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470|回复: 2

瘦肉型猪标准及其特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7 20: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猪的经济类型

猪的经济类型可分为瘦肉型、脂肪型和肉脂兼用型三种。这是由于人们根据猪的体型外貌、胴体中瘦肉和脂肪的比例、人们对肉食的爱好,不同地区供应猪的饲料种类的不同,经人们长期向不同方向选育而形成的,是品种向专门化方向发展的产物。
(一)瘦肉型(肉用型)

这类猪的胴体瘦肉多,瘦肉占胴体比例55%以上。外型特点是中躯长,四肢高 ,前后肢间距宽,头颈较轻,腿臀丰满。体长大于胸围15厘米。6——7肋骨背膘厚1.5——3.0厘米。瘦肉型猪能有效地将饲料蛋白转化为瘦肉,且蛋白生长耗能比脂肪低所以长得快,饲料 高。一般180日龄体重可达到或超过90公斤,料肉比1:3左右。长白猪和大约克猪以及我国近年培育的三江白猪、湖北白猪等都属于瘦肉型品种
(二)脂肪型

这类猪的胴体脂肪多,瘦肉少,脂肪占胴体比例为40——50%。外型特点是体躯宽、深、短、矮,头颈较重而多肉。体长、胸围相等或相差2——3厘米。6——7肋背膘厚5——6厘米以上。脂肪型猪由于脂肪多,而脂肪生长耗能多,所以生长慢,料肉比高。我国的两广小花猪、海南猪属于此类。
(三)兼用型

这类猪的肉脂比例介于脂肪型与瘦肉型之间,各占50%左右。外型特点也介于两者之间,体长一般大于胸围5厘米,背膘厚3——4厘米左右。哈尔滨白猪、苏联大白猪、中约克夏猪属于此类。

二、瘦肉型猪活体分级国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胴体瘦肉 55%以上瘦肉型猪的活体分级,收猪时亦可参照使用。

(一)单项分级
根据猪的体形外貌、品种类型、体重和活体膘厚划分一、二、三级
     1、外形分级
一级:头小、无明显腮肉,前后躯丰满,腹部小,体质结实、外型紧凑。
二级:头较小, 有腮肉,前后躯较丰满,腹部较小,肢蹄结实。
三级:头较重,颈较粗、腮肉明显,后躯欠丰满,腹部较大,肢蹄欠结实。
     2、品种类型分级
一级:国外引进的优良瘦肉型品种(系)及其杂种猪,我国培育的杂优猪;国外引进
的优良瘦肉型品种(系)与我国培育的瘦肉型新品种(系)的二元或三元杂种猪。
二级:瘦肉型品种(系)间的杂种猪;国外引进的瘦肉型品种(系)与兼用型品种(系)
的二、三元杂种猪;培育的瘦肉型品种(系)的纯种猪;以地方品种(系)为母本,与国外引进的瘦肉型品种(系)为父本的三元杂交猪。
三级 :凡不符合一级和二级的瘦肉猪均属三级(不包含地方品种猪)。
     3、体重分级
一级:体重在90——100kg。
二级:体重在80——89kg或101——110kg。
三级:体重在80kg以下或110kg以上。
     4、活体膘厚分级
在最后肋骨距中线4cm处用探刺尺测定活体膘厚。
一级:膘厚在1.8cm以下。
二级:膘厚在1.9——2.5cm。
三级:膘厚在2.6cm以上。

(二)活体综合评定分级
活体综合评定分级时,将各项指标按其相应的重要性给予适当的加权,再将各单项等
级化为分数(见表2——1),各单项指标所得分数与其加权系数之积的和即为综合评分。
表2——1 活体综合评定分级
项目
外型
品种类型
体重
膘厚
加权系数
0.2
0.2
0.25
0.35
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100
80
60
100
80
60
100
80——90
60——78
100
84——98
82以上
注:(1)外形和品种类型的等级分类:一级100分,二级80分,三级60分。
(2)体重在90——100kg的猪为100分,每减少或增加1kg,则评分扣2分,以此类推。
(3)膘厚1.8cm以下的猪为100分,每增加0.1cm则扣2分,以此类推。
(4)凡综合评分在90分以上者为一级,80——90分者为二级,在79分以下者为三级。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制订,1987年12月12日批准,1988年7月1日实施。
 
