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进制油工艺 棉籽饼粕中游离棉酚的残留量受制油工艺和加工条件的影响很大,制油工艺过程中的湿热处理、压榨、撕裂及某些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提取,均可使棉籽色素腺体破坏,释放出游离棉酚,这些游离棉酚直接随棉籽油排出。湿热处理促使游离棉酚的活性基团与蛋白质或游离氨基酸中的游离氨基结合,形成结合棉酚,从而使棉籽饼粕中本来就比较少的赖氨酸损失。为了在制油工艺中排除游离棉酚并保持棉籽饼粕蛋白质的品种,采取先压后浸法,即先将料坯轻度蒸炒(蒸炒温度低,结合棉酚形成少,赖氨酸损失也少),用自动螺旋榨机榨出大部分棉籽油(大部分游离棉酚随棉籽油排出),然后再用有机溶剂将剩余棉籽油从油粕中浸提出来。因而这种取油工艺即可达到充分提净游离棉酚,又可保持棉籽饼粕营养价值的效果。 2.榨油时添加硫酸亚铁脱毒在棉籽榨油工艺的蒸料工序中,加入雾化的硫酸亚铁溶液,能获得脱毒的棉籽油和饼粕。 脱毒原理 硫酸亚铁中Fe2+能与游离棉酚结合,使游离棉酚中的活性醛基和羟基失去作用。亚铁离子与游离棉酚的结合是等摩尔的,但由于铁离子与游离棉酚的结合受到粉碎程度、混合均匀度等因素的影响,添加的Fe2+与游离棉酚的比例一般高于1:1,以保证Fe2+与游离棉酚充分的结合。但铁不宜过高,一般认为饲粮中铁离子总量不得超过500毫克/千克。故可获得饲用脱毒棉籽粕和高质油品。 3.膨化脱毒 国内外都有资料报道,棉籽饼粕采用膨化方法脱毒,其产品的游离棉酚含量降低到安全标准。表5-10是国内的某一厂家,以螺旋压榨的棉籽饼粕为原料,用膨化机进行脱毒处理的有关效果。可以看出,添加或不添加脱毒剂,膨化效果有显著差别。添加脱毒剂脱毒效果显著。对棉籽饼粕中游离棉酚含量在0.08%以下的,可不加脱毒剂膨化,脱毒率50%~60%;在0.08%以上的,可在膨化前加入脱毒剂,脱毒率可达60%~90%或更高。两者均可达到安全饲用标准。由于膨化时间短,故营养损失小。 4.固态发酵脱毒 物理化学方法脱毒存在某些缺点,例如脱毒率不高、设备复杂、成本高,大都会降低棉籽饼中的营养价值等。因此有寻求低成本、高效率、工艺和设备都较简单的方法之必要。 采用微生物脱毒方法,就是利用微生物发酵过程对棉酚的转化、降解作用而脱毒。此法生产较快,发酵后可增加棉籽饼的营养价值。微生物脱毒率达到65%以上,对棉籽饼的总脱毒率达到78%以上,对棉仁饼的总脱毒率达85%~90%。经微生物脱毒后棉籽饼中的游离棉酚均下降到0.01%以下,达到了规定的安全标准,可直接用作畜禽饲料。 微生物脱毒处理比较温和,不会破坏原有营养成分,反而在脱毒的同时生产成菌体蛋白和维生素。而菌体蛋白中含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很高。此外真菌发酵后还能产生香味,改善适口性。这是微生物发酵法优于其他理化方法的主要之处 5.分离棉籽色素腺体法 根据棉酚集中于棉籽色素腺体的特点,采用液体旋风分离器,借助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色素腺体完整地分离出来,此法饼粕中的游离棉酚含量低,但技术设备和成本要求较高。 |