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能源属性论以前是没有的,只是在近两年浮现并趋强,吹鼓手多为玉米贸易及期货从业人员。 然而,玉米真的有能源属性吗? 一面是粮食涨价,一面是以玉米等粮食为加工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纷纷上马,看上去玉米真的有能源属性。 但笔者认为玉米并不具有能源属性。 首先,任何时候,玉米的粮食属性均是第一位的,在中国,粮食安全是压倒一切的首要问题,只有在玉米过剩需要转化之时,这个时候才会有其他属性浮现,譬如能源属性。 其次,用玉米生产乙醇,不是为了获取能源,而是为了转化过剩玉米,尤其是陈化玉米。总不能就让玉米烂在仓库里吧,我国前几年鼓励玉米乙醇的生产目即在于此。 美国总统布什之所以在1月23日发布的国情咨文里,呼吁到2017年时,将乙醇和其它替代性燃料的用量提高达到350亿加仑。笔者认为,这只是个宣示。 据了解,虽然美国国会和相关的各大利益集团大力推动玉米乙醇燃料,但来自国会山以外的声音却多数持否定的态度。华盛顿环境智囊团之一的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创建人Lester Brown 在1月4日说,乙醇业的快速扩张已经引起玉米种植落后于乙醇业发展速度。他警告说,2007年的玉米收成要达到政府预测量的两倍左右才能满足届时上线乙醇工厂的需求。Brown 说,乙醇用玉米的增加也减少了向低收入粮食进口国的玉米出口量,这可能引发政局的不稳定并导致很多中低收入国家发生城市食品问题。 不但如此,更有观点从技术角度全面否定了利用玉米乙醇来解决未来动力能源需求的计划。纽约理工大学教授詹姆斯·乔丹和詹姆斯·鲍威尔曾公开指出,生物燃料即取自谷物、甘蔗或其他农作物的乙醇,对于美国庞大的汽油和柴油需求来说,都只能是杯水车薪。他们撰文指出,根据美国农业部关于谷物生产乙醇的研究报告,一公顷谷物的产量大约为139蒲式耳。按平均每蒲式耳谷物可提取2.5加仑乙醇计算,每公顷土地可以产生大约350加仑乙醇。但是乙醇的燃烧值只有汽油的2/3,从能量输出的角度来看,油箱中1.5加仑乙醇只相当于1加仑汽油。 而且,生产乙醇需要很多能源投入:施肥、收割、运输、谷物加工等。在扣除了这些投入之后,可利用的有效净能不到上述数据的一半。 目前,美国有7300万公顷土地种植谷物。以每公顷出产350加仑乙醇计算,美国的全部谷物产量将产生255亿加仑乙醇,相当于63亿加仑汽油。但美国每年消费1700亿加仑汽油和柴油燃料。这样,整个美国的谷物产量将只能供应其运输所需燃料的3.7%。即便利用美国全部的3亿公顷耕地生产谷物乙醇,也只能满足15%的需求。 全球最大的能源公司埃克森美孚明确表示不会考虑发展乙醇替代汽油方案。埃克森美孚表示,乙醇和解决美国日益严重的石油进口问题没有关系,对于埃克森美孚来说,乙醇没有任何有意义的商业价值。 可见,美国政府的该项政策只是个宣示,其目的只是为了替严重过剩的美国玉米寻找更好卖价,是为了显示其影响力,增强在国际经贸活动中谈判的话语权,并不会真的去实施。 第三,用玉米生产乙醇不具有经济性,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如果没有政府的大量补贴,企业100%的亏损,100%亏损的事会有企业做吗?据悉,国家2007年对燃料乙醇的补贴政策由成本加利润型改为定额补贴,即对全国四家定点生产厂家的补贴全部统一为1373元/吨,比前两年降低了不少。更有市场人士说,到了2008年底5年补贴期满后,国家会取消对玉米乙醇的补贴。 第四,用燃料乙醇的是富人,用全体国民的财政收入补贴富人的消费,等于强迫穷人补贴富人,这是不符合建设合谐社会精神的。 2006年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共同下发了《关于加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指出,发展生物燃料乙醇要以非粮为主,要求立即暂停核准和备案玉米加工项目,并对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两部委齐踩刹车,玉米乙醇企业猝不及防、东倒西歪。 “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传统行业争利,不与发达国家争资源”已成为我国生物能源政策的指导精神。 政策拐弯的信号已经明确发出。 [ 本帖最后由 胡文辉 于 2007-2-15 10:22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