度、饲喂方法也会影响到猪的采食量、生长速度及肥瘦度等。饲料细度在微粒直径1.2—1.8毫米为最佳,肉猪采食爽口、采食量大、增重快,饲料利用率也会增加。粉碎过细会降低猪的采食量,同时还会使胃溃疡的发生率增加。在含有部分青绿饲料的同时粉碎粒度稍细不会影响到适口性,更也不会造成胃溃疡。有些饲粮生喂比熟喂的效果好,大部分维生素会因为高温而被破坏。利用饲料干喂省工省时,且便于应用自动饲槽进行饲喂,湿喂还可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又能够避免产生饲料中的粉尘,但是加水量不适宜过多,一般按照料水比例为l:0.5—l.0调成湿拌料,然后在加水之后手握成团、松手散开即可。在夏季注意一定要防止饲料腐败变质。稀料一般会影响猪的干物质采食量,冲淡胃液不利于肠道消化,所以农家在加喂泔水时不要加水过多。
  所谓“小猪长骨,中猪长肉,肥猪长膘”,因此就要根据猪生长的规律来决定喂养方式,自由采食量大、日增重高、胴体背膘厚;限喂时日增重较低,但是饲料利用率较高且胴体背膘薄。但是有些瘦肉生长潜力较高的猪对于限量饲喂的反应却不是很明显,可以采取自由采食的方式,一般农户按照顿限量进行饲喂,然后每顿喂到稍有剩余为止,体重35千克以下时胃肠容积小、消化能力差,每天喂3-4次最佳。35—60千克的猪胃肠容积扩大,消化能力就会相应增加,每天应当喂2—3次。体重60千克以后每天可以饲喂2次。饲喂次数过多就会影响到猪的休息,同时也会增加用工量。
  每次饲喂的时间要尽量保持均衡,夏季选在早晚天气凉爽时进行饲喂。有的农户在喂养时中猪阶段采取限喂措施,认为这样会调架子后期再加量,其实这样就会使得猪长的偏肥。一般中猪阶段并不限喂,60公斤之后稍微限喂。也就是前期采用自由采食,而后期采用限量饲喂的方式。猪的饮水量相对比较大,有的农户从来不会注意到这些,认为只要用稀料或者泔水就可以不用加水,其实饮水不足或者限制饮水,就会引起食欲减退,采食量减少而日增重降低和饲料利用率降低,背膘厚就会增加,严重缺水时将会引起一系列的疾病。猪的饮水量随体重、环境温度、饲料、品种及猪采食量等会有所不同。冬季时饮水量一般为5—15斤,夏季大约为10—30斤,有自动饮水器最好。还可以在喂完时加水到槽里到下一次喂料时喝完。如果把握好以上的影响因素养猪效益会增加,猪生长得快又不会偏肥。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21-9-21 15: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猪出栏时是不是太肥和出栏体重有直接的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1 21:0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