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花象柏 转贴自:中国猪e网
这次猪发病死亡是历史上罕见的,多数是中、小型猪场,也有大型猪场的。据说江西万年县有一个大猪场花费6000人民币之多请人葬埋死亡猪,看来几乎是血本无归,损失惨重。至于血本无归的猪场据说还不在少数。 该次猪病流行大约是今夏7月份开始发生,后来就连绵不断,一波未了一波又起。看似自江西开始,接连涉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后来又据说是河南、甚至是河北等地,殃及很广的地域。 事出总会是有因的,决不会无故发生。 原因之一 育种:违背自然,无端改良是肇事的基石。人类总想要猪多而快地产生猪肉,这样就在育种方面下功夫。这样就选择了猪的臀部,让选育出来的猪臀部特别发达,据说那种双肌臀的就是理想的品种。这是人类的一厢情愿。不仅如此,还要让猪发育生长的特别快,以此来满足人类的需要。总之人类的欲望不会有止境的。然而这种欲望正在超越许可值,导致猪的抵抗力不能与猪的发育生长同步,形成了先天性免疫缺陷,所以很容易发生仔猪的早期夭折,特别是刚断乳后最为危险,缺乏母乳的保护。更有甚者,猪的体形是臀部特别发达,整个猪形成前驱小,后躯大,差不多是等腰三角形,其底边是臀部,顶角是猪头。由于前驱不够发达,致使胸部形成弱势,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呼吸道病严重。呼吸器官就成了猪的软肋,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原因之二 高密度生产:集约化养殖是现代养殖业的发展模式,由于高密度的生产以实现人类的理想,而违背猪性,穷极生产,结果猪的饲养环境给猪造成生活应急,对猪带来极大的不适,对猪的抵御能力造成逆境,从而发生免疫抑制,这样很容易染病。另外,由于高密度免疫抑制状态的猪处于一室,给病原微生物得以乘机而入,病原微生物可以在这样的猪群中感染传播,其病原的毒力由此增强,每经过一头猪,其毒力增加稍许,有如接力赛一样,致使病原毒力越来越强。这样强毒力的病原存在于猪业,只能给猪业带来空前的威胁。 原因之三 免疫抑制性病原的存在:这里的起因又有可能要追溯到人类对猪的育种,人类改变了猪,那么猪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就在变化,这可能是难以避免的。微生物本来与猪等动物经过亿万年演变而共处一球,能彼此相安无事,保持睦邻友好。现代人类却改变了如此美好的世界格局,将猪进行无端的改良,以满足人的需要。但是我们并没有相对应地改变现存的与猪共处的微生物哦。正如上述,猪的改良导致先天性免疫缺陷,本来能与猪彼此相安无事,保持睦邻友好的微生物,这回就不讲客气了。正如满清政府到了衰弱之时,连一个小小的葡萄牙都抵御不了,让澳门给别人侵占了。就是这个理哦!彼此平衡与强弱,都是相对的和演变着的。我想,或许这些所谓免疫抑制性病原,原本根本就不是猪的大敌,只是猪的友好邻居而已,现在却常常侵扰猪了。猪呀猪,您就别怨它们了,您的气只好洒在人的头上了。 原因之四 滥用抗生素:与猪彼此相安无事,保持睦邻友好的微生物本当是相互友好往来的,当然这邻居中歹人确实是极少数。稍微不得已的情况下用一点抗生素都不打紧,打击其中的歹人,也或许殃及几个好邻居,这也是难免的事。几十年来,人类恐怕是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了,发展到滥用抗生素,其实你越用抗生素,情况只会更糟糕,越糟糕就越是歇斯底里地用抗生素。情况演变的更加严峻,几乎到了尽头似的。再这样使用抗生素下去,差不多快要到找不到出路了。本来好好存在的微生物,你却要滥杀无辜了。这不是逆反自然吗?逆反自然的结果是导致天然耐药细菌的疯长。大量滥用抗生素,滥杀无辜相安无事的好邻居纷纷在劫难逃,它们之中者或许害人、防人之心全无,其命运就只能讨得个死亡下场。那些天然耐药菌中不乏有害人、防人均有者。敏感的细菌死了,耐药细菌就只好统治这天下了。它正在包围猪群,危害与日俱增。更有甚者,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对动物机体带来危害多多,打破了正常菌群的平衡、并损害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样造成了免疫抑制。这回可以说是雪上加霜了。 原因之五 生态恶化:由于养猪造成环境的污染,这已不是料想不到的事了。我所目睹的几个养猪户,那猪场已不是人呆的地方,那是地狱,不仅是猪的地狱,也可以说是人的地狱。养猪人本来就是穷人,他们没有更多的经费去改善养猪条件和环境,他们在生活中挣扎。谁不想发财,都想,但是他们不能。他们无助,他们在风险之中,他们难以为自己积累。只要没有更多余的资金,他们就无法改善条件和环境,那么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就是一件必然的事了。猪粪尿的无序排放,不能加以处理的排放,自然要殃及更多的外环境。猪的外环境恶化了,猪也就没有好的生活场所,染病就永远是天经地义的事了。 我们可以想象,只要人类在无端的违背大自然的法则,暴风雨式的灾难随时都会发生。该是人类醒悟的时候了!
作者简介:花象柏(1939- ),男,江西抚州人,教授,主要从事兽医病理教学与实践。 康大夫搜集整理于中国猪e网猪猪日记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