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流行疫病防治方案
目前在江西、湖南、福建、湖北、安徽、山东和河南等养殖大省大面积流行一种严重疫情。该疫情主要表现高烧不退41-42℃,有的则表现反复发烧,聚堆,突然不食或减食,流鼻液,眼睛分泌物多,粪便干燥,个别出现腹泻,有的猪身上发红或有出血点,后肢麻痹,眼圈、耳朵、肛门青紫,后期出现苍白黄疸,第三天开始死亡,死亡率达到30-60%左右。疫情传染速度快,病死率高,使用一般的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给养殖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疑是由急性流感、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附红细胞体、弓形体、链球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引起的高感染率、高死亡率、传播速度极快的疾病。
根据现场临床诊治以及各地发病情况总结如下,希望能让大家对于疫情的防治能够有所帮助。
一、原因分析
1、规模化猪场特有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向散养户及散养户高度集中的饲养区转移。
随着散养户养殖意识的提高,纷纷大量从规模化的猪场引种或购入品种优良的仔猪,但是免疫抑制性疾病如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在规模化猪场已经形成了较好的防控体系,有效的控制了免疫抑制性疾病造成的危害,而散养户缺乏对于免疫抑制性疾病的认识和防控能力,这就是引种所带来的"双刃剑"效应。
2、缺乏免疫意识或免疫不合理,造成猪群的免疫力低下,不能形成有效的保护。
在养殖过程中常见的免疫问题:(1)有的养殖户没有做猪瘟免疫;(2)免疫时间不正确;(3)免疫剂量不足或过多;(4)免疫程序不合理,有的养殖户从仔猪出生到出栏只免疫一次猪瘟,有的还使用联苗;(5)疫苗的效价不高或保存不当失效,造成免疫效果不理想;(6)存在免疫抑制病如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使疫苗达不到应有的抗体滴度;(7)注射部位不当、打飞针或漏免;(8)有的养殖户注射完疫苗出现应激反应用地塞米松、肾上腺素解救后未再补注,造成免疫失败。
3、消毒制度不完善,使各种病原微生物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造成各种病原体的大量繁殖,从而导致发病。
有一些养殖场尤其是一些饲养规模较小的养殖户不重视消毒防疫工作,人员随意出入饲养场,场区和生产区没有严格隔离,使用的器械、用具等(如注射器、针头、剪牙钳等)消毒不严;饲养场不消毒、消毒不彻底或消毒时间间隔太长,消毒药的有效浓度不够、消毒剂量不足,选择的消毒药不广谱、消毒效果差等。
4、饲养管理不当,主要体现在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如购买运输、转群操作、断奶换料、免疫接种、高温高湿、温度变化、通风不良等;饲养密度大,营养不良;未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和不同日龄的猪混养;各种体内外寄生虫的影响。
5、霉菌毒素污染的原料,造成猪体免疫力低下或极度的免疫抑制。
6、病死猪的随意丢弃,没有进行必要的无害化处理,造成致病菌快速扩散传播。
二、临床表现
母猪:高热41度以上,极度厌食,有的有呕吐现象,全身毛孔出血,特别是肩脊部位明显,耳朵和腹部有紫斑,流产现象。
仔猪、肥猪:体温升高40.5-42度,皮肤通红,后期肩脊部位毛孔出血明显,有的腹式呼吸明显,张口呼吸,有的还有抽搐强直,角弓反张的现象,仔猪口吐泡沫。有的可见到耳朵,腹部、后肢内侧出现青紫色斑块,腹股沟部皮下出血,淋巴结肿大。
三、剖检表现
有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猪流感、链球菌病、胸膜肺炎、副嗜血杆菌病、弓形体病、附红细胞体病等两种以上病症的组织病变。
