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4年前在青岛举办配方师研习班,听了王洪燕老师的演讲,提到晶体氨基酸利用不是同步进行的,印象尤其深刻。 后来,机缘巧合,我的朋友们多年努力,内蒙古金河药业成功推出微囊金霉素和缓释喹乙醇,用量减少的基础上,效果超级好。福建深纳推出了缓释复合微量元素和缓释氧化锌,也做到了用量减少,效果提高。 最近血压升高,吃的降压药:倍它乐克、波依定、海捷亚,只需要24小时口服一片即可。有一次感冒了,上呼吸道感染,用了可乐必妥(盐酸左氧氟沙星),效果极好,也是24小时只吃一片。深感医药的进步。 后来,见到了微信中法国人的缓释赖氨酸实验,用量减少2倍,生长速度没有受到抑制,氮排出量减少20.4%。 慢慢的清晰起来了,我要做的:用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思维,重新思考并验证营养学,把营养学由传统的黑箱理论推进到透明时代,发现并制定在新思维下的更加精确的营养需要模型(时间轴上的木桶原理和木桶模式),进一步降低微量营养元素(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药物)的使用,提高效果,并且根据不同动物不同生理阶段的消化生理,选用最适合的原料组合,进一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
现在营养已经朝向小肽方向发展了,进来学习了 |
这个论坛的人好少啊,基本看不到实时有用的行业动态,求助 |
这是个好话题,应该继续下去。那就还要涉及到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时长,吸收先后及各自的比例是多少,一大堆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