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罗斯福

为什么水产健康养殖推进速度不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3 12: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楼 springant 的帖子

你们认为健康养殖一定会增加成本吗?我不认为是这样的,当然,如果添加违禁药物,的确可以降低成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3 12: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楼 罗斯福 的帖子

最近几年我一直没有考虑使用违禁添加剂和药物的问题,只是从池塘养殖管理的角度看健康养殖,重点在于水质和疾病上面,从我们的对比结果看,不仅不会增加投入,而且可以降低费用,同时增加产量和效益
发表于 2008-11-23 14: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水质的调节和疾病的控制采取更健康、无公害的方式是可能的,但我认为这个成本要综合考虑。不能仅仅考虑你投入的药物或者是微生态制剂等等本身的价格,还要考虑你的人工成本、技术成本等等。也许你觉得采用健康的方式把水调好、疾病预防好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对广大小养殖户来说却不一定是这样,原因在于他没有你这样的技术,但你的技术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你是花了成本学来的。
    其实我的意思不是针对某一细节而言成本会高或低,我的意思是要对两种养殖方式下的相关利益人的成本和收入进行比较,并且成本要跟收入一起算,最终还是看利润,单纯看成本或者收入没有意义。
    你如果让养鱼的、卖鱼的、买鱼的、卖饲料的、卖药的等都觉得健康养殖方式利润更高、赚钱更多,那要推广健康养殖就好办了;哪怕有一家觉得不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阻碍作用。让所有人都满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除了胡萝卜,还必须有大棒的支持,依靠完善的法律法规执行来约束,最终使大家步调一致。
发表于 2008-11-25 09: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想把水产产品做成产业链还是需要各大饲料企业和加工厂、出口商联手,外加政府在资金上的支持力度,以及农户对无公害养殖的响应态度,农户说白了,养殖就是为了赚钱,一年忙到头,不赚钱的活,他们都白搭理你,甚至铤而走险也不为怪。
    在水产行业里,能够做到像温氏这样的产业链的公司还没有,看看以后的路怎么走,还是需要大企业、大企业家来实现饲料集团化、养殖规模化、产品安全化。机制是问题,关键在于眼光。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09: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大家可能曲解了健康养殖的概念。什么叫健康养殖,我个人认为应该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投入品层面,包括鱼种、饲料、药品,要求所有的投入品不会产生对鱼和人的健康造成影响的残留;二是管理层面,包括放养模式、饲料投喂、水质管理和鱼病防治的层面,强调对环境不会造成破坏,对鱼的健康不会造成影响。从饲料和药物层面来说,的确很多违禁的东西会对养殖带来临时的好处,这一点上国家已经有很多法规,我们暂且不谈,因为守法是饲料企业必需做到的第一条;但是管理层面就不一样了,我们现有的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按照鱼的要求在做,而是按照人的要求在做,以滤食性鱼类的放养为例,很多地方很少放养,结果水质污染严重;防病的问题,我们还在推广定期杀虫杀菌的方法。这些管理上的问题,如果进行改善,都可以降低养殖成本,而不会增加养殖成本。从提高养殖效益的角度看,我们的管理按照健康养殖的方式进行是有利可图的,即使鱼还是卖普通鱼的价钱。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7 14: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方农村报讯:水产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应用最早的是“光合细菌”,用于调节养殖水质,此后陆续开发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弧菌、假单孢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菌等,并快速成为水产养殖中一个新兴的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具备一定规模的水产微生态制剂企业有数百家,年销量5万吨以上,所生产的单一菌种制剂及复合菌种制剂多达50余种,销售额在5亿元以上。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产业中,今年来却变得危机重重。
  销量大减
