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qingdaowangyou

《动物外科与产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0 08: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篇 外科疾病
第三章 损伤 是由各种外界因素(机械、物理、化学因素等)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组织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身反应。
第一节 开放性损伤—创伤 因锐性外力或强烈钝性外力作用于机体组织或器官,使受伤部皮肤或黏膜出现伤口及深在组织与外界相通的机械性损伤。
一、创伤的组成 创围: 围绕创口周围的皮肤或黏膜 创缘: 皮肤或黏膜及其下的疏松结缔组织 创底:创伤的最深部分,根据创伤的深浅和局部解剖特点,创底可由各种组织构成 创腔:创壁之间的间隙,管状创腔称为创道 创壁(面):由受伤的肌肉、筋膜及位于其间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创口:创缘之间的间隙称为创口
二、创伤的临床症状 (一)按伤后经过的时间分 1.新鲜创:时间短,创内组织轮廓清晰、虽被污染,但未感染。 2.陈旧创:时间长,创内组织轮廓不清,明显感染、化脓、有的出现肉芽组织。 (二)按创伤有无感染分 1.无菌创:在无菌条件下所做的手术创称为无菌创。 2.污染创:被细菌和异物污染,但未发育繁殖或致病。 3.感染创:致病菌大量繁殖,致病,机体全身性反应。
(一)、新鲜创的临床症状 (1)发病时间一般不超过8-12小时; (2)临床上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但还没有出现感染的情况,受伤组织的结构较清楚。 1.出血 2.创口裂开 3.疼痛及机能障碍
(二)感染创的临床症状 (1)一般病程在12-24hr以上; (2)是发生创伤污染后又发生创伤感染,创内一般有脓汁排出,有的可能出现肉芽组织和坏死的情况。可分为两个不同阶段。 1.化脓期(化脓创):由于创伤发生感染而使组织发生充血、渗出、肿胀、剧痛和局部温度增高等急性炎症症状。 病原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化脓棒状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 葡萄球菌感染:脓汁浓稠,呈淡黄色或黄白色,无臭味。 链球菌感染:脓汁稀薄,呈微黄绿色或淡红色。 化脓棒状杆菌感染:脓汁黏厚,灰白色。 绿脓杆菌感染:脓汁浓稠,黄绿色或灰绿色,带生姜味。但临床上多为混合感染。 全身症状:在化脓期由于畜体从化脓病灶吸收有害的分解产物及毒素,从而出现体温升高、呼吸加快、脉搏增数等一系列全身症状。严重的病例可继发败血症。 2.肉芽期(肉芽创):随着机体抵抗力的增强,创伤向好的方向转化。在化脓后期急性炎症的消退,化脓症状逐渐减轻,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不断增殖,形成了肉芽组织以填充创腔。健康的肉芽组织质地坚实,粉色,呈粟粒大的颗粒状。病理性肉芽组织质地脆弱,苍白或暗红色,颗粒不均,易出血,表面有大量脓汁。在肉芽组织生长的同时,创缘上皮由周围向中央生长。当肉芽组织填充创腔时,上皮覆盖创面而愈合。当创口较大,则由结缔组织形成瘢痕而愈合。
三、创伤的愈合 (一)创伤愈合种类 1.第一期愈合:形态学和生化变化均不显著,留下线状疤痕或不留疤痕 2.第二期愈合:伤口增生多量的肉芽组织,充填创腔,形成疤痕组织被覆上皮组织而治愈 3.痂皮下愈合:表皮损伤,伤面浅在,少量出血,血液或渗出的浆液逐渐干燥而结成痂皮,覆盖在伤的表面。 创伤的一期愈合 特征: (1)创伤只形成少量的肉芽组织; (2)愈合后创伤只形成线状瘢痕; (3)在愈合过程中不出现明显的炎性反应症状; (4)创口小,未感染,坏死组织和血凝块少,创缘和创面整齐并对接良好的创伤则取这种愈合方式; (5)一般的手术创和经过适当处理的污染创都取一期愈合; (6)一般经过6-8天。 创伤的二期愈合: 特征: (1)需增生大量的肉芽组织来填充创腔,然后形成瘢痕组织和移行的上皮组织而痊愈; (2)创口哆开大,伴有组织缺损,创缘和创面不整齐、创伤被污染并发生感染,创内往往有大量的血凝块、异物、坏死组织和大量炎性渗出物的创伤则取二期愈合; (3)时间一般持续2-3周,有的甚至达数周至数月以上。 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1.局部因素: (1)创伤感染 (2)创内存有异物或失活、坏死组织过多 (3)受伤部血液循环不良、代谢紊乱 (4)受伤部不安静 2.全身因素: (5)机体维生素缺乏、营养不良 (6)免疫功能低下:大量用皮质激素、先天性不足 3.人为因素: (7)处理创伤局部不合理 (8)全身治疗不当 四、创伤的检查方法
