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433|回复: 19

转发一篇关于附红体病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6 14: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猪附红细胞体病—— 一种被夸大存在的猪病
[ 作者:花象柏 转贴自:中国猪e网 点击数:373 更新时间:2006-12-14 ]


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又称蓝耳病)传入我国以来,使我国病的复杂性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一些过去很少听到的猪病名称不断地被提出,其中猪圆环病毒感染和猪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诊断是符合客观事实并给养猪业造成巨大危害的猪病,但也有一些猪病被错误地夸大存在而需要澄清,猪附红细胞体病是其中之一。

2001年8月,原计划在南昌召开华中地区兽医病理学术讨论会,在收到的学术论文中有多篇关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报道,我看了后如获至宝。2001年8月,我省和其他各省一样,暴发一种奇怪猪病。发病猪达2/3以上表现皮肤发红,有的如同人吃醉了酒脸部通红的的表现一样。鉴于猪附红细胞体病又有“红皮病”之称,镜检又查到附红细胞体,当时便将这种奇怪的猪病诊断为猪附红细胞体病,并按得到的参考资料中推荐的方法来防治。经过一个月的实践,才从失败中醒悟过来,最后通过化验才确定奇怪的猪病实为猪蓝耳病。

尔后,把猪蓝耳病或其他猪病当作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广为流传,简直到了满天飞的程度。表现在:许多兽医或非兽医人员只要在显微镜下看到了附红细胞体即诊断为猪附红细胞体病。各类兽医期刊有关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论文突然增多,在某一时期甚至形成高峰。各种抗附红细胞体的药物不失商机地大量涌现,被养猪户大量购买,其销售经久不衰。绝大多数对猪病知识完全缺乏的养猪户,对附红细胞体一词却家喻户晓;而在猪病学术界仅有少数人指出了这种错误。

遗憾的是,自2006年6月以来蓝耳病再次肆虐我省猪群的时候,还有不少人作为售后服务专家至现场把蓝耳病诊断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用抗附红细胞体的药去治疗,既浪费了养猪户的药费,又浪费了药物资源,更严重的是错过了控制猪病的最佳时机,导致了猪群80%以上的死亡率。面对这种状况,本人才决定撰文与学术界共同探讨。

仅就国内一些学者在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与防治方面作过的一些研究报道,就会使我们对本病陷入深深的思考。

陈凤义等(2003)[1]调查了大连市健康人血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为97.29%,(863/887),其中重度的感染率为38.56%(342/887);市外至大连的入伍新兵血液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为73.17%(120/164)。黄牛及屠宰猪(禽)肝、肾等组织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为100%(367/367),以重度感染为主。这一数据表明,采用常规镜检方法人附红细胞体的健康带菌和动物附红细胞体的感染实在太普遍了。

在猪病诊断实践中,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也是常被人误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猪病。吴增鉴等(2006)[2]对2004年6-12月间华东地区送检的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病料,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病原并进行细菌分离,结果至少检出10余种病原,其中蓝耳病病毒检出率为82%(68/83),圆环病毒的检出率为80%(52/65),猪瘟病毒的检出率为76%(19/25),……而附红细胞体的检出率仅为4.5%(1/22)。故国内有学者认为,附红细胞体的检出以电镜观察和PCR检测结果来判断才比较可靠。据美国猪病学(第八版)记载,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的最终确定要通过切除疑为感染的猪的脾脏或将疑为感染猪的血液输给切除脾脏的猪来实现。

张家峥等(2003)[3]进行了严格的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药物治疗和药物预防试验。治疗试验是将患附红细胞体病的猪(有临床症状,鲜血压片附红细胞体呈阳性)60头分为6组,分别用得米先、长效土霉素、附红优、锥灭定、贝尼尔及青霉素+链霉素等6种药物或药物组合进行治疗。预防试验是将附红细胞体带菌猪(无发病症状)50头分为5组,在饲料中按每吨饲料分别添加土霉素碱粉1500g,阿散酸200g,磺胺嘧啶粉2000 g,洛克沙胂150 g,连续饲喂30天,并设一组空白对照。在治疗和预防试验的前、中和后均做多次鲜血压片检查,结果各组猪红细胞变形及“虫体”始终存在,各阶段此类变化无显著差异,但均有时高时低的现象。根据实验结果,作者认为鲜血压片法不宜作为诊断附红细胞体病的依据,且所用治疗药物均未显示有特效作用。并认为,在当前猪病以多因子致病为主的情况下,还应研究附红细胞体的致病力及其在猪病复合感染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王红宇等(2004)[4]作过猪附红细胞体的接种发病试验。其方法是将4ml疑似猪附红细胞体病病猪的血液经前脸静脉注入1月龄健康仔猪,结果试验猪引起与供血猪相似的猪病,从而认为接种发病试验成功。遗憾的是其文对送检病料和供血猪的血液都未作其他病原,特别是病毒性病原的排除检测,其结果实在难于令人信服。

