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猪病 教材P186
吴清民P321、P93-96 本章重点:链球菌、喘气病、猪瘟、胸膜肺炎、PPV、PRRS。 难点:类症鉴别(呼吸道、消化道、神经系统、生殖道、体表。) 提问及复习: 1、你知道海绵状脑病对人有何危害? 2、海绵状脑病的传播途径? 彩图:吴清民、秦四海、范国雄 一、丹毒(Erysipelas suis) (1学时) 概念 猪丹毒是由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急性败血症状或亚急性疹块型,某些病例表现为慢性关节炎或心内膜炎。在人叫类丹毒,表现为手部皮肤疹块。本病原来为一种常见病,但目前因广泛使用菌苗预防,较少发生。但其它病的增多。本病也为一世界性传染病,但流行性不大。 病原 1.分类地位 本病病原为红斑丹毒丝菌,归丹毒丝菌属。 2.形态特征 为纤细小杆菌,0.2-0.5um×0.5-1.2um,无荚膜、无芽孢,无鞭毛,不运动、G+,在病料单个或成丛存在。 3.培养特性 在人工培养基上可生长,加血液更好,10%CO2条件利于生长。37℃24-48小时长出针大、灰白色,透明、圆润、光滑小菌落。а-溶血。肉汤中均匀的轻度浑浊。云雾状混浊,少量白色沉淀。菌落分光滑型和粗糙型,前者毒力强,后者毒力弱。 4.生化特性
发酵能力较差,能分解乳糖、半乳糖、产生H2S。(三糖铁)。在麦康盖上不生长,不溶化明胶。 5.致病性
主要是内毒素和酶类(透明质酸酶、神经氨酸酶等)有致病性,引起发热、出血、休克等。 6.抵抗力
对环境抵抗力极强,典型的非芽孢土壤菌,可长期存活,对石炭酸不敏感,但对其他消毒药敏感。不耐热。对西林最敏感,但对磺胺、链霉素、卡那霉素和新霉素不敏感。 7.实验室宿主:小鼠和鸽子最敏感。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人及多种动物均易感,但猪感染后发病最严重。尤以2-4月龄架子猪最常见。 2.传染源 主要是病猪和带菌猪。健康猪带菌率可高达50%。大多数动物和鸟类均可带菌,尤以鼠类为最,约50%带菌。 3.传播途径和方式 以皮肤粘膜和消化道感染、接触感染为主。皮肤多由昆虫叮咬传播,消化道多由土壤传播。三种土壤致病菌。 4.流行特点:有明显季节性(5-9月为猪发病高峰,8-10月为人发病高峰)。多为散发,有时可呈地方流行性。 症状 潜伏期较短,一般3-5天。临床可分为三型。 1.急性败血型 ①突然死亡②高烧42℃以上,稽留热,不食、不动、个别呕吐,结膜潮红,眼睛清亮兴奋。粘膜发绀,皮肤紫红色,多见于头、颈、背部。③粪干带粘液。病程3-4天,病死率80%以上。仔猪有神经症状。本型多见于流行初期。不死者转为亚急性或慢性。 2.亚急性疹块型 有全身症状、烦渴,发病2-3天后背、胸、腹、肩、四肢皮肤出现疹块,高出皮肤1-2mm,大小数厘米,初期充血,后期出血。出疹块后体温下降,症状减轻并渐愈。疹块可融合、坏死、皮肤脱落。个别可恶化而呈败血症状死亡,母猪流产。病程1-2周。 3.慢性关节炎和心内膜炎型、较少:表现关节炎和心内膜炎。四肢关节肿脏、跗关节多见、变型,跛行。心内膜炎则消瘦、贫血、厌动,追赶时常突然死亡(心脏麻痹)。也可出现皮肤坏死,2-3个月脱落。 病理变化 皮肤无特殊变化,与生前所见相同。内脏①脾樱桃红色、肿大、柔软、败血脾。②淋巴结肿大、出血、多汁。③消化道浆液、出血性炎症(胃、幽门、十二指肠)。肾、肝肿大,大红肾,出血点。④慢性者菜花心、关节渗出。 诊断 1、现场诊断 三大项 2、实验室 细菌学,动物接种(死亡后回收细菌)。剂量。 3、鉴别诊断: 皮肤型 :猪瘟、副伤寒、猪肺疫、坏死杆菌、链球菌病及弓形虫病。 败血型 :猪瘟、副伤寒、猪肺疫、链球菌病 神经型 :李氏杆菌、伪狂犬、链球菌、水肿病 防制:
1、免疫接种:Ⅱ联苗、Ⅲ联苗或单苗、弱毒苗效果好。目前三联苗中猪瘟毒效果最差。断奶时注射一次,免疫期为6个月。种猪每年免疫2次。
2、治疗:西林肌注或静注,5万IU/kg体重。也可用土、金、红、四环素。同时对症治疗。
3、一般措施
本病重点:1、鉴别诊断(猪瘟、猪肺疫、弓形虫)
2、防制(免疫接种为主)
思考题:、1
1、丹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有哪些?
2、试列举出治疗丹毒的有效药物?
3、如何区分丹毒和猪瘟?
二、链球菌病(Streptococcosis) P91 (1学时) P97-98 教材P94 吴P366-370 提问及复习: 1.猪丹毒的典型典型症状是什么? 2.本病典型病变有哪些? 3.如何预防? 4.最佳治疗方案? 概念 本病是由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链球菌所引起的人畜的一种多型性传染病,以猪、牛、羊、鸡和人多见,临床表现为急性败血症、脑炎、关节炎、心内膜炎、淋巴结化脓等。本病存在于世界各地,我国70-80年代表现上升、目前也是猪的一种主要细菌性传染病,危害远大于猪丹毒。 病原 1.分类 链球菌归链球菌科、链球菌属。按兰氏分类法,有多个血清群,详见教材P92。致猪发病的主要是C、D、E群。按溶血性可分为α和β型。 2.形态:猪链球菌多为单球或双球,其他动物多为长链(尤其马)。在肉汤中培养时可产生长链。 3.分布及抵抗力 分布广、抵抗力强,且动物体表、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扁桃体、生殖道等处均有。纯细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但在粪便、病料中常可存活较长时间。对各种药物及消毒方法敏感。 对人危害较大,关节炎、腥红热、类风湿、食肉菌等。(1inch2/1hr)组织。 4.耐药性及变异 非常快、后果严重、如食肉细菌及猪Strep等。 5.抗原结构 三种抗原:群(C)抗原为胞壁多糖;核蛋白(P)抗原为属抗原位于核内;表面抗原为型抗原。 6.致病性 对多种动物和人致病,主要产生链溶血素、致热外毒素、链激酶、链道酶等。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多种动物易感,多无年龄差异,但牛多在3周龄内。 2.传染源、病畜、带菌畜、母猪为仔猪的传染源。 3.途径及方式 多途径。 4.流行特点 羊有季节性(秋末春初)猪7-10月份多见。 5.诱因:多种因素、继发、并发多见。 症状及病变 主要以猪多见、危害严重。 1.败血症 体表变化(发绀) 急性、慢性关节炎。 2.脑膜炎型 神经症状 3.化脓型 淋巴结、关节化脓肿大。 4.关于混合感染问题 易增加其他病感染及其严重程度出血、脾肿大,各器官炎症、化脓。 诊断 1.现场诊断 2.实验室诊断 3.鉴别诊断(李氏杆菌、猪瘟、伪狂犬、胸膜肺炎)——重点和难点。 防制 1.免疫 弱毒苗、自家苗 2.其他综合措施 3.治疗 最好分离细菌作药敏。 思考题:本病的鉴别诊断应注意哪些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