(一)一般检查 病史调查:发生的时间,致伤物的性状,发病情况, 整体检查:体温、呼吸、脉搏、可视黏膜、精神状态
(二)创伤外部检查 损伤程度: 大小、形状、性质,出血情况、裂开程度,边缘整齐性、挫灭程度 功能障碍: 疼痛情况、发生部位、功能障碍
(三)创伤内部检查 形 态:深度、宽度、弯曲程度、开放程度、有无创囊 污染情况:污染物的性质、数量 感染情况:疼痛、肿胀程度、化脓及坏死程度
五、创伤的治疗
(一)创伤治疗的一般原则 1.抗休克 2.防治感染 3.纠正水与电解质失衡。 4.消除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5.加强饲养管理 (1)新鲜创 A.除去覆盖创口的纱布,清除创伤内的被毛及异物。 B.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创腔,用灭菌纱布吸净创腔内药液。 C.对污染严重的可用消毒液冲洗创腔,用0.1-0.2%KMnO4 0.1%-0.5%新洁尔灭溶液、3%过氧化氢溶液等。 D.清除异物。 (2)化脓创 A.化脓初期呈酸性反应,用碱性药液(生理盐水、2%碳酸氢钠溶液、0.1%-0.5%新洁尔灭等)冲洗创腔。 B.若为厌气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感染,可用0.1-0.2%KMnO4、2-4%硼酸溶液或2%乳酸溶液等酸性药物。 (3)肉芽创 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时,不可用强刺激性药物冲洗,可选用生理盐水、0.1-0.2%KMnO4溶液洗去或拭去脓汁。冲洗的次数不宜过频、压力不宜过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0 08: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 软组织非开发性损伤 由于钝性外力的撞击、挤压、跌倒等而致伤,伤部的皮肤和黏膜保持完整,而有深部组织的损伤
。 一、挫伤 机体在钝性外力直接作用下,引起组织的非开放性损伤。
(一)分类与症状 1. 皮下组织挫伤 2. 皮下裂伤 3. 皮下深部组织挫伤:肌肉、神经、腱、关节、骨 4. 挫伤并发组织破裂 5. 挫伤并发感染
(二)症状 1.溢血 2.肿胀 3.疼痛 4.机能障碍 挫伤不但可引起血肿,一旦发生感染还可继发蜂窝织炎或脓肿。
(三)治疗 原 则:制止溢血和渗出,促进炎性产物吸收镇痛消炎,防止感染、休克,加速修复;保持动物安静;并注意全身状态变化 方 法: 冷热疗法 热痛时冷却,不肿胀时热疗 冰袋冷敷、中波、超短波、红外线。 刺激疗法:炎症慢性化时用刺激疗法氨擦剂、樟脑酒精、5%鱼石脂软膏、复方醋酸铅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0 08: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 物理化学损伤 高温、低温、某些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所引起的烧伤、冻伤、化学性烧伤。
一 、烧伤
(一)病因
(二)分类及症状(深度) 一度烧伤:皮肤表皮层被损伤 二度烧伤:浅二度烧伤:表皮层及真皮层一部分深二度烧伤:真皮大部分 三度烧伤: 皮肤全层或深层组织(筋膜、肌肉和骨)
(三)急救与治疗 1.现场急救:灭火,清除致伤物质,保护伤面,抢救窒息患畜 2.防治休克: 镇 痛:氯丙嗪、杜冷丁、吗啡、盐酸普鲁卡因 强 心:樟脑磺酸钠改善呼吸: 改善循环:补液(胶体、血浆代用品、电解质溶液。酸中毒者用5%碳酸氢钠,并维护血容量。 3.伤面处理:灭火,清除致伤物质,保护伤面,抢救窒息患畜 除污剪毛:温肥皂水、0.5%氨水(禁用头部)→生理盐水 →70%酒精 一度烧伤:清洗后不用药,保持干燥,即可自行痊愈。 二度烧伤:使伤面形成痂皮,一般行开放疗法5%~10%高锰酸钾液涂布3~4次5%鞣酸、3%龙胆紫液、紫草膏1次/l~2d绿脓杆菌感染(抗生素,苯氧乙醇,烧伤宁,硼酸,食醋) 三度烧伤:疤痕挛缩,使机体变为畸形,皮肤移植手术 4.防治败血症: 抗生素疗法;治疗败血症;创面准备;取皮;移植。
二、冻伤 (一)病因及发病机理 1.外因:寒冷,潮湿,强风,暴露时间 2.内因:局部血液循环、机体抵抗力、营养程度 (二)分类及症状 1.一度冻伤: 水 肿:皮肤及皮下疼痛性水肿,数日后反应消失 2.二度冻伤: 弥漫性水肿:皮下扩散到周围组织,时有水泡,充满乳光带血样液体. 水泡自溃形成溃疡。 3.三度冻伤: 干性坏死:血液循环障碍引起,患部冷厥缺乏感觉,坏死由皮肤发展到皮下、骨部 水 肿:因静脉血栓引起 湿性坏疽:继发感染,坏死组织与肉芽组织有分界线 (三)急救与治疗 1.原则:消除寒冷,组织复温,恢复血/淋循环,预防感染 复温方法:18-20℃温水浴→加热水→38℃( 25min内);复温后肥皂水洗→75%酒精涂擦→绷带包扎 一度冻伤:恢复血管的紧张力,消除瘀血,促进血液循环和水肿的消退(樟脑酒精涂擦患部,涂 碘甘油)。 二度冻伤: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感染、增高血管紧张力、加速疤痕和上皮组织的形成(患部涂擦5%龙胆紫溶液或5%碘酊)。 三度冻伤:防治湿性坏疽,加速坏死组织脱离,促进肉芽组织生长,预防感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0 08: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节 损伤并发症