  “今年微生态产品销量可能下降了一半。”中山市恒顺兽药经销部徐老板日前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据其介绍,到11月初,该店的调水、底改、肥水类微生态制剂产品销售额还不到10万元,仅为去年的一半。据了解,中山市是罗氏虾、白对虾养殖的集中地,一直是微生态制剂的主要市场。徐老板说,在2004年,一个几平方的水产药店,只做微生态制剂,年销售额就能有几十万元,“现在这个产业都已经开始慢慢萎缩了”。
  据业内人士透露,今年广东水产微生态制剂企业日子不好过,在珠海、湛江已有部分厂家闭门停业。本报在2008年7月19日曾报道《虾药企业陷入生存危机》,如今已经接近年底,事实证明今年广东水产微生态制剂产业已经遭遇“寒流”。
  成本增加、销量下降、回款减少、资金紧张四大因素造成了今年水产微生态制剂企业经营困境。广东绿百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孙总对记者表示,今年水产微生物制剂销量明显下滑,估计广东省至少减少20%,众多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湛江市水生生物保健品行业协会秘书长黄海坤介绍,今年湛江的各企业销量普遍下跌20%-30%,且资金回收差,退货率高。
  从事微生态制剂销售的黄先生对记者感叹,现在生产水产微生态制剂厂家现状是多、乱、杂。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林小涛教授对行业现状表示担忧。在湛江,他曾见过两夫妇用废旧EM原露包装桶装上自己家里发酵的光合细菌,贴上标签,再进行销售。监管不到位使行业混乱,对此,林教授认为,水产微生态制剂最好是由渔业部门管理,或者由几个龙头企业牵头来规范行业,除了归属问题,水产微生物制剂还有标准问题、准入制度问题、使用方法问题等都亟待解决。
  用户渐失信心
  “三年前,用于调水、肥水、改底的微生态制剂每亩花费都在1000元以上,但是这两年几乎不用了。”中山市港口镇南九村虾农老秦告诉记者,因为“用了也没有什么效果”。那么如果水质不好或者发病了该怎么处理呢?老秦回答说:“白对虾发病了就放养罗氏虾,罗氏虾生病了就放草鱼或罗非鱼进塘,实在不行就清塘”。
  老秦的这种心态已经反映出养殖户对水产微生态制剂产生了信任危机,南海水产研究所李卓佳研究员对此非常担心,“养殖户失去了信心,对这个行业会造成更大的打击。”
  李卓佳认为,其实水产微生态制剂是以后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发展方向,它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通过“水体中细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类”食物链生态防治方法,可以做到养殖过程中不使用任何药物,符合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需求。
  对于目前养殖户对微生态制剂的信任危机,她认为主要是使用方法问题造成的。水产微生态制剂是活体微小生物,对环境变化反应特别敏感,不同的条件(水温、pH值、盐度、透明度、水色、底质、药物等)下使用能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这也是部分养殖户使用后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而厂家也没有制定出一套详细的使用方法;其次是因为质量混乱,标准不一造成的。根据我们实验室数据显示,一般光合细菌1-2亿/ml含量已经非常高了,而市场上动辄就是10亿/ml。就保存形式而言,一般光合细菌为水剂为好,芽孢杆菌为粉剂为宜,但是有厂家出售粉剂的光合细菌。正是这些无序竞争导致整个行业受到质疑,养殖户也逐渐失去信心。
发表于 2008-11-29 23: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场还没有需求啊,等到时机成熟了,也来得及。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20: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楼 k54108 的帖子

水产养殖现在已经面临很多的问题,鱼病和水质问题的解决都已经刻不容缓了,为什么还说时机不成熟呢?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20: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们想一想,为什么养殖户要使用违禁药品?饲料中添加违禁药品我们暂且不说,那是饲料厂家的责任,养殖过程中,就没有很好的方法避免使用违禁药品吗?治疗水霉病的孔雀石绿,还被用在长途运输中;硝基呋喃类、喹诺酮类都是拿来治疗细菌性疾病的,我们现在总想着能不能用别的药物代替,但是我们为什么不想一想,能不能不让这些疾病出现呢?虽然疾病的发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用一些专家的话说,鱼要得病还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其实我们只需要做有限的工作就可以不让鱼病发生,或者让鱼病在一个非常低的程度发生,这不就OK了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22 06:4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