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34|回复: 0

[养殖模式] 鲟鱼养殖设施的现状与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12 08: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鲟鱼是现存起源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又名中华鲟、中国鲟,是中国特产的珍贵鱼类,属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是研究鱼类和脊椎动物进化的活化石,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由于过度捕捞、环境破坏和人类活动等原因,世界范围内天然的鲟鱼资源急剧减少。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国外引进鲟鱼鱼苗,而后开始了鲟鱼的人工繁殖与规模化生产。迄今为止,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俄罗斯鲟、欧洲鳇、小体鲟、匙吻鲟等十几个品种作为研究或者是人工养殖。然而,我国鲟鱼人工养殖的历史相对较短,设施养殖基础薄弱,养殖模式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的养殖方式以粗放型为主,易受地域、天气等因素的影响, 进而限制了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国内水产养殖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国内开始对鲟鱼设施化养殖进行相关的研究,包括养殖模式、养殖水处理设施设备及养殖技术等,也慢慢对鲟鱼设施化养殖模式有了深入的了解。

1.鲟鱼设施化养殖模式
      设施化养殖模式是指使用工业化科学手段,使对养殖环境相对可控,进行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化养殖模式。该模式对养殖设备和操作管理要求相对较高。设施化养殖模式主要包括流水养殖、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目前,苗种生产主要以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方式为主,成鱼养殖则以池塘和网箱养殖方式为主。

1.1 流水养殖
      流水养殖在有水流交换的鱼池内进行鱼类高密度精养的方式。一般以水库、湖泊、河道、山溪、泉水等,借助水位差、引流或截流设施及水泵等,使水不断地流经鱼池,或将排出水净化后再注入鱼池。由于水流起着输入溶解氧和排除鱼类排泄物的作用,池水能保持良好水质,为鱼类高密度精养创造了条件。该养殖模式的优点是投资成本低,便于操作管理,缺点是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可控性较差,养殖外排水污染环境。

1.2网箱养殖
      网箱养鲟是利用大水体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网箱内小水体等特点进行密集养殖。一般选择山谷型水库等水域,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平均水深达12米。优点是饲养周期短、管理方便、具有机动灵活、操作简便,缺点是污染水体环境,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1.3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养殖模式,它结合了众多设施和设备采用水温调控、生物净化和杀菌消毒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了对养殖环境的相对可控。该养殖模式优点是养殖水质高效可控,可实现养殖对象的健康生长及低废水排放等需求,缺点是运行成本相对较高。

2.养殖技术与设施设备
2.1关键养殖设备
(1)固液分离设备。鲟鱼粪便呈弥散形,比较难以收集和去除,故对养殖系统中的固体分离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鲟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常用的固液分离设备有全自动滚筒微滤机,微滤机需要有过滤效果好的滤网,滤网网目在180目左右,并定期开启自清洗装置。
(2)生物降解设备。常规的生物过滤器有浮床生物过滤器,在低温情况下其硝化性能相对较低。可配置具有超高比表面积填料的浮床生物过滤器,其硝化性能优于常规生物过滤器,特别是在低温情况下效果有位显著。
(3)消毒设备。消毒设备常用臭氧一体机和紫外线杀菌器。在使用臭氧杀菌器时需严格控制臭氧量并要定期观察鲟鱼状态。
循环水养殖系统.jpg
2.2养殖辅助设备
(1)增氧与控温设备。常用的增氧设备有制氧机和空气增氧。空气增氧一般采用风机加曝气盘的形式;在气液比为1:100时,对氧气的利用率约为70%左右。目前工厂化养殖控温设备有冷暖水机,这需要根据养殖情况配置。
(2)水质监控和自动控制设备。水质监控主要是针对水质中的溶氧温度、盐度、PH等进行实时监控,并把数据上传到服务器后台,可实时查询,服务器根据用户设置的上下值对数据进行判断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如当水中氧气过低时会自动开启增氧机。工业化养殖的水质监控对养殖对象的安全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3鲟鱼的养殖技术
(1)养殖密度。不用养殖模式对鲟鱼的养殖密度也有所不同,同一模式下不同规格的鲟鱼养殖密度也会不同。一般来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密度最高(50kg/m3以上),网箱养殖密度次之,流水养殖密度最低。养殖密度对鲟鱼的生长有较大的影响密度过高对鲟鱼生长有抑制作用,密度越大,鲟鱼的生长率和摄食量会大幅度降低。而在网箱养殖工况下,从生长效率角度考虑,30尾/m3产量最高,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60尾/m3产量最高。
(2)投饲策略。投饲策略主要包括投饲率和投饲频率。 不同鲟鱼规格,在不同的养殖模式及养殖环境下,其投饲策略也各不相同,确定适宜的投饲策略有助于提高鲟鱼的养殖产量及饲料利用率,减少对养殖环境的污染 。 一般来说,随着鲟鱼规格的增大,其投饲率逐渐降低。 鱼类摄食水平对鱼体生化成分的影响会使其摄食生长模型发生变化。
(3)疾病防控。病害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效果,如病原体、水环境、鲟鱼的抵抗力等因素。若水体环境发生变化不利于鲟鱼的生长,都有可能引起病害的发生。随着鲟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鲟鱼疾病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产业的发展。 鲟鱼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病害可以分为病毒性、细性、真菌性及寄生虫等,以细菌性疾病为主。因此,鲟鱼人工养殖的病害风险防控应从病原、机体抵抗力和环境等方面入手,以预防为重点,加强养殖过程中的饲养管理,为鲟鱼养殖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鲟鱼养殖产业正逐渐成为我国淡水养殖产业一个新的增长点、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渔民转产转业的一个主攻方向,发展鲟鱼设施化养殖对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后鲟鱼产业的发展将以工业化理念为指导、节能减排为目标,因地制宜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高效养殖模式,加速提升鲟鱼养殖产业的设施化水平,推动国内鲟鱼等冷水性渔业的现代化进程及可持续发展。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5-3 12:24,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