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43|回复: 0

发展现代优质猪生产的几点反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1 09: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87601_111128_1.png

  1  关于品种资源保护与产业化开发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丰富的地方猪品种资源,加强地品种资源保护的意识已深入人心,但地方品种资源如何保护却一直没有定论。传统原位保种方法在现实中往往演变为建一个资源保种场、申请到政府保种经费、养一群地方猪的被动模式。很多保种场缺乏高素质的技术人员,缺乏系统的保种技术,猪群质量惨不忍睹,群体近交系数不断攀升,血缘数量持续减少, 猪场生产死气沉沉,一旦政府保种资金不到位,马上就难以维持。

  保种与开发利用并不矛盾,实现遗传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才是最好的保种。中国的地方猪种大多经历过上百年的选育,无论是对当地的自然生态气候条件,还是对当地消费人群,都有着广泛的适应性。在消费市场日多元化的今天,如何从地理特性和市场消费特点的角度去开发利用地方猪种的独特遗传特性,使其产生更高的经济价值,才是盘活地方猪种的最佳渠道。在实际操作中,优质特色配套系的培育是一条有效途径。将各种丰富多彩的地方品种纳入特色配套系生产体系,有助于挖掘利用其遗传特性,生产出满足区域市场需求的优质猪肉产品。只要能获得优厚的经济效益,保种就成为了一种自然而然的市场行为。

  2  关于育种目标性状的确定

  育种是现代生猪生产的重要环节。近三十年来, 发达国家在瘦肉型猪育种目标性状上主要实施了对背膘厚度和生长速度的高强度选择,以提高单位个体猪肉产量。伴随着产肉性能的持续提高,肉质劣变、繁殖障碍等问题曰渐严重。因此,结合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育种目标成为一种共识。例如,丹麦育种系统(DanAvl)根据全国猪场的实际情况每4年调整和更换一次目标性状与权重。当前,在母系育种目标中就增加了出生后第五天窝活仔数(LP5)这样一个非常适合丹麦国情的产仔性状指标。加拿大国家猪育种中心(CCSI)从2013年开始在杜洛克核心群体中实施对公猪的活体肌内脂肪含量预测,以期实现优质杜洛克品系的培育。

  我国从1998年引入加拿大种猪遗传评估系统, 至今一直沿用100kg活体背膘厚和达100kg体重日龄两性状动物模型实施后备种猪选育。随着种猪质量的提高和近年来优质种猪的引入,很有必要对育种目标性状实施调整,尤其在大力培育优质配套系的过程中,如何将中国地方猪种的优势性状纳入育种目标体系显得尤其重要。

  3  关于优质猪生产的几点误区

  中国人喜食猪肉的饮食习惯成就了一个庞大的猪肉消费市场,在发展优质猪肉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误区。最常见的就是把放养和优质绑定在一起,但凡发展优质猪一定要鼓吹放养模式。姑且不考虑放养模式低下的生产效率,单是增加的寄生虫感染风险就与优质猪肉生产的初衷相去甚远;同时,在全社会曰益重视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发展放养模式也与我国土地和林地资源匮乏的基本国情不相符,难以成为主流生产模式。

  当前优质猪养殖的另一个误区是缺乏对地方品种遗传种质特性的系统研究,完全按照外种猪的标准设置地方猪的生产工艺。如很多地方猪品种被按照外种猪的标准设计成21天断奶。但实际上,中国地方猪种的遗传特点是早期生长较缓慢,21天的体重往往不到5kg。这种设计导致的结果是断奶应激较大,保育期存活率降低,后期生长发育受阻。根据笔者经验,对地方猪种适当延迟断奶可充分利用地方猪种泌乳力强的优势,不但有效降低断奶应激和保育期死亡率,还可以提高断奶窝重和后期生长速度,大大提高整体生产效率。此外,中国地方猪种呈现丰富的多样性,在圈舍面积、栏位尺寸、遗传参数等基本参数方面也都缺乏相应的标准,如果一味地按照外种猪标准设计,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第三,良繁体系的缺乏是当前发展优质地方猪生产的普遍现象。由于规模有限和组织管理水平落后, 地方猪的养殖往往在一个猪场或一个地区完成,没有建立有效的良繁体系。事实上,通过良繁体系建设,建成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等不同层次的专业化猪场,有助于按照不同类型猪场针对性地组织选育、杂交和商品生产等,提高组织化水平和总体生产效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型集团公司涉足优质猪养殖领域,推动了不少地方猪品种产业化开发。随着生产规模的增大,建立高效的良繁体系会成为下一阶段提高生产效率的必然选择。

  4  关于配合饲料与添加剂的使用

  受近年来不断爆出食品安全事件的影响,普通消费者对饲料添加剂形成了很深的误解,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我的猪是优质猪,绝对没有喂过饲料”,或者“我的猪是粮食猪,不喂饲料的”。这种错误宣传对广大消费者形成了误导,认为只要喂了饲料,猪肉就不安全了。 事实上, 配合饲料和添加剂的使用极大地提升了生猪的生产效率,是现代生猪产业的一大进步,如果大家都为了追求所谓的优质猪肉而放弃使用配合饲料,转而采用最原始的单一主粮养殖模式,是技术的倒退。

  当然,从中国人口多、耕地有限的国情考虑,在发展现代优质猪养殖过程中,应该强化替代型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解决人猪争粮的矛盾。例如,挖掘利用中国地方猪种耐粗饲的遗传特性和中国古老的传统养殖模式,挖掘更多的青绿饲料资源和农副产物运用于养猪,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生产的资源化循环利用,并在某些特定性状(例如繁殖性能)上提高生产性能。

  5  使用智能化设施设备是提咼综合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

  在养猪业发达国家,出于对动物福利的考虑和提高综合生产效率的需要,催生了智能化设施设备的普及。设施设备的现代化和智能化一直是我国生猪产业的一大短板,前几年有些公司在国家项目资金的资助下购买了一些智能化设备,但使用效果并不好,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优秀员工的缺乏。优质的设备需要优秀的人员去操作和管理。在国外的猪场里随处可以见到有硕士甚至博士学位的员工,而我国从事养猪的员工绝大多数是不能从事其他工作的老龄低学历人员。笔者之前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这设备不好,花了那么多钱,动不动就坏了”,可实际看过之后发现绝大多数是操作的问题。使用智能化设施设备是提高综合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中国生猪产业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但要享受先进设施设备的便利和高效,必须要加强相关技术人员的培养工作,这需要企业、政府和高校等众多行业的正确引导和共同努力。

  来源:饲料机械与加工 朱 硕 张顺华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4-17 05:2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