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亡的小火鸡通常因失血而外观苍白,但其生长良好,且嗉囔中含有饲料。小肠通常扩张,极度变色,肠腔内充满血性渗出物。肠黏膜充血,个别火鸡黏膜表面覆盖有黄色、坏死性纤维素膜。病变通常在近侧小肠更明显,但在较严重的病例也常扩散到远端。感染禽的脾脏特征性肿大、质脆,呈大理石或斑驳样。然而,那些死亡鸡只的脾脏往往可能因失血随后收缩导致变得更小。肺也可能充血,但其他的器官呈苍白色。
5 b" |: l! |9 n% e' N1 B J2 R" I
特征性的病理学变化大多见于淋巴网状系统和胃肠道系统。死亡时的脾脏病变包括白髓增生、淋巴样坏死和淋巴网状细胞的核内包涵体。早在HEV感染后的第3天,脾髓面周围可见明显的白髓增生,这导致在感染后的4~5天,肉眼可见斑驳样且不规则的白髓融合岛。在感染后3~5天,经HE和免疫酶、过氧化酶染色,在这些区域可见大量的核内包涵体。从形态上看,这些细胞呈淋巴样。同样,脾脏的单核巨噬细胞中也发现有核内包涵体。到感染后的4~5天,白髓开始出现坏死。到感染后6~7天,已全部扩散,仅在红髓处偶尔见到一些浆细胞。在感染后3~9天,除了脾脏的变化外,在胸腺的皮质和髓质部及法氏囊,也可见淋巴样衰竭。
2 u7 S6 k2 w# z5 J, \2 q
* Z/ }6 U. q1 D/ J
" v" C2 Q2 A, h1 x% c2 I
胃肠道典型病变包括肠黏膜严重充血,绒毛上皮细胞变性、脱落及肠绒毛顶端出血。由于固有层的血管是完整的,红细胞通过血细胞渗出而移出血管外,因此,与其说是由内皮细胞破坏不如说是崩解导致出血。除乳头细胞、浆细胞和异嗜细胞外,还在固有层发现了大量含核内包涵体的网状淋巴细胞。这些组织病理学变化在十二指肠后段到胰导管处最明显。但腺胃、肌胃、小肠、盲肠、盲肠扁桃体和法氏囊中与此相似,但病变程度稍低。) I8 n+ Q$ d/ `9 ]3 m# G! d) G4 Y
" l; g6 r& a( C+ j5 p) w4 i 另外,在肝脏、骨髓、外周血液白细胞、肺脏、胰腺、脑和肾小管上皮细胞中也可观察到含有HEV核内包涵体的细胞。
. L9 }# {7 N: u- A$ J5 W; }8 D, Q6 f: ]4 V+ C# o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