根据本人的兽医临床实践,对一些镜检诊断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例进行取病料检测,实际上原发病均为蓝耳病,圆环病毒感染、猪瘟或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等。在大量的剖检病例中,所见黄疸和血稀如水(被认为是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特征性病变)的情况本来就比较少,即使看到一些黄疸或血稀如水的病例,其最后检测也证实为圆环病毒感染所导致的黄疸或温和型猪瘟恶病质所导致的血稀如水。

结合上述资料进行分析,本人对当前猪附红细胞体病普遍存在的现象提出如下看法。光镜下人畜附红细胞体的检出率均很高,而PCR的检出率又很低,表明猪附红细胞体的诊断迫切需要提出诊断方法标准。要将附红细胞体带菌和附红细胞体病区分开来,凡是诊断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例,均要十分慎重,不要忽视一些较难检测的病毒性病原作为原发性病原的存在,否则会给养猪户造成损失。尤其不要未经周密反复试验提出一些在经典著作都找不到的结论,如蚊虫会传播附红细胞体,在未切除脾脏的猪附红细胞体也能接种成功……等等。十分同意本文中提到的作者的看法,对附红细胞体的致病力和在猪病复合感染中扮演什么角色还要深入研究。不否认猪附红细胞体病作为一种猪病的存在,但该病如此广泛存在,显然是被错误的诊断所夸大了。

参考文献:

[1]陈凤义,张凤,姚伟,等.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J],2003,19(5):100.

[2]吴增鉴,周斌.养猪[J],2006,(1):46.

[3]张家峥,张清海,刘小燕,等.养猪[J],2003(6):36.

[4]王红宇,袁斌,吴琦,等.中国兽医杂志[J],2004,40(8):13.

作者简介:花象柏(1939-  ),男,江西抚州人,教授,主要从事兽医病理教学与实践。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6-12-16 21: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em17]很多年前,我曾经在公安部某警...

很多年前,我曾经在公安部某警犬基地做过犬附红细胞体的调查,也是采用鲜血压片法诊断,附红细胞体有感染率确实相当高,记得好象在70%以上,但所有被调查的警犬均是正常的工作犬。所以,本人对于附红细胞体病,一直也是抱怀疑态度。
发表于 2006-12-17 00: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键是大家在显微镜下不会认附红体,很多假...

关键是大家在显微镜下不会认附红体,很多假象都被误认为是病原。
这个病的夸大和“肆虐”,使我深深体会到了什么是众口烁金,积毁销骨。
发表于 2006-12-17 11: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em17]附红体病在生产中的确是被广泛...

附红体病在生产中的确是被广泛地夸大;受益非浅,期待更多验证附红体病被夸大的资料;再次
发表于 2006-12-17 13: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还有那些兽药厂,每个都出n多种治附红的药...

还有那些兽药厂,每个都出n多种治附红的药,大张旗鼓,摇旗呐喊,惟恐天下不乱,浑水摸鱼。。。。。。。。。。。。。
发表于 2006-12-17 18: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张先生.又见你了.你厂有没有产一种含拉美...

张先生.又见你了.你厂有没有产一种含拉美夫定的注射液?
发表于 2006-12-18 08: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其实这很正常的。“逻辑”观念在我们的教育...

其实这很正常的。“逻辑”观念在我们的教育制度里非常弱势。很多兽医专家搞不清楚前因后果,不知道看到病原和发生疾病是二码子事。
教我传染病了老师最喜欢举的例子,所有的病死的猪都喝水,所以水是让猪死亡的原因。你说这对吗?
或许所有病死猪都检查得出有附红血球细胞体、检查得出蓝耳病、检查得出圆环病毒。但这并不代表这些是病原。
发表于 2006-12-18 08: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病原不见得会致病喔。有时后连帮凶都算不上...

病原不见得会致病喔。有时后连帮凶都算不上。
发表于 2006-12-18 13: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re:fisbon,我想我回国一定得当教授才行...

fisbon,我想我回国一定得当教授才行,不然说话没人信,哈哈。
发表于 2006-12-18 18: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两位高手的回帖看了真开心[em17]

两位高手的回帖看了真开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8 10:0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