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副伤寒病,又称猪沙门氏菌病,首要是由猪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引起的一种缓慢盛行症。沙门氏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荚膜和芽孢,抗原式相似,生化特性凌乱,广泛存在自然界中,并且血清型达2500种以上,此菌为条件性致病菌,污染源首要来自于患病猪、带菌猪和被污染的中介(水、饲料等)。本病常发生于6月龄以下的猪,以1月龄~4月龄居多。当气候突变、条件应激、处理不善或饲养环境较差时,常引起猪抵抗力下降,简单发生本病。在临床上分为急性、亚急性和缓慢,急性以败血型为首要特征。
多见于断乳前后的仔猪;亚急性和缓慢较为常见,多以坏死性肠炎、顽固性痢疾为主。另外,由于抗菌药物的乱用,使沙门氏菌广泛出现耐药性,且耐药规划越来越广。因此,正确诊断和合理运用抗生素对防治猪副伤寒有着严肃的意义。某单个饲养户新进小猪发病,始末临床表现查询、病理解剖及试验室诊断,确诊为小猪副伤寒。
现将诊治情况陈说如下:
1 发病情况 某养猪农户新购进112头2月龄—3月龄的有些小猪出现腹泻并发生去世。经晓得仔猪是在18日和20日分别购自两个养猪场,进栏后一起饲养在一栋猪舍内。25日发现5头出现腹泻,3天后抵达32头,发病率为28.6%,去世10头,病死率为31.3%。曾运用青霉素和链霉素进行治疗,但效果不明显。
2 临床表现和剖检病变 病猪体温高达41℃,精神不振、沉郁、寒颤,食欲下降及下痢,粪便恶臭呈黄色水样,眼角有粘性分泌物,呼吸困难,一些病猪皮肤发绀,在耳根、胸前、腹劣等皮肤出现紫赤色斑斓。剖检病死猪见皮下水肿、有许多出血点。全身淋巴结有不一样程度的肿大出血,以肠系膜淋巴结最为严肃,成索状肿大。本文来自猪场动力网。
心包有积液。肝脏有不一样程度的充血或出血,有些病例肝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灶,偶尔伴有黄疸。脾脏肿大,颜色暗蓝色,有许多出血点及坏死灶。肾脏肿大,被膜易剥离。胃粘膜有出血点。肠道呈坏死性肠炎,肠粘膜表面掩盖一层弥漫性糠麸样坏死假膜,剥去假膜可见赤色、边沿不规则、轮状样的溃疡面。
3诊断效果 根据发病情况、细菌分别培养效果、生化试验和A~F多价血清凝集反应,开端诊断为猪沙门氏菌感染。从药敏试验效果可知,3株沙门氏菌对环丙沙星、链霉素耐药;对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大观霉素高度活络。
4 治疗和避免方法 (1)隔绝发病的小猪,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置。根据药敏效果选用复方新诺明和头孢他啶联合用药,对病猪进行肌肉注射用药,连用三天,并且在饲料和饮水中拌人过量的抗菌药,也可对未发病和隐性感染的小猪起到避免效果。
(2)改善饲养处理条件,进行悉数严肃的环境消毒,尤其是饮水器、料槽等用具。坚持猪圈单调,注重防寒保暖,可减少病猪的去世率。供应洁净营养丰盛的饲料,并在水中参与电解多维和葡萄糖,以补偿体液,避免小猪脱水。始末概括防治后,仔猪病情明显好转,5天后疫情得到了有用控制。
5 小结与体会 (1)本病发生于冬天,在南边冬天昼夜温差相对比较大,应当注重仔猪保暖防寒,可适当添加垫草,避免仔猪因受寒感冒构成抵抗力下降,继发性感染其他疾病。饲养密度要适合,避免过分拥挤。坚持圈舍的单调与清洁,尽可能供应一个舒服、清洁的环境,前进环境质量。
(2)猪场应该坚持自繁自养,实施“全进全出”的出产方式。如需购进小猪时,不一样当地、不一样日龄的小猪不宜混合一起饲养,要分栏离隔饲养一段时间,进行彻底的消毒和实施严肃的避免接种方法,避免发生盛行症,供认健康后方可合群饲养。在运输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减少各种应激。
(3)跟着抗菌药广泛运用或乱用,尤其是农户按照小我阅历用药治疗,效果构成即使运用许多的抗生素也不能根治或毫无治疗效果。因此,运用抗生素要合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根据药敏试验效果选用适合的抗生素。
(4)小猪在腹泻过程中,胃肠功用下降,肠道粘膜受损,因此在恢复过程中,需在饲猜中参与益生素,帮忙快速恢复肠道功用。
(5)除一般的消毒方法外,应实施猪群免疫计划,提前进行疫苗接种可以有用地避免沙门氏菌病的发生。当时市场上可选择的疫苗有多价副伤寒灭活苗、单价灭活苗和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菌苗等。疫苗应根据猪群情况和当地的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如当地的疫情严肃,则可考虑用当地或本场分别到的盛行菌株制成自家苗,这种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比较好。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