四、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 本病由于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混合感染而引起,因此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1、加强消毒工作。制定消毒制度,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如醛类、酚类、氯制剂、碘制剂等高效广谱的消毒药带猪消毒,粪尿类等外环境消毒可以采用2-3%烧碱喷雾;每周对场区、生产区及舍内应消毒两次,在发生疫情时每日消毒一次;配比消毒药要现用现配,在保证其有效消毒浓度的同时,舍内带畜消毒每立方米使用80-120毫升药液,场地、道路每平方米使用80-100毫升药液,发生疫情时加大2-3倍剂量;消毒药物应定期轮换使用,防止产生耐药菌株;消毒前应该先清除粪便、灰尘等以免过影响消毒效果,尤其是空舍消毒时,应先将空舍彻底清扫、冲洗干净,保证不留死角如顶棚、料槽底部、栏杆等部位,再对其进行彻底消毒,空舍一周后待用。
2、加强猪只营养。严把原料质量关,不得使用发霉变质的原料,推荐在饲料中添加防霉剂、霉菌吸附剂和多种维生素。
3、猪场坚持全进全出制度、自繁自养。
4、由于该病发生于炎热的夏季,必须做好猪场的防暑、降温和通风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猪的热应激。
5、必须做好猪场的常规免疫和保健工作。特别是猪瘟、伪狂犬等疫苗接种,各猪场要慎用猪蓝耳病的疫苗,以免由于散毒造成发病。
推荐猪瘟免疫程序:种公猪每年免疫两次,每次每头6头份,种母猪每次配种前免疫一次,每次每头6头份;仔猪阶段若不做超前免疫,在20日龄首免,每头4头份,60-70日龄二免,每头注射5头份;若做超前免疫,即首免在仔猪出生后立即注射猪瘟疫苗2头份,间隔1.5-2小时让其吃初乳,仔猪6周龄二免5头份。
推荐的保健措施如下:
阶段 应用阶段 添加药物 添加量
后备猪 引进后1-2周,间隔2周后每月使用1周 支原净+金霉素+阿莫西林 125g+2000g+200g
种猪 每月使用1周,母猪产前产后各使用1周 支原净+ 金霉素+阿莫西林 125g+2000g+200g
保育猪 断奶前后各1周 支原净+金霉素+阿莫西林 100g+1500g+200g
育肥猪 转群前后各使用1周 支原净+金霉素+阿莫西林 125g+2000g+200g
母猪 产后3天每天一次注射 长效土霉素 10ml/头
哺乳仔猪 3日龄、7日龄、21日龄各注射一次 长效土霉素或头孢噻呋 1ml/头
防治措施
因为本流行病基本上以流感先发,再继发其他细菌或病毒性感染,由于病理比较复杂,而各猪场发病情况又各不相同,所以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法,必须对症治疗。
①对于病情比较缓的猪场可选用转移因子、排疫肽、猪用冻干干扰素结合抗生素治疗,根据说明书连用3-5天,每天一次,间隔2天后根据健康状况每头猪注射6-8头份猪瘟疫苗。
②对于流感症状比较明显的可以选用柴胡、双黄连,视情况混合使用病毒灵、阿莫西林、VC等。
③对于并发附红细胞体或者弓形体的猪只,可选用得米先或磺胺六甲氧等。
④对于有肺炎症状(腹式呼吸)的猪只,可选用阿奇霉素+氟苯尼考+地塞米松进行治疗。
⑤对于食欲不振或者废绝的猪只,可选用复方胆汁+VB1+VB6+VC,并且口服人工盐等。
⑥饲料中请选择添加黄芪多糖、维C银翘散、清瘟败毒散、强力霉素、磺胺六甲氧嘧啶、阿莫西林、氟苯尼考、阿散酸、土霉素、优质复合多维等,连用7-10天。
⑦个体治疗的方案:头孢噻呋钠+左旋氧氟沙星+黄芪多糖,磺胺间甲氧嘧啶上下午分别注射,连续3-5天。饲料中添加磺胺-6-甲氧嘧啶+TMP+泰乐菌素连用一周;用克林霉素和双黄连、红弓莲左右侧肌肉注射,饲料中拌服强力霉素+氟苯尼考+黄芪多糖连用一周;仔猪可选用氟苯尼考+阿奇霉素+黄芪多糖,饲料中用支原净+强力霉素+阿莫西林连用一周,另外电解多维饮水。
⑧对于病情特别严重的猪只,要及时淘汰,并做无害化处理。不得随处丢弃而造成广泛流行。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