三、美国瘦肉型猪标准
    屠宰时,大腿、眼肌、肩下端肉和臀肉应占活重的48——55%。 5月龄时体重应达102——109公斤。 102——109公斤屠宰时,胴体产肉达73——77公斤。 胴体长78.7——82.5厘米。 背膘厚不超过2.54——2.79厘米。 眼肌面积32.26cm2 胴体中,大腿肉占19%,腹部肉占15.2%,背腰肉占17%,肩下端肉占9.7%,臀肉占6%。 饲料报酬为3:1。
  • 母猪每窝产9——10头商品猪。
四、供港瘦肉型猪标准
我国外贸部门出口香港活猪的瘦肉型猪标准是以精肉率来计算的。良种猪,精肉率25%
以上,相当胴体瘦肉率55——56%。特良猪精肉率27%以上,相当于56-57%的瘦肉率。
精肉率——四条瘦腿肉(包括背最长肌,俗称枚肉)重占屠宰前活重的百分比(%)。
瘦肉率——将左侧胴体的板油、肾脏去掉后,再将瘦肉、脂肪、皮用骨骼分成四部份,出瘦肉所占比例。
五、瘦肉型猪的特点

瘦肉型猪一般性成熟和体成熟校晚,体格较大,生长瘦肉的能力强,而生长脂肪的能力则比其他猪种弱。由于瘦肉型猪胴体瘦肉量高,而饲料转化率高,但对饲料中的蛋白质的含量要求较高。

瘦肉型猪背膘薄、皮薄毛稀,故比脂肪型猪耐热,但耐寒性较差。瘦肉型猪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敏感性强,适应性较差,有时会发生应激反应,出现应激综合症。严重时,还会引起肌肉变质,出现渗水,松软的灰白色的劣颀肉,人们党称这种肉为PSE肉。这种猪之所以有这些缺点,是由于长期向背膘薄、体型长、生长快等方面选择的结果。
六、为会么要饲养瘦肉型猪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要求吃更多的瘦肉,而不再需要肥肉来补充能量的不足,于是脂肪型猪已逐渐淘汰。肥肉中几乎全是脂肪,含蛋折质极少,因此很腻,也容易使人肥胖,且肥肉中的胆固醇仿量比瘦肉高39%,胆固醇对人体健康不利,所以人们从营养需要和身体健康的角度出发普遍“挑瘦剔肥”。

另外,从经济效益考虑,养脂肪型猪很不合算。我国农村以前养的地方猪种,瘦肉率只有38%-45%,肥肉率多达35%-43%。而当今市场上肥肉与瘦肉的差价越来越大。在港澳市场,肥肉与唐肉的价格相差10-20倍,有很多国家肥肉根本无销路,不得不作为工业原料或制成骨肉粉使用。所以脂肪型猪不公没有销路,而且售价极低。我国目前也已改变以前的商口猪收购政策,按瘦肉率高低实行优质优价。预计以后的等级差价会越业越大。

养猪生产本身来看,瘦肉型猪生长速度快,周转快,饲料转化效率高。猪每生产1公斤肥肉比生关1公斤瘦肉多消耗能量2。25倍,也就是说脂肪型猪每增重1公斤所需要的饲料要大大高于瘦肉型猪。据统计,膘厚(肥肉多少的重要标志)增加2厘米,日增重下降20%。瘦肉型猪具有较高的沉积蛋白质的能力,单位增重耗电量料少,经济效益高。

可见,大力发展商品瘦肉型猪,既适应市场的变化,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又有得于提高生产水平,使养猪生产者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xxch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12-25 09: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三种猪200左右屠宰率分别能达到多少?哪位高手说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10: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标准的来源,是国家标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0 15:1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