一、休 克 是由强烈的刺激因素作用于畜体引起机体微循环灌注量不足,导致组织细胞缺氧、代谢紊乱和器官损害的综合征。它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神经、内分泌、循环、代谢等多个系统严重障碍的症候群。 (一)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失血失液:快速、大量(超过总血量20%~30%)失血,导致失血性休克;大量体液丢失导致脱水 创 伤:创伤性休克,与出血和疼痛有关 烧 伤:烧伤性休克,早期与血容量减少、疼痛有关,晚期为感染性休克。 感 染: 引起感染性休克,G阴性菌引起内毒素性休克或中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常伴有败血症,又称败血症性休克。 心泵障碍:急性心泵功能障碍引起心输出量急剧减少,称为心源性休克 过 敏:过敏性休克,致敏机体与过敏原接触,组织胺升高,血管扩张及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血管容积增加和血容量减少。 神经刺激及损伤:剧烈疼痛、高位脊髓麻醉或损伤,可引起神经源性休克。
(二)症状及诊断 休克初期(休克代偿期,时间短,长者不超过lh): 精神状态:兴奋不安 循环系统:血压稍高,脉搏快而充实,黏膜苍白 呼吸系统:呼吸增加 体 温:皮温降低 反 射:无意识地排尿、排粪。 休克末期 循环系统:血压进行性下降,静脉塌陷,脉搏细弱而快速。 微 循 环:瘀血,皮肤花斑、发绀 呼吸系统:呼吸浅表不规则 神经系统:典型沉郁,脑血流减少而出现神志淡漠,反射微弱或消失, 泌尿系统:肾血流不足少尿甚至无尿 体 温:进一步下降 诊断: 患畜机体血液循环状况 测定血压 测定体温 呼吸次数 心率 心电图检查:心律不齐、电解质失衡、酸中毒 观察尿量 测定有效血容量 测定血清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非蛋白氮
(三)治疗 消除病因:止血,补充血容量;消除感染原 改善心脏功能: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洋地黄 调节代谢障碍:矫正酸中毒(碳酸氢钠、乳酸钠) 保温:放在温暖的室内,铺厚垫
二、溃 疡 在皮肤(或黏膜)上经久不愈合的病理性肉芽创称为溃疡。 (一)病因 局部代谢:血液循环、淋巴循环和物质代谢的紊乱; 局部刺激:局部感染、异物、机械性损伤、分泌物、排泄物、防腐消毒药选择和使用不当 神经营养: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神经营养紊乱;生素不足和内分泌的紊乱 抵 抗 力:机体抵抗力降低,组织再生能力降低 消耗疾病:中毒、肿瘤、传染病等。
(二)分类、症状及治疗 单纯性溃疡:溃疡表面被覆蔷薇红色,肉芽颗粒均匀,表面覆粘稠黄白色的脓性分泌物 治 疗:应以促进肉芽的正常生长和上皮的形成为主,防止粗暴处置,禁止使用强刺激性的防腐剂冲洗,可用鱼肝油软膏。 炎症性溃疡:溃疡呈明显的炎性浸润。肉芽组织鲜红色,表面被覆大量脓性分泌物 治 疗:禁止使用强刺激防腐剂,或周围封闭疗法,溃疡面涂以溃疡粉或用浸有20%硫酸镁溶液的纱布覆盖在创面上,以防止毒素吸收。 蕈状溃疡:局部出现高出于皮肤表面、大小不同、凸凹不平的蕈状突起 褥创性溃疡:局部受到长时间的压迫后所引起的因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的皮肤坏疽
三、瘘 狭窄不易愈合的病理管道,其表面被覆上皮或肉芽组织,可借助于管道使体腔与体表相通或使空腔器官互相交通,其管道是两边开口。
(一)病因 先天性瘘:胚胎期间畸形发育的结果 后天性瘘:腺体器官及空腔器官创伤或手术后发生
(二)分类及症状 排泄性瘘:经过瘘管向外排泄空腔器官的内容物 分泌性瘘:经过瘘管向外排泄腺体分泌物(如唾液)
(三)治疗 肠瘘、胃瘘、食道瘘、尿道瘘排泄性瘘:采用手术疗法 腮腺瘘等分泌性瘘:向管内灌注20%碘酊、10%硝酸银烧灼破坏瘘管壁;用注射器高压灌注溶解的石蜡使腮腺坏死,后进行腮腺摘除术。

qingdaowangyou 于 2010-9-10 16:13 补充以下内容

没人看看,有看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24 12:5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