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首页 反刍 科学养牛 查看内容

羊蓝舌病的防治

2007-7-1 18:34| 发布者: nety| 查看: 610| 评论: 0



  蓝舌病是以昆虫为传染媒介的反刍动物的一种非接触病毒性传染病。
  一、症状及病变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3~8天,体温在发病后2~3天内达40.5℃~41.5℃,厌食,精神委顿,流涎,口唇水肿到面部和耳部,口腔和鼻腔黏膜充血,发绀,呈青紫色,随后口腔、唇、颊、齿龋、舌黏膜糜烂,形成溃疡,导致吞咽困难,由于溃疡部位的损伤渗出血液,唾液呈红色,口腔发臭。鼻腔分泌物由浆液性变成浓性黏液,病羊呼吸困难和鼾声。有时蹄冠、蹄叶发生炎症,呈现不同程度的跛行,甚至膝行或卧地不起。病羊消瘦、衰弱,有的便秘或腹泻,有时腹泻带血,早期白细胞减少。病程一般为6~14天,发病率30%~40%,病死率2%~30%,患病不死的经10~15天痊愈,怀孕4~8周的母羊应用了活疫苗或感染,其分娩的羔羊中约有20%发育缺陷,如脑积水、小脑发育不足、回沟过多等,母羊流产。
  山羊的症状与绵羊相似,但症状一般较轻微。
  二、预防
  1、蓝舌病病毒的多型性和在不同血清型之间无交互免疫性的特点,使免疫接种产生一定的困难。如需免疫接种,应先确定当地流行的病毒血清型,选用相应血清型的疫苗,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弱毒疫苗接种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病毒血症,同时对胎儿有影响,母羊流产。运用时应加以注意。
  2、严禁从有本病的国家、地区引进羊只。
  3、加强冷冻精液的管理,严禁用带毒精液进行人工授精。
  4、放牧时选用高地放牧,不在野外低湿地过夜,以减少感染机会。
  5、定期进行药浴、驱虫,控制和消灭本病的媒介昆虫。
  6、在新发生地区可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并淘汰全部病羊。
  三、治疗
  目前无有效药物。对疑似的病羊加强护理,避免烈日、风吹、雨淋,给予易消化饲料。用消毒剂对患部进行冲洗,同时选用适当的抗菌药预防继发感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头晕

伤心

搞笑

抗议

路过

已阅

支持

超赞

最新评论

发布主题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9 11:4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